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官場黑暗做抗爭

朱熹為官清正廉潔,做事光明磊落。在浙東抗荒救災的那些日子裏,在了解災情的過程中,他與各州縣的官員都有所接觸。對於那些玩忽職守、貪贓枉法的官員的惡劣行徑,他實在忍無可忍。因而在浙東任上,為了整飭官紀,他采取了一係列措施。

首先,朱熹以登記災民嚴重失職的罪行將紹興府都監賈佑之革職。緊接著,他對那個偷盜朝廷救災米穀,並用少量米穀加泥土糠殼和水拌,坑害饑民的紹興府指使官密克勤也毫不姑息。他極力上書對密克勤進行彈劾,同時將其關押,命令下獄處治。

當時的宰相王淮是婺州金華縣(今浙江金華)人,他的同鄉朱熙績便依仗手中的權勢,在州縣裏欺壓百姓,為所欲為。在賑災的過程中,他不聽從上級的指派,將餘糧賣出而從中牟取私利,甚至還弄虛作假,欺騙饑民,使百姓苦不堪言。朱熹到此地巡察時,了解到這種情況後便立刻上奏朝廷,請求對朱熙績進行嚴懲。

對於那些沒有明顯過失,不足治罪,但卻老病昏庸、不能勝任救荒之事的官員,朱熹建議,讓他們離任奉祠以作安頓,同時讓得力的官員替換他們。

朱熹這些舉措,推動了救荒的順利開展,但也不可避免地觸動了一些朝中權貴,得罪了一批地方官吏,因而也給自身招來許多的非議和誹謗。

朱熹在出巡的過程中,遇到了兩批流民。他們狼狽不堪,扶老攜幼,背井離鄉。經過詢問後才知道,由於遭遇大旱,百姓生活本就十分困苦,但是知州唐仲友不但不體恤民情,反而變本加厲苛刻催督租稅。百姓不堪重負,因而遠走他鄉。針對這一情況,朱熹決定上奏朝廷。

從八月十九日到二十三日,朱熹連上兩狀,彈劾了唐仲友。他痛斥唐仲友在饑荒之年,不為民請命,反而追納舊欠,使百姓怨聲載道,四散逃荒,這樣不利於社會的安定。唐仲友甚至逼勒百姓提前納稅。所以,為了平息民怨,朱熹希望皇帝能夠即刻罷黜唐仲友。

之後,朱熹對唐仲友進行了更加詳細深入的調查。經過調查後,朱熹驚奇地發現唐仲友貪贓枉法,作惡多端,因而第三次向朝廷上狀。此狀長達七八千字,詳細地列舉了唐仲友財政混亂、賬目不清,甚至私蓄歌妓、生活糜爛、收受賄賂;貪汙公家錢財饋送親友,甚至還私自打造兵器並發回鄉裏使用出售;違法征收私鹽稅錢,酷刑虐民,強迫民戶出售官酒,等等。

朱熹希望宋孝宗看到此狀後能夠對像唐仲友這樣的貪官汙吏進行嚴懲。但是,二十多天過去了,他所上的所有狀子都杳無音信。

朝廷這種無視的態度,讓朱熹十分尷尬。因而他決定再次上狀。此次上狀,他以搜集的大量人證和物證為依據,更加詳盡地陳列了唐仲友的多條罪證,洋洋灑灑多至萬言。

在朱熹步步緊逼下,朝廷才不得不免去唐仲友知州之職,改授他為江西提刑;並派官員前來調查唐仲友的罪行,之後再酌情處理。

朱熹清楚地知道,朝廷中有人在有意包庇唐仲友,而自己與唐仲友勢力的強弱多寡也早已明了;所以,朝廷那冠冕堂皇的派官調查的借口,隻不過是想要拖延時間罷了。

朱熹知道大勢已去,自己的彈劾已經徹徹底底地失敗,事情也無法挽回,於是接連上書數次自劾,請求罷免治罪。

雖然唐仲友自始至終受到了朝中勢力的庇護,但是迫於輿論的壓力,朝廷隻好於九月四日罷免了唐仲友江西提刑的新任。朱熹得知這個消息後,心中充滿了苦澀與無奈。

緊接著,朝廷任命朱熹為江西提刑,並命令他立即前往赴任,但他堅決不受。之後,朝廷又改授他為江東提刑,但他依然拒不上任。十一月,皇帝再次命他赴任,他仍然堅決拒絕了。

朱熹認為贓官唐仲友的事沒有得到公正的處理,其罪行沒有得到應有懲罰,自己的彈劾是非不明,如今卻不明不白地加官晉職,所以是不會接受的。

朱熹在極力辭免任命的同時,還不斷向朝廷提出了奉祠的請求。無奈之下,宋孝宗隻好答應了朱熹的請求,命他主管台州的崇道觀。

與此同時,朝廷決定對贓官唐仲友之事不再追究,而對於偽造官會者蔣暉等人也停止了審訊,並且全部釋放。獲知這個消息之後,朱熹萬分寒心,此次南歸帶著無盡的遺恨。對於這相互包庇、爾虞我詐的官場,他已經再無半點留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