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身體:運動與健康

關於“身為男性”,男孩所學到的知識會影響他們怎樣認同自己的身體。自我保護是人類的最基本的本能,是一個人具有自我完整性的基礎。但這個本能會讓步於一些社會規則,這些規則鼓勵男孩通過忍受痛苦,犧牲健康來實現超脫個人感情影響的目標,甚至表現出自己就像堅不可摧的機器。許多男孩聽從召喚,盲目透支自己的身體,給自己帶來損傷。

一個孩子的個性始於他的身體。在男孩學習做“男孩”的過程中,一些文化信息會對他們產生深遠的影響,比如應該怎樣著裝、吃東西、運動、冒險、睡覺、照料自己等等。許多父母,甚至可能是大多數父母都認為,是男性的生理特征驅動了男子氣概的行為。還有許多被觀察到的男孩女孩之間的差異,尤其是身體方麵的差異,都是這些生物學原因產生的。澳大利亞的社會學家瑞文·康奈爾研究了數十年的性別差異,這是心理學、社會學和政治學領域中“廣泛研究的課題之一”。但據她說,那種起決定作用的性別差異還沒有發現。威斯康星大學心理學家珍妮特·海德在對700萬調查對象中的5 000多人做過分析後,得出論斷說,研究中所報告的大多數性別差異都很小或者為零。基於海德的結論,康奈爾說:“經過大約80年的研究,我們的主要發現是,兩性之間存在著大量心理上的相似性。”

盡管兩性之間存在著這麽多的相似性,但是從孩子被認定為男性或者女性的那一刻起,他們的身體就成了區分他們的根基。事實上,從總體來看,性別係統的基礎就是身體,人們認為不同的身體具有不同的含義。以這些含義為基礎,各種意圖、身份認知和培養孩子的方法逐漸固化成各種廣泛流傳的實踐,並代代流傳下來。其中,一種模式認為孩子的身體就像機器,完全靠生物學指令來驅動;另外一種模式認為,孩子的身體如畫布,是社會為他們塗上了性別的色彩。

但是,兒童不是這些意圖和實踐的簡單接受工具。更新的研究表明,塑造兒童的身份要采用互動的方式,而上述這兩種模式都無法發揮其最大的作用。康奈爾舉了個高跟鞋的例子。他說,高跟鞋雖然穿著很痛苦,但是卻深受那些追求時尚、愛慕虛榮的年輕女子們喜愛。而青年男子們努力想要按照男性標準,把自己塑造成完美男子的舉動,其實與此完全類似。

關愛男孩身體的父母和人們發現,這種觀念和做法會削弱甚至抹殺孩子們對自己身體健康的關心。關愛男孩的人們,現在到了該關注甚至在必要時插手的時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