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更注意企業文化的培養,路走得更遠

文人的儒雅,更讓人親近

科學與民主,已成為這聖地不朽的魂靈。

李彥宏雖然是一個技術人才,但是在他的身上卻帶著濃厚的文人氣質,儒雅,淡定,愛好中國古典文學,喜歡寫作,甚至還富有校園情懷。

早在1998年,李彥宏根據自己的工作經曆寫了《矽穀商戰》,他采用的是中國古代小說經常使用的章回體形式,李彥宏自此也有了“文學青年”的稱號。等創立了百度之後,李彥宏還依舊保持著一個文學青年的愛好,時不時地會在百度空間裏麵發表文章,也經常會去校園裏麵給大學生們做一些演講。

李彥宏非常冷靜、淡定,甚至還有一些慢性子,員工都很少看見他發火,在公眾麵前他也從來沒有咄咄逼人的強勢,更沒有一夜暴富的財大氣粗。一個溫文爾雅、風度翩翩的文人形象,一個非常有親和力的企業家,自然,他也贏得了很多“粉絲”的愛戴,成為大學生心目中的榜樣。

李彥宏的家雖然稱不上書香門第,但是他的父親出身私塾,家中三個姐姐都非常喜歡讀書,李彥宏自然也受到潛移默化的影響。從小愛看古書,愛聽戲劇,李彥宏的文學功底非常紮實。在上學期間,作文經常被當成範文在全班宣讀。

李彥宏上高中的時候,他去了三姐就讀的北京大學參觀。李彥宏說“北大真好”,臨走時的時候他就下定決心,兩年之後會再回北大。就這樣,2006年7月李彥宏還非常認真地寫了一段文字回憶自己第一次到北大的經曆。

梁冬在《尋找中國》一書中曾經說過,他見過李彥宏為數不多的兩次激動,一次是百度上市,而另一次是李彥宏回憶起自己在北大讀過的一本書《精神的魅力》。

當時的李彥宏激動地背誦了其中的一個段落:“這真是一塊聖地,近百年來,這裏成長著數代中國最優秀的學者,淵博的學識,閃光的才智,莊嚴無畏的獨立思想,這一切又與耿介不阿的人的操守和抗爭相結合,構成了一種獨特的精神的魅力值。科學與民主,已成為這聖地不朽的魂靈。”在2005年的時候,李彥宏在一次在北大演講的時候,再一次深情地背誦了這段話。

一個對校園象牙塔有著深厚感情,對精神的魅力有著執著追求的李彥宏,在自己回國創業多年之後到大學校園演講,開始了與大學生們的親密接觸,其中包括北京大學、武漢大學、上海交通大學、華中科技大學。

2003年冬天,李彥宏則接受了北京大學一個學生社團的邀請,開辦講座,在網絡上麵被轉載數以萬次的《李彥宏教你創業七大招》的文章就是李彥宏在第四次演講的時候即興發表的。2009年9月,李彥宏在美國的斯坦福大學發表了**演講,從此之後,他更是受到了學生們的狂熱追捧。

寫作,可以說是另外的一種表達方式。“安德森初闖矽穀,克拉克慧眼識才” “華爾街新星照耀,西雅圖陰雨連綿”,這些都是李彥宏所寫的《矽穀商戰》裏麵的章節。根據真實的人物、故事、情節,全書十五回統一采用了這樣的行文,李彥宏的中文寫作功力可見一斑。

從2006年迄今為止,有“文學青年”之稱的李彥宏已經在自己的百度空間裏麵發表了將近60篇文章。“站在雷峰塔的頂層,眺望煙雨中的西湖,那種水天一色的感覺,那些綠樹,那山,那個田字形的島和島上的古代園林建築,那個已經上了人民幣背麵的三潭印月,那真是一個都市中的世外桃源。因為曆史,使得自然的景色給人們平添了很多想象空間。還會有白娘子和許仙的故事發生嗎?”“今天白天北京刮風了,一掃幾天來城市積累的汙濁空氣,夜幕降臨,在下班的路上,看到藍色的水立方、紅色的鳥巢相映成趣,不堵車的北京,無比的迷人。是啊,夜幕中的紅色和藍色是最美的。”我們看看這些文字,全部都是出自李彥宏,就是這樣淡淡而不經意的筆調,正是一個文學青年最具有代表性的特質。

當然了,最能夠反映李彥宏文人情結的自然是“百度”的取名,“百度”正是來自一首宋詞—辛棄疾的《青玉案?元夕》,“夢裏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唯美的意境,含蓄的表達,卻能夠把“搜索”的內涵詮釋得恰到好處。

不僅如此,在百度公司的辦公室、會議室,甚至都一度擁有了非常雅致的取名,比如“青玉案”“滿江紅”等,這些詞語都是來自古代詩詞。還包括百度的一些產品和項目,如“後羿計劃”“鳳巢”等,無不具有著古典文化的淵源。

