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在競爭之中學習更多,應對競爭的哲學

危機感,讓你更具潛力

確實,李彥宏就是這樣一個人,而且還總是保持著“饑餓”和不滿足的一種狀態,或許,這樣才能夠讓他有持久奮鬥的動力,而這也是百度長期立於不敗之地的秘訣。

2005年,百度成功上市之後,百度與李彥宏已經被越來越多的網友熟知,而業界更是稱其為“神話” “奇跡”,甚至還有人說:“李彥宏扇了扇百度的翅膀,就在納斯達克掀起了一場風暴。”一時間,人們已經把百度和李彥宏描述得“神乎其神”了。

就在百度上市之前,李彥宏還僅僅隻是一家公司的老板;而在創建百度之前,李彥宏還僅僅隻是一家公司的技術工程師。

經過六年時間的苦心孤詣,李彥宏的身心得到了最佳的曆練,而且百度的建立,也是李彥宏“選擇中的堅持,堅持中的選擇”的結果。

也許當成功來得有一些快的時候,財富一樣會讓人無法立即適應。就好像是最初默默無聞的李彥宏,在百度上市之後搖身一變,一夜之間就成為了中國互聯網界的“大英雄”和眾人的“偶像”。而麵對這一切,李彥宏依舊沒有辦法坦然,更沒有驕傲自大、沾沾自喜。也許這件事情發生在你的身上,可能你就會出現另外一番情況了。

在2005年,中央電視台經濟頻道經濟年度人物頒獎晚會更是給予了李彥宏很高的評價:“眾裏尋他千百度,一個海外取經人,最終在故土搜索到了寶藏,再寫了新經濟傳奇。一個中國企業家,讓世界為他的創新埋單;一個新生代中國商界精英,用他的故事告訴我們——專注,才能更好地生存。”

而在之後的很長一段時間裏,無窮無盡的溢美之詞更是朝著百度和李彥宏鋪天蓋地地卷來了,一時間,竟然讓李彥宏有一些“難以招架”。

在這樣的情況下,李彥宏一如既往地保持著冷靜的心態,並沒有得意自大,甚至在李彥宏的內心還升起了一種強烈的危機感。因為他知道,在光鮮的背後,總是會出現濁流和危機潛伏的,一旦掉以輕心,那麽就會墜入萬劫不複的深淵。

百度的一位資深的老員工曾經這樣來形容李彥宏:“李彥宏是一個冷靜得非常可怕的人,而且我可以肯定,現如今,李彥宏根本不會有任何成為成功者而表現出來的一種飄飄然的感覺,因為他存在著非常深重的危機感。”

確實,李彥宏就是這樣一個人,而且還總是保持著“饑餓”和不滿足的一種狀態,或許,這樣才能夠讓他有持久奮鬥的動力,而這也是百度長期立於不敗之地的秘訣。

今天的李彥宏,他依舊每一分每一秒都在小心翼翼地駕駛著百度這艘巨輪。因為他知道,在中國的互聯網界,在網民迅速增長的情況下,隨時都可能會出現新的市場,以及新的需求,甚至還有可能會突然出現一係列顛覆競價的排名模式。換句話說,也許一不小心,百度瞬間就有可能會滑向深淵,再也無法自拔。

也就是在這種強烈的危機感的促使之下,百度才能夠平穩而矯健地一步步向前跳躍著,而且每向前一步,李彥宏都會保證不會有退步的可能,而這樣,也就讓百度的競爭力在循序漸進、如履薄冰的過程中一步步變強。

在李彥宏心中有這樣一個信條:“任何時候都必須保持高度的危機感。”所以,無論是麵對挑戰、遭遇挫折,還是誌得意滿、贏得勝利,在李彥宏心中永恒不變的就是強烈的危機感。

另外,百度也創造了很多“財富英豪”,但是,對於百度的創始人李彥宏而言,卻依舊是“一笑置之”。因為對於李彥宏來說,百度上市這僅僅隻是創業的開始,在幾年後的日子,肯定還會有更大的磨難在等待著他,等待著百度。如果這個時候就開始趾高氣揚,那麽最後必定是一敗塗地。

