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彎道超車,在危機下如何生存

以史為鑒,放棄不切實際的幻想

金融風暴來勢洶洶,其實危機並不可怕。以史為鑒,隻要放棄不切合實際的幻想,專注如一且創新求變就能夠迎來新的發展。

在2008年9月15日,已經有158年曆史的美國第四大投資銀行雷曼兄弟公司宣布破產,而從這之後,美國華爾街爆發了“金融海嘯”,並且引發了全球的金融危機。

美國道瓊斯工業指數在2009年3月份跌到7000多點,如果從2007年14000點的曆史最高點開始計算,市值蒸發超過了50%。而比股指直線下跌更加可怕的是人們信心上麵受到的打擊、美元疲軟、各大公司也都開始破產、失業人數不斷增加,一個又一個壞消息也開始讓人們變得絕望。

正當人們談之色變的時候,李彥宏則在2009年中國IT領袖峰會上發表了他的“金融危機並不可怕”的言論,而李彥宏所體現出來的樂觀精神則成了“寒冬”裏的一抹亮色。

金融風暴來勢洶洶,其實危機並不可怕。以史為鑒,隻要放棄不切合實際的幻想,專注如一且創新求變就能夠迎來新的發展。

李彥宏所說的“以史為鑒”,就是借鑒20世紀末由於網絡泡沫破滅導致的經濟危機。

那一次是百度所經曆的第一場波及全世界的經濟危機。百度才剛剛在2000年1月注冊成立,到了3月份,納斯達克股指達到了高點5000點之後,就開始一路暴跌,1年之後最低點甚至跌至l100點,一年的時間就跌掉了80%。

就是在這樣一場掃**一切的經濟風暴當中,那些懷揣幻想的公司都遭受到了巨大的打擊,有的甚至從此一蹶不振。

比如大家熟知的美國在線,這家成立於1985年的互聯網公司曾經是世界上最大的ISP(互聯網接入服務提供商)公司,其主要業務是發展更多的網絡接入會員,從而構建自己的門戶網平台,之後再賣網絡廣告。

在1998年年底,它並購了著名的軟件公司網景公司,成為了當時美國互聯網發展初期的一家標誌性公司。不僅如此,它還擁有網上最流行的聊天軟件ICQ和虛擬社區數字城市。

在它發展到巔峰時期,公司市值甚至達到了1000多億美元,這在當時是為數不多的敢於和微軟、雅虎相抗衡的IT公司之一。可是,美國在線在之後到來的網絡經濟危機當中毫無作為,公司的領導還依舊在幻想將美國在線變成一個封閉的社區,將用戶一直留下來,而忽略了當用戶越來越熟悉互聯網,他們將麵臨越來越多的選擇,譬如隨著各類電報電話公司提供的互聯網高速服務的出現,美國在線已經不再是他們唯一的選擇,美國在線就這樣沒落了下去。在2000年,它與時代華納合並,新公司改名叫美國在線—時代華納。

2002年,網絡泡沫逐步終結的時候,美國在線卻成為了合並公司當中市值最小的資產。2003年,該公司重新改回時代華納的名稱,美國在線很可能會成為一個曆史名詞。而從巔峰到逐漸湮沒,前後才不過五年的時間。

總部設在華盛頓州西雅圖的電子商務網站亞馬遜公司也在這樣一場危機當中被狠狠地“打擊了一番”。

作為全球互聯網行業當中一家非常成功的企業,亞馬遜在泡沫盛行之時還是存在一些不切實際的幻想,它在1998年高價買下了一家搜索技術公司(Junduv),希望能夠當成一個購物的搜索引擎。而且幸運的是,亞馬遜在網絡泡沫破滅之後,迅速地回歸到了其核心業務,成為了危機中少數逃過劫難的互聯網公司之一。

李彥宏也同樣從網絡泡沫危機當中吸取了教訓。

李彥宏當時也產生過一些不切實際的幻想。在李彥宏進行第一次風險投資融資的時候,百度的商業模式是給所有的主流網站提供搜索服務,那個時候李彥宏是想著收技術服務費,按照每千字搜索收費,比如當時美國的價格是每千字20美元,我們計算中國有多少網民,每天有多少搜索,所以我們收入就會有多少。但是,等到網絡泡沫破滅之後,李彥宏就發現這個想法是不切實際的。因為這個價格太貴了,而且網絡泡沫破滅後,門戶已經不把最優秀的搜索技術看成是他們的發展目標了。

