折衝樽俎日內瓦
1954年4月20日,周恩來率領200餘人的中國政府代表團,由北京機場登機,取道蘇聯、民主德國飛往瑞士日內瓦,參加和平解決朝鮮問題與恢複印度支那和平問題的國際會議。
這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第一次以五大國之一的身份參加大型國際會議,也是周恩來首次登上國際舞台。出席日內瓦會議,是中國外交官的一次極好的學習機會。
從挑選中國政府代表團成員,到準備會議的材料、對策,一切工作安排都是在周恩來的親自主持下進行的。
代表團成員中,首席代表周恩來,代表有張聞天、王稼祥、李克農,秘書長王炳南,顧問有雷任民、師哲、喬冠華、陳家康、柯柏年、宦鄉、黃華、龔澎、吳冷西、王倬如、雷英夫……
這支隊伍中,集中了新中國眾多優秀的外交官。
當周恩來一行抵達日內瓦機場時,各國記者蜂擁而至,尤其是西方記者,他們幾乎未與中國共產黨的官員打過交道,甚至不知道這些來自紅色中國的領導者們是什麽樣子。尤其首席代表周恩來,對他們來說是一個傳奇式的人物。
個別記者知道,周恩來是中國共產黨和新中國外交的代言人。他在1953年12月31日接見前去北京參加中印關於中國西藏地方和印度的關係問題談判的印度政府代表團時,就曾提出過和平共處五項原則──“互相尊重領土主權、互不侵犯、互不幹涉內政、平等互惠和和平共處。”敏感的記者們預感到這些原則將會影響世界。
但所有的西方記者還是頭一次直接從中國總理兼外長那裏得到他在日內瓦機場的書麵聲明。周恩來的聲明簡短而明確:
日內瓦會議將要討論和平解決朝鮮問題和恢複印度支那和平問題。亞洲這兩個迫切的問題,如果能夠獲得解決,將有利於保障亞洲的和平,並進一步緩和國際的緊張局勢。
全世界愛好和平的人民和國家都將密切地注視著日內瓦會議的進展,並熱烈地期望著會議的成功。中國人民對於這個會議有著同樣的期待。
中華人民共和國代表團本著誠意來參加這個會議。我們相信,參加會議者的共同努力和對於鞏固和平的共同願望,將會提供解決上述亞洲迫切問題的可能。
隨後,記者們還從中國代表團新聞宣傳組那裏得到另一份獨特的有關傳奇人物周恩來的介紹材料,這是一份僅1800字左右的中英文對照的書麵簡曆,上麵稱:
周恩來(生於1898年),中國傑出的政治活動家、軍事家和外交家,中國共產黨傑出的組織者和領導者之一,毛澤東最親密的戰友之一……
這份簡曆,就連中國代表團的許多人事先都未見過。它的起草者是中國外交部常務副部長李克農。李克農長期在周恩來直接領導下工作,熟知黨內高層機密,深知周恩來在中國共產黨領導層內的重要地位。這是經中共中央直接批準的一份少有的對外宣傳個人的簡曆。
雲集日內瓦的西方各國記者以奇特而複雜的心態關注著周恩來等人,他們想看看在國際事務中嶄露頭角的周恩來將如何在世界的大舞台上發揮自己的能耐。
4月26日,日內瓦會議在國際聯盟大廈拉開了序幕。這個會議所解決的問題的難度和會議的持久性,周恩來是早有預料的。
會議所要解決的有兩大問題:第一階段,討論朝鮮問題;第二階段,討論印度支那問題。參加會議的除蘇聯、中國、美國、英國、法國五個大國外,還有與上述兩個問題有關的其他國家。
中國和蘇聯期望日內瓦會議能達成協議,但以美國為代表的西方國家卻在日內瓦會議上作梗。會議一開始,周恩來就發揮出他特有的作用。
4月27日,日內瓦會議正式進入討論朝鮮問題階段。朝鮮外務相南日在發言中首先提出了和平解決朝鮮問題的三點方案:(一)舉行朝鮮國民議會的全朝鮮自由選舉;(二)一切外國武裝力量,在六個月內撤出朝鮮;(三)要創造條件以促使盡速完成以和平方式把朝鮮統一成為一個統一的、獨立的、民主的國家的任務。