當李彥宏憑借個人專利超鏈分析在業內得到了鮮花和掌聲的時候,他想到更多的則是能夠早早地將技術運用到生活當中,更好地改變人們的生活方式,而不是通過這項技術來換取物質財富。

就好像當年,李彥宏借助“矽穀模式”在國內創辦了新的搜索引擎商業方式之後,他想到的並不是完全持續和模仿下去,而是選擇了適當地轉型,能夠讓百度不“寄人籬下”,不看門戶網站的“臉色” 過活。

後來,李彥宏引進了競價排名,而且用這樣一種先進的模式迅速在業界名揚千裏,而在此之後,他想到的則是為了中國無數中小企業提供一個能夠更好提升企業知名度的廣闊平台,而不僅僅隻是為了獲得利潤……

可以說一個又一個的事實表明,李彥宏在百度的發展道路上是永無止境的,而他的種種做法,更是以實現“用技術改變世界,改變普通人生活”的理想作為依托的一種危機感的體現,因為李彥宏知道,一旦停下探索和發展的腳步,那麽百度最終必將失敗。

由此可見,危機感能夠最大限度地提升企業的競爭力,也隻有當企業意識到了自己的不足,才會努力地去尋找解決問題的辦法,隻有當企業意識到自身發展的瓶頸,才會拚命去尋找新的發展方向,所以說,危機感,可以讓一個人、一個企業最大限度地發揮出潛力。

趕超對手,不斷更新超越

毫無疑問,百度在競爭過程中得到的最大的收獲並非是獲勝的快感,而是能夠從對手身上學習到“至高境界”。

百度貼吧的誕生,為百度朝著社區化發展邁進了關鍵的一步,而在此之後,百度知道和百度百科的進一步出爐,更是起到了錦上添花的作用。不過,百度社區化的快速發展,卻招來了一個非常強大的競爭對手,就是大家熟知的以即時通信軟件QQ為依托的騰訊。

在1998年,騰訊幾經周折終於獲得了IDG和香港盈科數碼的220萬美元投資,並且預計在1998年年底的時候發展400萬注冊用戶。

就這樣,在五六個**澎湃的年輕人的努力之下,從2000年6月開始,騰訊的用戶增長迅猛,預計用戶數從1500萬變更到2000萬,之後更是達到了4000萬……騰訊從此也真正騰飛起來。

2006年,騰訊已經形成了IM、QQ、QQ遊戲以及拍拍網四大平台,也就是騰訊的“在線生活”的產業布局,主要是圍繞已經形成的社區而進行的全麵的業務布局,並且為社區用戶提供信息的獲取、溝通、娛樂、商務等全方麵的互聯網內容服務。與此同時,騰訊CEO馬化騰還曾近高調表示:騰訊還需要用搜索整合這個社區。

不久之後,騰訊就開始行動起來,2006年3月推出了獨立搜索引擎——搜搜。雖然騰訊在推出了搜搜之後,馬化騰一再強調搜搜和其他搜索引擎的不同,主要是針對年輕的用戶,但是還是引起了李彥宏的高度重視和關注。

而且事實上,挑起“戰火”的應該要算在李彥宏的頭上,因為百度在2006年年初就開始向騰訊的領地——社區進軍,在MP3搜索和百度貼吧獲得巨大成功的基礎之後,百度空間的成立更是證明了百度朝著社區進軍的堅定態度。如此看來,這個時候騰訊推出的搜搜似乎隻是“投桃報李”之舉。

與騰訊對峙,李彥宏必須要全力以赴,畢竟騰訊憑借著QQ的巨大黏性早已經成長為業界頂級的互聯網公司,騰訊的力量是巨大的。

而且,根據相關數據顯示,截止至2007年第一季度,騰訊的即時通信注冊賬號數量已經達到了5.979億,活躍賬號甚至達到了2.537億個。

又根據CNNIC的調查顯示,2006年中國的網民數量大約為1.37億。由此可見,如果按照一個網民有兩個QQ賬號來假設的話,那麽QQ已經完全覆蓋了全部的網民。與此同時,騰訊的在線用戶的最高值更是達到了2850萬,QQ遊戲門戶最高的同時在線人數達到了316萬,互聯網增值服務付費包月用戶更是達到了1500萬,而且,移動增值服務付費包用戶數也突破了千萬大關。

