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獲學術碩果

自朱熹辭免樞密院編修官開始,前後五年間,與世相忘,安居於家,著書論學。

淳熙三年(1176 年)十一月,在一個雨雪霏霏的傍晚,朱熹正在收拾衣物書籍,準備第二天回潭溪紫陽樓看看。

因為他已經有半年沒有回去了,躲在深山幽穀裏寫書這麽久,有些掛念家中的情況。

恰在此時,林用中頂著滿頭的雪花,前來告訴朱熹說師母病危了。朱熹聽後,如五雷轟頂,心頭猛地一墜,腦子裏一片空白,隨之眼淚就不斷地流了出來。他來不及詢問病情,立即跌跌撞撞地收拾行李踏上了歸程。林用中背著先生的行李,鎖上了大門,緊緊地跟在先生後麵。

第二天,朱熹火急火燎地趕回了紫陽樓,妻子正安靜地躺在**,眼睛緊閉,臉平靜得像微波不興的湖麵。朱熹來到妻子跟前,對著她的臉瞧了一會兒,發現她的額頭、雙鬢、鼻尖都浸出了細密的汗珠,於是他忍不住用衣袖幫妻子擦了擦。

這時,林用中知道先生夫妻倆要講一些體己的話,便知趣地帶上門出去了。妻子拉著丈夫的手,臉上露出了發自心底的笑容,強忍劇痛向丈夫交代了後事,不久就撒手人寰了。

朱熹簡直受到了錐心之痛。子女們看見母親臉色蒼白地躺在**,父親伏在床頭號啕大哭後,也都跟著痛哭起來。—時間,整座紫陽樓沉浸在哭聲和淚海之中。

朱熹把妻子葬在數年前自己選定的歸葬之所——建陽唐石裏九峰山下大林穀。他還在妻子的墳頭祝告:“我死之後一定來同你合葬,生生死死在一起,永不分離!”

悲痛過後,朱熹又將自己的注意力轉移到著書立說上了。朱熹曾經說過,他的觀點不是沒有依據隨便說的,而是在相關理論的基礎上結合自身的實踐經驗總結出來的。

淳熙四年(1177 年),經過多年的積累和鍥而不舍的努力,四十八歲的朱熹終於水到渠成,接連推出了《論孟集注》《詩集傳》和《周易本義》三部最重要的經解著作。

《論孟集注》是朱熹最重要的代表作之一。它全麵闡發了朱熹整體的思想,以及他對《論語》《孟子》的理解。該書在經學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成為義理學派的典範作品。

朱熹自幼誦讀《詩經》總是對其愛不釋手,即使後來研究理學,也沒有將《詩經》束之高閣。隨著年齡的增長,他對《詩經》的心得體會積累得越來越多。他三十歲左右便開始對其進行研究,後來編成了體例大致和《論孟集注》一樣的《詩集傳》。《詩集傳》一洗千百年諸家穿鑿的錯誤,廢除了小序,並且在每首詩的開頭都注明了其是賦比興中的哪種表現手法。

與此同時,朱熹還對《周易》等發表了獨到的見解。經過多年探索和研究,他發現《周易》本身並沒有十分高深難懂的道理,其本質隻不過是占卜用的工具書而已。依據這種認識,他撰成了《周易》學史上的重要著作之一《周易本義》。他立足卦爻,推及義理,堅持實事求是的一貫學風;對於不可通的地方絕不強意解說,對於那些浮而無根、隻糾纏於象數而導致的支離破碎、鑿空臆度的兩種偏向進行了糾正。

朱熹隱居的二十年生活,以《論孟集注》《詩集傳》和《周易本義》三本書的問世,畫上了一個圓滿的句號。同時也是他中年治學的重要收獲,標誌著朱熹的思想走向成熟。

正當朱熹在山水中著書立說時,他突然間收到了劉珙親筆給他寫的遺書。劉珙在建康府病逝的消息傳來,朱熹悲痛不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