做大事情必須學會忍耐

這種優秀的品質,對於每一個創業者或者企業經營者而言都是非常重要的,如此堅忍的品質,必定能夠讓你在創業的道路上打拚出一條成功之路。

穀歌是全世界最大的搜索引擎公司,當其享譽四方之後,國際化的戰略被提上了日程,地大物博的中國無疑也成為它最為關注的一個市場。2000年,穀歌中國推出了中文搜索引擎,由於“水土不服”,所以用戶的體驗感也不盡如人意,而這也就給剛剛崛起的百度留下了一個千載難逢的良機。

在李彥宏的帶領之下,百度人團結一致,在中文搜索引擎領域頻頻出擊,迅速搶占了搶大部分的市場份額。而與此同時,穀歌中國也是謀定而後動,始終都致力於改善用戶的搜索體驗。在進入到2001年後,穀歌中國的努力也開始出現成效,口碑越來越好,與此同時,市場份額更是出現了快速增長的態勢。而此時,穀歌的這種現實已經讓李彥宏非常擔憂了,他已經被強烈的危機感和緊迫感重重給包圍住了,所以,每一個百度人也是“感同身受”。

李彥宏知道,在競爭如此激烈的階段,如果再不能夠想出有效的對策,那麽局麵肯定會對百度越來越不利,穀歌中國必定會把百度遠遠地甩在後麵,所以,就是在那段時間,李彥宏開始慢慢儲蓄力量。

在2002年春節之後,李彥宏蓄勢待發,把這一計劃命名為“閃電計劃”,把技術趕超計劃提上了日程。這項計劃由李彥宏和劉建國親自操刀,而他們二人都是以技術工程師的身份參與其中,主要目的就是為了能夠通過速度快、力度大、目標明確的方式早日提升百度的技術,從而高效點燃百度團隊的**,能夠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把百度打造成全世界最出色的中文搜索引擎。

在執行這項計劃的時候,每周都會召開兩次核心的會議,從機會的規劃到任務的布置,再到檢查任務的完成情況,每一項工作都在有條不紊地進行著。與此同時,全體技術人員每天早晨的9點鍾都會準時開會,絕對不允許出現遲到的情況。

那是一段“非常時期”,而也就是在那一時期,人們又好像重新回到了當初創業的階段。讓李彥宏和百度更加“雪上加霜”的是2003年“非典”的來襲,這為苦練內功的百度人再一次蒙上了一層陰雲。在當時,大多數人都是足不出戶,可是百度人卻依舊風雨無阻,並沒有因為“非典”的肆虐而產生退卻的念頭。勇敢而堅強的百度人,似乎已經被堅忍的李彥宏給感染了,他們咬緊牙關,在最危險的關頭迎頭痛追,攻克了一個又一個的技術難關。

艱苦的“閃電計劃”結束之後,李彥宏和全體百度人的付出也終於獲得了回報。2003年5月28日到6月4日,《中國電腦教育報》主辦了聲勢浩大的“萬人公測”活動,從用戶的角度開始為百度和穀歌進行投票。最終的結果讓李彥宏非常高興,有55%的人選擇了“百度比穀歌好”,lO%的人選擇了“百度、穀歌”差不多,還有35%的人選擇了“穀歌比百度好”。

這樣的投票結果其實也是在情理之中的,因為李彥宏和百度人在百度中傾注的不僅僅是技術力量,更主要的是有一顆為國家爭光的雄心。

就是在2003年的這一年,百度奮起直追,推出了各種各樣的新產品;也就是在這一年,百度的流量更是直線上漲,被人們稱為百度的“流量年”。在此之後,堅忍的李彥宏信心更足,帶領著百度人攀登上全世界最大中文搜索引擎的高峰。

事實上,時刻具備危機意識的人,更有可能成就一番事業。其實在李彥宏的內心深處,總是潛伏著一股莫可名狀的“危機流”,哪怕事情發展得非常順利,到最後證明李彥宏的擔心是多餘的,那麽在下次遇到同樣的情況,李彥宏依舊會高度警覺,不會絲毫放鬆。可是還有一些人,當出現這種狀態的時候,就開始手足無措,不知道該如何處理,這樣的話怎麽能夠成功呢?

我們發現,李彥宏總是能夠妥善地把危機和艱難險阻化解,而他所依靠的就是堅忍之心。其實,我們從之前的描述當中也可以看出,李彥宏意識到了壓力,卻從來沒有盲目和急躁,他反而能夠靜下心來一步步進行部署,製訂一些具有針對性的計劃,而最後也往往能夠獲得超出人們意料的成績。

那麽,到底什麽才是堅忍呢?簡單地說就是堅持、忍耐。而李彥宏自身具備的一直儒雅之風恰好和這種優秀的品質、成功者必備的素質相吻合。

這種優秀的品質,對於每一個創業者或者企業經營者而言都是非常重要的,如此堅忍的品質,必定能夠讓你在創業的道路上打拚出一條成功之路。

平庸的人,無法待下去的公司

並不是說做一家平庸的公司,平庸的人就能夠活下去的。

在2001年的時候,李彥宏遭遇到了他創立百度以來的第一個大坎兒。

當時,李彥宏需要加大投入,去研發更加優秀、更加先進的技術,但是,所有的投入都必須要依靠回報來進行支撐,如果隻是單純地把客戶關心的怎麽把價格降低的話,那麽就會產生一個惡性循環。因此,在2001年夏天的時候,李彥宏決定改變這樣的商業模式。

