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Prologue

在過去的幾個月裏,我一直在開列一份清單,看看為了促進健康,我需要做些什麽。可是,我被清單嚇到了!它竟然長達53頁!比如:

· 多吃綠葉蔬菜

· 每天做40分鍾的有氧運動

· 每周冥想數次

· 看棒球比賽(有研究表明這可以降低血壓)

· 午睡(對大腦和心髒都有好處)

· 哼歌(預防感冒)

· 贏得奧斯卡獎(我當然知道這個可能性很小。但是,有研究表明,奧斯卡獎得主比非奧斯卡獎得主多活3年)

· 保持室溫在16.7℃(這樣的話,每天可以燃燒更多的卡路裏)

· 房間裏放一棵盆栽的檳榔樹(可以提高氧氣的含量)

· 練習舉重,直到筋疲力盡

· 變成一個衝繩婦女(當然,沒什麽可能性)

諸如這些,等等。

還有,我用9磅字打印清單內容,因為有研究說,用難以閱讀的小字號閱讀,有助於提高記憶力。

我想做這個清單上的每一件事,因為我想要的,不隻是更健康一點兒。我不隻想要減掉幾斤肉,我的目標是把現在的我——一個弱不禁風、動不動就喘的病秧子——變得要多健康有多健康!

我下定決心要全身心地投入改善我的健康,是因為最近我在度假時發生了一件事。我本來計劃假期和家人在多米尼加共和國待上一個星期,在沙灘上堆漂亮的城堡,玩玩裝神弄鬼的遊戲,喝不加冰塊的蘇打水。

結果呢,我因為突如其來的嚴重肺炎住了3天醫院,最後以此結束了假期。我本來以為生病是時差的原因,或者胃的問題,可結果被診斷為熱帶肺炎!這太讓我吃驚了!

我在書裏讀過很多關於感恩對健康重要性的說法,所以,當我躺在醫院病**喘著粗氣、渾身發抖的時候,我竭力想找點什麽事情感恩一下。比如,在醫院我學會了西班牙語“肺”和“疼痛”怎麽說(就是pulmón和dolor)。再比如,每天早上,我都是被病床窗外的公雞叫醒,這比紐約的汽車喇叭聲“叫醒服務”要舒服多了。

但是對這些事情的感恩之心,對我的病情並沒有什麽幫助。不過,那3天的經曆足以改變我以後的生活態度。當時,我真的以為自己就要離開人世了。

現在回想起來,那種恐懼的心理可能有點太過了,但是我還想辯解幾句:要是護士用五顏六色的(透明的、黃色的、藍色的、粉色的)不知名**給你輸液,大夫在旁邊一邊偷眼看你一邊小聲說著什麽,你還喘不上來氣兒,意識也迷迷糊糊的,你看看你會不會有和我一樣的感受——我要被蓋上白布從這兒抬走了!

我的恐懼比我所經曆過的事兒要大得多!可能是因為我有3個兒子。我想要陪著他們長大,想看著他們大學畢業、結婚生子,想看他們在卡拉OK唱齊柏林飛艇樂隊(1)的歌,看他們第一次吃辣椒。我還想告訴他們:人有同情心是多麽重要,還有為什麽老版的威利·旺卡(2)比新版的要更勝一籌。可以說,我完全沉浸在自己的想象之中。

問題是,我已經41歲了,不能再自以為是地認為自己很健康了。自從得了肺炎,我就知道自己的身體已經開始走下坡路了。我開始骨質疏鬆,肌肉萎縮,腦子也開始遲鈍了,動脈血管也越來越窄了,連身體的協調性都在變差,而我的睾丸酮在每年降低1%。

我還發福了,不是那種病態的肥胖,而是人們常說的那種“瘦胖子”——體形看起來就像是一條吞了山羊的蟒蛇。我了解到,內髒脂肪(包裹著肝髒和其他一些重要器官的脂肪)要比皮下脂肪(皮膚之下形成的脂肪團)危險得多,這是最不好的肥胖。事實上,腰圍尺寸的大小,是預測心髒病的最佳指標之一。

這幾年,我的妻子朱莉也經常提醒我多注意我越來越大的肚子,有時候她會說我像佛陀,或者問:預產期什麽時候?最過分的是,她散步的時候吹《小熊維尼》(3)主題曲的口哨提醒我的大肚子。

當然,她也告訴過我,她並不是真的在意我是不是看起來很胖,她隻是希望我能照顧好自己。記得有一次,我們坐在餐桌前,她把手放在我身上,對我說:“我真的不想45歲就守寡。”

