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恩的井

在我們第一次采訪瑞恩·希裏傑克(Ryan Hreljac)和他的母親時,他才12歲。即便在那時,他已為生活用水不足的非洲農村地區的家庭募集修建水井資金達6年之久了。他的母親用幾乎驚歎的語氣評論道:“他已經在這個項目上做了6年了,我知道很多大人在一個項目上都很難堅持6年。”在家人的幫助下,瑞恩成立了一個基金會,建立了一個網站(www.ryanswell.ca),並募集了超過200萬美元,為非洲及世界其他地方的14個發展中國家的居民提供幹淨的飲用水。因這些引人矚目的成就,瑞恩獲得了非常多的獎項,包括世界兒童創建者獎(World of Children Founder's Award)——被認為是青少年服務領域的諾貝爾和平獎。

瑞恩在一年級時就找到了他的目標,即便在這些具有高度目標感的年輕人看來,也驚訝於時間是如此之早。當他的老師在課堂上講到非洲兒童因為無法獲得足夠的幹淨飲用水而死亡時,瑞恩便有了熱切的想法:募集資金為他們修建水井。他承擔了家裏額外的家務,並攢下了70美元,但他卻發現這筆“巨款”(對一個6歲孩子而言)還遠不足以解決問題。瑞恩沒有感到泄氣和因此放棄,反而更加努力了。他向朋友和認識的人籌集資金,並向非營利組織,如澆水壺(WaterCan)、解放兒童組織(Free the Children),以及加拿大醫生援助和救濟組織(Canadian Physicians for Aid and Relief)請求進一步的財政支持。不久後,水井及其他清潔水項目在非洲很多地區及其他第三世界國家紛紛開展起來,這要部分歸功於瑞恩的努力。到2007年,瑞恩及其家人創辦的慈善機構——“瑞恩的井”基金會(the Ryan’s Well Foundation)已為世界14個國家修建了319口水井。在當時,據基金網站估計,有近50萬人因基金會和支持者的努力而獲得了更加清潔的飲用水。與我們研究中其他具有高度目標感的年輕人想法一致,該網站引用了瑞恩的話:“我隻是你們普通而平凡的孩子中的一員。”

盡管獲得了眾多獎項和榮耀,我們可以看出,瑞恩對自我膨脹是拒絕的。他和其他有高度目標感的年輕人一樣,對自己的貢獻有著務實的看待——瑞恩決定為世界作出改變,但他並不認為自己在這方麵就是獨一無二或優越於常人的。“任何人都可以做任何事,”他告訴我們,“無論你是誰,無論你是加油站的職員,還是美國總統。”他認為每個人都應該盡自己最大的努力,並且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角色:“你需要邁出一步,為自己之外的人做一些事情。例如專門為某個人做些事情,哪怕很小都沒關係,隻是為了給予幫助。”至於他自己,瑞恩希望做到全力以赴:“我隻是想超越我的極限,看看能做到什麽程度。”這種“誌向”與“務實的謙遜”的結合,是我們所訪談的具有高度目標感的年輕人具備的最顯著,也讓人耳目一新的特質之一。

至於說這種“抱負”和“謙虛務實”相結合的特點是否就是這些年輕人取得卓越成就的原因,又或是這些成就所帶來的結果,我們無從得知。但這無疑是使他們在這麽小的年紀就能夠應對艱難挑戰的性格優勢中的核心要素。讓世界有積極的改變,需要恒心(他們所關心的問題都是異常棘手的,否則應早已被他人解決),以及樂觀(在你付出最大努力而問題仍然存在時,是很容易感到泄氣的)。抱負可以激發恒心,而對自身的務實看待則可以讓他們在麵對不可避免的困難時依然能保持樂觀。通過認識到自己以及他人的局限性,他們可以有效預防可能讓他們感到灰心的自我膨脹式的過高期望。

瑞恩關於如何開啟他的使命之路的描述就是關於這一點的最好例證。他在一開始誤以為70美元就可以實現目標,當他發現修建一口井需要的實際成本多達2000美元時,他隻是更加努力,並采用了更詳細的策略,他相信這樣堅持下去終會帶來回報:

在家裏用吸塵器打掃了4個月衛生之後,我攢到了70美元……然後他們告訴我,你知道嗎,瑞恩,修建一口井要花比70美元多得多的錢。70美元隻夠買上麵的手搖泵,建一口井需要2000美元。當他們告訴我這些時,我隻是說我要做更多的家務。等到我存了差不多100美元時,我意識到僅通過用吸塵器打掃衛生的方式是沒辦法實現目標的,於是我就開始去演講和宣傳……就這樣一點一點積累。然後我募集到了2000 美元,並且還在不斷獲得支持。然後就發生了後麵的事情,以及更多的事情。我募集到了更多的資金,事情順理成章進展到下一階段。

支持瑞恩堅持下去的最初的樂觀源於他能達成的結果。通過這種方式,諸如自信、務實的謙遜、樂觀、恒心這些早期性格優勢產生了滾雪球效應。這些品質會帶來成功,而成功又進一步強化了品質,隨著年輕人找到新方式來運用其優勢達成目標,在發展過程中這些品質就實現了自我強化。這也是為什麽對於父母來說,及早培養孩子的這些性格優勢是非常重要的。

雖然對於孩子來說,在任何時候獲取這樣的性格優勢都不算晚,但早一些開始會帶來更大的益處。童年和以後的生活之間有很強的延續性,經曆過自我驅動的成就感的年輕人,會有獨特的機會在未來數年的成長中不斷積累,從而拓展這些優勢。

需要強調的很重要的一點是,雖然追逐目標促進了諸如樂觀、自信這些性格優勢的發展,但它本身並不能創造這些性格優勢。從最新的大腦和行為科學研究中我們得知,性格傾向早在嬰兒期就開始形成,而且有部分可能是天生的。但是在整個發展過程中,這些傾向很容易受影響而發生改變。例如,很多極度拘謹的人通過在童年時與其他人積極互動,變得不再害羞。對和年輕人生活體驗直接相關的目標的熱忱追求,很可能會增強他們的樂觀和自信。對一些人來說,這意味著加強他們本身就有的傾向;對其他人來說,則意味著朝著不同方向改變行為傾向。從後麵的例子中可以看出,對目標的追逐不依賴於任何當下的性格傾向。例如,瑞恩並不是一個始終高度自信的孩子。他告訴我們:“在童年時,我是一個非常敏感的男孩,遇到什麽事都喜歡哭鼻子。因為口吃,我還接受過語言矯正。我從沒想過自己會成為一名領導者。”現在,在經過這麽多年在他所認定的事業上的領導力的鍛煉之後,盡管瑞恩看上去很平和,但他的性格卻是自信而堅定的。

我們采訪瑞恩時,他才12歲,他用貼切的比喻向我們說明目標感對於他個人的意義:

有時就好像你有一杯茶或其他什麽東西。大部分人都斟得太滿了,它會溢到我們的茶碟裏。一些人隻是把茶杯端起來,把裏麵的茶喝掉。但其實我們應該做的是拿起另一個茶具,把茶倒出來分給那些茶杯裏幾乎沒什麽茶的人。

人生若沒有做事情或想要改變世界的目標,它就像是一場沒有終點線的比賽。你能夠長大,能夠過上好生活,你可以做到這些,但是當你安頓下來之後,或許你可以重新考慮為社區做出貢獻,這會使你的生活更有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