在那段備感難熬的日子裏,李彥宏甚至產生過把百度的搜索技術賣給湖南衛視的念頭。

但是幸運的是,李彥宏最終還是放棄了所有不切實際的想法,決定把希望放在發展獨立搜索的網站上。百度的轉型之舉也就是在這一特殊時期完成的。在網絡泡沫破滅到網絡經濟再次高速增長的轉型時期,李彥宏更是成功領導了百度公司實現的“生存—發展一壯大”三步走戰略,開拓了更加廣闊的發展空間。

李彥宏總結說,那些在危機中倒下或者是受到巨大打擊的企業,大多都曾經把抱有各種各樣不切實際的想法。而當經濟形勢良好的時候,不切實際的想法還不至於讓企業陷入困境,但是當危機以不可抵擋之勢撲來之時,當公司的資金鏈變得脆弱,人心變得搖擺不定的時候,企業這個時候如果還抱有不切實際的想法,那麽就是一件非常危險的事情,非常有可能讓企業置於萬劫不複的境地。

李彥宏相信,經過了這場金融危機,越來越多的人學會了如何判斷經濟泡沫的出現,以及如果經濟泡沫出現之後,應該如何去應對。

專注如一,創新求變

專注,絕對不是單純的心性修煉,更是能力的打磨和實力的積攢。

相信大家都知道,百度是靠著搜索技術起家的,可以說,這也是李彥宏和他的團隊集中精力的結果,而且,李彥宏已經把有關搜索引擎方麵的人才大部分都集中在了自己的麾下。我們不難看出,百度在這一領域當中有著堅實的基礎和絕對的發言權。

但是奇怪的是,當百度的市值達到上千億元的時候,它依然在搜索領域裏繼續進行著開拓。而李彥宏為了保證這一目標不被動搖,給公司的資源分配製定了“721”的原則。也就是說,70%的資源投向網頁搜索,20%的資源投入到與搜索相關的業務領域中,而剩下10%則投入到其他的領域裏

產業多元化,這往往是一家企業在成功之後所做出的必然選擇。因為已經有了名牌效應的企業,再去開拓其他的市場,是不需要冒太多風險的,而且還能夠讓企業在競爭當中減少單一模式經營出現的劣勢。但是,對於李彥宏而言,似乎“逆天而行”,他把自己的主要精力依舊放在了搜索引擎上麵。

事實證明,李彥宏是明智的,他非常明白,百度想要在一個並不擅長的領域當中和新的競爭對手對抗的話,那麽這將是一件費力不討好的事情。而相比之下,在自己已經占據的領域當中能夠保持永遠的領先位置,這顯得更加重要。因為,一旦百度多元化,那麽勢必就會分散財力、物力、精力,這對於瞬息萬變的互聯網行業而言是極其可怕的。

而且,對於百度而言,最大優勢就是技術,但是技術的變化又是飛快的,如果李彥宏不能夠集中注意力,不能夠為百度找到持續的投資,那麽百度這一領先地位也是很快就會被別人摧毀的。

當然,李彥宏的“專注”思想也是經過了長時間的思考之後才誕生的。在此之後,李彥宏也曾經在彩信和分類廣告等業務領域嚐試過,但是最後他選擇了“懸崖勒馬”。因為李彥宏發現,百度在搜索引擎以外的領域好像並沒有太大的優勢,如果貿然進入的話,真的是應了中國的那句古話“賠了夫人又折兵”。

除了小心謹慎之外,李彥宏“鍾情”於搜索還有一個原因,那就是他覺得在這個領域內,還有可以充分開發的空間,還存在著相當大的潛力。

李彥宏認為,如果百度繼續開發搜索引擎的話,那麽很有可能會成為一個非常有實力的互聯網公司。所以,他給百度製定的發展戰略是:繼續保持技術上的領先地位,力爭為網民提供最好的搜索體驗,能夠讓他們在查閱信息的時候第一時間就想到百度。

其實,有很多人對於李彥宏的這種專注並不看好,因為他們覺得,李彥宏這是在“押寶”,有可能給百度帶來非常大的風險。

對於這樣的質疑,李彥宏有自己的想法,他覺得,百度進行單一化的運營模式是大有前途的,而且也是安全的,並且還會成為百度最大的優勢。因為從目前的形勢分析,作為主流的搜索引擎,百度確實已經完成了屬於自己的盈利模式,它的業績也始終保持著持續快速地增長,所有的這一切都是李彥宏專注於搜索的原因。