“我知道!”我當時很嚴肅地回答她,還下決心要去健身房。但是,人的惰性太強了。

所以我什麽都沒做。我繼續吃著高熱量的食物——意大利麵、玉米糖漿麥片,喝著啤酒,很少吃任何綠色蔬菜。我的鍛煉計劃也一樣糟。上大學以後,我就沒有認真地做過有氧運動,隻和我兒子玩過躲貓貓。

因為肺炎我被送到醫院,喘不上來氣兒了。當護士拿著我中趾那麽大的藥丸走近我的病床時,我就發誓:要是我能活下去,我的下一個計劃就是修複身體。

我說“下一個計劃”是因為本書不是我第一次嚐試徹底地改善自我健康。在過去十年中,我是有過一點追求的。有研究表明,生活中有目標才是健康的,而我的目標就是不斷地追求完美,就算經常誤入歧途。“健康計劃”就像是鐵人三項賽的第三條腿,旨在提升我的頭腦、精神和身體。

簡單來說,頭腦是首要的。大學畢業後,遠離了研究報告和討論課,我非常擔心我的腦子會變得和希臘酸奶一樣(碰巧也是我清單上的食品)。我能感覺到我的智力在衰退中,所以,我想出了一個解決辦法。我發誓要讀完整部《不列顛百科全書》,並且盡可能地學習一切內容。當然,我知道這是極其艱巨的任務,但並不是沒有家族先例。我的這種想法源自我的父親,他在我很小的時候,就開始閱讀《不列顛百科全書》,但他隻讀到了字母B,大概是婆羅洲(Borneo)或者回旋鏢(boomerang)。我想完成他沒有完成的事情,並且從家族史上抹去這個汙點。

我在我的第一本書《我的大英百科狂想曲》(The Know-It-All)裏記錄了這段閱讀百科全書的歲月,有點痛苦。包括我周圍的人,也挺痛苦的(要是我在和妻子交談過程中插入了不相關的話題,她就罰我1美元)。坦白說,學過的東西我已經忘記了98%,但是,這是一段奇妙的經曆。

在學習了18個月之後,可以說我對人性有了更強的信念。我讀到了我們做過的所有不可思議的壞事,也讀到了令人難以置信的美好(藝術、醫學、哥特式教堂的飛拱……)。總的來說,好的還是多於壞的。

檢查過頭腦後,我備受鼓舞,然後再來檢查精神。把它排在第二,是因為我在沒有宗教信仰和精神信仰的環境下長大。我曾就這個問題寫過一本書《聖經狂想曲》(The Year of Living Biblically),裏麵寫道:我是一個猶太人,但不典型,就像奧立弗·加登(Olive Garden)是美國的意大利餐廳一樣。不過,當我們的第一個兒子出生以後,我們一直在努力教他什麽是我們的傳統,所以,我決定通過遵循《聖經》生活,來徹底學習它。

我選擇遵從《聖經》中的數百條規則,遵守那些著名的典章,比如“愛你們的鄰居”“十誡”。不過,我還會注意那些容易被人們忽略的,或者不廣為人知的規則,比如“不要刮胡子”“不能穿混合纖維的衣服”。

這又是一次深刻又荒謬的經曆,雖是胡亂實踐,但會改變人生。那年年底,我刮掉了像泰德·卡欽斯基(4)一樣的胡子,又開始穿混紡麵料的衣服,但我還是遵循著《聖經》裏所教導的生活方式:努力遵守安息日、心存感恩、不說閑話。“努力”是一個很關鍵的詞,特別是在“說閑話”這件事上。

接下來,就是我最後一項追求:重塑我的身體。跟我的其他“冒險行動”一樣,這項追求也是由無知推動的。

我對自己的身體知之甚少,我隻知道小腸在大腸之上,心髒有一個拳頭那麽大,有兩個心房、兩個心室。但是,什麽是克雷布斯循環(5)?胸腺位於哪兒?也許我曾在百科全書裏讀到過這些內容,不過它們並不在我那2%的記憶之中。

更重要的是,我不知道我該吃什麽喝什麽,也不知道最適合我的鍛煉方式是什麽。這太奇怪了,就好比自己擁有一所房子長達41年,卻不知道這房子的基本情況,比如,不知道廚房灶台在哪兒、怎麽用,甚至不知道廚房是什麽樣子的。

我把接下來的健康計劃看成是了解自己身體的速成班:我將成為自己身體內的一名學生,來學習了解這片陌生之地。我會嚐試節食和鍛煉,我會試著服用藥物和補品,穿緊身衣。我會按照最健康的建議來進行試驗,就像我在按照《聖經》生活實踐時所了解到的——隻有探索到極限,才能找到最好的“適中之地”。

到這項計劃結束時,我可能不會堅持我所有的健康行為,但我還是會保持一部分。到那時,我會發現其中最有效的部分,而且我希望這能讓我活得足夠長——能夠教會我的孩子們怎樣變得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