百度在創建之初,就將其定位為一個後台技術的供應商,主要是為新浪、搜狐等門戶網站提供搜索技術,收取技術服務費。而這也是在1999年李彥宏融資的時候,向風險投資商描述百度的商業模式。

其實,李彥宏的這一模式是模仿了美國一家名叫Inktomi的公司。Inktomi於1997年上市,市值比Infoseek、LyCOS、Excite三家的總和還大。所以這樣模式變得非常清晰,也很容易被投資商所理解,就這樣,李彥宏順利融集到了創業所需要的資金。

在2001年9月之前,李彥宏一直打著“Behind your e-Success”(在你e成功的背後)的口號,幾乎為中國所有的主流門戶網站提供著搜索技術,於是很快就占領了中國該市場的80%左右的份額,所以,在公眾的眼中,百度的發展之路看起來是如此的一帆風順。

可是,隨著時間的推移,李彥宏也逐漸發現,百度的市場現在已經越做越大,但是公司卻並沒有盈利。

當然了,在風險投資商的眼中,李彥宏的百度公司才剛剛成立了一年多時間,沒有賺錢是很正常的事情。可是李彥宏卻認為,如果百度依舊沿著這樣的模式發展下去,那麽再過三五年,百度想要盈利還是非常困難的,因為在這一模式當中存在兩個非常棘手的問題:

第一,市場太小。百度作為中文搜索技術提供商,客戶隻有十幾家,而且都是大型的公司,小公司是不會去購買搜索的技術。

那麽,這樣一來,雖然李彥宏隻有十幾個客戶,一個大客戶就能夠占到百度收入的10%以上。所以,大客戶對於百度公司是非常強勢的。他要你降價你就必須降價。如果這個客戶不用你的搜索技術,那麽可能你百分之十幾的收入就丟掉了。

我們想一想,如果是一個正常運營的公司,結果突然有一天,百分之十幾的收入就失去了,那麽這是一種什麽感覺呢?所以,市場過小就是這一模式一個非常明顯的問題。

第二,回報太少。因為客戶是買家,所以他並不希望你隻賣給他一家,而他對於你質量的要求也不會很好,隻需要和其他客戶質量一樣好就可以了。因此,他會要求你盡量給他便宜一些。而對於李彥宏而言,則希望能夠獲得更多回報,從而把這些資金投入到研發當中去,做出更好的搜索引擎、更好的技術。而現如今這二者是矛盾的,所以,也造成了這一模式在運作一段時間之後就再也無法運作下去了。

由此,李彥宏得出一個結論:Inktomi模式是不可能在中國開花結果的。在美國,Inktomi擁有全美流量排名前三名的大客戶—雅虎、美國在線AOL和微軟的網站MSN,還不說其他那些多如牛毛的網絡公司。可是在中國,互聯網市場還沒有形成規模,尤其是在遭受到了第一次互聯網危機**之後,各門戶網站的日子更是今非昔比,它們對於搜索方麵的技術,不追求最好,隻要求便宜。

所有的這一切,也都讓李彥宏意識到,百度必須要進行一次大型的戰略轉型。

當初,李彥宏辭去原來的工作,放棄了很多股票期權,並不是說做一家平庸的公司,平庸的人就能夠活下去的。而李彥宏想要的是做一家真正能夠產生一定社會影響力的公司。

在2001年9月20日,李彥宏做出了一個驚人決定:百度要做出一個從後台走向前台、麵向用戶的獨立網站,也就是www.baidu.com。這一轉型,也是迄今為止百度唯一的一次轉型。當然,轉型成功之後,李彥宏坦言,在這次轉型中我們也是冒了非常巨大的風險的。

李彥宏回憶道:“在2001年那次關乎百度未來命運的董事會電話會議上,我剛剛出院,孤身作戰,並且以少有的強硬態度,堅持必須要實行經營模式的轉型。”

在這次會議上,大家爭論得非常激烈,在整整5個小時的時間裏,李彥宏非常激動,而所有的董事會成員則是顧慮重重。甚至到了最後,李彥宏都把手機摔在了桌子上,對其他人下了最後的通牒:“如果不同意轉型,我就不幹了。”

麵對李彥宏如此強硬的態度,董事會隻好妥協。與其說他們對李彥宏的計劃有信心,倒不如,他們被李彥宏的決心和堅持所打動了。因為搜索市場畢竟還是一個新興的領域,在這個世界上,沒有人比李彥宏更了解這個市場,既然他已經如此地肯定和確定,那麽大家隻好讓他放手一搏。就這樣,李彥宏以一種不做平庸人,不做平庸公司的專業權威和略持精神,終於獲得這次勝利。

“可依賴”是公司的責任和信任

對於百度的內部員工來說,“可依賴”體現的就是相互之間的信任;而對於用戶和客戶來說,“可依賴”體現的則是百度負責任的作風。

因此,李彥宏說:“讓我們對於那些朝夕相處、緊密相連的人承擔起責任來,讓我們對我們的用戶和客戶負起責任來,而這就是最簡單的可依賴性。”

