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紅色永續
回顧來時的路,讓曆史啟迪今天。在香山,中共中央領導解放戰爭走向全國勝利,新民主主義革命取得偉大勝利,中國革命重心從農村轉向城市。盡管已過去了70多年了,香山故地舊景,依然講述著新中國如何走來的往事,曆史前進的邏輯,給人深深的思考與啟示。
(一)要繼承和發揚老一輩革命家革命到底的精神
將革命進行到底,彰顯的是中國共產黨人麵對敵人時,堅決與之抗衡的決心。當年,三大戰役後的蔣介石和國民政府,明知敗局已定,卻也不甘心已定之敗局,為“贏得養好創傷的機會,然後在一個早上猛撲過來,將革命扼死”,蔣介石在美國駐華大使司徒雷登的支持和策劃下,發動了一場“和平攻勢”。蔣介石滿心和平幻想,鼓吹所謂“光榮的和平”論調,試圖與中共進行談判,阻止中國人民解放軍的進攻,以期形成“劃江而治”的局麵,在江南繼續維持國民黨政府的反動統治。一目了然,這是一場虛偽的運動,卻也產生了消弭革命鬥誌的消極影響,迷惑了一部分中等資產階級和上層小資產階級,有甚者勸說中國共產黨把人民革命戰爭“立即停下來”,以求“迅速達成全麵和平之使命”,甚至還有一些民主黨派人士開始重提走英美式的資產階級專政的“中間路線”。形勢的發展,在中國人民麵前擺出了一個尖銳的問題:是將革命進行到底呢,還是使革命半途而廢呢?
1948年12月30日,毛澤東為新華社寫了題為《將革命進行到底》的新年獻詞,明確指出:“如果要使革命半途而廢,那就是違背人民意誌。”因此,中國共產黨的唯一選擇,就是要“使革命進行到底”。為了“把偉大的人民解放戰爭進行到底”,1949年人民解放軍“將要獲得比1948年更加偉大的勝利”。毛澤東的新年獻詞,高瞻遠矚,鏗鏘有力,振奮了全國人民的精神,鼓舞了人民解放軍的鬥誌,凝聚了一切反對國民黨統治的力量,實現了建立新中國的偉大目標。由此,“將革命進行到底”,成為革命人民和軍隊繼續鬥爭的行動口號,又成了不少革命家矢誌共產主義偉大事業奮鬥不息的座右銘。
將革命進行到底,彰顯的是中國共產黨人麵對困難和挑戰時,所具有的堅定理想信念。在古今中外的曆史舞台上,功利主義的政治家比比皆是,但理想主義的政治家卻是非常少,而像毛澤東這一代領導人這樣,執掌政權之後,仍然對建構理想社會矢誌不移的政治家,真的是絕世少有。起初,他們設想,我們能過一種新社會的生活,後來毛主席說,我們要“改造中國與世界”,再到未來,我們要實現共產主義的遠大理想,老一輩革命家成功地完成了思想和理論的升華。1945年4月24日,在黨的七大上,毛主席莊嚴宣布:“我們共產黨人從來不隱瞞自己的政治主張。我們的將來綱領或最高綱領,是要將中國推進到社會主義社會和共產主義社會去的。”為了這個美好的、善良的、共同的初衷,老一輩革命家,凝心聚力,不懈努力,鬥誌昂揚,攻堅克難。
新中國成立之初,麵對國內外複雜局勢,黨和人民意氣風發,鬥誌昂揚,以“敢教日月換新天”的英雄氣概,采取一係列積極穩健的政策措施,有條不紊領導全國各族人民鞏固新生人民政權,恢複工農業生產,製定和實施正確的外交方針,穩定物價、統一全國財經,確立社會主義基本製度,推進社會主義建設,為當代中國一切發展進步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製度基礎。後來,麵對“**”造成的嚴重局麵和中國向何處去的關鍵抉擇,以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為標誌,我們黨重新確立解放思想、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響亮提出“走自己的道路,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引領中國走上正確發展方向。再到後來,20世紀80年代末90年代初,東歐劇變、蘇聯解體,世界社會主義運動遭遇嚴重挫折,我們黨冷靜觀察、沉著應對,堅定共產主義遠大理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引領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航船沿著正確方向繼續前進。
