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改善人際關係

一次失敗的麵試或者會談,也就意味著別人沒有記住你的意見和觀點。即便你說了很多話,也相當於什麽都沒說。過一段時間,沒有人知道你說了什麽。你忘記了自己的目標,麵試官想知道你到底來做什麽。更糟糕的是,你可能會增加別人對你的誤會和不理解,使狀況惡化。為了改善關係,善用言語的專業人員會使用五種技術,如有必要,還需要學會拐彎抹角。

交談的五種技術

1.學會傾聽

我們相信每個人都知道傾聽,然而,大量研究表明,大部分人隻聽到了別人對他們說的25%。隨著交流的增加,信息過量出現(例如,我們平均每天受到800~1000條廣告信息的轟炸),習慣不時更換頻道,以及壓力增加,這些使我們越來越難以集中精力。結果就是,許多日常的“誤解”破壞了溝通和人際關係。我們大多數的誤會和不理解歸因於一個事實,那就是我們沒有良好地接收和記錄信息。與其說我們在聽別人講話,不如說我們在聽從自己頭腦中飄過去的信息。實際上,我們的意識本能地發生偏移,因為我們聽的速度比我們說話的速度要快三到十倍。

不要錯過任何東西,至少不要錯過主要內容,前提是做到以下三件事情。

首先,隻需這樣做,隻要有人對我們講話,就停止工作,不要胡思亂想,不要焦躁不安地打字。一個技巧是將身體麵向談話對象。當我們有意識地使自己處於聆聽的姿態,意識和注意力會自動跟隨。

其次,根據你聽到的內容,不斷向自己提問:主要觀點是什麽?這些信息對我的工作有什麽影響?對方希望從我這裏得到什麽?我應該問他什麽?

最後,用自己的話重複別人所說的。例如:“就像你剛剛說的……”“實際上,如果我沒有理解錯的話……”這就是我們之前提過的變色龍效應的力量(第1章)。

2.不要輕信一切

生活就是如此,如果別人對我們很友善,我們就堅信他對我們說的一切。反之,如果我們覺得對方讓人反感,甚至厭惡,我們就對他有偏見。

因此,與其說我們真正地聽他們說了什麽,不如說我們常常在評估他們說的話,並且當我們對他說的話不感興趣,或者當他這個人有點讓人討厭的時候,我們就聽得斷斷續續的(我們隻用一隻耳朵在聽)。

怎麽才能用雙耳傾聽呢?把你的偏見放在一邊,不管是正麵的還是負麵的。不管是你覺得有趣的話題或者是一條微不足道的消息,這都可能包含一條真正的信息。讓自己專注於本質:“為什麽他/她要跟我說這些,他/她到底想說什麽?”如果有疑問就提出來,以便能完全理解對方的關鍵信息,以及對方的真正用意。

3.模仿對方的態度

這被稱為“鏡子技巧”,當對方否決你的意見,或當某人試圖讓你掏錢的情況下尤其奏效。通過來回問答,快速交鋒,你就不會留下把柄。對方也穩不住了,要麽他要求你解釋,然後你就可以解釋這些事情;要麽他跑到別處去,尋找一個更殷勤的聽眾。

原則:首先表現出善意,隻要對方合作,我們就合作。當對方不遵守規則,或者不再遵守的時候,我們也要懂得反擊:以眼還眼,以牙還牙,過於強烈的反擊可能會造成矛盾升級,但是也不要軟弱,否則別人會覺得任何事情都是被允許的。這個技巧已經證明了其自身的價值。事實上,它經常用於國際外交或者貿易談判中。

4.用疑問句來回答對方的問題

這個問題我們前麵已經提到過,但它值得再提一次。它有雙重好處:一方麵你可以避免回答不到點子上(你根本沒有聽)或者回答不出來(你沒有答案),你保留了自己的神秘感(假設大家都知道這一點),你不給人留話柄;另一方麵,你可以了解到對方以及對方的需求、願望和目的。這是一種古老的手段,心理學家常用來與對方保持距離,政治家用來明哲保身。但是,最好使用開放性的疑問句:“為什麽你要這麽說呢?”“你現在打算怎麽做呢?”“你希望我怎麽做呢?”而不是封閉式的問題:“我是不是很快就可以買PS4了?”“我們到底走不走?”這會導致對話陷入僵局。因為這樣一來,對方隻能回答“好的”或者“不行”,或者“事情就是如此”,言下之意就是“絕無可能,要麽接受,要麽放棄”。

