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以在何處找尋目標

在我們的社會中,工作是人們找尋目標的一個主要方式。目標能夠為我們的工作帶來活力、適應力以及長久的滿足感,在工作之外的人生其他領域也是如此。在一項對美國中年人的研究中,心理學家安·柯比發現,無論是白領、藍領還是粉領工作者,都可以從其工作中找到目標感,將工作視為奉獻社會和承擔家庭責任的一種方式。無論是巴士司機、護士、售貨員、服務生,還是在諸如法律、醫療這些專業領域工作的精英們都有同等的可能性在工作中尋找到意義。和中年人群體中普遍存在的抱怨工作無意義,隻是一些苦差事、公司政治、官僚的紙麵文章、十分愚蠢的老板相比,這個研究結果似乎讓人有些吃驚。這項全美範圍內的抽樣調查發現:“大多數被調查者(79%)都認為他們的工作是有意義的。”9

在每一個職業領域,都會有一些人看不到他們工作的意義,這些人將其工作看作是一種負擔也就不足為奇了。當然,這些人隻是少數,在調查樣本中占到20%多一些。在工作中尋找到目標感的人更有可能遠離職業倦怠,對工作保持積極投入狀態。若是年輕人能帶著目標感進入職場,他就能有效地避免掉入“漂泊”的陷阱。

在這項研究中,這些職場人士提到的目標感的來源有:“做得很棒”“貢獻社會”“幫助他人”“養家”“支持我的同事”“為組織帶來改變”“將職業道德傳承給我的孩子”“個人成長”“自我展現”等。有趣的是,研究中有超過40%的人聲稱,他們滿足感的來源之一,是追逐這些目標所體會的“快樂”。

傳統意義上,帶有目標感的工作也被認為是一種“召喚”,這個詞聽上去是如此“誇張”,以至於沒什麽人把它和自己的工作相聯係(不過,正如我接下來要提到的,實際上大多數的美國人從事的是與內心的召喚有一定聯係的工作)。所造成的一個不幸結果,是年輕人很少被鼓勵去發現自己內心的召喚。相反,在盡可能現實一些的理念誤導之下,我們常常勸告年輕人找一個僅僅是安全有保障的職業,而把“召喚”當作空洞的浪漫幻想。頗具諷刺意味的是,在語言學層麵,“職業”(vocation)一詞本源的詞義是和“召喚”相同的,“職業”一詞最早就源於拉丁語的vacatio,也就是“被召喚”的意思。

把“工作”當作“召喚”,這種信念最初源於古老的宗教教義,但和很多帶有宗教根源的價值引導觀念一樣,現代社會學者發現,即使從世俗的角度來看,這一觀念也仍具有吸引力。社會學者馬克斯·韋伯曾寫道:“所有的人都有屬於他自己的獨特召喚,反映出他們自己和這個世界的三個特點:他們自身的能力;世界對他們所能提供的服務的需要;他們在以自己的方式服務社會過程中所體會的愉悅感。”

當一個人將工作視為一種召喚,而非僅僅是一份工作時,工作過程中的體驗也就隨之改變。哪怕是完成最常規的工作,也會變成產生自豪感的源泉。原本感覺枯燥無聊的工作會變為能給他人生活帶來改變的有價值的事情,挫折感會消失不見。研究表明,這些影響無論對於白領還是藍領、私人還是公共機構、大公司還是小公司都同樣有效。對於處於職業生涯初期、中期、和末期的人都同樣有效。它還具有感染力:那些有使命感的人能夠激勵身邊的人尋找到自己工作中更深層的意義。

領會“召喚”的作用,其中重要的一點是要知道,即便是在看似平凡的工作和努力中,也可以找到召喚。我曾在幾年前受邀拜訪一個小鎮,小鎮居民對許多年輕人虛度光陰的生活方式感到有些擔憂。這裏並沒發生什麽重大事件,既沒有悲劇性的死亡事件,也沒有類似科倫拜校園槍擊的事件,但是小鎮卻被接連不斷的青少年酗酒、酒後肇事、輟學,以及其他典型的青春期問題所困擾。我遇到了一位母親,她告訴我,她的兒子跟幾個朋友在當地一家餐館工作後,行為有明顯的改善。這激起了我的好奇,我決定去拜訪這家餐館的經理。那是一家快餐店,快速地為大量顧客提供稱不上美食的食物。但這位經理卻表現出了無比的自豪感,就像是在經營一家米其林五星級餐廳。他告訴我:“我們給顧客提供的是物美價廉的食物,讓顧客不用因就餐而花費太多時間,然後就可以繼續忙生活中的其他事情了。一家人來到這裏,離開時心情也會變好。孩子們過得快樂,父母們也不用做飯,當然也不用支付‘巨額’賬單。”

當問到手下年輕員工的情況時,這位經理回答道:“他們剛來這裏時都有一種心態,把顧客都當成是討厭鬼,他們的工作就是盡快把他們打發走,然後自己好躲到後門去抽煙。我告訴他們,要把每位顧客都當作是最親密的朋友去對待。你們的工作不僅是給他們提供食物和收錢,還包括讓顧客臉上掛上笑容。當孩子們領悟到我的意思之後,所有的情況都發生了改變:他們的心態、他們的做事方式、他們的著裝風格等。他們從所做的事情中獲得了極大的快樂,就像我一樣。”

這位經理從工作中獲得的快樂是溢於言表的。從我在拜訪中所搜集的信息來看,這些在快餐店工作的孩子們也的確很享受他們的工作,他們不屬於鎮上居民所擔憂的那類問題少年。很顯然,除了他們對工作的投入,在其他方麵,他們也已經“走上正軌”。他們在餐廳經理那裏上了一堂“積極態度”課,這不僅增強了他們在學校學習的動機,改善了他們在社區的行為表現,同時還提升了他們對自我的認知。他們認識到,自己有能力為世界作出一些改變,盡管這些努力在他人看來可能是微不足道的。

一個崇高的目標,不一定非得是英雄式的,或是需要非常大膽的冒著生命危險的行為。崇高的目標可能有這層意思,在曆史書中,有很多對激動人心的拯救世界的勇敢者行為的描述。但是,在日常的普通生活中,同樣也可以找到崇高的目標。一位母親照顧自己的孩子、一位老師教給學生知識、一位醫生為病人診病、一位市民為努力改善社區而參加競選,這些人都在追逐崇高的目標。同樣,還有相當多的普通人將自己的時間、關懷、精力和財物奉獻給了慈善機構、朋友和家人、他們的社區、他們自己的信仰還有他們的工作職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