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我隻是快要堅持不下去了
1.1抑鬱症是什麽
負麵情緒是我們每個人都會經曆的事情,對一些人來說,這種感覺是暫時的,並會自行消失,但對另外一些人來說(例如我),這種持續的空虛、不快樂和絕望的感覺會成為日常生活中的一部分。
如果你的情緒在過去一段時間裏發生了明顯變化,並且覺得完成日常工作和生活變得越來越困難,那你可能是得了抑鬱症,而不是孤單了或者不高興了那麽簡單。
抑鬱症是一種情緒障礙,可以導致輕微到嚴重的不同的症狀,會影響人的感覺、思考方式和管理日常活動的能力。
抑鬱症的感覺
不管是大眾還是抑鬱症患者,其實都缺乏對抑鬱症的深入了解,甚至對它存在一些偏見,隻有當病情給生活和身體帶來了嚴重問題時,才會去尋求專業幫助。實際上,我們大可不必等到情況已經很嚴重的時候才采取措施。
抑鬱症的相關知識是每個人都應該了解和學習的。不光是為自己,也是為了身邊的人。
在日常生活中,我們可以通過一些微小的跡象來判斷自己或他人是否抑鬱了,並提前做出一些調整,避免產生嚴重的後果。
我認為抑鬱症通常會有如下症狀:
眼中的世界呈現灰色,生活失去了興趣和快樂,無法獲得愉悅感,對身邊的人和事都感到沮喪,似乎一切都不如意。
無法集中注意力去思考,思維間斷,不連貫,且不受控製,難以進行清晰地思考,在需要集中注意力時感覺心力交瘁,力不從心。
時常感覺人生沒有出路,一切無望,就像隧道盡頭沒有光一樣,這會導致一種挫敗感,找不到自我價值,在更嚴重的情況下,甚至會導致自殺的想法及行動。
入睡困難,經常在夜間醒來,尤其是經常在淩晨4點鍾左右的固定時間醒來,並無法再次入睡,醒來時感到疲倦,無精打采。睡眠不足,會直接影響到日常工作生活,對很多看似很簡單的事情感到難以處理。
抑鬱症對有些人還會帶來身體上的痛苦,例如肌肉緊張、頭疼頭暈、惡心等症狀。
對於抑鬱症患者的感受,精神病學家裏拉?R.馬加維博士對其患者進行了統計。在問診過程中,經常得到的患者反饋描述如下:
“感覺像胸口有一塊大石頭壓著,無論走到哪裏,都會讓我感到沮喪。”
“抑鬱症使我在工作中受到表揚時,仍然覺得自己毫無價值。”
“當看到其他人笑著享受他們的生活時,我會感到非常孤獨。”
“抑鬱症讓我感覺到作為一個人、家庭成員和朋友,我自己是個失敗者。”
“抑鬱是我生活中的陰影,每天都縈繞在心頭。”
“感到窒息,有時我似乎可以呼吸,但卻像是在用吸管呼吸。”
抑鬱的三個階段
第一個階段是抑鬱情緒。
抑鬱情緒的典型特征就是對任何人任何事沒有興趣,似乎一切都沒意思,不想動不想去做,看到別人都在積極地生活,自己也想積極起來,卻怎麽也提不起勁頭。但要注意的是,抑鬱情緒本身是正常存在的,每個人在某些時候都會感受到,
第二個階段是抑鬱狀態。
當長時間處於抑鬱情緒中時,稱為抑鬱狀態,在時間維度上需要有持續性,例如醫學上診斷抑鬱症通常需要症狀持續兩周以上。通常,人在經受生活中的重大變故時,比較容易陷入抑鬱狀態,例如親人去世、失業、失戀、巨大債務壓力等,這個時候人是很脆弱的,需要得到更多關懷。
第三個階段就是抑鬱症。
抑鬱狀態持續無法好轉,並伴有典型抑鬱症症狀,例如失眠、軀體化疾病、自殘自殺等,就是抑鬱症。根據症狀的輕重,分為輕度抑鬱症、中度抑鬱症、重度抑鬱症。
抑鬱自評量表(SDS)
在自己感覺有抑鬱傾向時,通過自評表可以對自身狀況有一個初步評估,以便了解自己當下的狀態。
抑鬱自評量表(SDS)作為一種抑鬱情緒的測量工具,由美國杜克大學教授莊於1965~1966年開發,是目前精神科門診和心理谘詢機構常用的評測來訪者抑鬱狀況的量表。SDS使用簡單,並且能夠直觀反映患者的狀態,對於治療過程中隨時監測患者治療情況十分方便,所以,已經被廣泛應用在初步判別抑鬱症、患者情緒狀態測評、醫學調研等各領域。這個測試無須專業醫療人員指導,非常適合想確定自己的抑鬱狀態但又不方便就醫的人自行測評。
