幹預走上迷途的男孩

對於像薩姆這樣的男孩來說,成為團體的一員彌補了他一再被忽視的失落感。不論是他的家人還是他的同學,都覺得他不起眼。他拚盡全力隻為贏得他們班上最酷的那個男孩的尊重,裝腔作勢、嘩眾取寵,不過是為了吸引他們的注意力。薩姆覺得,在受歡迎的男孩圈子裏占有一席之地,沒準可以讓他不再小看自己。但是,當他成為團隊的一員時,這個小團體卻向著不健康的方向越滑越遠,他為自己的妥協付出了代價。直到父母介入後,他才感到如釋重負。

薩姆並非一個局外人。許多男孩被兄弟會的規範所主宰,總是暗自希望有人來幫助他們建立更好的平衡。可不幸的是,當父母和其他成年人與這類行為失當的男孩打交道時,他們往往不會把自己視作被強大怪力傾軋的受害者,往往反而表現得心有疑慮。麵對這種評判,男孩不僅感到不公平,還會跟成年人那有些不切實際並與時代不符的標準唱反調。成年人很容易從相對安全的角度評判過度妥協。但父母是男孩獲得理解和支持的主要來源,這種評判隻會讓他們和父母的關係越走越遠,最後真的隻能任由同齡人擺布。

對於那些關注男孩與同齡人糾葛的人來說,下麵這個行動框架可能會有所幫助:

第一層

對父母來說,如果早期就發現了苗頭,注意到男孩變得沉默寡言,甚至遮遮掩掩,那麽你要做的第一步就是製作一份個人清單:孩子的失望、不滿,甚至是不敬,是否會激發你的擔憂?一旦你獲得了更為明確的動機,你對這個男孩的同情和愛也會更加堅定,多想想他的優點,提醒自己他究竟是誰。這個孩子,就是你必須伸手拉一把的孩子。這份清單也能夠幫助父母傳遞出更為鼓舞人心的信息,還能影響你眼中孩子對自己的看法。對任何一個願意伸出援手的成年人來說,深思熟慮地、明確地認可他們的兒子、球員或學生總歸是一個好主意。對那些可能已經收到負麵反饋的男孩來說,這一招尤為奏效。

不要簡單粗暴地糾正男孩的錯誤,也不要單純直接地喝令他停止那惱人的行為,慢慢來,畢竟重新建立起溝通渠道才是我們的目標。隻要溝通能夠重建,你的兒子自己就能改過自新。要知道他可不僅僅是懷疑自己被操縱,特別是如果他和父母已經產生了相當大的隔閡,那讓他放下心中的懷疑戒備可能就真的需要一段時間。專門騰出時間給他、專門傾聽他的苦惱能夠有效地幫助父母與他們的兒子之間重新建立連接。引導自己的注意力並集中到兒子身上,傾聽他的心聲、關注他的種種行為,在接下來的行動中你才會有更多準備。

在這個層次上,沒有什麽特別的事情需要擔心,也沒有需要當機立斷的問題。恢複溝通是重中之重。

第二層

假設,隨著溝通深入,父母與兒子間擁有了對話的可能性。你不妨明確地對你的兒子說出他的掙紮你都看在眼裏:“看起來,你很難向你的朋友展示真實的自己。”不要用指責或批評的語氣表達你對他的觀察——那隻會讓男孩關上心門,退避三舍——而應當用惺惺相惜、充滿共情的方式表達出你的關心。某種程度上說,父母向兒子分享自己類似的經曆能夠幫助他緩解尷尬,還能緩解親子互動中長輩對晚輩訓話的那種壓迫感。本著保證、尊重和關心的精神而提供的幹預措施最有效,尤其對那些已經充滿羞愧感和無力感的男孩來說更是如此。

如果幹預取得了一些成效,並能讓男孩承認自身存在的問題,那麽這個時候父母、老師或教練就來到了一個決策點:他們必須做出決定,這種情況下,是否需要采取一些行動來重塑男孩的環境。例如,轉到新學校、加入新團隊,或者可能需要接受專業的心理谘詢。如果環境已經明顯讓這個男孩不堪重負,那麽此時此刻,唯一真正擁有改變環境的權力的人就隻有男孩的父母,隻有他們才能讓這個男孩有機會把握住自己的人生。但如果男孩隻是覺得很難適應,而不願放棄這件對他來說很重要的事情,成年人則隻需提供支持,和他共同頭腦風暴一番,幫助他另謀出路。

上述兩種情況中,隻要向某人坦誠了自己內心掙紮的真實本質,這個男孩自身就已經發生了決定性的轉變。再次重申,意識到這是一場持久戰才是關鍵,最終做出改變的隻能是男孩自己。他可以定期審視自己,為自己的成功歡喜,也可以接受進一步的指導和鼓勵,但不必對某個所謂的監管者負責。理想情況下,他的目標是為了他自己而改變,而不僅僅是為了讓爸爸和媽媽滿意。

第三層

對有些男孩來說,他們與朋輩群體間的依附關係來得特別強烈。忠誠是兄弟會的核心價值觀,它建立在接納、興奮和恐懼共同構建出的誘人基礎之上。當一個男孩的其他人際關係不太穩定時,他還可以指望他的兄弟們支持他。他的朋友們看上去仿佛無可替代。很多男孩被成年人疏遠,而隻得依附於朋輩群體,他們會因為不願失去自己擁有的東西而感到絕望。通常情況下,他們的經曆包括兩個方麵:在最主要的人際關係中遭受創傷性損耗(5),以及情感失聯,這使得他們更加擔心失去現有的東西,不願意冒任何風險。