記得在2006年的公司年會上,李彥宏當時就給大家解釋了為什麽是“可依賴”而不是“可信”。那麽,李彥宏為什麽沒有用“信賴”或者是其他的詞語呢?因為李彥宏覺得,在中文裏麵,“依賴”這個詞是富有感情色彩的,就好像你在外麵受到了委屈,等你回到家裏麵,你會撲倒媽媽的懷抱裏,因為你覺得媽媽是可以依賴的,會讓你的心中產生一種家的溫暖的感覺。而對於李彥宏來說,他想要做到,也一直在努力營造的就是這樣一種“家”的氛圍。就是能夠讓所有的員工覺得,這個“家”不僅僅是有能力的,不僅僅是安全的,而且還有很多的親情在這裏麵。

在這個大家庭中,每一個人都在做自己最擅長的事情,每一個人都會去幫助他人,在互相分享自己心得的同時,讓彼此之間變得更加具有依賴性。而這就是李彥宏認為的“簡單,可依賴”它所蘊含的理念和內涵。

而且,這樣的內涵體現在了百度的很多小細節當中。比如在早些年,百度還在北大資源樓辦公的時候,李彥宏考慮到很多工程師沒有吃早餐的習慣,於是他為大家每天早晨都準備了早餐—油條、稀粥,讓大夥兒能夠吃飽肚子再去投入工作。

後來百度搬了家,寫字樓規定是不能夠在辦公室裏麵做早餐的,於是百度就買了咖啡機,每天還會準備一些點心,員工如果餓了可以自己去拿。再比如自由的上下班時間等,這也是為了能夠讓員工享受到一種寬鬆而自由的氛圍。

再到了後來,公司條件更好了,就特地設立了專門的娛樂放鬆的房間,員工工作累了可以去裏麵玩一玩遊戲,看一看電影等。

“可依賴”同樣也體現了百度和用戶、客戶之間所保持的相互依賴的親密關係。用戶為百度提供流量,是他們對於百度的青睞,也正是這樣的青睞,讓百度成為全球最大的中文搜索平台,百度2000多名工程師的辛勤工作,絕大部分工作都是為了能夠提高服務質量,所以“用戶導向”一直依賴都是百度文化當中非常重要的一項內容。

從外部的表現來說,用戶對於百度也是這樣的一個印象:簡單,可依賴。在百度的首頁,內容是非常少的,你需要搜索什麽就可以去搜索,非常的簡單,根本就不需要學習,就會使用。

那麽,“可依賴”到底是什麽意思呢?李彥宏介紹說,就是指百度的服務質量是絕對沒有問題的,用戶在使用過程中很少會遇到百度出現問題的情況,比如說百度的服務停掉了,不能用了等。用戶是不會遇到這樣的問題的,當你需要百度的時候,百度永遠都在那裏,能夠給你帶來更好的服務,而這也是我認為百度最重要,或者說是最大的特點。

自從百度成立以來,除了在早期的時候因為黑客攻擊而出現過搜索受阻的極其罕見的情況之外,百度搜索一直都是以服務穩定受到用戶的歡迎。而所有的這一切,都要得益於百度不斷精益求精的技術追求,以及不惜大手筆的資金投入,不管是在防止黑客攻擊還是將原先硬盤替換成為讀取速度更快的閃存盤等措施,這些都對百度技術的升級和更新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李彥宏則把其稱為“在高速公路上給飛馳的汽車換輪胎”,雖然有著很大的難度,但是百度依然會努力做到最好。

客戶為百度提供了收入,客戶和其他聯盟夥伴一樣,都是百度利益的相關者。百度對於他們,也同樣承擔著幫助他們健康、快速成長的責任。

在百度不斷成長發展的過程中,同樣也是付出了巨大的心血的,不僅擔負起教育客戶的責任,而且還幫助學習如何通過互聯網營銷來提升自身企業的效益。有很多百度的銷售人員都曾經有過類似的經曆,就是在幫助客戶製訂了優化方案之後,發現客戶獲得了更好的推廣效果。

李彥宏後來還打造了“百度聯盟”,現在已經是最大規模的搜索聯盟,不僅如此,百度每年還會召開一次聯盟峰會,與合作夥伴們一起分享百度在搜索引擎方麵取得的最新成果,並且帶領大家一起展望未來,探討更高效的合作模式。

心中懷有民族情結,也有包容的態度

有一天我一定要讓全世界的人,特別是美國人都知道中國在計算機方麵是強大的,我們可以做出自己的東西來。

在2009年6月27日,當李彥宏做客中央電視台二套的《詠樂匯》節目的時候,與主持人李詠和現場的觀眾一起暢談了自己的人生經曆,分享自己的創業智慧。

在節目當中,李彥宏談到了自己一段難忘的人生經曆。相信很多人都知道,李彥宏出生於山西陽泉,19歲的時候就以山西陽泉中學第一名的成績考入了北京大學;23歲時拿到獎學金,被美國布法羅紐約州立大學計算機係錄取;研究生還沒有畢業,25歲的李彥宏便應征進入到了鬆下信息技術研究所實習,僅僅是在實習期間,李彥宏的月薪就是每小時25美元。

