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是兒子的顧問

少年時代,情感發展是一個重要問題。傳統觀念認為,性別在情感輸出上的差異被解釋為一種基於生物學的二元差異。但在男孩和女孩的情緒行為中可以觀察到的種種不同則表明,這種差異更有可能是以性別為基礎的規則掌控了情緒體驗的結果。研究證實,每個戴著麵具的男孩都有一顆生機勃勃、感情豐沛的心。隻有極少數人能夠與束手縛腳的社會標準抗衡。

父母和監護人是男孩最自然而然的捍衛者,是他們的“第一響應者”,也是承載他們煩惱的最自然不過的容器。早在嬰兒時期,他們就會向監護人展示饑餓、寒冷或孤獨的感受。隨著孩子的成長,這種情感表達還會不斷擴展。所以,將你的痛苦與不安展示給監護人其實是一種本能,目的就是為了尋求理解和安慰。為孩子答疑解惑是父母盡職盡責的一部分,我們怎樣才能在自己兒子身上詮釋好這個角色呢?

第一步,我們必須認識到事情是如何開始出錯的。可能男孩也期待在遭遇情感困惑時能夠有人出手相助,但真正獲得援助的人卻實在是寥寥無幾。有時父母無意識的反應,反而會分散他們的注意力、限製他們的同情心,讓孩子們緊張起來。某些話題可能很難鋪開來談。父母會猶豫,一旦張嘴是不是就越界了,是不是就幹涉到兒子的“個人事務”了。那些與男子氣概固有模式存在差距的男孩,一般和父母的交流都特別有限,完全無法打消父母的疑慮與擔憂。這種擔憂甚至會促使父母敦促他們的兒子表現得更有男子氣概。不論在什麽情況下,緊張都會幹擾父母對子女傾聽的能力。

科裏和他的母親來向我求助的時候已經用盡了各種辦法。這個十年級學生瘋狂逃課,人生沒有任何規劃可言。當我與他單獨會麵時才發現,科裏毫無追求、表現糟糕,原因就在於他幾乎每天都與酒精相伴。自從他的父親拋棄了他們全家,酒精就成了他在掙紮多年後還能應對這樣一個家庭的救命稻草。被丈夫拋棄令他的母親心灰意懶,除了工作和日常家務外幾乎什麽都不做,科裏保護她,關心她,而吸毒,有助於他緩解對父親的憤怒和對母親的擔憂。

父母離婚後,科裏選擇獨自麵對成長,因此待在家中的日子越來越少。他向我解釋說,這是由於他不想給母親增加負擔。於是,他不僅失去了父親,也無形中失去了母親。隻身一人的情況下,他的壓力變得無處排遣。

不知怎麽的,他設法讓他媽媽了解到,需要幫他找個人談談。按照他對我描述的:他以為試圖對母親隱瞞一切是在幫助母親。而我給出的建議卻是:站在父輩的立場,幫助他的母親完成她應該完成的工作,才是她真正需要科裏幫助的地方。盡管很不情願,科裏還是同意把媽媽也叫上,一起與我碰麵聊聊天,讓她也能了解他的感受。在會麵過程中,我和他的母親聊了很多,了解到這個女人的丈夫拋妻棄子、父母也撒手人寰後她的日子有多難捱,也了解到她是如何讓自己堅強起來,然後一步步走出陰霾的。我鼓勵她讓兒子明白:媽媽現在更堅強了,願意給予他支持,希望科裏能允許她重新回到他的生活中。我也幫助科裏表達出了他曾經感受到的孤獨和恐懼,教他重拾對母親的信任,接受母親能夠為他分擔困苦的事實,認識到他需要媽媽並不會成為媽媽的負擔或煩惱。

有件事情常常令我驚訝:隨著男孩漸漸長大成人,他們的聲音越來越低沉,肌肉越來越健碩,而父母卻往往忽視了他們仍然需要關愛和保護的事實。男孩中流行著男人應當為自己負責的說法,並且這種說法隨著男孩的成長,又逐漸滲透進他們的人際關係中。我總是試圖約年輕人和他們的父母一同會麵,因為在他們最主要的人際關係中對他們展開指導,是我所能提供的長期治療方案中的最優方案。就科裏這個男孩而言,我還是勸他認真對待自己的情感需求,跟自己的父母實話實說。與此同時,我也要提醒爸爸媽媽們,他們仍然應當在兒子的生活中承擔重要的角色。雖然解決孩子的(他的)各種問題並非父母的工作,但父母的傾聽依然會使男孩獲益良多。父母的傾聽能夠為他們提供機會,幫助他們將情感分類,為他們情感發展的下一步做準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