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關係資本
當父母們做好準備開始傾聽時,他們也許會發現時機還沒有成熟。他們的兒子還沒有準備好與他們進行分享,這讓父母感到煩躁。似乎沒有哪個問題的措辭是完全正確的,任何語氣聽上去都不夠鬆弛。有時候,男孩的種種煩惱被苛刻地“管理”著,他們對於煩惱的感受遠遠超出了他們父母所能提供的任何幫助和理解。因此,他們能給出的最優解,就是在幾乎不掩飾自己的惱怒的同時抽身沉思。
在真正接受父母遞過來的橄欖枝打開心扉之前,男孩的情感表達往往困難重重、舉棋不定:要麽回避他們認為父母不擅長的話題,寧願與朋友或戀人交談;要麽幹脆閉嘴,什麽都不說。因此,通過某個獨特的時刻,或者就在消磨時間的某些片刻,在父母和兒子的關係中奠定一份輕鬆愉快的基礎,就顯得特別重要。當男孩遭受到情感障礙時,他們便會想到求助於這份愉快的關係儲備。
有時候,男孩子們會清晰地表示出想談一談的需求,但其他時候,他們就隻是安靜地陪在父母身邊,希望他們能夠主動注意到自己,希望他們能主動開啟溝通。理想情況下,父母隻需要簡單地跟隨著兒子的引領即可。拋出一個開放性的問題,比如“最近怎麽樣”或者“昨晚怎麽樣”,代表著他們願意敞開傾聽之門。但如果男孩選擇不作回應,父母不應該強迫他回答。很多因素都可能令他關上心門,反複提問就是施壓,很可能會適得其反。雖然有時候兒子也會對父母洶湧的關心心懷感激,但某些時刻,不打擾反而會加深信任。當這個沉默寡言的男孩終於敞開心扉時,他會對自身有著更強有力的掌控感,也會對自己與父母間的關係感到更有信心。
對於許多養育著十幾歲男孩的父母來說,“需要知道”的初衷更多的是出於焦慮,而不是真正的需要。但是,那些對兒子采取動手術一般管理模式的父母們其實存有一種誤解。他們認為,親子關係的質量是第二位的,而兒子的表現如何、是否安全、是否服從規則、是否不負眾望,或兒子的價值觀才是更重要的。對秉持這種觀念的父母,男孩通常有兩種反應:有些男孩為了獲得一定程度的獨立而與父母分離,表現為叛逆;另一些男孩則接受了這種關係附帶的交換條件,進而放棄構建自己的生活。
我的兩個兒子都熱衷於青少年足球,從4歲開始一直踢到高中,甚至延續至大學階段。一路走來,我和他們的媽媽曾無數次坐在邊線和看台上觀看比賽。我們目睹了太多男孩沒能充分發揮自己的才能,铩羽而歸。雖然也有些人在改變興趣愛好後重新引人注目,但很多人最終一蹶不振,因為這是他們對付專橫的“足球媽媽”或“足球爸爸”的唯一方法。歸根結底,父母不能強迫兒子們去展示和去熱愛。失敗了,在他們看來反而是贏了(贏過了父母)。
與試圖管控一個男孩相比,更好的方法是讓他感受被愛、被感知和被傾聽的魔力。盡管這種細水長流的方法或許不能緩解衝動所帶來的焦慮,因為父母總是試圖控製和支配孩子,但它在建立開放交流方麵穩操勝券,對於青春期的男孩尤其適用。偶爾,我在臨床工作中還能發現那種對自己的父母知無不言的男孩。確實如此,在他的人際關係背後,是他確信父母會陪在他左右,而不是壓他一頭,或者一時衝動就搞突然襲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