SDS測試共有20個題目,每個題目有4個選項,用來描述相應情況出現的頻率,其中有10項是正向評分題目,還有10項是反向評分題目。
請根據每一項題目的描述,評估自身最近兩周的狀態。選擇最符合的一項打“√”
1.我覺得悶悶不樂,情緒低沉
①很少□ ②有時□ ③經常□ ④持續□
2.我覺得一天之中早晨最好
①很少□ ②有時□ ③經常□ ④持續□
3.我老是莫名地哭出來或覺得想哭
①很少□ ②有時□ ③經常□ ④持續□
4.我晚上睡眠不好
①很少□ ②有時□ ③經常□ ④持續□
5.我吃飯像平時一樣多
①很少□ ②有時□ ③經常□ ④持續□
6.我與異性密切接觸時和以往一樣感到愉快
①很少□ ②有時□ ③經常□ ④持續□
7.我感覺自己的體重在下降
①很少□ ②有時□ ③經常□ ④持續□
8.我有便秘的煩惱
①很少□ ②有時□ ③經常□ ④持續□
9.我覺得心跳比平時快了
①很少□ ②有時□ ③經常□ ④持續□
10.我無緣無故感到疲乏
①很少□ ②有時□ ③經常□ ④持續□
11.我的頭腦跟平時一樣清醒
①很少□ ②有時□ ③經常□ ④持續□
12.我做事情像平時一樣不會感到有什麽困難
①很少□ ②有時□ ③經常□ ④持續□
13.我坐臥不安,難以保持平靜
①很少□ ②有時□ ③經常□ ④持續□
14.我對未來感到有希望
①很少□ ②有時□ ③經常□ ④持續□
15.我比平時容易生氣或激動
①很少□ ②有時□ ③經常□ ④持續□
16.我覺得做出決定是容易的事
①很少□ ②有時□ ③經常□ ④持續□
17.我覺得自己是有用的人,別人需要我
①很少□ ②有時□ ③經常□ ④持續□
18.我的生活過得很有意義
①很少□ ②有時□ ③經常□ ④持續□
19.我認為如果我死了別人會活得更好
①很少□ ②有時□ ③經常□ ④持續□
20.對於平常感興趣的事我仍舊感興趣
①很少□ ②有時□ ③經常□ ④持續□
計分方式:
1.正向評分題目為1、3、4、7、8、9、10、13、15、19項,很少、有時、經常、持續依次計1、2、3、4分;
2.反向評分題目為2、5、6、11、12、14、16、17、18、20項,很少、有時、經常、持續依次計4、3、2、1分。
最後,將20個題目總得分相加,並乘以係數1.25,取整數後得到測評的標準分值(T)。按照中國常模結果,抑鬱症評定的界線標準值為53分,超過即可能為抑鬱症,分值越高,抑鬱程度越嚴重。
中國常模:
53~62分為輕度抑鬱,
63~72分為中度抑鬱,
73分以上為重度抑鬱。
當然,抑鬱症是一種比較複雜的疾病,很難僅依靠一組確定性的標準來準確地判斷。
不同類型的抑鬱症
在臨**,根據引發抑鬱症的特征,對抑鬱症進行了分類,一些常見抑鬱症類型如下:
內源性抑鬱症一般指在體質基礎上產生的抑鬱狀態,無法證實與器質性病因或與心理應激的因果聯係。症狀通常為情緒低落,可從輕度的心情不佳到憂傷、壓抑、苦悶,甚至悲觀、絕望。思維遲鈍,甚至會表述不清,出現溝通障礙,存在認知扭曲,出現過分貶低自己的情況,認為自己做什麽都做不好,否定自己的能力。活動減少,主觀感到精力不足,疲乏無力。伴有睡眠障礙、食欲減退、消化不良、體重減輕、口幹、便秘、性欲減退及心慌胸悶等軀體不適感。
重大的精神刺激和挫折導致的病理性情緒反應。如嚴重的意外災難、沉重的意外事件、親人突然亡故、事業失敗、被誣陷或陷於難以排解的糾紛、失戀或夫妻不和等。情緒上消極悲觀,嚴重時表現出自責、自罪以及厭世等。
病人並沒有明顯感到情緒低落,而是出現了一些身體上的生理反應,例如胸悶氣喘、失眠多夢、體重減輕等。患者在抑鬱症明確診斷之前,四處求醫,久治不愈,進行各種各樣的檢查,始終得不到明確的結論。在臨床工作中,這種類型的抑鬱症稱為隱匿性抑鬱症。