表麵上來看,李彥宏似乎是一路高歌、春風得意,很多人做夢想要得到的東西他“輕易”就得到了。可是在這些光鮮的背後,李彥宏也曾經一度陷入布法羅紐約州立大學計算機係教授的一句話所營造出的“精神囹圄”,他最初飽滿而**四溢的計算機之夢也被擊得粉碎。

在李彥宏剛剛來到美國布法羅紐約州立大學計算機係的時候,他得知學校裏麵有一個計算機圖形學研究小組,他也躍躍欲試。

在麵試的時候,教授把李彥宏叫到了辦公室,詢問了一些關於計算機的相關問題。當時由於李彥宏有一些問題沒有聽懂,所以他的回答並不能讓教授滿意,李彥宏自己也看出來了,教授的臉上布滿陰雲,他問李彥宏:“你是從中國來的?中國有計算機嗎?”

教授的這一提問讓李彥宏難以回答,更為主要的是他心裏非常難受。當時已經是20世紀90年代,中國怎麽可能沒有計算機呢?李彥宏覺得這是對中國最大的侮辱。

但是,血氣方剛的李彥宏還是抑製住了內心激動而不滿的情緒,他也沒有和教授爭辯。在這之後,李彥宏暗自發誓:“有一天我一定要讓全世界的人,特別是美國人都知道中國在計算機方麵是強大的,我們可以做出自己的東西來。”

有了這樣的一份鬥誌和源自心底的激勵,在看好時機之後,李彥宏於1999年歸國創業。短短的幾年時間裏,李彥宏所率領的“百度鐵騎”就在搜索引擎領域打下了一片大大的疆土,而且在國內甚至還戰勝了國際搜索巨頭穀歌,這不僅讓美國人對中國刮目相看,更讓世界為中國動容。李彥宏正是用自己的行動,改變了世界對於中國信息技術公司的看法。

2005年8月5日上午10點40分左右,也就是北京時間2005年8月5日晚上11點40分左右,百度正式登陸納斯達克。

上市之初,百度股票的價格定在了27美元一股,不久之後,交易員大聲喊出了35美元的報價,緊接著喊出了37美元。再然後是42美元、45美元。當日11點40分左右,近乎“失控”的交易員朝著李彥宏喊出了72美元的報價。

也就是在那一刻,後來離開百度的李彥宏曾經的合夥人徐勇早已經是淚流滿麵了,他的激動感染了在場的很多人。

之後,李彥宏掏出手中的電話,打給遠在北京的百度第一個員工、百度首席技術官劉建國,當時北京時間是8月5日午夜12點。他說:“我們做到了,我們為祖國爭光了。”說到這裏,李彥宏哽咽得再也說不出話來。也就是在這一刻,百度,不僅僅是中國的百度,更是世界的百度。

當一個人在為理想而奮鬥的時候,任何困難都是沒有辦法阻止他前行的。李彥宏以“用技術改變世界,改變普通人生活”為依托,樹立了報效祖國、為祖國爭光的崇高理想,他更是通過自己的實際行動完美詮釋了他身上體現出來的強烈的集體榮辱感。

個人利益自然是重要的,它是保全個體生命存活於自然界中的一種保障,但是它絕對不是最重要的。一個有集體榮辱感的人,其精神境界早已經淩駕於個人得失之上。毋庸置疑,李彥宏就是這樣的一個人。我們可以想象,當被問及“中國有計算機嗎”這種令人窘迫的問題的時候,李彥宏的內心肯定也像是打翻了五味瓶一樣,說不出來的滋味。李彥宏後來回憶說,當時他就在心中暗自發誓,一定要讓美國人瞧得起中國。

其實,個體作為社會當中一個最小的單位,也隻有依托在社會這個最大單位才可以生存、發展、輝煌、再發展、再輝煌……循環往複的關鍵,即是以集體為個人思想的主導,以集體為個人展現才能的平台。也隻有這樣,個人的發展才能夠變得順利。

甚至可以說,個人的成功取決於集體的成功。一個集體強大了、自主了、富強了,個人也會隨之強大、自主、富強。反之,如果一個集體都飽受發展的局限、外界不良因素的困擾,那麽個人在這樣的境況下哪怕是獲得了一番成就,也隻是暫時的,絕對不會長久。

特別是對於創業者而言,在立誌創業之前為提升自身素質到國外進修的時候,不可避免地會遭受一些挫折。我們從深層次進行分析,這不僅僅是他個人的榮辱,更是他所在集體的榮辱。一個真正立誌成就一番事業的人,在這種情況下必須要學會包容和忍耐。

李彥宏是完全有理由捍衛自己的尊嚴的,即便與教授爭執這也是人之常情。但是他卻選擇了包容,決定用另一種更加妥善和“一招製敵”的方式來進行“報複”。也正因為如此,才有了今日的百度。