絕望中,這些男孩被卷入兄弟會的規範中無法自拔。擁有關心自己的成年人對他們來說非常重要,得不到這類成年人的內在支持和道德發聲,他們就隻有讓自己在群體思維定勢中麻醉,天天窩在兄弟會裏看《動物屋》。酒精和其他能夠影響思維的物質隻會讓事情變得更糟。保持混沌、保持野性成了他們的終極目標,對那些自身道德準則已經搖搖欲墜的男孩來說,這樣做隻會令問題更加惡化。

在發展心理學家間存在著一種拉鋸式“先有雞還是先有蛋”爭論:如果一個男孩錯失了能夠培養他開啟這種能力的人際關係,又怎麽能指望他進一步提高自身的自我調節能力呢?更嚴重的是,一個男孩在什麽情況下會被認為失去本心?神經科學家帶來了好消息:男孩永遠不會無法連接。神經科學家在解讀大腦對人際關係新體驗的反應方麵取得的進展,也令該觀點得到了進一步證實。無論男孩身上發生的事情多麽讓人絕望,但隻要有一個與他有類似經曆的人出現,情況就會發生翻轉。改變,幾乎總是伴隨著一個成年人的介入,他會在這個男孩孤獨又迷茫的時候,克服重重阻礙來到他的身邊。盡管這個男孩的早期經曆在他身上形成了非常強大的種種固定思維模式,但隻要改變環境,這種種思維模式也會隨之改變。

當父母或老師試圖挽救在兄弟會中迷失自我的男孩時,這無異於一場挑戰。身為父母,不僅要與所謂的“忠誠”發生衝突,和醉酒的**相抗衡,還會在取得兒子信任前遭遇種種下意識的壁壘。在我的私人診所中,就常常遇到這樣的男孩。每當我試圖和他們加深彼此的溝通時,以往那艱難、失望的經曆會讓他們的狡猾瞬間被激發,不再信任我。我學會了忍耐,學會了麵對坎坷,學會了堅持。最終,男孩的本性會起作用,更有可能出現的結果是打破僵局,而不是繼續保持疏離的狀態。那些關心他的人,特別是那些能夠不用教訓的口氣說話,或能聽取男孩的觀點而非固執己見的人,是那麽的不可多得,讓人無法抗拒。

對於那些特別迷惘、長期回避問題的男孩來說,減少他們在麻煩問題上的選擇會有幫助。比如,安排家人一起共度“家庭時光”,是處理男孩反依賴性的一個好辦法。比方說,媽媽可以來到兒子的房門口,讓他來安排時間,即使這意味著他隻會安靜地蜷縮在那裏,以考驗父母的決心。媽媽們和爸爸們能做的就是,把他的沉默當成解釋的機會,告訴兒子他們隻是想和他聊聊,希望他能越來越好,並為他們之間的隔閡變深而感到抱歉。“和你在一起是我的首要任務,無論發生什麽,我都會站在你這邊。在我麵前你不需要偽裝,甚至不用刻意取悅我。我的全部追求就是希望看到你能做你自己。”要知道信任可是很脆弱的,對父母而言,展示出他們願意不惜一切代價來恢複和兒子的關係,這一點很重要。

身體信號非常重要。舉例來說,當男孩為了自我保護而蜷縮成一團時,你可以試著靠近他一點。給你的兒子一些空間,但也不要接受他為自己劃定的嚴格的邊界。碰碰他的腳趾,或鬧著玩似地扔扔枕頭都可以。父母很難不把男孩的拒絕往心裏去,但我一直指導許多父母,要記住,他們可能覺得自己是在對兒子試探,同樣的,男孩在信任父母過程中會更為機警。

盡管男孩對於是否要和家人共度特別時光沒有發言權,但對他而言,在特別時光裏發生的事情可以施加影響,這才是關鍵。為了傳達正確的信息,你必須按照他提出的條件與他見麵。通常,當父母願意安靜地坐著,或者願意和他們的兒子一起完成一些看似無意義的活動時,總會有些小事發生,並成為令相處時光變得更加明朗的分水嶺。我教導父母們,在男孩變得更加開放之前,要做好大量的、多種多樣的嚐試的準備。幫助他找到一些他可能感興趣、也願意和人交流的事務,令他能夠沉浸其中;他關心什麽,你就也關心什麽。假如身陷泥潭的男孩想要自我救贖時,明確地告訴他——你已經安排好了時間,“就是想跟你聊聊”。

奉獻精神和遠見卓識絕對是贏回男孩的法寶。做父母的就算用盡所有辦法,比如,保持耐心和自信,到孩子熟悉的場合與他會麵;再比如,別把男孩的拒絕當作是在針對自己。沒事多給自己打打氣,這樣當孩子拒絕你的時候也不會覺得太突然,也別總覺得未來一片灰暗,心懷希望非常重要。就算看到孩子態度不好、行為失當,父母總忍不住想責備他,也必須同時把男孩的善良和承諾牢記在心。隻有當你看到兒子因為成功而興奮時,才會明白所有的努力和付出都是值得的。

(1) 失範(anomie)是一個社會學術語,指在現代化過程中,因傳統價值和傳統社會規範遭到削弱、破壞乃至瓦解,所導致的社會成員心理上的無序狀態。

(2) 兄弟會(Brotherhood),是存在於美國、加拿大等國家的一種社團組織,入會采取自願的原則,入會的門檻要以交會費為前提,也曾以討論學術為主題,而今演變成一種擴張人脈的途徑。

(3) 單性別學校(single-sex school),學校隻接收男生或女生作為學生,或同一學校內男女生分開上課。無論是上課還是參加活動,都比在混合學校中更加放鬆和投入,各方麵的才華和能力也得到了充分展示。

(4) 學校包括幼兒園和1—8年級。

(5) 創傷性損耗(traumatic losses),創傷性損耗是心理損耗與生理損耗的統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