5.尊重停頓時間

在一次談話中或者麵試時,有**有低穀,有重要的信息,也有背景的嘈雜聲。當人們聊興正濃,來回快速問答的時候,交談是混亂的。我們分不清哪些是主要信息,哪些是次要信息,因此需要停頓一下。比如,直視對方的眼睛以間隔開討論的重要時刻(一個想法、論點、疑問、回答……之後)。或者保持沉默,讓對方有時間去思考這個想法、論點和問題。這有一定的風險,例如,如果他不回答問題,顯然他“沉浸”在自己的這種沉默裏(一陣尷尬的冷場)。在這種情況下,用另一個不那麽私人的問題或開玩笑的方式來轉移話題,活躍局麵。

學會拐彎抹角

“橡樹的語言”這個表達方式起源於俄羅斯,用於大革命之前,表示沙皇的官僚主義,“木頭的語言”(7)一般是政治家、企業主、官僚和通訊員的話語基礎。

實際上,說服的語言基礎,我們曾經在修辭課上學過(口頭表達的藝術)。如今,這是國立行政學院畢業、身居要職的官員以及其他不成熟的決策者們吮吸的養分。這是亞裏士多德和西塞羅使用過的一係列古老的語言技巧之一。它曆史悠久,你可能會認為我們對它已經免疫了,但它到今天仍然奏效。

要隱藏讓人不愉快的事實,避免回答尷尬的問題或隱瞞不可告人的目的,沒有什麽比這個技巧更好的了。總之,這是操縱或者反操縱的基礎知識。

以下18個方法可以在不經意間掩蓋真實的一麵,以便我們隱藏那些讓人不愉快的事實,隱瞞不可告人的目的,或者不費力氣地說服他人。

?明確論點:“這是真的……”“確實可以說……”“我們可以看到……”“如你所見……”這讓那些微不足道、極其平庸的論點變得有說服力,表麵看充滿了客觀性和所謂的真實性,即使事實並非如此。

?或者以這樣的句子開頭:“我知道……”“我相信……”“我覺得……”,等等。這樣,你可以誤導對方。例如:“我知道大家都是專業人士。”這證明不了任何事情,跟你沒任何關係,但你看起來卻很真誠。

?使用被動句來減輕責任:“我們的資料介紹得很糟糕”,而不是“我們沒有介紹好這些資料”。換句話說,這跟你沒什麽關係,但你懷疑其他人沒有做好自己的工作。

?參考之前被提及過的話語:“就像你自己說的……”“如你所建議的那樣……”“曾經有人說過……”除非你的談話對象記憶力驚人(“哦,什麽時候?”)這播下了懷疑的種子,你可以用它來推進你的發言。

?援引現成的句子:“我們可以通過這個角度來思考一下……”“未來會告訴我們答案”“日子可不好過”……這些語句沒有什麽實際意義,更像是廢話,而非有效信息,但卻可以混淆視聽,迷惑對方,尤其是在出現明顯分歧的情況下。

?多用老生常談:“至善者,善之敵”“不可以貌取人”,“魚和熊掌不可兼得”……當你不知道應該說些什麽或不想說什麽的時候、保持含糊不清時,這是理想的選擇。

?使用給人強烈印象的語言:“這可是一樁類似‘9·11’的外交事件!”“情感化的色情文章”“真正概念上的海嘯”……它們抵消了所有批判性意見,也許還可抵消你可能麵對的所有指責。

?使用同義疊用:“未來的計劃”“需要抓住的機會”“潛在的危險”……這會給人一種可信服的力量,即使事實並非如此,尤其在沒有計劃、沒有項目或者沒有方法的情況下非常實用。

?使用一些很少使用或浮誇的詞語:“expressis?verbis”(8)“範式”“顛覆性的想法”……它給人一種你很專業的感覺,大多數情況下,會讓你的談話對象很驚訝。

?如果你不了解這些專業術語,那就自己創造吧(不規範的詞語):“勇氣”“暴躁”“解決方案”“影響”“複雜化”(9)……如果你遭到批評,請堅持,因為這是新概念!