具有集體榮辱感是非常困難的。由於每個人自身的特性當中存在“自私自利”的因素,所以很多時候,人們總是會下意識地把考慮的重點先放在自己的身上,而忽略了集體。

可是,我們想一想,如果一個團隊中沒有一個人具有集體榮辱感,那麽這個團隊將如何呢?全體國人無一人有集體榮辱感,那麽這個國家將如何呢?整個世界無一人有集體榮辱感,那麽這個地球將如何呢?結果大家肯定是可以預想到的。

個人基於團隊,企業基於市場,國家基於世界,環環相扣、密不可分。“解放”了自己的思想,以國際、世界、宇宙為心之平台,這一高境界所能迸發出的力量和所產生的積極作用,必然是超越人類想象極限的。

推己及人,包容天下,才能擁有天下

“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這是儒家思想下傳統知識分子所遵循的信條,“平天下”更是從古至今很多仁人誌士共同的最高理想境界。早在兩百多年之前,山西晉商的代表人物喬致庸就曾經提出了“貨通天下,匯通天下”的商業理想。

李彥宏就出生在山西陽泉,也曾經一度因為信息落後而遭受挫折。推己及人,在信息爆炸和信息就是金錢的今天,還是有很多人因為信息的缺失而得不到學習、成長、致富的機會。信息的鴻溝,也就造成了一種創造財富能力上的差距。打造最大的中文搜索帝國的李彥宏,就是要決心實現信息之間的無障礙、信息麵前的人人平等。

關注信息邊緣群體,彌補巨大的知識鴻溝,“信息通天下”,這是李彥宏這一代新生晉商的事業理想。

20世紀80年代,計算機在中國的絕大多數地方還是稀罕物。李彥宏就讀的陽泉一中是一所省重點中學,當時非常榮幸地擁有一批被淘汰的蘋果機。因為設備和師資力量有限,陽泉一中當時並沒有全麵開設計算機課程。隻是在尖子生當中挑選了幾名同學組成了計算機學習小組,學習編程技術。而這在當時的中學校園已經算是非常超前了。李彥宏就是這個小組的成員。

大約是1985年,李彥宏上高二,山西省舉辦中學生計算機編程大賽。李彥宏以陽泉賽區第二名的好成績前往太原去參加總決賽。在決賽場上,原本躊躇滿誌的李彥宏卻遭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打擊。

就在比賽之後,李彥宏到太原的書店尋找計算機輔導書。在豐富的專業圖書麵前,李彥宏第一次感覺自己是多麽的渺小,感到了“無知”的羞辱,更明白了自己的差距。當時的李彥宏甚至還不知道“信息鴻溝”這樣的一個詞匯。

很快到了20世紀末,這樣一種現象—不同地區之間的不同人擁有信息的差距變得更加普遍和嚴重。

1999年,美國國家遠程通信和信息管理局在名為《在網絡中落伍:定義數字鴻溝》的報告中提出了“數字鴻溝”(即“信息鴻溝”)的概念。在此之後,“信息鴻溝”則有了非常明確的定義:“在所有的國家,總有一些人擁有社會提供的最好的信息技術。他們有最強大的計算機、最好的電話服務、最快的網絡服務,也受到了這方麵的最好的教育。另外有一部分人,他們出於各種原因不能接入最新的或最好的計算機、最可靠的電話服務或最快最方便的網絡服務。這兩部分人之間的差別,就是所謂的‘數字鴻溝’。處於這一鴻溝的不幸一邊,就意味著他們很少有機遇參與到我們以信息為基礎的新經濟當中,也很少有機遇參與到在線的教育、培訓、購物、娛樂和交往當中。”

當“信息鴻溝”真正被大家關注和研究的時候,李彥宏此時已經處於信息搜索的最尖端。但是李彥宏也非常清楚“信息鴻溝”所帶來的不平等,他更沒有忘記在他的家鄉、在他的祖國、在世界各地“信息鴻溝”還到處都是。用技術改變世界,用搜索填補鴻溝,這也就成了李彥宏為天下人著想的事業追求。

在經過了技術的攻關,百度在搜索技術上麵每時每刻都在進行創新和升級,並且還擁有了非常強大的信息庫存和點擊率非常高的信息平台,就這樣,消除“信息鴻溝”、實現“信息通天下”的計劃開始一步一步實施了。

2007年,百度“盲道”讓盲人朋友與世界加強了溝通;2009年百度“老年頻道”讓老年朋友也跟上了信息時代的潮流。與此同時,從2008年開始,百度也開始特別關注邊遠地區的農民群體等。

甚至在百度公司還成立了企業社會責任指導委員會,李彥宏親自擔任主席,下設有專門的“企業社會責任部”,負責具體的項目執行和組織協調,為“信息無障礙”出謀劃策,通過具體的措施來一步步幫助信息邊緣群體早日走出信息盲區,縮小“信息鴻溝”的差距。

為了能夠彌合信息鴻溝,百度還多次發揮自身號召力,集合廣大網友的力量,多年來堅持“小桔燈”公益捐書助學活動。為了加速中國農村信息化進程,百度還舉辦了“情係e鄉—全國大學生鄉村信息化創新大賽”,並且還加入了中國綠色電腦扶貧行動當中。

