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學校的幾點建議
我在上文中曾提到過朋輩谘詢項目,這個項目之所以能在學校裏推行開來是有充分理由的。這些項目包含針對基本技能的培訓,目的是為了“讓男孩做好迎接生活的準備”。分布各地的SEL項目都在響應這個目標。根據促進學術、社會與情緒學習協同發展組織(CASEL)這個致力於學術研究、實踐鍛煉和規則製定組織的說法,兒童的社會和情感發展是其“學業成功的基礎要素”。讓參加過朋輩谘詢項目的男孩對它給出評價時,他們更看重自己已經習得或者深深依賴的那些技能,包括傾聽他人、敞開心扉表達自己的感受,以及學會信任他人。他們也熱衷於了解其他男孩正在經曆的事情,樂於與他們的同學們保持更緊密的溝通。大多數人都有這樣一種感覺:不管自身正在經受什麽困難,他們都不是一個人在戰鬥。
在老師和學生這種一對一的關係中,始終存在著一對衝突:老師是應當作為給分數的權威,還是應當扮演知己的角色。這對衝突必須厘清。隻有這樣,男孩才能感知並捕捉到向老師訴說個人問題的時機。害怕聽到建議、不敢判斷是非、擔心被人審視,或者不願被人壓過一頭,與以上種種可能性關聯的本能反應都會使男孩把事情藏在心裏。對老師來說,解決辦法就是從個人層麵上與每個學生建立聯係,從一係列關係姿態中汲取靈感。打個比方,通過與學生分享共同的興趣、交流彼此的相同之處,或相同的經曆來加深雙方的連接,傳遞自信,甚至傳遞幽默,都會很受歡迎。期望最終能夠感化更多不願言說的男孩的內心。
紀律處分會引起男孩的情緒波動。學校往往將教育者定位在管教模式而不是輔導模式,貫徹行為準則是第一要務。我所了解到的基本原則是:**男孩遵規守紀的最好辦法是正風肅紀、令行禁止。說真的,我遇到過的許多男孩都是不見棺材不落淚,隻有在麵對事情發生後的殘酷現實時,才能喚醒他們重新考慮當初的衝動。但懲罰的確有助於男孩獲得更強的洞察力和更優秀的自控力。盡管這通常是一派胡言,但當懲罰成為主要手段,男孩很容易就會撤退並做出合理的防禦行為,這就導致他們無法發現自己的錯誤,也無法改變自己的行為。
大多數情況下,泰德是個文靜的男孩。但有一天他卻和老師發生了爭執,因為他在課堂上玩手機的時候被老師逮個正著。盡管違規的事實是如此清晰明了,泰德還是勃然大怒,這太讓人意外了。老師不肯傾聽他的感受,直接關他禁閉,於是他開始失控,開始罵人。幸運的是,那天晚些時候我還沒有離開學校,碰巧就遇到了這件事。從早上開始,他就獨自坐在這間辦公室的一張桌子前,學校也勒令他停學。但當我問他究竟發生了什麽事情時,他又爆發出新的不安。我就那麽安靜地聽著,對他身陷困境表示同情。因此沒過多久,泰德就崩潰了,他開始哭泣。他承認,一旦需要處理複雜的情感,他的壓力就特別大。
在激烈的大學錄取過程中,與他的感受相比,他的母親更在意他作為一名有天賦的網球運動員在球場上是否成功,這讓泰德很傷心。他孤獨又不知所措,老師抓他的現行時,他正在回複母親發來的緊急短信。所以泰德當場大發雷霆。當他把事情的前因後果都向我傾吐出來後,我們便著手安排他向老師道歉,向老師解釋他的暴怒與老師無關,並願意接受她提出的任何要求。而且我們也同意與泰德和他的母親見個麵,以更為真誠的態度幫助他們重新搭建溝通渠道。想要達到目的,施加限製往往並非到此為止,反而恰恰是個開始。
不幸的是,因為找不到值得信賴的傾訴對象,許多青春期的男孩都身處情感斷聯的狀態中。為了抑製複雜多變的感情,這些男孩不得不保持防禦姿態,變得冷酷起來。管教和懲罰似乎成為與這些強硬男孩接觸的唯一方式,因為他們變得如此疏離而不可觸及。但還有一個辦法也很值得一試:教師和教練可以發揮自身榜樣的力量。
