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居於建陽考亭
紹熙二年(1191 年)二月,長子朱塾逝世的噩耗傳來,朱熹遭受到老年喪子的打擊,同時也已經對朝廷心灰意冷。
他無心在官場久留,向朝廷請求離任奉祠。他的請求很快就得到了批準。朝廷讓他主管南京鴻慶宮,並授予他秘閣修撰的職位
四月二十九日,眾多僚友和門人依依為朱熹餞別。五月二十四日,朱熹抵達建陽。
朱熹不打算再回到崇安五夫裏的舊居,因為經過五十年的風雨摧殘,那裏早已破敗不堪。父親朱鬆當年曾經十分喜愛建陽竹林精舍,因而,他決定秉承父親先誌,在這裏築室定居。
六月,新居落成。新居規模不大,朱熹隻是買了他人的五間舊屋加以修葺,另外造一座小書樓。書樓兩層,樓上有一間小屋,朱熹將它命名為“清邃閣”,作為自己燕居著述、拜憶先聖之所。然而,這座不大的書樓卻又成了四方學子朝拜的新聖地。朱熹因赴漳州任而中斷了整整一年的講學著述生涯又開始了。
從新居落成到次年九月,在這一年的時間裏,朱熹沒有離開過考亭。隻是每天傍晚帶著眾弟子在附近小橋邊散散步、吟吟詩。
起初,弟子數量不多,就住在考亭新居。但幾個月後,因為四方學子慕名紛紛前來投師,弟子數量一下子猛增至三四百,考亭再也住不下了。朱熹隻好在新居之東半裏處建造了竹村精舍,作為眾弟子的食宿之所。
這段時間,天地萬物,都是朱熹觀察的對象。慢慢地,在深入研習之下,他的學術思想體係日趨完善。登門來求學的人蜂擁而至,一大批門人雲集建陽,形成了朱熹講學授徒的高峰。
此時朱熹的身體已經日漸虛弱,他總感覺時寒時熱,周身無力,飲食逐漸減少。他的心疾和腳氣經常複發,從右手手指到肩背的疼痛也令他備受折磨。他一直服用草藥進行治療,但是效果不佳。病得十分嚴重時,他甚至臥床數月,連說話的力氣也沒有。
不過,朱熹向來是個十分好客的人,隻要有學子前來問學,總是熱情招待,來者不拒。每當有人入室探病的時候,他都努力地抖擻精神,正襟危坐,絲毫看不出有一絲疲倦。
轉眼間,三年過去了,朱熹漸漸地從失子的悲痛和經界的挫折中慢慢平靜下來。在考亭的這些日子裏,他讀書養疾,聚徒講學。他本打算自己的晚年將以筆耕不輟、傳道授業的方式安然度過,但是,命運之神將再次開啟他的仕途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