李彥宏自己也曾經認真分析過,雖然百度的用戶隻有30多萬家企業,但是在整個中國,還有將近2000多萬家中小企業,所以說,搜索引擎進行企業推廣的市場還存在著巨大的潛力,而且他堅信,在未來的五年、十年、也或許是十五年時間內,這個市場還會以更加迅猛的速度增長,所以,李彥宏對於百度在搜索領域的專注是充滿了必勝的信心的。

專注,往往會讓我們走向更好的境界,而這也是提升自我的最佳修煉方式。如果一個人不懂得專注,那麽他必然是心浮氣躁、缺乏耐性的,雖然他們也能夠在很多領域內獲得一定的成果,但是卻無法進行維持和提升,這樣也就讓他們永遠都無法抓到“真寶”。

個人如此,企業更是如此,一個企業應該向百度那樣,能夠在一個領域內不斷地摸索和探究,這樣才會掌握比同行更多的信息和經驗,也才能夠促使核心技術的創新。在現如今市場競爭日趨激烈的情況下,一旦某個企業贏得了消費者的信賴,那麽它的價值自然就會在市場當中體現出來。

所以說,專注,絕對不是單純的心性修煉,更是能力的打磨和實力的積攢。不能夠集中精力的人,是永遠無法成功的,也唯有專注,才能讓人一如既往地清晰自己的目標,最終走向成功。

在自己的領域始終專注

風雲變幻的互聯網世界,前一時刻可能還是高歌前行,下一時刻也可能就會從頂峰跌落穀底。

“認準了,就去做,不跟風,不動搖”這闡述的就是一種極致的專注精神。

那麽,為什麽需要專注呢?李彥宏如是說:人生是短暫的,可以做事業的時間更是有限的,可以支配的各種資源也是非常有限的。能夠把一件事情做到極致那麽是需要非常專注的,隻有把主要精力放到一個地方.這樣才能夠比別人做得好。

2000年年初,剛成立的百度公司隻有七個人,在北大的資源樓裏麵租用了兩間辦公室,李彥宏為了不張揚,節省不必要開支,開張儀式更是沒有幾個人知道。

這個時候,中國互聯網正是群情沸騰的時候,人們把.com常常掛在嘴邊,能夠把燒錢看成是一個公司實力的雄厚表現,而且還成為公司成功上市的重要標誌。

自1999年7月12日,有著“中國互聯網第一股”之稱的中華網在美國納斯達克證券市場募得9600萬美元之後,新浪、搜狐和網易等也開始進行排隊,等待著在納斯達克掛牌上市;而另一方麵,大批“海歸”攜帶著輕而易舉募得的千萬,甚至是上億資金回到了中國,創立了成百上千的互聯網公司。他們一回來,就開始瘋狂燒錢,鋪天蓋地的進行廣告宣傳、各種免費服務、高昂的薪水**、豪華的寫字樓,等等。

也就是在這樣一輪輪燒錢狂潮當中,門戶網站可以說是大受追捧,而剛剛成立的百度公司則顯得非常不起眼。特別是百度的搜索引擎業務更是沒有人看好。

李彥宏還清楚地記得,當他和別人聊起百度業務的時候,大多數時候,李彥宏得到的都是別人不以為然的表情。

在人們的理解當中,就連互聯網標杆公司雅虎都能夠在1998年將搜索引擎功能模塊外包了出去,專攻郵箱、新聞等業務領域,也就說明,搜索引擎已經過時了,可以說沒有什麽開發的市場了。

可是,就在市場陷於狂熱的時候,李彥宏則帶領著一幫技術人員,埋頭開發百度第一代搜索引擎產品。也就是在經過了四個多月的艱苦奮鬥之後,5月份,百度開始能夠為門戶網站提供搜索服務,並迎來了第一個客戶——矽穀動力。

風雲變幻的互聯網世界,前一時刻可能還是高歌前行,下一時刻也可能就會從頂峰跌落穀底。

世界互聯網泡沫破滅開始於2000年3月份,7月份的時候,就已經蔓延到了中國,浮華過後逐漸出現了猙獰麵容,很多曾經風光無限的互聯網公司就這樣一批批倒下了,即使僥幸生存下來,也都是元氣大傷。

