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 在歸納後說明,學習效果就會好
如果讓孩子歸納、整理已經學過的內容,再進行說明,學習效果會明顯變好。歸納、整理是指分析資料與整理出重點等技巧,如果能在學習時或下課前仔細閱讀並整理資料,會加深理解的程度。隻是沒有必要局限於摘出重點等方法,也可以聯係當天學到的各種概念,寫成新聞標題或預測下回要學習的內容,這些都是不錯的方式。
語言非常神奇,可以用嘴巴說、用耳朵聽、用眼睛看、用文字寫出來。為了輸入和輸出語言,大腦有一連串的通道,可以連接各種感受和思考係統。這樣的通道有著和大城市高架道路相同的作用,汽車就像神經信號一樣從四方湧入,然後各自往不同的目的地前進。
輸入和輸出大腦的語言也是如此。當我們的眼睛看到文字時,就會開始閱讀;說話是從記憶係統中的想法或影像出發,經過運動皮質區,以可以被理解的聲音表現出來;寫字和說話有相似的啟動方式,隻是分別通過手部和口部的運動控製來達成;聽力則是將耳朵聽到的東西儲存在記憶係統裏,因此若是沒有用文字寫出或是跟著說出來,誰也不知道聽者聽到了什麽。
如果學生看起來很認真地在上課,卻無法記住內容,原因就在於大腦什麽都沒做。大腦對於早已熟悉的行動和模式不會產生任何興趣,卻會對新信息投入注意力,啟動新的神經元,增加神經網,並轉變成學習模式。隻有經過實際學習,才能得到自己想要的知識。大腦會把相似的信息儲存在同一區域,並利用差異性來分辨與搜索數據。雖然這是一個簡單的信息整理方式,卻是考試時經常用來提高成績的信息整理策略之一。對信息進行比較和分類時,需要擁有高度的思考能力,因為學生必須先分析信息、進行判斷,才能知道該把信息歸到哪個範疇。如果能夠利用圖表,便能輕鬆地在視覺上區分出相似點和不同點。
在課堂上對學生提出有助於複習的問題,或是在教室外讓學生回想他們學過的內容,都能增強長期記憶。老師必須給學生機會,讓他們對所聽到的內容進行思考、整理與複習。大腦是一個探索裝置,會持續尋找方法,用現有的知識結構來同化新信息。學生最熟悉的事物是個人的語言,要求學生用自己的語言表達出某件事具有什麽意義、有什麽作用,就相當於要求他們將新事物納入已有的知識結構。讓學生用自己的語言表達時,便能立刻知道學生對內容了解多少。假如學生無法用自己的語言表達,表示他們沒有真正理解。通過這種語言過程,學生可以創造出自己的新知識結構,進而將內容記得更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