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情之淚”的切換效果
無論是感動的眼淚、悲傷的眼淚、壓力的眼淚、後悔的眼淚,隻要是希望別人了解自己的,都算是動情之淚。人就是體驗著各種動情之淚成長起來的。
事實上,隻要是動情之淚,對於大腦來說,都是可以消解壓力的。
這是為什麽呢?
因為淚腺處於副交感神經的控製之下。
換句話說,就是因為副交感神經的興奮,才會流出眼淚。
我們平常說的“壓力狀態”,是指交感神經處於高度緊張狀態。
人處於清醒狀態時,是交感神經起主導作用,無法緩解高度緊張。那麽,要想緩解緊張,最簡單的辦法就是睡覺。
隻有睡覺時,身體才會自然地切換給副交感神經主導,而緊張的狀態得到緩和,壓力自然也得到了緩解。所以,熟睡後的第二天早上會神清氣爽,因為壓力減輕了。
在清醒期間,要切換交感神經的主導地位實屬不易,但要切換到副交感神經主導地位,還有一個辦法—流動情之淚。
那麽,什麽時候會流動情之淚呢?感受到“腦壓力”的時候。
孩子哭泣,是因為感到不快,因為有精神性的壓力。而青春期和青年期,常有悲傷的眼淚、不甘心的眼淚,也是因為悲傷、後悔等不快產生的,壓力仍然是流淚的誘因。
那麽,感動的眼淚源自壓力嗎?
其實,也和壓力有關係。
例如,奧運會選手從參加比賽到比賽結束,都在和壓力抗爭。直到比賽結束,站在領獎台上那一刻,才算是從壓力中解放出來。在那一瞬間流下眼淚,是因為終於可以從長期的壓力狀態下解放出來。
而看到這一幕情景也一起流淚的人,正是因為產生了共鳴,一起體驗了如何從壓力下解放出來。
看電視劇、電影會哭,也是因為在劇情中模擬體驗了劇中人物的人生和情感,對他們當時的心情產生了共鳴,這時流下的眼淚是感動之淚。
交感神經感受到了各種壓力而產生的興奮,為了獲得壓力解放,就流下了眼淚,同時轉換到副交感神經主導的放鬆狀態。
但是,也有人雖然壓力很大,感到很痛苦,卻是想哭哭不出來的狀態。
那就是抑鬱症患者,因為其前運動區的功能低下。
各種動情之淚都和前運動區有著密切的關係。
僅僅因為不快產生的壓力是和工作腦有關;而悲傷的眼淚、不甘心的眼淚則是因為沒得到快感產生的壓力,和學習腦有關;需要有同感的感動之淚則和同感腦緊密相關。所以,如果這三大腦不好好工作,人就會是想哭卻哭不出來的狀態。
而且,我們有些時候並不是因為想哭才哭的。
當淚水湧上來時,想忍沒忍住,就會哭出來。而一旦開始哭起來,就停不住,這種才是自然的眼淚。
這是因為大腦從過度緊張切換到放鬆的狀態。而對於抑鬱症患者來說,腦的機能下降,無法進行這種切換,所以才會出現想哭卻哭不出來的狀態。
那怎樣才能哭出來呢?
流眼淚需要同感腦的作用,那麽最好的辦法則是鍛煉血清素能神經,讓同感腦的功能得到提升。
如果抑鬱症患者想哭時能哭出來了,那就說明病情有好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