也就是在這樣一片愁雲慘霧當中,李彥宏等人依舊專注於一件事,那就是中文搜索引擎。

因為,在李彥宏看來,這件事情,重要性會被越來越多的人所佩服,也許就會在未來若幹年當中,我們沒有必要花精力去和別人解釋我們要做什麽,而應該花費精力去思考如何把這件事情做得更好。

在2002年,百度從北大資源樓搬了出來,遷到了海泰大廈,技術隊伍也得到了進一步的擴充。

2004年,百度員工增加到400多人。而就在此之前,百度也實現了它發展曆史上最重要的一次轉型,從搜索技術提供商轉型成為了獨立的搜索網站,並且成功地實施了意在升級搜索技術的“閃電計劃”。而所有的這一切,都是圍繞著“搜索引擎”來進行的。

2005年,中國互聯網經受住了生死的考驗,從而迎來了它的第二個春天。百度則憑借著專注的精神,獲得了迅速的發展,它也從海泰大廈入駐到了位於中關村黃金地段的理想國際大廈,員工人數更是超過了700人。

也就是在這一年時間裏,百度更是迎來了其發展史上意義重大的一個裏程碑事件:公司在美國納斯達克風光上市。百度的股票受到了眾多投資者的追捧,融資超過了l億美元。

百度股價定價為27美元,結果開盤之後就一路上漲,最後收於122.54美元。這樣高的股價,也讓人們開始紛紛進行猜測,百度將如何施展並購活動呢?

因為,不管是出於股價帶來的壓力,還是出於百度做大做強的願望,似乎也隻有並購才能夠讓百度公司在短時間內迅速擴大規模、增加收入。但是,李彥宏的舉動則再一次讓人們大跌眼鏡,因為李彥宏還是隻專攻搜索引擎。

專注,最後讓百度獲得了加倍的回報,也讓百度迅速成為了全球最大的中文搜索、最大的中文網站,而且還在中國的搜索市場上拿下了最大的市場份額,可以說,百度已經實現了眾多中國企業夢寐以求的目標,李彥宏在中國本土已經打敗了來自美國的搜索巨頭—穀歌和雅虎。

需要創新,要有足夠的**

凝聚力不是基於規章製度的,而是基於自發的一種衝動和創業的**。

李彥宏曾經表達過這樣一個觀點:“小的公司之所以可以在大公司的夾縫當中得以生存和發展,主要就是因為大公司打了盹,犯了錯誤。”從某種意義上而言,百度的發展,就是中國門戶網站犯下了錯誤的結果。正是因為它們忽視了搜索引擎的重要性,才給了百度紮根中國市場的好機會;更是因為它們小覷了百度,才給了百度轉型和喘息的機會,也才成就了今天的百度。

可能人們會問,既然百度已經成為了行業中的大公司,無數的小公司肯定也會期待著它犯錯誤,那麽李彥宏是否要采取一些不同於創業的時候的措施,來避免犯錯。

李彥宏回應說:“不是說我們去做一些與創業初期不同的舉措來避免出錯。恰恰相反,我們就是要保持當年的心態和**,才能夠保證去不犯錯誤。實際上,很多公司做強了之後,心態就變了,或者是不願意再去冒風險,因而失去了創新能力;或者去尋求多元化,把自己的專業給放鬆了,因此才會犯錯誤。而這兩點,我的態度一直都是非常明確的:百度不管長到多大,我們都要保持一個小公司的心態,都必須要保持創業的**。”

從李彥宏身上,我們經常可以看到一種中西合璧的創新精神,他崇尚矽穀那樣一種寬鬆而自由的創業環境,並且認為那樣更能夠激發工程師的創作**。所以,在中國企業當中,像百度這種上下班不打卡、不要求固定著裝、員工可以穿著拖鞋走來走去的文化氛圍顯然已經成為了一道獨特的風景。但是與此同時,李彥宏本人並不反對維護公司紀律和權威,他認為這和百度的寬鬆文化並不矛盾。

維護紀律和權威不是目的,而是一種手段,真正的目的是為了提高效率、增強競爭力。外部環境變化不迅速,紀律嚴格、按部就班就能夠讓效率更高。但是百度所處的市場在迅速發生著改變,每一個百度人都要有相應的自由度,根據他所負責的工作的變化而隨時做出調整。因此,凝聚力不是基於規章製度的,而是基於自發的一種衝動和創業的**。