我們從數據上來看,百度和騰訊對峙可以說是“凶多吉少”。而李彥宏也非常清楚,與騰訊對壘的劣勢,畢竟作為搜索引擎的百度還沒有騰訊那樣可以將所有的產品都融合在一起的客戶端——QQ。

但是,即使這樣,不服輸的李彥宏並沒有退縮,他在百度競價排名高速發展的同時,百度的“百度空間”也開始從量變朝著質變的方向進行著改變,日漸豐富了百度好友聯係的功能。為此,百度在2006年年底推出了即時通信軟件百度Hi。而這款即時通信軟件我們可以看成是李彥宏躲過馬化騰“阻擊”的最有力的武器。

競爭對手在一定程度上就決定了是“誰”,對手越是強大,你所占據的市場地位也就會越關鍵。百度與騰訊的對峙從剛剛開始到現在,依然是在明裏暗裏相互進行著。在搜索引擎領域,騰訊是沒有辦法超越百度的,可是在即時通信領域,百度也還沒有占得上風。不過,二人在博弈的過程中,自身的能量都在不斷地積蓄,可以說讓對手都難以超越雷池一步。而這樣的一種良性競爭,最後達到的就是雙贏的結果。

商戰博弈主要目的是為了提升自身。博弈絕對不是目的,勝負其實也不重要,關鍵是能夠在相互競爭的過程中提升自己原本的能力。百度在與騰訊角逐的過程中,無疑促使自己的技術和產品都獲得了巨大的提升。

向社區化邁進也是百度發展的一個方向,可是如果在這一領域當中沒有參照物,李彥宏也不知道應該遵循什麽樣的“標準”。而多年以來,在社區領域打拚的馬化騰可以說成為了李彥宏的在這方麵 “老師”,李彥宏也從和馬化騰的較量當中找到了“感覺”,摸索出了門道,一步步地完成著社區產品,為百度的綜合競爭能力的提升加載了新的動力。

通過發展,百度逐漸成為“國際巨頭”,因此,李彥宏的競爭對手大多數也是全球最優秀的技術公司,甚至是比百度強大得多的資金實力;它們非常看重中國市場,願意在中國進行大筆資金的投資。在這樣一種大環境下,李彥宏和百度人時時刻刻都需要緊繃心中的弦,對每一個產品都要高度重視,而這也讓李彥宏和百度人有了戰勝每一個強勁對手的可能。

毫無疑問,百度在競爭過程中得到的最大的收獲並非是獲勝的快感,而是能夠從對手身上學習到“至高境界”。

企業之間的競爭,有的時候就好像是各個方麵能力的比照。在這樣的對比之下,誰好誰壞一看就知道。聰明的經營者在對比的過程中往往會牢牢記住對手的優勢,之後把這些優勢全部仿製或者直接移植至自己的企業中。與此同時,在相互的對比中,還可以看到自己的劣勢,進而可以全力以赴去彌補,能夠把自己提升到更高的高度。

當然,需要記住一點,在對比的過程中,對方的劣勢你隻需要看到即可,不能夠以此為突破口對其進行攻擊。因為對手一旦倒下,對於你的企業而言其實也是一種損失。你失去了參考的對象,也就失去了再一次提升的機會。

擊倒競爭對手絕對不是目的,也並不是博弈的最高境界,要讓對手緊緊地跟隨在你身後,具備有趕超你的心。這樣一來,營造出來的緊迫感和壓力感就會讓你更加努力地去做出改變,尋求新的發展方向。

所以說,對手越強大的時候,證明你的實力也越強。因此,企業經營者一定要善於為自己製造競爭對手,之後讓自己有喘息的機會,並且有趕超的決心。如此一來,被動的強大推動力就是作用於企業本身,能夠讓企業快速地發展和前進。

在競爭之中,要做好持久戰的準備

技術絕對不是唯一的決勝因素,李彥宏的秘密武器則在於“文化”,在於百度要比其他的對手更加了解日本文化,這種了解不僅僅在於兩種文化有著地緣上的接近,更在於兩國文化深遠的曆史淵源。

