興複嶽麓書院
朱熹為人正直,為官清廉,又是儒學的集大成者,因而在當時極負盛名。紹熙四年(1193 年)冬天,朝中有使者出使金國,金人對朱熹辭官的事情也有所耳聞,便問起了他的近況。使者怕給朝廷留下一個棄賢不用的壞名聲,便隨即說朱熹已經被任用的謊話。使者返宋後,把事情的來龍去脈稟報了朝廷。
紹熙五年(1194 年),丞相留正推薦朱熹為知潭州、荊湖南路安撫使(統製軍旅,總兵民之政)。
朱熹接到朝廷任命的消息後,回想起朝廷對漳州經界一事不作為的態度,十分憤怒,便以自己才能短淺為由推辭不受,遞上辭呈。
但是,朝廷並沒有同意朱熹的請求,總是不斷地催促他立即赴任長沙。他實在是不想再出仕,反複力辭。拖到第二年二月,他再次上狀辭免後,皇上不耐煩了,下了一道詔令,命他赴任。
當時,恰逢溪洞(古代指今部分苗族、侗族、壯族及其聚居地區)徭人(宋代至1949 年前曆史文獻對瑤族人的稱謂)在辰州、邵州、武岡一帶起義,事勢緊迫,震動朝廷,急需鎮撫。朱熹擔心事情蔓延開來,不可收拾,於是便在紹熙四五年(1194 年)四月間拜命起行,馬不停蹄地向湘中進發。
五月五日,朱熹終於到達潭州。剛上任,他就將工作的重心放到徭人事宜上。
在朱熹到來之前,當地已經開始進兵攻討,徭人的氣勢漸漸衰落下來。當時的軍校田升認為,目前正是招降的有利時機,不必再行進剿。
經過認真分析形勢,朱熹采納了田升的建議。在田升的帶領下,數十人來到徭人軍中進行勸降。徭人此時處於兵敗的困窘,他們的頭領軟弱無能,看到田升許以寬恩,隨即便帶著妻兒接受了納降。就這樣,朱熹上任不久就將徭人的動亂平定了。
朱熹向來十分重視教育,可是,自張栻去世以後潭州的嶽麓書院就漸漸荒廢了,生員十分稀少。看到這種情況,朱熹十分痛心,決定重新恢複嶽麓書院往日的風采。
朱熹將興複嶽麓書院之事委派給州學教授,還聘請一些名士來書院講學。為了保證嶽麓書院的教學工作順利開展,他還吩咐屬下準備宿舍、桌椅、錢糧等。
朱熹還準備對嶽麓書院進行改建,決定將它建在風雩亭之西的僧寺菜地中。因為這裏背靠著亭腳,麵向筆架山,地勢右邊橫抱,左邊拱揖,十分理想。
從這以後,嶽麓書院又成了三湘士子向往的問道聖地。
朱熹處理完職事之餘,常常在嶽麓書院與眾多後生小輩侃侃而談,無所不論。天文地理、經史百家、古今佚聞,他都能引經據典、滔滔不絕。他那簡陋的寓齋,也常常有數十甚至上百學子湧入謁見問學。他總是高高興興地接待,從不厭倦。
當朱熹在僻遠的湖南埋頭吏事、熱心興學時,朝中卻發生了一場翻天覆地的劇變。正是這場劇變,把垂暮之年的他卷進了凶險的政治旋渦,給了他生命中瞬間的輝煌,同時也釀成了他一生中最大的個人悲劇。
這個劇變的直接原因是宋孝宗、宋光宗父子長久的兩宮不和。
宋孝宗以孝治天下,但他的兒子—— 堂堂一國之主宋光宗——卻成了天下第一號不孝之人。就在朱熹赴潭州任的上一年—— 紹熙四年(1193 年),退居重華宮的宋孝宗病重,福寧宮的宋光宗卻不肯前往重華宮探視。
紹熙五年(1194 年)四月,宋孝宗病勢已日見危急,六神無主的宰輔大臣們苦苦哀求宋光宗起駕問疾,但宋光宗卻日日和李皇後駕輦往都中各園遊玩,不予理睬。六月,宋孝宗皇帝病卒於重華宮。宋光宗卻稱病不服喪,因此全國上下輿論沸騰。
朱熹既生氣又恐懼,於是當即上狀三省、樞密院,請求解任歸田。原來,朱熹是宋孝宗器重的舊臣,看到宋孝宗被如此對待,再也不能忍受了。朱熹在宋光宗父子反目、天下對宋光宗人言紛紛之時遞上辭呈,也就表明了自己的立場。
這樣,他實際上已經是公開反對當今皇上了。
這一年,宋光宗皇帝退位,宋寧宗即位,這場風暴才算過去了,朱熹才安下心來,全身心地投入到潭州州城的建設之中。
早在北宋靖康年間(1126― 1127 年),潭州州城遭到了金人的摧毀,這幾十年來都沒有對其加固修築。前任知州周必大曾經購買磚瓦、石灰等材料,準備對其修築,但由於各種原因沒有實施。
如今,江北的形勢比較吃緊,如果湖北不保,金人將不費吹灰之力直搗長沙。朱熹派人對修築工事進行籌劃。為了節省費用,縮小範圍,易於防守,他打算先暫緩修築城北一帶荒遠無人之處的城牆。但是,他精心籌劃的這些事情還沒來得及付諸實施,卻接到了朝廷讓他赴臨安奏事的詔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