那麽,如何讓員工永遠保持創業的**呢?特別是當百度的人員規模、業務規模都有了快速的擴張之後,如何保持創業文化的純度,李彥宏每次談及此事,也說自己麵臨著巨大的壓力。

有一次,李彥宏在接受《英才》記者采訪的時候,曾談到他的擔憂:“我一直非常注意保持百度的這種創業文化,幾十個人的時候,它是一個創業型公司;幾千人的時候,它還是一個創業型公司;幾萬人的時候,我依舊希望它是一個創業型公司。從2000年到現在,每一年公司的人數都有著明顯的變化,甚至每一年都是新員工比老員工人數還要多,這種情況下,怎麽樣保持原汁原味的創業文化確實是非常難的一個問題。”

目前情況下,在實施精細化管理的同時,百度主要對文化建設、業務拓展等各個方麵進行了提升,來確保員工的創業**。

首先,把公司使命深入人心。百度的使命就是“讓人們最便捷地獲取信息,找到所求”,這一使命不僅僅局限於中文,甚至都不局限於互聯網,聯想到李彥宏早年在Infoseek所經曆的遭遇,他太知道作為一個工程師醉心於“用技術改變世界”這一夢想的時候,所能夠爆發出來的巨大能量了。

而且事實上,百度聚集的正是這樣一群為了做出前所未有的、可以改變世界的偉大的技術而廢寢忘食的優秀工程師。也正是因為他們,才能夠讓百度得以狂奔在技術革新的大道上。

第二,發揚分享精神。百度是國內最早實施股票期權計劃的公司之一。而這樣一種來自矽穀的分享做法,也讓百度誕生了一批千萬富翁、百萬富翁。到後來,進入百度的員工獲得的股票期權雖然沒有早進入公司的員工多,但是在薪酬和福利上麵則提高了不少,對於優秀的核心技術人員,百度給予股票期權依舊是毫不吝嗇的。

第三,提供更大的發展空間,創造更多的發展機會。百度處於快速發展的互聯網行業,而搜索引擎則是互聯網行業當中一個日新月異的產業,不斷湧現著用戶的需求,不斷革新的新技術,也將意味著有更多的挑戰,而對於優秀的人才而言,則意味著更多機會。

2009年10月的某一天,來自北京大學、天津大學、北航等多所知名大學的10位博士向李彥宏發出了一封聯名信,希望能夠進入百度博士後工作站,加盟“框計算”研究。他們還在信中提出了針對“框計算”的五點建議,希望可以有機會和李彥宏進行更加深入的交流,參與並見證互聯網產業進入智能的“框計算”時代。

可以說,這既是百度平台擴大對優秀人才吸引力的一個見證,同時也是對於百度員工的一次非常好的激勵和鞭策,更加有利於大家永遠保持著昂揚的鬥誌和創業精神。

營造小環境,適應大環境

外在環境的變化確實並不在我們的掌控之中,所以我一直跟我的團隊講,我們必須要營造小環境,適應大環境。小的環境,也就是公司本身的東西,這些我們是可以改變的,也是可以創造的。但是外在的環境,我們的確是沒有能力去控製的,所以,我們必須要想辦法去適應它。

在2008年年底的時候,金融危機開始朝著縱深發展,很多大企業裁員的消息已經被越來越多的媒體所報道,企業到底如何度過這樣一個經濟寒冬,已經成為各國企業家思考的首要問題。

在2008年12月1日,有記者采訪李彥宏,說到很多企業家的心中都沒有底氣,問李彥宏對世界經濟走出金融危機有多大的把握。

其實,從2008年7月下旬開始,由於受到了美國金融危機的影響,百度股價已經開始持續下跌,而到了2008年11月份的時候,百度又受到了“競價門”事件的波及,到了12月份的時候,百度股價已經跌至了100元左右,出現曆史上的最低點。

李彥宏則回答說:“外在環境的變化確實並不在我們的掌控之中,所以我一直跟我的團隊講,我們必須要營造小環境,適應大環境。小的環境,也就是公司本身的東西,這些我們是可以改變的,也是可以創造的。但是外在的環境,我們的確是沒有能力去控製的,所以,我們必須要想辦法去適應它。