2008年年初,正值日本公司正式運營之時,李彥宏宣稱:“我已經做好了打持久戰的準備。”

李彥宏之所以這麽說,原因有兩個方麵:

第一,投資大。百度在近期內不會再進軍其他的海外市場,所以日本市場作為百度的第一個海外經營重點,李彥宏肯定會重點投入人力和財力。

李彥宏當時就承諾說:“需要花多少錢就花多少錢,需要投入多少人就投入多少人。”2007年百度已經向日本市場投入了1000多萬美元,2008年年初計劃繼續投入2500萬美元,後來又表示,如果有需要,還可以另外增加投入。與之相對應,百度在中國的頭三年,投入“還不到1000萬美元”。

第二,周期長。李彥宏並不希望百度日本在一兩年內就能盈利,“這和搜索引擎的發展規律是密切相關的。無論是百度還是其他的主流搜索引擎公司,在最初向終端網民提供服務的時候都沒有著急去盈利,我們在日本的市場才剛剛開始起步,當前重點並不是盡早地掙錢,百度現在在資金上並不緊張,我們的主要著眼點是給日本本土消費者提供真正需要的服務。”

日本市場和中國市場相比,要更加成熟一些,所以,要想取得迅猛的發展,可能還需要耗費比中國市場更長的時間。在日本,第一步是招聘到合適的人才,第二步才是開發出適用的產品,第三步才能夠推動流量增長。而百度日本目前正是按照這樣的戰略部署穩步前行。

百度日本在日文搜索市場當中遇到的最大競爭,主要還是來自兩個老對手——雅虎和穀歌,這兩者的實力都不容小覷。雅虎和穀歌憑借各自在日本市場的先發優勢,已經擁有了分別為50%和47%的市場占有率。比如日本雅虎,在日本市場紮根已經很久了,在很多日本用戶當中還建立了非常高的品牌忠誠度。而穀歌雖然在網頁搜索的市場份額上麵還落後於日本的雅虎,但是它在近兩年也轉變了主攻方向,轉戰到了無線互聯網市場,先後與日本第二大電信運營商KDDI和第一大電信運營商NTT結成了戰略合作夥伴關係,共同進軍廣告、搜索、電子郵件、圖片和YouTube視頻等業務,到目前為止,已經控製了日本80%以上的無線搜索市場。

雅虎和穀歌幾乎劃分了日本的搜索市場,在業務上二者雖然有著互有滲透的部分,但又各自割據著一塊優勢市場。而百度這個時候才進入,顯然已經明顯落後於日本雅虎和穀歌,所以,想要在日本市場上拷貝在中國市場的勝利,將目前的兩雄相爭的競爭格局改變為三國鼎立,絕對不是輕而易舉的事情。

但是李彥宏更喜歡從另一個角度來看待這一問題。

日本互聯網發展早期基本上是雅虎一家獨大,後來穀歌殺入日本市場才改變了原有的格局。但是它們在中國市場排名分別是第二、第三名。既然百度在中國市場上知道怎麽打敗它們,那麽在日本市場上麵李彥宏也是非常有信心做到這一點的。而且實際上,百度在中國市場也曾經是後來者,穀歌先於百度一年多殺入了中國市場,而雅虎和其他搜索引擎啟動得更早。但是百度依舊做到了後來者居上,通過追趕,實現了從無到有、從小到大,到了今天擁有大約2/3的市場份額。

李彥宏的言下之意是百度在日本市場也同樣會經曆從無到有、從小到大的追趕過程。

李彥宏曾經說過:“百度在搜索領域具有明顯的技術優勢,而這是進軍日本市場的‘原動力’。”但是,想要打敗日本市場目前最強大的兩個對手,技術絕對不是唯一的決勝因素,李彥宏的秘密武器則在於“文化”,在於百度要比其他的對手更加了解日本文化,這種了解不僅僅在於兩種文化有著地緣上的接近,更在於兩國文化深遠的曆史淵源。