我們曾為費城製定過青少年暴力預防項目(youth violence prevention program),首批參訓男孩也管它叫作“和平武裝隊”(Peaceful Posse)。項目有一個關鍵環節:為在青少年中心、體育項目和教會團體的工作開展培訓社區領袖。我們的目標是培訓成年男性,他們中的許多人都從未與成年男性近距離生活過,讓他們學會如何向男孩展示應當怎樣控製自己的情緒。這些成年男性為身處青春期早期的男孩成立了課後小組。在小組中,包括組長在內的每個成員,都會談論令自己煩心的種種過往。這樣做,能讓人覺得糾結情緒問題算不上什麽大事兒,從而自然而然地討論內心感受,還能夠提供一種更人性化的方式來替代電子遊戲、電影和電視節目中所打造的動作人物和戰士一類的男性形象。
與此同時,一名任職於郊區某學校的長曲棍球男教練在某次集會上進行了一番演講。他畢業於西點軍校,同時還是一位廣受好評的數學老師。他那次演講的題目是“哭泣”。因為他意識到,他曾教過或輔導過的許多男孩在成長過程中,都曾被男性應有的刻板觀念所束縛。他在演講中分享道:“我算是看明白了,對能夠深切感知事物的男性來說,打開心扉去感受諸如心碎、憂傷和悲痛等種種情感,是無比自然的一件事情。”於是他作出決定,要向他的朋友們真實地表達自己的感情。隻要情緒需要,甭管是私下場合還是公開場合,該哭就哭。雖然他的這一做法違背了禁止男人敞開心扉的文化傳統,但他還是覺得自己有責任誠實地麵對一個成年男性與青少年男性的情感生活現狀,畢竟他對這些青少年來說是榜樣一般的存在。
體育運動則又是另一番景象。體育運動為男孩提供了大量測試自身勇氣的機會,這讓他們能夠更好地釋放自己的情緒。許多教練,特別是年輕一代的教練表示:他們在麵對自己的角色時,不僅僅把自己定位於贏得比賽和訓練運動員的教練者上,還會定位於對運動員性格的塑造者上。他們明白,在麵對表現不佳的男孩時,自己的一番叮嚀能夠觸發雙方心與心的坦誠交流。讓男孩分享他在團隊或一場比賽中的自我認定,尤其是當他在某些方麵遭遇短板時,往往令他能夠打開自己這扇緊閉的心靈之門。認識到自己的貢獻對團隊而言不可或缺,能夠將男孩的感受從恐懼、自卑轉變為更加集中注意力、擁有更為明確的動力,更能夠鼓勵男孩敞開心扉,將自己的掙紮和感受表達出來。在賽艇、跑步、遊泳和其他團隊運動中,一個男孩的性格會在他力有未逮時不經意流露。這種時刻對教練來說不啻為一個大好機會,正好用來幫助他拔高成績、大步成長。但這需要男孩轉變對自己的認識,並展開一次針對自身情緒的反思。對於男孩來說,想要成為贏家,最好的方法就是找到一條路,清除他自己思想中的重重障礙。
(1) 恐慌症(panic),好發於二十多歲,是在一段特定時間內有強烈害怕或不適感受,突然發生下列症狀中四項以上的疾病:心跳加速或心悸,出汗、發抖或戰栗,感覺呼吸困難或窒息感,梗塞感似會嗆到,胸痛不適,惡心或腹部不適,反胃,害怕失去控製或即將發狂,感覺異常、麻木或刺痛的感覺,冷戰或臉潮紅,頭痛,不穩感,頭昏沉或快暈倒的感覺,失去現實感,感覺事物不真實,失去自我感,感覺與自己疏離。
(2) 網絡社交媒體一代(iGen'er),專指1995年至2012年出生的人,這代人成長於數字時代,伴隨著社交媒體一同長大,經常使用上網設備,而千禧世代(指1980到2000年出生的年輕人)是被迫接受這些產品的。
(3) 述情障礙(alexithymia)又譯作“情感表達不能”或“情感難言症”,不是一種獨立的精神疾病,可為一種人格特征,也可為某些軀體或精神疾病呈現的心理特點,或為其繼發症狀。表現為描述自己或他人的感覺有困難,關於情緒的詞匯極其有限,缺少幻想,對情緒變化的領悟能力差,心理治療反應不佳。
(4) 幸存者綜合征,是幸存者在各種人為或非人為因素造成的嚴重災難性事件,如在地震、戰爭、交通事故等中,精神受到創傷後應激障礙的一種表現形式,主要表現為抑鬱、夢魘、夜驚、情感脆弱等。
(5) 標尺培訓(RULER)是情緒識別(recognizing)、情緒理解(understanding)、情緒分類(labeling)、情緒表達(expressing)和情緒調節(regulating emotions)這五個項目英文單詞的首字母縮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