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如何幫助兒子完成學業

在對一些家庭進行研究時,我經常發現,父母的期望經常被編織到孩子的自我認知和誌向抱負中。究其原因,就像老師一樣,老師必須時刻警惕他們對某些學生的期望是否有所降低;父母們也要審視自己是否從現實角度,考量了孩子的能力到底能取得什麽成就。他們是否在用自己的求學經曆看待兒子的潛力呢?“孩子就是孩子”這種態度又有多少滲透到他們的期望中呢?他們是聽天由命呢,還是付諸行動呢?在孩子與老師發生衝突時,他們是站在孩子的這一邊,允許他們逃離這段師生關係呢,還是做出努力來改善這段關係呢?

在很多案例中,導致男孩在校學業欠佳的更深層原因,是由於其中一位家長沒能履行盡自己最大努力的諾言。其中的原因很多,例如:由於一些不好的經曆,男孩產生一種厭惡,可能之前被父母嚴厲批評過,厭倦了父母;又或者是未能準確找到問題,使付出的努力受挫。但一般來說,在學校表現不佳類似一種係統故障:男孩先是在家裏自學,隨後再投入學校的學習。學校可以訓練男孩,讓他們的學習更有效率。但是對於不想努力學習的學生來說,學校很難讓他們投入學習。

當兒子放棄學習時,父母都不知所措,或是病急亂投醫。他們並沒有陪伴孩子,反而對孩子專斷、苛求和下命令;又或是冷冰冰地靠近他們,沒有用心投入。這些方式都是無效的,而且不能激勵孩子繼續努力。孩子們傾向於做那些父母真正認為他們應該做的事情,當一個男孩落後的時候,有效的方式是思考孩子在這段關係中所付出的努力和麵對的挑戰,而不能僅僅揪著男孩存在的問題不放。

一旦父母對期望的底線設置清晰、恰當,他們就能回顧自己在學習小組中的角色位置了。父母們無法掌控師生合作關係,但是他們對合作雙方的影響是有益的。我們從調查中發現,父母的態度會影響兒子對待老師的態度,以及他們對待作業的回應。父母的支持也會影響到老師,老師會注意自己的情感投入,並注意學生的投入程度。關注兒子的進步,向老師對待兒子的方式保持開放態度並且對老師的所作所為表示支持,這些都會激勵老師做到最好。

父母作為自己兒子老師的隊友,要保證老師掌握所有的信息,這樣才能確保他們有效開展工作。如果老師進行得不太順暢,父母應該引導兒子為自己發聲,而不是繞過兒子代替他進行溝通。這有助於他學會自我主張和與他人協商。重要的是,這種策略引導他重新回到老師身邊,提醒他這是他自己的關係。男孩也從父母那裏得到信號,父母相信他能解決關係中的棘手問題。隻有當男孩自己放棄的時候,父母才能采取更主動的行為。有時候,這意味著邀請他去麵對自己的挫折和失望,然後再次嚐試。父母不能輕易接受兒子隨意放棄與老師搭建的關係,或是放棄某個學科或課程,因為這些挫敗會導致更普遍的悲觀情緒浮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