以日文書寫為例,日文分假名和漢字。假名又分平假名和片假名兩種。平假名用以標示日本固有的單詞發音或日語漢字發音,片假名則用以標示外來語、擬聲語、擬態語。從計算機技術的角度來看,中文和日文的相似性則大於中文和英文的相似性,而這也就意味著,百度在中文搜索市場的模式是完全可以複製到日文搜索的市場。李彥宏相信,這種文化上的淵源也將讓百度在日本搜索市場上麵擁有和穀歌與雅虎同樣的發展機會,甚至在日本本土化方麵,還可以略勝一籌。

日本市場的語言、文化,與中國有很多相似之處。從語言上來看,它使用的漢字也是詞和詞中間沒有空格,這和英文非常不一樣,所以它也有一個分詞的問題。從文化上來看,它歸根到底還是帶有著非常濃厚的東方色彩,或者說帶有更多的中國古代文化的痕跡。這種文化,中國人理解起來是非常容易的,但是美國人理解起來未必就那麽容易了。

而且,無論是人才本土化,還是產品本土化,我們都可以理解為百度想要利用這種“文化”的淵源關係,尋找到一條更加快捷、更加準確的途徑,從而幫助百度日本盡快擴大在日文搜索市場的份額,站穩腳跟。

現如今,百度在日本已經成為了排名第四的搜索引擎,打敗了日本本土的幾個競爭對手,但是離前三名的成績還非常遙遠,“我隻能給它打60分,算是及格吧。”李彥宏第一次給百度的國際化成績打分。

由此可見,前途是無限光明的,但是百度的道理也將是漫長而艱辛的。

應對競爭,最好的辦法就是不斷學習

競爭對手無時無刻不是每一個企業的“一麵鏡子”,通過競爭對手,企業就能夠清楚地看清楚自己的優勢和劣勢。

當百度逐漸發展,日益強大之後,能夠和它站在同一個競技台上的競爭對手已經是越來越少了。隻不過,李彥宏從來都不會把打敗競爭對手作為企業發展的目的,而是把不斷地學習作為經營企業的主旋律。因為隻有存在競爭,才存在著不斷的發展和能力的提升,如果沒有競爭,那麽整個世界都將消亡。

就當穀歌宣布要退出中國的時候,李彥宏曾經在接受采訪時表示:“我自己感覺壓力還是很大的,我記得當年騰訊打敗MSN、淘寶打敗ebay的時候,是沒有多少人來討論這個話題的。當輪到我們的時候,突然就開始有這麽多人來關注這件事,所以我現在感覺壓力越來越大了。”

李彥宏的壓力並不是來自競爭對手,而是來自他自身。在當時,外界曾經有很多疑問:如果穀歌真的走了,百度就會成為一家獨大者,那麽在沒有競爭的情況下,百度的技術進步會不不會變慢?百度的用戶體驗會不會越來越不好了?在百度的頁麵上會不會出現越來越多的廣告?對於外界的這些疑問,李彥宏明確地回答說:“不會。”

競爭對手無時無刻不是每一個企業的“一麵鏡子”,通過競爭對手,企業就能夠清楚地看清楚自己的優勢和劣勢。可是,如果競爭對手突然有一天不存在了,那麽企業應該以什麽樣的姿態在市場上生存呢?

對於這些,李彥宏其實並不擔心,因為他以百度自己作為競爭對手。李彥宏說:“搜索產業是一個非常吸引人的產業,相信這個大家都非常明白,它的技術含量非常高,市場也非常大,增長非常迅速,商業模式也是非常優秀的。因此,它能夠吸引更多的人,與此同時,中國的搜索現在又處於一種高速成長的階段,我預計在未來至少五年左右的時間,中國搜索市場依舊還是一個高速成長的市場。”

“因此,隻要有這樣一個快速變化的市場,隻要在這裏麵還有不斷新的機會,能夠給人們帶來不斷的希望,那麽就會有不斷的創新出來,也會有新的競爭不斷地加入。就拿現在來說,soso做的也是非常不錯的,比如還有搜狐的搜狗、網易的有道、微軟的bing、雅虎等,對於廣大用戶而言,大家還是有許多的選擇的。而且我認為,搜索產業在未來依舊還會是一個競爭非常激烈的產業。”

