報酬是什麽
問問自己,報酬到底是什麽?
值得努力付出的東西,或者想通過努力得到的東西,就是你認為的報酬。
可是現在,因為金錢成了最普遍化的報酬,所以很多人不再努力。
工作,就是為了賺錢。
勞動,就是賺錢。
所以,變成了職業隻要能賺錢就可以了。
在日本經濟高速增長的時期,大家都很拚命地學習。因為好好學習,就能考進好的學校,進入好的工作單位,然後和同樣優秀的異性結婚,再如願生個孩子,就有了美滿的家庭。這就是一條再單純不過的幸福之路。
可是,現在的社會,就算考進了好學校,也不一定能進入好的工作單位;就算進了好的工作單位,也可能麵臨單位倒閉的問題,讓人無法安心。薪水也不再像以前一樣能連年上漲。
在這種情況下,把金錢當作報酬,拚命努力,辛苦工作,得到的金錢還是差不多。於是,努力的人就變成了傻瓜。
“隻要夠生活就行了”,現在很多年輕人就是這樣想的。
這就是沒有夢想的價值觀體現。
如果每年花幾百萬日元去輔導班進修,所得報酬卻和別人相差無幾,很多人會覺得努力所花費的時間和費用都是白費了。
那麽,怎麽辦呢?
我個人認為,要擺脫這種狀態,首先要把視線從自己轉向周圍的人。
報酬按金錢來計算的話,就進一步想一想,那些金錢是用來做什麽的。
讓自己生活得更好?
讓自己開心?
不管理由是什麽,為自己賺錢追根到底就是私利。
為了私利,人通常是不會努力的。
為什麽呢?
要努力的話,人最終需要獲得滿足,而自己是不可能滿足自己的。這和隻能持續放出快感的多巴胺是一樣的。
換句話說,隻有人能滿足人。
自己做的事被別人認可,內心才會感到喜悅;隻有自己被別人需要,才會感到滿足。
所以說,不要隻為自己賺錢,要為身邊的人的幸福而努力。
我們經常會聽說有人在年輕的時候很胡鬧,但結婚後,工作態度就很認真了。這是因為他在以前心中沒有“為了他人”的念頭,直到有了愛人的存在,就產生了這種變化。
為了孩子,為了父母,為了愛人,在努力工作時這樣想的話,就會產生夢想,產生努力的力量。
一定不要把勞動的目的單純地認為是為了金錢。
而是要有對自己來說很珍貴的人—願意為之努力的人。
勞動是為了獲得能讓自己和所愛的人快樂生活的金錢。
現在的很多年輕人沒有夢想,我理解為他們放棄了和他人的關係。
如果都認為“對自己最好的報酬是所愛的人的笑臉”,那麽就沒有自殺的人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