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淚解壓的原理
那麽,人在流感動之淚的時候,大腦中到底發生了什麽呢?
我們做了一個相關的實驗—讓實驗對象看劇情很感人的電影,然後以血流量為中心,觀察他流感動之淚時腦中的變化。
前文中已經講過,如果血流增多,那就代表大腦很活躍。
當然,要流感動之淚,是需要一定的時間的。不管電影劇情多麽感人,隻看**部分也是無法瞬間被感動的。
要流感動之淚,需要感情的積累,以達到共鳴。
換句話說,就是必須一點一點地接受壓力,讓交感神經緊張起來,否則無法達到想哭的狀態。
在感情積累的過程中,前運動區的血流量還看不出明顯的變化。但在流淚的前一兩分鍾,就可以看到同感腦出現了緩慢的血流量增加的現象。這算是流淚的預兆期。
這時候,看電影的人體驗到的感動會一點一點地湧上來,擁堵在胸口。
在眼淚流出來之前,同感腦的血流量會急速上升,會持續10秒鍾。
這時候,實驗對象哭出來了。
接著,血流量會降低到預兆期的程度,實驗對象還在流淚。
然後,這種血流量較多的狀態會持續1分鍾左右,再恢複正常。
我把前期的血流增量期叫作“哭泣預兆期”,血流急劇上升期叫作“哭泣觸發期”,其後的血流增量期叫作“哭泣持續期”。
當流下感動之淚時,同感腦是高度興奮的。興奮還會傳遍整個大腦,把交感神經的緊張狀態(壓力狀態)切換到副交感神經的興奮狀態。
當切換的信息傳向腦幹的上泌涎核(副交感神經的起點),眼淚就流出來了。
圖4-1 哭泣前後期同感腦的血流濃度
異物進入眼睛時,流的是反射性眼淚—經過眼角膜的三叉神經,傳送到腦幹的上泌涎核,然後刺激臉上的副交感神經,再流出眼淚。所以,給眼睛上麻藥後,就不會再流反射性眼淚。
但是,麻藥起效果期間,會流動情之淚。動情之淚發出的讓上泌涎核流眼淚的信號是另一條路徑。
我認為,動情之淚的起點是同感腦。
當同感腦極度興奮的時候,傳達的刺激也就更強,眼淚就多,便達到哭泣的狀態。相反,當同感腦的興奮減弱,傳達的刺激也相應變弱,眼淚便也少了。
讓幾個實驗對象同時看電影,一邊對他們進行觀察,發現其中有眼睛濕潤但沒到哭泣程度的人。觀察他的相關數據,發現他有哭泣預兆期,但沒有哭泣觸發期,這說明他的同感腦不太興奮。
這些足以說明,同感腦的興奮度和眼淚有著密切相關的聯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