正是因為李彥宏有這樣的想法,所以必然不會因為強勁對手穀歌的退出而讓百度有一絲一毫的放鬆。

其實,我們從李彥宏的身上,不難看出曾經“穀歌的影子”。毋庸置疑,李彥宏在當初創建百度的時候,也是從穀歌身上吸收了很多的精華。換句話說,正是因為以穀歌為鏡子,所以,李彥宏才看到了穀歌的長處、百度的長處,穀歌的短處、百度的短處,於是,李彥宏才能夠有的放矢地對百度進行了一次又一次的改革,而且確定了以用戶提供最佳的體驗。

學習競爭對手的長處,彌補自己的短處,這是每一個聰明的企業經營者都會采用的辦法。就好像李彥宏所說的話中體現的觀點一樣,隻要是競爭對手,就一定有值得我們學習和研究的地方。換句話說,自己的企業也就有了提升的機會。

競爭對手的存在,也是企業最大的“福氣”。百事可樂正是因為可口可樂的存在,所以才具備了奮勇向前的決心;肯德基也正是因為有了麥當勞的存在,所以在創新上才能夠力求上進,別具一格;聯合利華也正是因為有了寶潔的存在,所以才會在科研上麵更加用心……

同樣的道理,百度也正是因為有了穀歌的存在,所以在技術、產品,以及用戶需求方麵都以其為參照物,希望能夠打造出精品當中的極品,從而能夠爭奪全世界搜索引擎的冠軍。

能夠達到終極目標,方法比結果更加重要。學習是競爭中永恒的旋律,百度在和穀歌的比拚過程中,並沒有“自以為是”地閉門造車,而是苦思冥想地進行產品的升級,並且是在競爭過程中摸索,在競爭過程中學習,在競爭過程中總結,最終在中國市場上實現了超越。

企業在發展的過程中,遭遇到競爭對手的“圍追堵截”這是非常平常的事情,可是,有的企業往往選擇了“以暴製暴”的路子,用所謂的商業手法打算把競爭對手置於死地。

李彥宏認為,這樣的心態是不健康的。真正明智的企業經營者不僅不會有憤恨之心,反而還會拍手稱快,因為這正是他提升企業核心競爭力和自己能力的最好機會。

企業隻有在競爭中學習,在學習中競爭,才能夠發展得越來越快。所以,作為企業的經營者,必須要正確看待競爭,而且還要把端正的競爭態度滲透到企業內部去,能夠讓每一個員工也保持這樣的心態。一旦企業上下能夠保持一致,都可以把學習作為競爭的主要目的,那麽企業必將獲得意想不到的豐碩成果。

沒有競爭,可能也是一件壞事

我們是在自己的領地上‘打仗’,你們每一個人在平時不都對穀歌不服氣嗎?這一次真刀真槍幹起來了,到底誰能夠贏呢?大家都鼓起勇氣來,打起精神來,一鼓作氣獲得全麵的勝利。

在1998年4月,在澳大利亞布裏斯班國際互聯網大會上,李彥宏和穀歌的兩位創始人相遇了,那個時候,他們還在虛心地向李彥宏請教各種問題。但是,讓人沒有想到的是,就在三年之後,2001年9月份,百度就從幕後走到了前台,以競價排名的模式全力主攻門戶搜索引擎的時候,而首先遇到的就是“永恒的對手”穀歌。

在當時,穀歌在全世界搜索引擎市場上獨占鼇頭,2000年9月,穀歌在中國市場上推出了中文版之後,中國至少有500萬網民開始使用穀歌。對於這種情況,李彥宏自然是不能夠請示的,但是,他決心殺出一條“血路”!

就在2001年春節前後,中文搜索引擎市場也已經開始慢慢升溫了,而百度則成為了占據中國搜索引擎市場80%份額的佼佼者。但是,如果從全世界的範圍來看,穀歌顯然是最主流的搜索引擎,而且,越來越多的中文用戶也已經把穀歌添加到了自己的網絡收藏夾中。麵對穀歌這種規模性的本土化戰略,李彥宏一直在進行著思考,到底應該怎麽去做呢?