?使用神奇的公式:“調動效能潛力”“具有優化的重大可能性”“具有靈活性和保障性”……讓新入門的人感到眼花繚亂,至少可以動搖他們的想法,認為你具有超前意識,這切斷了任何真正討論的機會。

?在一點法語中混雜許多英文:Tea?Party(傾茶事件(10))是媒體常用的buzz?word(時髦語),特別是在法國mid?term的選舉(中期選舉)上;另一方麵,莎拉·佩林(11)也不是一個Tea Party的“Mama grizzly”(12),這樣顯得你很“in”(時髦),給人一種你置身於國際化浪潮中,能同國際事務打交道的印象。

?多使用矛盾詞(將兩個具有矛盾意義的詞結合在一起):“負增長”“悄然中斷”“連續性的變化”……這些話讓人覺得發言的人很有自信,有能力掌握和克服所有矛盾。

?使用首語重複法(一段話中,每個句子的開頭都使用同樣的單詞):“我,共和國的總統,兼任……”就像所有的咒語一樣,它非常具有催眠效果。

?總是回答“好的”,即使是那些最荒謬的想法或提議:但是暗中起破壞作用,並證明在你提出神奇解決方案之前,其他的都行不通。

?當你不得不宣布一個壞消息時,讓別人說出事實:“在目前的情況下,我們沒有贏得這項預算也許是一件好事。誰知道我們是否會得到報酬?”這是一個古老的觀點——“塞翁失馬,焉知非福”,它總是有效的,可能是因為它是積極的,能給人希望。

?承認錯誤,為自己辯護:“當然,你可能會責備我……”“確實,我非聖賢……”通過自己帶頭,你可以消除可能的異議。此外,以坦白的形式論述,總是會得到寬恕(承認過錯,就原諒了一半)。

?當你並非全然無辜的時候,如果你的談話對象表示懷疑(懷疑地看著你,雙臂交叉,退後一步……),立即推進他可能會懷疑的事情,以消除負麵影響:“我不想強迫你……”“真相是,我撒謊了!”“好吧,我承認!”

安撫他人的情緒

太多的壓力、沮喪,你肯定會變得脆弱。你實際上是沒有能力區分誰對你好誰對你不好,哪個是好的方案哪個會是門苦差事。你神經太過緊張,或者太過消沉,因此不能給出良好的反應或者作出正確的決定。有一個減輕壓力、把它控製在可接受的範圍內的小技巧:把你的手機桌麵設置成能讓你安心的照片(你的狗,你的母親……)。英國研究人員已經在一群羊身上測試了這一方法!首先,他們把一隻母羊和它的小夥伴分開,以增加它的壓力。然後他們給它看了羊群裏其他羊的照片。最後,這看起來似乎令人驚訝,這隻羊很快就平靜下來了。

如何製勝

中國有句俗話,眾神為了補償人類肉體凡胎,於是給了他們一本策略書。今天,這本書已經成為這方麵的聖經,它就是《孫子兵法三十六計》,據說輯錄於明朝時期(1366—1610)。

作為毛澤東的床頭書,他從中汲取一部分策略,這些策略在人民解放軍中廣為流傳。這本關於如何打敗對手的謀略書,隨著時間的推移,變成了一部經典作品。亞洲和西方的所有高級馬基雅維利者都在利用它來征服思想、市場和女性。

在這本書裏,我們可以找到各種各樣打敗他人的謀略和技巧,比如:笑裏藏刀、瞞天過海、隔岸觀火、假癡不癲、欲擒故縱……

三十六計,“走為上策”,這一條計策特別適用於形勢對自己極為不利的時候、中國人稱之為“必敗之戰”的時候。所以,驕兵必敗,不要高估自己的能力。在某些情況下,我們無能為力,很多人我們也沒辦法勸服。這種情況下,還是走為上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