所以,從香山走來,我們一定要繼承和發揚老一輩革命家革命到底的精神,不斷增強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道路自信、理論自信、製度自信、文化自信,勇於進行具有許多新的曆史特點的偉大鬥爭,堅決戰勝前進道路上的各種艱難險阻,使“中國號”這艘巨輪繼續破浪前進、揚帆遠航。
(二)要繼承和發揚老一輩革命家立黨為公、執政為民的情懷
民心向背是檢驗一個政黨生命力的試金石。群眾路線是我們黨的生命線和根本工作路線,是我們黨永葆青春活力和戰鬥力的重要傳家寶。在革命戰爭年代,中國共產黨之所以能夠從小到大、由弱變強,在挫折中奮起、於困難中成熟,最終奪取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勝利,實現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根本原因在於中國共產黨始終代表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與人民同呼吸、共命運、心連心。
關於執政黨與人民群眾的關係,毛主席有很多至理名言。其中有一句話,毛主席說:“一切空話都是無用的,必須給人民以看得見的物質福利。”我覺得這句話,說得太接地氣兒了,是真真切切地抓住了人性本能最基本的需求。當年,對於占中國人口80%的農民來講,最需要的就是土地。所以,關於土地問題,我們在大革命的後期其實就已經在試圖解決了;土地革命戰爭時期,我們打土豪,分田地;抗日戰爭時期,我們給地主富農減租減息;到了解放戰爭時期,我們沒收地主多餘的土地分給農民。這些做法自然會讓老百姓感受到我們這個黨是為他們謀福利的黨,所以,他們要參加我們黨組織的革命當中,要支援我們的革命事業。抗日戰爭期間,河北平山縣短短一個月就組織起了整建製主力團,叫平山團。從晉察冀到南泥灣,再到新疆,這支隊伍在王震領導下威名赫赫,被聶榮臻譽為“太行山上鐵的子弟兵”,我們現在經常說“人民子弟兵”的這個稱呼就是由此傳下來的。當年“平山團”的組織者是老共產黨人栗再溫,他動員了幾乎所有栗氏家族至親投入到革命隊伍當中。在很多敵後抗日根據地,男女老幼都是八路軍、新四軍的幫手:群眾在各個山頭和村莊之間設置了聯絡暗號;我們還有兒童團,《雞毛信》,小時候的電影大家都看過;為了保證夜間行軍不被敵人發現,當地群眾主動地就把自己家的狗都打死了,出現了“行軍百裏無狗叫”的情形。
還有解放戰爭期間,在淮海戰役中,我們動員了民工543萬人,他們不僅是運輸隊,還是擔架隊、衛生隊、預備役部隊。所以,陳毅多次說:淮海戰役的勝利是人民群眾用小推車推出來的。我陳毅死在棺材裏,也忘不了山東人民對我們的支援。在這裏,小推車推的不僅是戰略物質資源,更是老百姓的人心。這種人心,之所以值得我們今天驕傲地拿出來講,是因為這不是有組織地組織起來的人心,而是老子所說的無為而治,是自我凝聚起來的人心。這說明了我們對老百姓是真的好,所以才贏得了他們的熱烈反饋。所以,才有了“最後一粒米,拿去做軍糧,最後一尺布,拿去做軍裝,最後一個娃,送去上戰場”。
所以,當年,有一位農民說:共產黨真正好,什麽都替我們想到了。這句話,一定是一句掏心窩子的話。而這位農民說的真正好,也是有對比的,就是和國民黨比。我們看,在國民黨統治之下,苛捐雜稅多如牛毛,我們的老百姓叫苦不迭,雖然國民黨在孫中山時期就提出要“平均地權”,但實際上他們連真正的減租減息都沒有做到。國民黨的存在,幾乎完全依賴於軍隊,而缺乏群眾基礎。這種體製,它與生俱來就是所有政治體製中,最為動**的體製之一,所以,最終國民黨敗退到了台灣。
“大國大黨,正道滄桑”。中國共產黨之“大”,在於人民至上的“大情懷”。一路走來,中國共產黨始終與人民為伴,始終保持同人民群眾的血肉聯係,贏得了人民的衷心擁護;展望未來,中國共產黨定能始終把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作為奮鬥目標,緊密團結各民主黨派和各界人士共同創造更加美好的生活。
(三)要繼承和發揚老一輩革命家謙虛謹慎、不驕不躁、艱苦奮鬥的優良作風
老一輩革命家謙虛謹慎,嚴以律己,嚴以治家。毛澤東曾向要進京的親友捎話說:我毛澤東是中國人民的主席,不是韶山毛家的主席。所以,家鄉親友要勤耕守法,好自為之。這就又體現了我們現在經常強調的家風的問題。我總結,毛主席在對待家人方麵,有三條原則:第一條,戀親,但不為親徇私;第二條,念舊,但不為舊謀利;第三條,濟親,但不以公濟私。這就是鐵骨錚錚見清廉的風範。新中國成立前夕,楊開慧的哥哥楊開智給毛主席寫了封信,希望能為自己在北京安排工作。按理說,楊開智找毛主席辦事,親的大舅哥,而且當年楊開慧犧牲後,是楊開智冒著生命危險收殮遺體,後來又營救了毛岸英、毛岸青兄弟。對於這位至親,毛主席心存感激。然而作為執政黨的領袖,他深知權力是人民賦予的,隻能為人民服務,絕不允許為親友謀取任何私利。於是,毛主席寫信拒絕了這個要求。