特別是2010年10月3日,在“第七屆中國信息無障礙論壇”上,由於多年來在助推“信息無障礙”領域的突出表現,百度榮獲了“中國信息無障礙建設優秀單位”的光榮稱號。

就像在《百度社會企業責任報告》當中所說的那樣:“不管你是邊陲小鎮的農民,還是殘障人士,通過百度搜索,每個人離信息的距離都是一樣的。” “讓人們更便捷地獲取信息,找到所求,從而讓世界更有效,讓人們更公平”,而這也是李彥宏和百度兼濟天下的企業偉大使命。

未雨綢繆,居安思危,一直看腳下的路

懂得為未知的事情做一個準備,懂得居安思危,懂得未雨綢繆。

未雨綢繆的意思就是在天還沒有下雨的時候,做好準備。因為,機會總是會垂青於有準備的人。商場上,考驗的就是一個人的市場預見性和敏銳度。所以,李彥宏在談到他的創業經驗的時候,才說出了一句“向前看兩年”。

“向前看兩年”有兩種可能。提前預知市場的前景和希望,做好迎接的準備。還有一種就是提前預測到市場的危機和困難,做好應對的準備。在商場實戰當中,失敗的企業也不外乎是這樣兩方麵的原因。第一,就是沒有提前練好內功,等到市場機遇來臨的時候,沒有力氣爭奪,眼睜睜地看著對手獨吞市場迅速壯大;第二,就是沒有提前做好防範,等到市場危機來臨,沒有力氣抵抗,隻能被動挨打,慢慢消亡。

在百度的成長過程中,在互聯網黃金時期抓住了機遇,在網絡泡沫期提前做好了防禦,於是就會步伐更加穩健而快速。

李彥宏有著高度的商業敏感。當1999年他在美國和合夥人徐勇進行商討的時候,徐勇對搜索並沒有興趣,他看好的是當時非常火的B2B電子商務。但是李彥宏卻非常堅定地告訴他:“B2B雖然很火,但是已經有很多家公司在做了,我們現在去做並不一定能夠成功,而在國內的搜索引擎市場還是一片空白,盡管現在還不火熱,但是往後看兩年,這個市場一定會火起來的。”做出了準確的預測,當中國網民與日俱增,搜索需求迅速膨脹的時候,也就迎來了百度蓬勃的春天。

百度在2001年夏天果斷進行轉型,而這也正是李彥宏的遠見和敏銳,他預見了即將到來的生存危難,更預見到了即將到來的市場機遇,讓百度躲過了一場生死危機。

李彥宏說自己是一個慢性子的人,其實,這是他的慎重,正是因為深思熟慮所以慎重。在很多事情的處理方麵,李彥宏懂得留有餘地,懂得為未知的事情做一個準備,懂得居安思危,懂得未雨綢繆。

記得那個是一個冬夜,李彥宏剛剛集結了幾位工程師開始準備百度的第一個項目。大洋彼岸的投資商就打來了電話,詢問項目完成的預期時間。李彥宏思考了幾秒,回答對方需要半年。但是對方卻很快追問了一句:“四個月可以完成嗎?如果可以,我們會追加投資!”這顯然是一個非常誘人的條件,但是李彥宏拒絕了。李彥宏明白,用四個月時間去完成這個項目並不是沒有可能,但是這當中會出現很多不可把握的因素,如果一旦四個月的時間沒有完成,那麽他就會失信於人,就會處於非常被動的局麵。

1999年冬,李彥宏和合夥人帶著融集到的第一筆資金120萬美元回到祖國。半年是這筆資金的使用時間。但是,當時李彥宏卻對員工們宣稱,這120萬美元必須要使用一年。李彥宏是在給自己留了半年的餘地,換句話說,這個未雨綢繆長達半年的時間。

為了節省開支,李彥宏在租金便宜的資源賓館租下了兩套房間。在第二年9月公司搬遷到了海泰大廈的時候,同樣為了節省,李彥宏租用了還印著其他公司名字的陳舊辦公設備。

就這樣,通過精打細算,李彥宏還擁有半年的資金,但是在這個時候他已經開始進行第二次融資了,這就是“在不需要錢的時候借錢”。如果能夠在不缺錢的時候借到下一步需要的錢,那麽就會為自己贏得融資的緩衝時間和主動平等的地位。一個極度窘迫的人在借錢的時候往往是低聲下氣的,是很難挺直腰杆說話的。

李彥宏的未雨綢繆顯然是非常英明的決策。因為就在百度成立之後沒多久,納斯達克網絡泡沫就導致了全麵的崩盤,大部分投資商都是“談網色變”。

在2000年時,當百度第二次融資拿到1000萬的時候,那已經是在2000年9月,顯然已經超過了第一筆投資半年的使用時間。

做事情未雨綢繆這也是中華民族的一種傳統。但是未雨綢繆的能力卻不是先天的,而是一種後天而來的技能。李彥宏的眼光為什麽能夠如此精準,他的敏銳和遠見到底是從什麽地方而來呢?

