殘年退休

慶元四年(1198 年), 朱熹對自己尚未了卻的心願進行清點:外祖父祝確,有賢行,朱熹想用文字把他的言行和事跡記錄下來,傳給後人;同為朱熹嶽父、先師的劉勉之,對自己恩深似海,如今已經去世將近五十年了,應該好好為他立塊墓表;自己年邁無力,疾病纏身,也應該好好為自己選塊墓地,而唐石大林穀應該是個不錯的選擇,在去世前一定要去看一看,然後把它定下來……

但是,無論在什麽時候,不論自己的身體多麽虛弱,朱熹始終堅守著自己的使命,總是嚴格要求學生,用自己的思想、言行潛移默化地影響學生。特別是在目前嚴密禁錮學術的情況之下,依然有一些前來求學的士人。看到這種情況,朱熹精神大振。

每當與學生講論的時候,朱熹都努力保持最好的狀態,就好像自己的身體十分健康一樣。在這種精神的支撐下,他與海內知己繼續不停地研究學術,互相鼓勵。他堅信即使自己去世了,仍舊可以用自己的學術、思想正確地引導世人。

就在此時,呂祖儉、蔡元定在被貶之地去世的噩耗相繼傳來,朱熹為此痛徹心扉。十月二十九日,朱熹拖著虛弱的身子前往後山,趴在呂祖儉的墳前痛哭了一場。十二月六日,是蔡元定的下葬之日,但是朱熹的病情越來越嚴重,甚至不能外出行走。於是,他便囑托自己的次子朱埜,為自己的好友奉香燭茶酒祭奠。

十二月,新州教授餘嚞上書朝廷,希望能斬首朱熹,以絕偽學。就在這個時候,朱熹的病情更加嚴重。他瘦骨嶙峋,身體十分虛弱,每個動作都十分吃力,常常虛汗直流,還總是感覺兩肋腹中氣痛脹滿,也特別畏風怕寒。都說病急亂投醫,朱熹也不例外。他吃了多種草藥,但是病情不見好轉。

在這樣的狀態下,朱熹心中還有一件未了的事。他雖然已經遭到罷黜,但依然保留著朝奉大夫的散官頭銜。按照當時的規定,年滿七十歲就可以退休,同時還可以享受相應的待遇。在一年之前,朱熹的心中就惦記著退休之事,但是考慮到當時的政治形勢,同時自己還是個有罪之人,所以,隻好以一紙申請呈報給尚書省,而不敢直接向皇帝提出請求。

當朱熹的親友得知他提出申請後,都為他懸著一顆心,因為這樣極易給他招來巨大的禍患。

當時規定,想要順利退休,就必須有兩名以上的保人。但是,在當時極度緊張的政治形勢下,人人自危,在朱熹所居住的整個建陽城裏,竟然沒有一個人願意出麵給他作保。

為此,朱熹感到十分悲痛,隻好寫信舍近求遠,請求其他的人幫忙。但是,發出去的書信也都石沉大海。很長時間以後,經過一波三折,需要的手續才勉強準備齊全。又過了大半年的時間,朝廷允許朱熹退休,並且享受散官朝奉大夫的待遇。

自步入仕途到現在,已經有五十多個年頭了。朱熹的一生,忠君愛國,兢兢業業,最終在黨派的角逐下卻落得個身敗名裂的下場!但是,他依舊堅信,自己留傳下來的學術總有一天會在曆史的舞台上熠熠生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