老一輩革命家不驕不躁,虛懷若穀,禮賢下士。當年,為團結各民主黨派和社會各界人士共商建國大計,毛澤東、周恩來親筆致函,發出邀請。1949年,毛澤東、周恩來分別寫信給留居上海的宋慶齡,邀請她參加政治協商會議。來信言辭懇切,載滿了對宋慶齡的尊敬。“茲者全國革命勝利在即,建設大計,亟待商籌,特派鄧穎超趨前致候,專誠歡迎先生北上。敬希命駕蒞平,以便就近請教,至祈勿卻為盼!”因為孫中山先生是在北京去世的,北京是她的傷心地,她本不想再進北京,但卻被中國共產黨的誠意所感動,最終同意參加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1949年8月28日,宋慶齡在鄧穎超等人陪同下從上海到達北平,毛澤東、周恩來、朱德等親自到車站迎接。
老一輩革命家艱苦奮鬥,生活簡樸,廉潔清貧。革命鬥爭中,節儉、樸素的生活作風幫助共產黨人堅定革命意誌,築牢信仰信念,從苦難走向輝煌。當年,在陝北簡陋的窯洞裏,毛澤東等老一輩革命家運籌帷幄,伴隨著艱苦樸素的物質生活,革命力量蓬勃生長,《論持久戰》等光輝著作相繼誕生。艱苦生活不僅沒有摧滅革命的火種,反而堅定了先輩們的革命理想和政治定力,用“小米加步槍”打敗了擁有飛機大炮的敵人。後來,到了香山,按說比轉戰陝北時的生活條件好多了,但老一輩革命家依然生活簡樸。一天,毛澤東準備會見張瀾先生,他吩咐李銀橋說:“我們要尊重老先生,你幫我找件好些的衣服換換。”李銀橋在毛澤東僅有的幾件衣服裏選了半天也沒找到一件沒有補丁的衣服,於是,他對毛澤東訴苦道:“主席,咱們真是窮秀才進京趕考,一件好衣服都沒有。”毛澤東笑著安慰李銀橋說:“曆來紈絝子弟考不出好成績,安貧者能成事,嚼得菜根百事可做,我們會考出好成績!”李銀橋建議:“現在找人做衣服也來不及了,要不先借一件穿?”毛澤東不同意:“不要借了,有補丁不要緊,整齊幹淨就行,張老先生是賢達人士,不會怪我們的。”(7)那天,毛澤東就是穿著補丁衣服會見了張瀾。
緬懷曆史,是為了走好今後的路。曆史充分證明,中國共產黨和中國人民不僅善於打破一個舊世界,而且善於建設一個新世界。從舊世界到新世界,我們黨之所以能夠團結帶領人民攻克一個個難關,創造一個個奇跡,與堅定的革命意誌、高尚的人民情懷、優良的革命作風密不可分。巍巍青山,峰巒不改。70多年前,老一輩革命家曾在這裏眺望北京城,懷著滿腔熱忱踏上建設一個新世界的征程。今天,我們比曆史上任何時期都更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實現中華民族偉大複興的目標。紅色永續,血脈傳承,展望未來,中國的發展前景無限美好,我們一定能迎來更加美好的明天。
(1) 聶文婷:中共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副教授,主要從事中國共產黨的曆史、當代中國政治史與國防史的研究。本文係其在2021年紅色香山大講堂講座整理稿。
(2) 1943年3月5日,毛澤東在中國共產黨七屆二中全會上的講話。
(3) 毛澤東:《毛澤東選集》(第四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1446頁。
(4) 毛澤東:《毛澤東選集》(第四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1451頁。
(5) 本節內容參考:《毛澤東親筆撰寫此文後如釋重負,〈論人民民主專政〉問世始末》,《北京日報》2019年3月7日;《〈論人民民主專政〉的誕生》,光明網2021年5月14日;香山革命紀念館相關展品和史料。
(6) 毛澤東:《論人民民主專政(紀念中國共產黨28周年)》(1949年6月30日),《毛澤東選集》(第四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1480頁。
(7) 中共北京市海澱區委黨史研究室:《中共中央在香山》,中央文獻出版社2003年版,第7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