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建白鹿洞書院

朱熹是個治學之人,向來十分重視教育。到了南康軍,他便努力發展當地的教育。他特別有耐心地為學生講授《大學》《論語》等書,並為他們解疑釋惑。他每天授課,次日便以抽問的形式督促學生複習。

同時,朱熹還針對學校之前出現的弊端製定了科學的規程。授課之餘,不斷地充實師資,擴大生員,並且為修建學校籌措經費。他主持修複了白鹿洞書院,一直為當地人所稱道。

其實,早在赴官南康軍之前,朱熹就從各種文獻記載中了解到白鹿洞書院的興衰情況,所以剛一到任就決定去尋訪舊址。

白鹿洞書院,與嶽麓書院、應天書院、嵩陽書院,合稱“中國古代四大書院”。白鹿洞位於廬山之南的五老峰下,位於軍城東北方向,距離十五裏,唐代詩人李渤和他的哥哥曾經隱居其間。

位於廬山東南麵的五老峰,峻偉挺拔,多姿多態。清晨,從鄱陽湖正麵仰視,在絢爛的朝霞照映下,五老峰如同一簇出水的金芙蓉盛開在九天雲霄之中,瑰麗奇絕。

這兩天來,朱熹和星子縣令王仲傑,帶著兩名隨從,幾乎踏遍了五老峰南麓的每一寸土地,尋遍了一草一木,卻仍然沒有找到白鹿洞書院的任何蛛絲馬跡。

到了第三天上午,朱熹等人來到了一個環境十分幽雅、靜謐的處所,這兒地勢稍低,四麵環山,一條清澈的小溪迂回蜿蜒,穿過峽口,向東流去。山上蒼鬆翠竹,溪旁石鬆密集成林,一片清麗優雅的風光,真是一個結廬讀書的理想之地。朱熹懷疑此處就是白鹿洞書院的舊址所在。但是,他們四個人翻遍了每一處草叢,也找不到一點證據。

中午時分,大家都累得腰酸背痛,便坐下來就著溪水吃幹糧。吃完之後,朱熹就靠著一塊大石頭休息,王仲傑命隨從取出一方小毛毯,請朱大人蓋著肚腹,以免在這深山冷寂之地著了涼。就這樣,枕著清涼的岩石,聽著叮咚的溪水,朱熹迷迷糊糊地覺得身子往上飄啊飄,直飄到九霄雲外,再回頭向下一望,隻見四山環合,狀如天然巨型山洞。

“原來白鹿洞的名字是這麽來的!”朱熹心裏想著,猛然看見山腰上有一個人,穿著一身白衣,宛如一頭渾身如雪的白鹿。朱熹忙走上前去向此人詢問關於白鹿洞書院的相關情況。

原來,此人是當地的一個樵夫。他向朱熹等人介紹了當年李渤兄弟在白鹿洞書院結廬讀書的情況。在樵夫的指引下,他們找到了白鹿洞書院的舊址。當時,朱熹十分興奮。

朱熹協調好各方力量,重新修建書院。第二年——淳熙七年(1180 年)—— 三月十八日,書院落成。至此,荒廢了一百多年的白鹿洞書院正式複興。

白鹿洞書院建成以後,朱熹將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當地的教育上來。他重新為白鹿洞書院製定了學規。他規定要以“父子有親、君臣有義、夫婦有別、長幼有序、朋友有信”為五教之目,以“博學、審問、慎思、明辨、篤行”為為學之序。

朱熹悉心勸導當地的士子們入書院學習,誠心邀請當地很有名望的士人負責學事,並且錄用楊日新為堂長。

學院新建,缺乏藏書,朱熹曾多次上奏宋孝宗,希望他能為白鹿洞禦賜書院名,並請求將宋高宗的禦書《石經》《論語》《孟子》等賜給書院。但是,朱熹的這些做法沒有得到朝廷的認可,因而書院的性質也隻能是地方興辦的學校。

朱熹還寫信給江西、江東兩路熟識官員,懇請他們能夠將各州多餘的書籍捐贈給他。而書院的名字也隻能由朱熹自己動筆書寫了,最後“白鹿洞書院”五個大字刻於書院的大門之上。

經過朱熹的努力,白鹿洞書院再次成為當時極具影響的地方教育機構,並一直興盛不衰。後來在即將離任之際,他還專門發布了保護書院的榜文,禁止以任何理由侵占書院田土,禁偷盜書院文籍,並且要求過往的人不可騷擾和毀壞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