很快,一個名叫“閃電計劃”的方案開始在李彥宏的腦海當中醞釀,沒過多久,“閃電小組”就迅速地成立起來。而李彥宏也隨即下達了硬性指標:百度的日訪問頁麵要比原來多了10倍,日下載數據庫內容則要比穀歌多30%,而且,百度的頁麵反應速度要與穀歌一樣快,內容更新的頻率必須要全麵超過穀歌。這樣一些高水平的要求對於僅僅隻有15人的技術小組來說,難度是顯而易見的。

我們要知道,穀歌的技術團隊當時已經有800人之多,而且,還有著接受美國式係統教育的全球搜索引擎人才。

麵對如此強大的競爭對手,李彥宏早已經預料到百度技術團隊成員的“擔憂”,於是他鼓勵道:“我們是在自己的領地上‘打仗’,你們每一個人在平時不都對穀歌不服氣嗎?這一次真刀真槍幹起來了,到底誰能夠贏呢?大家都鼓起勇氣來,打起精神來,一鼓作氣獲得全麵的勝利。”

正麵的激勵產生的則是積極的力量,2002年12月,“閃電計劃”大功告成。百度在技術方麵已經完全處在了中文市場的領先地位,開始能夠底氣十足地進行推廣。而此之後,李彥宏又進行了“萬人大公測”,更是把百度與穀歌的競爭推向了一個**。當時,參與公測的人當中有超過55%選擇了“百度比穀歌好”的時候,已經宣告百度最終獲得了競爭的勝利。

緊接著,穀歌方麵可能是為了“報一箭之仇”,在2004年6月15日,和其他幾家公司組成海外財團正式向百度注資。穀歌的這一舉動在外界看成是“收購”百度的前兆。

在李彥宏的心中,百度就是自己的孩子,怎麽忍心拱手相送呢?於是,百度於2005年7月12日正式向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提交了招股說明書,也第一次向外界揭露了百度的“牛卡計劃”。這一計劃的正式出台,可以說徹底斷送了穀歌的收購之心,一下子讓百度反客為主,成為了和穀歌又一輪角逐當中的勝利者。

2006年3月,穀歌自知大勢已去,於是宣布將其持有的2.6%的百度股票出售。根據國外的分析師分析之後發現,穀歌之所以會做出這樣的決定,是因為受限於“牛卡計劃”收購百度無望之後,明確地把百度視為自己最大競爭對手的表現。

顯而易見,也正是因為穀歌的存在造成的巨大的“威脅”和“壓力”,才使得李彥宏有更加強烈的進取之心。所以,在某種程度上而言,李彥宏能獲得今天的成功,更有賴於穀歌的存在。

換句話說,百度的輝煌發展是李彥宏拚搏、奮鬥和全體百度人團結一致完成的,另一方麵,也是穀歌的存在所“逼迫”的結果。

正是因為有了穀歌的存在,百度才有了如此強大的競爭對手,所以李彥宏才有持續的拚搏動力,努力也有了方向,前進更是有了穩健而迅速的步伐。

不僅如此,把穀歌作為最大的競爭對手,也讓李彥宏對百度有了更高的要求。從穀歌身上,李彥宏清楚地看見了百度的短板,再加上李彥宏心中的遠大理想和為國爭光的抱負,所以,李彥宏也非常敬重穀歌這位強大的對手。

其實,對於創業者而言,能夠尋找到一個強大的競爭對手,並且具有非常強烈的超越它的欲望,那麽就能夠在不斷的堅持和努力下,最終也許會得償所願。換句話說,競爭促進了企業的發展,更促進了社會的進步。

因此,作為企業的經營者來說,長久以來存活在商場上的習慣可能已經打磨掉了他的鬥誌,得過且過之心也早已經占據了他的整個內心,這個時候,就需要具有強大的競爭對手來喚醒他內心的原始欲望,能夠用不滿足的心不斷激勵自己,讓自己頭誌昂揚,隻有這樣,企業才能夠迎來新的曙光、新的生機。

先人一步,展示優勢是主動競爭

如果我們把互聯網形容為一台好戲的話,那麽沒有人能夠預測到未來會發生什麽情況的,而這也正是互聯網發生的精彩所在、魅力所在。

李彥宏做任何事情都希望能夠提早去進行布局,但是,有很多事情,我們現在是沒有辦法預知未來會發展成為什麽樣的。

在大多數人的印象當中,李彥宏身上則更多的是一種工程師的氣質,李彥宏冷靜、客觀,從來都不喜歡言過其實,因此,當有人請李彥宏預測互聯網未來的發展情況時,被稱為“網蟲”的李彥宏,他非常坦然地回答說:“我現在還沒有完全看清楚未來的互聯網會發展成什麽情況。”

