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漳州知州

淳熙十六年(1189 年)二月二日,當了二十七年皇帝的宋孝宗,被加上“至尊壽皇聖帝”的稱號退居重華宮,像當年宋高宗趙構一樣過起太上皇悠閑養老的日子,朝中的相黨紛爭也告一段落。

宰相留正為了籠絡朱熹這位道學領袖,以獲得士人“清議”的支持,做出了一副全力支持道學的姿態,甚至以曲意俯順的態度固請朱熹出山。

朱熹被留正的“誠意”感動,但還是不願在京為官,於是便討了個自以為地廣事簡的漳州知州的地方官差,以六十一歲的垂暮之年和一生官多祿少、起起伏伏的悲涼心境前往赴任。

次年,宋光宗改元“紹熙”。此時,朱熹右腳已有腿病,行動非常不方便,因此成了家的兒女們都不放心他。最後還是由女兒朱兌、女婿黃幹帶著丫鬟陪他到漳州任職。這樣,朱熹在生活上得到了女兒朱兌的照顧,又有女婿兼高足黃幹的陪侍,倒也並不覺得孤單。

朱熹治郡仍從整飭綱紀、變化風俗入手。針對官府曆來辦事遷延推托、吏人乘機從中勒索的毛病,朱熹給他們規定了期限。約束他們在期限內必須完成,然後嚴懲那些超過期限的人。凡是每日遞上來的詞訟,官員當天之內必須了結。對於那些不服管教、違令失職的官員,朱熹堅決懲處,從不手軟。

不遺餘力地轉變民風,是朱熹為官的重要內容之一。

他要求人人都要互相勸誡,做到孝順父母、尊敬長上、和睦宗族、體恤鄰裏。每個人都要依照自己的本分,不要當奸盜,不要縱容自己喝酒賭博等。

朱熹還散發勸諭榜文,勸誡人們要互相監督糾察,蓄水防火,提防盜賊,禁止爭鬥,不許販賣私鹽,不許宰殺耕牛。

男女不得非法同居,不得私奔,人們不得以禮佛傳經為名聚集混雜,不得以消災求福為名裝神弄鬼等。

朱熹曆來十分重視學校的教育,在繁忙的公事處理完之後,經常會到州學,親自為學子們解疑釋惑。為了加強對學校的管理,他對學校的老師和當地的名士進行了深入的查訪,撤換了學校中許多不稱職的人,同時聘名士擔任學錄和學正等職。

朱熹還對《詩經》《尚書》《易經》《春秋》四經進行考辨整理、重刊,同時還整理了附有音釋的《大學》《論語》《中庸》《孟子》,這樣大大方便了大家的學習。

通過大力整頓,學政煥然一新,遠近慕名而來的學子絡繹不絕。

到了漳州任上,朱熹依舊把百姓放在首位,一如既往地實施了一係列愛民、利民的政策。到任之初,他革新鹽政,廢罷瀕海十一鋪。他還親自出郊勸農,敦促生產。同時,他向朝廷上書,廢除屬縣上供、科茶錢。

朱熹在任期間主要為推行經界(重新核查土地,按田造籍,按籍納稅)而不停努力,因為這是關係一方百姓利害的大事。

朱熹在同安任主簿時,就已經采取過一係列的措施實施經界,而且於國於民都十分有利;因而,來到漳州之後,朱熹希望再次實行經界,從而糾正租稅不均、地籍不正帶來的無窮弊病。

朱熹聽說朝中有一位姓唐的官員與自己的想法不謀而合,因此在麵見皇帝時請求在泉、漳、汀三州實行經界。朱熹想要利用這個機會,表達自己對經界的看法。

朱熹首先向朝廷上書,論證經界不可不行的原因。他詳細地論述了實行經界的有利之處,以及不實行經界的弊端。當然他的建議不止於此,他還對經界的實施提出了更加詳細的方案。他總結之前實施經界的經驗和教訓,向朝廷詳盡地陳述了差官置局、丈量田地、編造賬籍三方麵的具體措施。

轉眼間就到了秋天,朱熹所奏經界之事如石沉大海,毫無動靜。朱熹心急如焚,如果朝廷再這樣拖延下去,那麽三州的百姓就要再多受一年之苦,同時也會讓百姓對官府失去信任,從而動搖民心。因而,朱熹再次上狀催促。

然而,由於朝廷的一再拖延、各方的百般阻撓,當年已經沒有時間再實行經界。為此,朱熹十分憤怒,於是以多種方式進行自我彈劾,請求皇帝嚴懲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