美國和韓國代表明確反對這一方案,他們主張按照韓國的憲法,由聯合國監督在全朝鮮進行選舉,並且強調要由聯合國來實現朝鮮的統一。聯合國被美國操縱,這樣做的結果顯然是要將朝鮮半島交給美國人支配。
4月28日,周恩來首次在全體會議上發言。他駁斥了美國和韓國代表的荒謬主張,明確指出,沒有外國對朝鮮內政的幹涉,朝鮮人民完全能夠解決自己的內政問題。他表示堅決支持南日提出的恢複朝鮮統一的三項建議:“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代表團首席代表南日外務相的建議,是完全公平合理的。我們希望會議的參加者鄭重地考慮這一建議,使這一建議成為和平解決朝鮮問題的協議的基礎。”
……
經過幾輪辯論和鬥爭,美國代表及其追隨者試圖阻止會議達成有利於和平解決朝鮮問題的任何協議,周恩來以雄辯的事實和高超的談判藝術,艱難地推動著會議的進展。
周恩來抓住問題的實質並尋找共同點的發言邏輯,使人無可回辯。他說:
雖然與會各國的分歧依然存在,但在事實上,和平解決朝鮮問題的共同基礎是可以找到的。因為在會上,沒有人反對朝鮮的和平應該得到鞏固,並且大家認為,會議的目的是要達到朝鮮問題的和平解決的。
他進一步強調:
我們既然有了這些共同基礎,我們更應該努力尋求具體解決問題的道路,而不應該讓大韓民國代表的建議成為我們在尋求協議的途徑上的一個障礙。
周恩來的發言藝術和誠意,逐漸贏得了不少國家的代表和新聞輿論的好評。
由於周恩來、南日和莫洛托夫等人的默契配合,使美國等國陷於被動尷尬的處境。至6月15日,曆時51天的關於朝鮮問題的討論最終雖然沒有達成任何協議,但是,周恩來以其過人的敏銳、出眾的智慧、令人陶醉的風度和魅力,像磁石一般吸引了所有與會者。在這次會議上,由於周恩來入情入理的分析,也使得美國代表的頑固好戰的立場暴露無遺。
周恩來贏得了眾多與會者的讚譽和國際輿論的好評。一些參加日內瓦會議的人說:周恩來與美國代表在日內瓦的舌戰真是妙不可言。朝鮮代表則感慨地稱:“蘇聯人將外交變成科學,而中國人使外交成為藝術。”
美國政府雖然達到了阻撓會議達成協議的目的,但卻失去了人心。美國的前國務卿狄恩·艾奇遜後來也不得不稱讚:周恩來是當今世界最能幹的外交家。
大會進入第二階段關於恢複印度支那和平問題的討論後,與討論朝鮮問題時的情景大不相同。雖然進入多次全體會議和限製性會議後,會談也曾一度毫無進展,但周恩來抓住有利形勢,在會議進程中與蘇聯、越南代表緊密配合,盡力爭取法國、英國等多數與會國代表,集中力量反對美國代表的阻撓和破壞,並積極開展會外活動。周恩來最終成為達成協定的關鍵人物。
6月19日,會議在吸收周恩來提出的六點關於在印度支那停止敵對行動的建議的基礎上,通過了由法國代表提出並經中國代表團修正的《關於在柬埔寨和老撾停止敵對行動的協議》。至7月21日,日內瓦會議雙方代表在取得共識後,終於在《越南停止敵對行動協定》《老撾停止敵對行動協定》和《柬埔寨停止敵對行動協定》上簽字。周恩來為協議的達成,發揮了關鍵性的作用。
國際社會也從這時起,開始真正認識周恩來。日內瓦會議後,國際上有人開始稱新中國外交為“周恩來的外交”。
1954年7月23日,當周恩來結束曆時三個月的國際會議,率領中國代表團飛離日內瓦時,新中國欣欣向榮的形象和周恩來折衝樽俎的外交形象,深深地留在了國際政治舞台上。
就在這期間,由周恩來首先提出的和平共處五項原則被正式寫入《中華人民共和國和印度共和國關於中國西藏地方和印度之間的通商和交通協定》以及中印、中緬兩國總理“聯合聲明”中,和平共處五項原則開始被逐漸推向國際政治舞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