如果我們把互聯網形容為一台好戲的話,那麽沒有人能夠預測到未來會發生什麽情況的,而這也正是互聯網發生的精彩所在、魅力所在。

也許,第一幕的劇情可能會有一些衝突,第二幕也許更多一些悲情,第三幕可能會變得更加驚險,而第四幕可能又會讓我們覺得非常無聊,想要睡覺,可是下一幕的劇情,就會讓我們變得更加緊張,等等,這一切我們都是無法預測的。

李彥宏認為,這一切之所以很難預測,主要原因在於互聯網是一個高速發展的行業。

我們今天看見的互聯網的第一幕是什麽樣,十年之後,可能就是互聯網第十幕,甚至第幾十幕的樣子了,根本就沒有人能夠預測出互聯網在未來會出現什麽變化。

現如今,中國的網民數量已經是全世界第一了,中國再這樣發展下去, 肯定會遇到全世界其他國家都沒有遇到過的問題。特別是3G技術發展之後,無線互聯網已經出現了一大批通過無線上網的用戶,他們的習慣到底是什麽,整個無線互聯網的信息組織的特點又是什麽,人們更習慣於使用什麽設備來上網,等等的這一切都還是一個非常大的未知數。

作為一家互聯網公司,李彥宏所要做的就是能夠隨時隨地認真地去研究市場的變化,爭取在別人發現某個變化趨勢之前,能夠提早一步發現,而且還可以采取相應的措施和對策。

就在百度的整個發展過程中,李彥宏從來沒有給自己的屬下描繪過百度十年之後會發展成為什麽樣子。

在百度公司剛剛成立的時候,李彥宏曾經向下屬描繪了百度在一兩年之後會成為什麽樣子,而且李彥宏也讓下屬們一定要朝前看。

特別是在最近幾年,李彥宏已經認為互聯網比五年之前成熟了很多,這個時候,李彥宏才開始提出了百度要向前看三年和五年的問題,比如,李彥宏提出百度的第一個和第二個中期目標。

李彥宏也坦然道:“百度更長時間之後到底會成為什麽樣子,我自己也很難預測。因為預測本來就是一件非常危險的事情。特別是預測未來十年的情況,這更是一個非常危險的事情,所以,我從來都沒有做過這樣的事情。”

當然,這也並不代表李彥宏對於百度的發展沒有一個長遠的規劃。在李彥宏看來,百度應該是所有中國互聯網公司當中最有發展前途的,也能夠發展得最為長遠的公司,正是因為確信搜索引擎的發展前景是一片大好,所以,在李彥宏創建百度公司以來,就一直專注於“搜索”這一件事情,而且李彥宏在麵對各種各樣的**時,依舊會堅定目標,毫不放棄。

李彥宏曾經說:“長遠來看,搜索這是一個非常具有美好前景的領域,不管是從用戶層麵,還是從客戶層麵來說,搜索引擎的商業價值都是非常高的。因此,雖然我很難預測五年、十年之後付費搜索將會發展成為什麽模樣,但是其中有一點是可以肯定的,等到了五年、十年之後,搜索的需求依舊會非常的旺盛,而且也一定要比現在更加旺盛。”

百度能夠取得今天的成就,不僅要歸功於李彥宏對於搜索引擎的自信,以及那種如同宗教般虔誠的專注精神,更要歸功於李彥宏做到了先其他對手一步在搜索領域所做出的周密的布局。

實際上,當下百度的投入構成就已經很好地體現了“提前布局”這一思路。李彥宏將10%的資源投入到了對於新業務的嚐試開發中,而把這些業務可能會帶來的70%資源又投入到了核心的業務中,而這也有可能會成為占據20%資源投入的次要業務之中。

對於中國未來的市場,李彥宏自然是非常看好的,現如今最受矚目的市場就是電子商務和無線互聯網,而李彥宏也早已經在這個市場裏麵布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