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所事事的湯米

湯米,一個來自賓夕法尼亞州的18歲男孩,是在我們的訪談中表現出“毫無目標感”的年輕人之一。他當時在讀大一,他對學校裏所學的東西沒有任何積極性,但他認為自己也沒有什麽理由退學,因為他知道校園之外也找不到什麽其他更好的選擇,並且他發現學校裏的那些功課“很好混”。事實上,他說他對現在這種漂泊狀態“很滿意”,他頗為自滿地說道,他相信無論自己是否投身於什麽事情,到最後都會“船到橋頭自然直”。他的腦海中沒有任何特定的目標,對於自己未來會過上什麽樣的生活表現得漠不關心。

這種冷漠的態度反映在他日常的決定,以及更廣泛的層麵。關於選課這件事,他說:“我不知道我下學期要選什麽課,學校要求你選一些課。我會說‘我去!’,然後用丟個硬幣什麽的來做決定。”問他將來的打算,湯米對自己沒有任何考慮感到相當滿足:“我真的對未來沒有目標,這有什麽大不了的嗎?到處旅行很有趣。我會很樂意去,尤其是如果有人肯為我支付相關費用的話。”

湯米就是當今不需要任何目標或抱負的眾多年輕人之一。其中一些心懷不滿的年輕人,就像湯米這樣,對於缺乏方向感,並不感覺受到什麽困擾。另一個接受訪談的來自新澤西州的17歲男孩,用這種方式接納他的無目標感:“保持冷漠的做法對我來說還挺奏效……如果你不在意,事情就不會自己找上門。就目前來說,就這麽懶下去吧,管它呢。”

至少到目前為止,這些年輕人並沒有因為自身的情緒狀態而抱怨,反而經常聲稱他們感覺“很快樂”。但是,“無目標感”就像他們所認為的那樣,能夠通達快樂嗎?的確,無目標感和享樂主義是相兼容的,很多無所事事的年輕人也確實說他們過得很快樂。但是,心理學家在近年來對“快樂”的研究中發現,這些沒有任何目標和投入的人體驗到的“享樂性質的快樂”是非常短暫的,並且最終帶來的是空虛,尤其是與能帶來持久、充沛的滿足感的心理學家馬丁·塞利格曼(Martin Seligman)所說的 “真正的快樂”相比。3即使從享樂主義的角度來看,這些無所事事的年輕人過得也遠非快樂。

對於大多數無所事事的年輕人來說,缺乏方向感帶給他們的更多的是煩惱。他們訴說了內心的焦慮,以及因為無法掌控生活而感覺“被卡殼了”。他們對自己很失望,為生活賦予他們的經曆而感到沮喪。他們因自己生活的空虛和缺乏意義而感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