李彥宏認為,百度所處的發展環境目前是非常健康的,因為搜索引擎還是一個年輕、高速發展的產業,依然有著非常巨大的發展潛力。而且通過各種數據顯示,以互聯網和搜索引擎為代表的新經濟,即使受到金融領域的寒流來襲有一些春寒料峭,但是依舊無法阻擋產業快速發展的步伐,用李彥宏的一句話來形容這個產業就是:“我們才剛上路。”

在經濟危機到來的時候,互聯網扮演了一個非常重要的角色,一方麵他能夠幫助中國經濟實現從比較粗放型經濟模式,到更加集約型經濟模式的轉變,另一方麵也可以讓互聯網產業結構變得更加合理,信息產業所占比例會在國民經濟中的比例越來越大。那麽這樣一來,互聯網對於傳統產業的滲透也就會越來越多,越來越深入。在經濟危機之後,互聯網對於社會的影響也將會變得越來越明顯。

李彥宏之所以要強調營造小環境,就是因為他有自信,他相信成立剛剛十年的百度,公司的基本麵是非常良好的,隻要能夠保證企業在“小環境”中有良好的態勢,最好執行工作,那麽外界即使出現了一些不利因素,那麽對於公司的影響也會在可以控製的範圍之內。

後來,李彥宏在“博鼇亞洲論壇2009年年會”上,談及金融危機問題的時候,再一次解釋了為什麽要營造小環境。

李彥宏說:“企業在高速發展的時候,都會認為自己做出的事情是完全正確的,而且堅信 隻要按照目前的情況做下去就可以了。但是,一旦遇到挑戰的時候,才發現之前的辦法在現在根本已經行不通了。這個時候我們應該怎麽辦呢?這時候我們需要回過頭去看看,做一些回顧,分析一下什麽做法是正確的,什麽做法是錯誤的。”

李彥宏接著說道:“記得在1月份的時候,也就是春節之前,我們每天都在看收入數據,每看一次,心情就會變得糟糕一些,因為在那個季度,公司的業績遠遠比我們想象中的還要差。但是,當我們真正冷靜下來之後,就會發現其中還是可以尋找到很多提升的地方。所以我覺得,當企業在遇到危機的時候.一定要停下來看一看,調整和修正一下企業的發展計劃、工作目標,從而提高公司內部的運行效率,如果從這個角度而言,我倒是認為危機對於企業而言,未嚐不是一件好事。

那麽,李彥宏又是如何營造小環境,適應大環境的呢?

在金融危機期間,李彥宏帶領著百度團隊,有條不紊地推出了一係列的技術理念和創新產品,而且,伴隨著全新的“框計算”理念的提出,貼吧、阿拉丁、鳳巢、百度地圖等產品和戰略規劃也都一一浮出了水麵,百度追求的是哪怕千分之一秒的用戶搜索體驗的提升,以及搜索營銷價值的最大化體現。

不僅如此,李彥宏還重新整頓了公司的監管係統,提出了“危機時期企業應該承擔更多的社會責任”,並且通過百度平台幫助湖北秭歸解決了臍橙銷售難題,之後又推出了“老年搜索”等。

就這樣,在2009年春節過後,百度的收入、流量已經大幅度上漲,而且,公司的股價也開始迅速回升,最後居然回到了2008年“競價門”之前的水平。

根據第一季度的財務報表的數據顯示,百度來自網絡營銷的收入為8.102億元,同比增長41.5%,這些都已經遠遠超過了絕大多數華爾街分析師的預期,同時也驗證了李彥宏所說的,中國互聯網營銷業務的發展從長遠來看,趨勢依然良好的判斷。

在2009年7月底的時候,隨著中國搜索市場開始朝著三級和四級城市的橫向拓展,百度繼續獲得了持續增長的動力。

李彥宏在2008年推出的鳳巢計劃按部就班替代了競價排名係統,也逐漸消除了“競價門”給百度帶來的不利影響,此時,百度的股價也已經回升到了金融危機之前的水平。

彎道超車理論,危機中的機會

有的時候,我們為了長遠利益,舍棄眼前利益是必需的,甚至是需要冒一些風險的。

在轉機的背後通常會隱藏著危機,正所謂:“亂世出英雄。”每一次危機的爆發和出現,可以說就是產業的重新洗牌,也是發展的最好時機。而對於尋找機會之後能夠超越前者的後來人而言,這一時刻就是他們超越對手的最好時機。

