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先行教育是造成學習效率低的元凶

對於孩子的教育,基本上可以分為三種方法:一、在未發育到相應階段前,進行先行教育;二、配合發育程度,給予適齡教育;三、讓孩子順其自然地發展。這三種觀點,都有學者支持。

很多人認為沒有學者會支持第三種觀點,事實不然。盧梭、夏山學校創辦人尼爾等人都支持這種觀點,他們認為,不用訓練孩子站立走路孩子也能自行學會走路,不用訓練孩子大小便孩子早晚都能學會,隻要任其自然成長就好。

但在現實社會裏,采取第三種方式並不可行。假設家長秉持堅定的順其自然教育觀,完全不教注音就讓孩子上小學,當其他孩子都已經學會注音、會寫自己的名字時,隻有自己的孩子不會,隻會對孩子造成極大的傷害,嚴重的自卑感會讓孩子經曆一段難熬的時光。

韓國有90%以上的家長會選擇第一種教育方法——先行教育,即提前讓孩子接受教育。先行教育是完全忽視大腦發育規律的行為,因為沒把需要關注的發育關鍵期放在心上,使得孩子的大腦承受過多壓力,引發各種障礙。

教學大綱與教科書是由各領域頂尖的專家根據每個年齡段的學生的大腦發育和心理發展狀況量身打造的。初一的教科書是讓初一學生學習的,若是讓小學五年級學生學習初一的課程內容,學生的大腦必然會承受過重的負擔,不隻心靈上痛苦、身體上辛苦,大腦也會感到吃力,讓學生的身心都疲憊不堪。

接受先行教育的孩子,在學校會提不起勁上課,因為課程都已經學過,就算想認真上課也無法專心,隻能在課堂上做其他功課、打瞌睡或發呆。孩子一天的大部分時間都在學校度過,若是通過補習班或家教先學習這些課程,到學校上課時卻在發呆,這樣又能得到多大效果呢?

預習和複習哪個比較有效率呢?效果和效率不同,效果是看最終結果,效率則連經濟效益都會考慮進去。預習和複習兩者之中,哪個最能節省時間,可以讓學習更輕鬆、更快呢?不必多說,答案就是複習。相同的內容,第一次學習和第二次學習時所付出的時間和努力會有極大的差異。

預習是指提前一天或比較短的時間學習,在聽老師上課時,便能更容易理解。但在韓國,一般采取的不是預習,而是提早一年至兩年學習的先行教育。

預習本來就比複習效率低,先行教育又遠遠超過了預習的標準,這是多麽沒效率又多麽浪費的事情啊!先行教育花費很多的時間和金錢,讓孩子投入無窮無盡的心力,事實上,隻要把用於先行教育的1/3的時間和金錢花在適齡教育與複習上,便可得到更好的結果。

因此我們應該采取的是適齡教育,也就是配合孩子腦部發育的程度和關鍵期,讓孩子接受教育。比如,孩子有學走路的階段,有學大小便的時期,也有想學寫字的時期,隻要了解孩子的發育程度,適時給予教育,便不會讓孩子因感到壓力而累積負麵的情緒,反而能滿足孩子的好奇心和學習願望,讓孩子在無形中累積正麵能量,性格變得穩定,自信滿滿,擁有正麵的自我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