從根本上說,這也是中國古人常說的兩點—讀萬卷書,行萬裏路。豐富的閱曆能夠讓你對趨勢做出準確的判斷,專業的知識則能夠讓你窺探深層的可能性。所以,遠見是可以培養出來的,提高捕捉信息的能力,及時整理信息、更新信息,能夠建立一個屬於自己專業的準確的情報係統,提高邏輯推理能力,勇敢自信地做出判斷,之後才能堅定地走下去。

以誠待人,從善如流,可以獲得更多支持

在通往成功的道路上,自我的拚搏固然非常重要,但是外因的影響我們也不能夠忽視。貴人相助,或許可以指點迷津,或許可以牽針引線,甚至還能夠扶你上馬,加快你前行的步伐。但是需要牢記的是,最重要的貴人和最根本的貴人永遠都是我們自己。

“貴人相助”,這是中國千百年來在戲曲、傳說當中最讓人興奮的一種人生際遇。可是,古人也非常講究,“天道酬勤”,“欲得天助必先自助”。貴人是不會從天而降的,貴人需要自己去創造,需要自己去爭取。

李彥宏真誠善良、念舊感恩、從善如流、重情重義,為他的個人贏得了非常漂亮的分數,所以,在他的人生當中,也經常能夠獲得各種貴人的幫助。

“這些年經過了很多的事,在美國的那段時間卻常常能被想起,又常常覺得快要忘記了。”這是在2007年的時候,李彥宏在自己的空間裏麵發表的一篇關於“美國記憶”的係列文章,專門介紹了那些給了他非常多幫助的人們,講述了自己與他們之間的故事。

李彥宏在布法羅大學的導師可以算是他的第一個貴人。導師的兩個決定影響了李彥宏後來的人生。

第一次是導師對於搜索引擎的準確預期,給李彥宏帶來了足夠的信心和啟發,引導他跟蹤學習信息檢索領域的最新趨勢。

李彥宏說:“雖然他當時還不知道信息檢索方麵的專家,但他可能有一種強烈的預感,有一天,信息檢索會變得很大,變成主流。這些事發生在1992年。”

第二次是導師對他棄學從商的支持,正是因為他支持李彥宏放棄了博士學位而進入實際操作的技術領域。

過了很多年之後,李彥宏回憶,自己對於搜索技術開始關注和看好,正是得益於布法羅大學導師無意間的一句話,李彥宏還記得,當時導師說:“搜索引擎技術是互聯網的一項最基本的功能,應該有未來。”就這樣,引起了李彥宏的重視,從此他走上了“搜索之路”。

2007年,李彥宏的導師來北京並且參觀了百度,李彥宏有著學生般的欣喜和驕傲,他說:“過了這麽多年之後,再一次見到他非常的高興,我想看到我的進步他也應該很高興。”

俗話說得好,“師父領進門,修行在個人”。正是導師把李彥宏引導到了搜索引擎技術的門檻,李彥宏對於老師的辛勤指引和殷切期望深懷感激。而李彥宏自身的勤奮,讓他沒有辜負導師這位貴人的相助和指點。

Infoseek公司的威廉?張應該算得上李彥宏的第二個貴人。他們二人有著共同的文化背景,與此同時,他們兩人又是搜索引擎上的技術高手,李彥宏與威廉?張的相遇有一種一見如故的感覺。

被威廉?張挖到Infoseek之後,李彥宏更是大受器重,大展身手,與威廉?張結下了深厚的友誼。

2005年,李彥宏開始籌備上市,最終選定的投資商在和李彥宏交流的時候,問李彥宏:“在搜索技術方麵,你認為誰排在前三名?”李彥宏列出了包括他原老板威廉?張在內的三個人,一種中國人根深蒂固的謙虛,讓李彥宏並沒有說出自己的名字。投資人又得知李彥宏和這三個人都相識。於是,精明的投資人心生一計,想通過旁敲側擊的方法來確認李彥宏在搜索技術上的實力。

2006年12月6日,李彥宏與威廉?張的緣分再次延續,威廉?張出任百度公司首席科學家。

真誠待人,勤奮努力讓李彥宏獲得了貴人的幫助。而與自己的競爭對手,李彥宏也曾經有過非常真誠和有趣的交往和際遇。

雅虎,曾經一直都是百度的對手。在百度合夥人徐勇拍攝《走進矽穀》的時候,李彥宏與雅虎的創始人楊致遠有過一麵之緣。

在2002年,當百度還屬於創業初期,沒有任何名氣的時候,李彥宏就在美國訪問了雅虎。在李彥宏的印象當中,楊致遠是一個非常謙虛的人,“跟他打交道會讓你覺得非常舒服。”

李彥宏回憶:“走的時候,楊致遠一直送我出了雅虎的大樓,走了很遠,留了手機號給我。這讓我至今印象深刻。”因此,在2007年楊致遠出任雅虎CEO時,李彥宏特意寫文章表達了真誠的祝福,祝福其能夠把雅虎帶到一個全新的高度。

一直以來,穀歌也是百度強有力的對手。而事實上,李彥宏與穀歌的創始人也有過一麵之緣。多年之後,穀歌開始大舉進軍中國,與百度開始了短兵相接,爭奪市場。多年之前還在世界互聯網大會上其樂融融,多年之後,就在中國的廣大市場上狹路相逢,這是讓李彥宏沒有想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