2009年6月14日,在芝加哥召開的中美經貿論壇上,李彥宏提出了一個如何在危機條件下超越競爭對手的理論——彎道超車理論。

我們大家都知道,在F1比賽過程中,彎道通常會成為賽車手超越對手的一個非常重要的機會,特別是在實力接近的情況下,誰能夠在大家都比較謹慎的時候完成超越,那麽誰就能夠獲得更大的成功機會。

那麽,到底應該如何在彎道上實現超越呢?如果我們仔細觀察那些經驗豐富的比賽選手,會發現,彎道超越首先要做的事情就是看清楚路況,之後打滿方向盤,再去踩油門,而且這一係列的動作必須一氣嗬成,這樣才能夠獲得你想要的效果。

有一段時間,日本的動漫《頭文字D》中的彎道超車技術不知道被多少人所崇拜。在進行漂移的同時,操控的車輛平行過彎而且還不會和對方的車輛產生摩擦,這樣的技術不能不讓人佩服。

在競技賽車當中,勢均力敵的兩個選手,在直線跑道上一旦落後了一小步,那麽就很難再超越了,所以,落後的一方通常會在對手可能減速的彎道,加踩油門搶道勝出;而對於實力稍微差一些的選手而言,當然也是希望有高超的彎道超車技術,因為這樣就能夠在適當的時間和地點進行趕超。

受到這一賽道製勝定律的啟發,李彥宏認為,企業遇到危機的時候就好像是F1比賽當中的過彎道,必須要在高速行駛的時候拐過這個彎,而且還要在高速行駛的過程中超過其他對手,隻有這樣才能夠反敗為勝。

一個企業在金融危機下,實現彎道超車最關鍵的技巧就是放棄幻想、創新求變和專注如一。如果能夠把這一套動作都做好了,那麽就能夠帶領企業緊緊抓住機遇,早日走出困境。

記得在2008年之前,百度已經連續5年保持了三位數的增長速度,因此,在2008年危機開始肆虐的時候,雖然之前就已經有了阿裏巴巴的馬雲和TCL的李東生所發表過的相關的危機言論,但是在百度的內部並沒有得到足夠的重視,因為當時的百度一直都在迅猛地發展著。

但是到了2008年的第四季度和2009年的第一季度,隨著中國經濟增速的明顯放緩,金融危機波及麵進一步擴大,以及當時傳媒所曝光的競價廣告一事等,這種因素綜合在一起,也讓百度切身體會到了危機的來到。

當時,百度的主要舉措體現在了這三件事情上:鳳巢係統、“框計算”理念和阿拉丁計劃。

我們就以鳳巢係統為例,2009年12月1日開始,鳳巢係統全麵替換了原有的競價排名係統,而這也標誌著百度沿用了8年的競價排名模式正式退出了曆史的舞台,轉而啟用更加符合客戶推廣需求、更加注重客戶和用戶體驗的新的營銷係統。

這樣的一種舉措其實也是百度的再一次出征。百度因此也將麵臨客戶對於新係統的不熟悉所帶來的一定流失率,當然,也可能會因此而造成部分利潤流失,以及短時間內公司股價的波動等問題。

實際上,在百度公布了鳳巢係統將全麵上線消息的當天,百度的股價就開始下跌,這也能夠看出華爾街的擔憂。但是就好像李彥宏所說的:“為了盈利,我們必須要暫時忘記盈利。”

是的,有的時候,我們為了長遠利益,舍棄眼前利益是必需的,甚至是需要冒一些風險的。就好像賽車手在彎道超車的時候,他同樣也是會冒著諸如方向盤失控、與前車發生碰撞、退賽等一係列的風險。但是如果他能夠成功超車,那麽就將取得豐碩的戰果,很明顯,風險和收獲在有的時候是對等的。

“框”廣天地,創新未來

也許你會認為這個東西根本沒有技術含量,實際上恰恰相反,前台越簡單,後台的技術要求就會越高,那麽越需要你能夠準確地把握住用戶的需求。

中國互聯網經過了十多年的發展,已經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李彥宏還記得,十幾年前,百度剛剛開始做搜索引擎的時候,中國隻有八九百萬互聯網的用戶。但是現如今,中國的網民數量已經超過了3億,而網站數量更是超過了300萬。

在這十多年的時間裏,大家感到唯一沒有變化的就是搜索引擎的應用。在拾掇你啊你之前,還僅僅隻是一個簡單的搜索框,而到了十多年之後,依舊還是一個搜索框。也就是因為這樣的一個特點,很多人還不了解在這樣一個簡單的搜索框背後所蘊含的革命。事實上,十多年前的搜索技術和今天的搜索技術已經完全不一樣了。

而這樣的“非常不一樣”就出現在了2009年的百度世界大會上,最根本的還是李彥宏在這次大會上推出了一套嶄新的係統性的技術理念——框計算,這一理念被人們認為將會對整個互聯網產生的升級和發展帶來推動效應。在這次會議之後,李彥宏接受新浪科技采訪的時候,解釋了這一理念的由來。

“框計算”的理念是一步一步形成的,並不是李彥宏想要推出一個概念,而把它做成一個概念。它是李彥宏經過一係列的技術積累,逐漸地對市場的理解越來越透徹,對於用戶需求的理解越來越清晰,等技術積累到一定程度的時候,李彥宏進行了總結,就發現他們的思路和現在計算機的思路是不太一樣的。

這到底是什麽樣的思路呢?李彥宏為我們進行了總結,並且概括成了三個步驟:輸入需求、識別需求、通過各種各樣的應用對該需求進行響應。李彥宏認為,這是一個非常新鮮的東西,想要把這個新的東西呈現給外界的話,那麽就必須給它起一個名字,由於所有的需求的輸入都必須要經過一個框,於是李彥宏就叫它“框計算”。

在百度的“框計算”提出之前,以穀歌、IBM為代表的IT公司所倡導的“雲計算”概念已經被炒作了兩年。

“雲計算”的“雲”指的是提供資源的網絡,它可能是一個計算機群,也可能是若幹個計算機群,而且,每一個計算機群又包含了幾十萬台,甚至上百萬台的計算機。而“雲計算”就是將這些所有的計算資源全部聚合在一起,並且由專門的軟件進行管理,使得各種應用的提供者無須為煩瑣的細節而煩惱,從而能夠更加專注於自己的業務,而對於用戶來說,則再也不需要去擔心因為PC硬盤的損壞而出現資料丟失的事件。

那麽,李彥宏發明的“框計算”又到底是什麽樣的計算呢?

李彥宏認為,搜索並不是某一個平台的應用之一,而是應用的本身,甚至就是平台本身。這個平台為什麽比其他平台更好呢?就是因為它不需要學習。

在過去的幾年時間裏,李彥宏發現很多不熟悉搜索技術的用戶,他們需要的是一個簡單的,根本不需要學習就可以使用的互聯網搜索。而“框計算”就是這樣的一種應用,不需要學習,上來大家就會使用。

“框計算”的“框”就是一個功能強大的需求收集器和分析器,囊括的技術結構也是非常複雜的。比如說,它的關鍵技術之一就是需求識別,能夠為用戶提供基於互聯網的一站式服務,而用戶隻要能夠在“框”中輸入需求,那麽就可以得到最優的匹配結果。而在這一過程中就應用到了語義分析、行為分析、智能人機交互、海量計算處理等眾多尖端技術。

在李彥宏的構想當中,這個“框”不僅僅要做到無所不能,而且還要無處不在。比如說,現在你打開了一個電腦,先要啟動操作係統,之後再連接上網設備,打開瀏覽器,在瀏覽器裏輸入搜索引擎的地址,之後才可以看見這個“框”。

而在未來,用戶隻需要按下電腦的開關,就會先出來一個“框”,一按你手機的開關鍵也會出來一個“框”,甚至一按手機也會出來一個“框”,而這就是百度“框計算”的終端戰略。

由此可見,“框計算”就是以最簡單的方式來為用戶提供最實用的互聯網應用,而“雲計算”我們則可以理解成為是未來互聯網的一種發展模式,它更強調的是後台資源的整合,而“框計算”強調的則是對於前端用戶需求的研究和響應,主要是為用戶提供一站式的互聯網服務。

其實,百度的“框計算”現如今已經涵蓋了阿拉丁平台、新一代百度地圖搜索引擎、百度百科、掌上百度、鳳巢等在內的五大產品和技術應用。

就連中國著名的經濟學家吳敬璉教授也給予了“框計算”極高的評價,他認為,李彥宏提出的這一新學術理念,為互聯網服務提供一個嶄新的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