藥物會誘**緒反應,例如降壓藥、抗心律失常藥、抗精神病藥、解熱鎮痛藥、避孕藥、激素等可能引發藥源性抑鬱症。
軀體疾病可以作為應激因素,也可以直接影響大腦神經遞質的代謝而繼發抑鬱症。如內分泌係統疾病、腦梗、帕金森、癌症、內髒器官疾病以及流感、艾滋病、肝炎等疾病伴發抑鬱症。
由於生育後激素水平劇烈改變,情感會變得相當脆弱,當出現外部的應激源時容易出現抑鬱症狀。典型的產後抑鬱症最有可能發生於生產之後的6周內,部分產後抑鬱症患者會在產後的3~6個月時間裏自行康複,但也有比較嚴重的患者會持續數年,並且再次妊娠極可能引起抑鬱症複發。
更年期也是人體激素水平劇烈變化的特殊時期,生理和心理的變化會引發更年期抑鬱症。病因可能與內分泌腺機能減退、代謝功能失調及自主神經功能失調有關。女性患者多在絕經前後,四十五至五十五歲時發病,男性多在五十到六十歲發病。
近年來老齡化加快,老年抑鬱症變得更加常見。老年人由於生活環境變化、身體疾病增多、兒女疏遠、喪偶、直麵死亡來臨等因素影響,出現焦慮、抑鬱。據統計,老年人群體中,患病率達到5%~15%,一般女性高於男性。目前,老年期抑鬱症與老年癡呆已經成為影響老年人最主要的兩類精神性疾病。
另外,有兩類人群需要我們特別關注,青年學生和年輕白領。在這兩類人群中,抑鬱症患病率正在上升,致病原因主要來自壓力和人際關係障礙,且沒有好的情緒宣泄渠道,屬於抑鬱症高發人群,他們需要更多的關懷。
1.2看到日出後我流下了眼淚
對於抑鬱症患者來講,失眠是再熟悉不過的了,屬於抑鬱症的典型症狀之一。失眠不光是心理上痛苦,對身體健康的危害也很大。
在我失眠最嚴重的那段時間裏,整個人的精神接近崩潰。每當我躺在**時,心裏就會產生恐懼感,因為我知道我又會控製不住地胡思亂想,怎麽強迫自己入睡都沒用,數“羊”,數“水餃”,對我來說毫無意義。即使我強迫自己把注意力全部集中在身體上,想象身體的每一寸肌膚緊貼著床,感受意念從頭頂到耳朵,到脖子,到胸口,到腹部,到大腿,到腳踝,到腳趾,依然無法讓自己平靜下來。難得昏昏沉沉地睡了一會兒,到了4點鍾就又如期醒來,然後再也無法入睡。那段時間,我時常想撞牆,甚至幻想過各種死法,又會想雖然我不害怕死亡,但害怕我的死亡會給家人朋友帶來痛苦。
長期的失眠,讓我白天根本無法進入工作狀態,每天隻能強撐著身體,裝作我還是正常的樣子。而實際上,我的頭腦已經停止轉動,除了本能的反應,無法思考任何事情。
正如標題所言,那時的我,看到日出都會流下眼淚。悔恨自己又一夜沒能入睡,害怕自己將要麵臨新一天的痛苦折磨。
對於失眠,醫學上總結的主要表現如下:
入睡困難、入睡後容易驚醒、時常規律地早醒。
晚上躺在**超半個小時依然難以入睡,越想睡頭腦越清醒,不受控製地胡思亂想。睡著後,也很容易醒過來,並且持續保持快速心跳,精神緊張,睡眠狀態呈現片段化。另一明顯特征為早醒,醫學上對早醒有嚴格的定義,一般是較平時正常睡醒時間提前2個小時,如正常6點鍾起床,抑鬱症患者可能睡到4點鍾時就無緣無故地醒過來,並且醒來後難以再次入睡。早醒是大多數心理醫生診斷抑鬱症的一個重要的衡量標準。
除失眠外,抑鬱症患者也有可能出現嗜睡的症狀,一般上午較為明顯,出現乏力、沒有精神、昏昏欲睡。
針對失眠抑鬱症,專家們認為有以下一些典型因素:
1.生物化學因素
有證據表明,機體腦部生化物質的紊亂是導致抑鬱症發病的一個重要因素。其發病機理主要是腦內多種神經遞質的正常功能發生紊亂,導致抑鬱症產生。例如,特定的藥物能導致或加重抑鬱症,有些激素類藥具有改變情緒的作用。
2.環境因素
抑鬱症通常與患者的生活環境有一定關係,如果長期處於一個比較壓抑的環境之中,那麽患上抑鬱症的可能性就會比較大。例如缺少朋友、工作壓力大、經濟壓力、失戀,或者生活方式的巨大變化,這些都可能引發抑鬱症。
3.性格因素
根據統計,抑鬱症跟性格有很大關係,有些性格容易導致患上抑鬱症,例如:看待事物悲觀、自信心差、無法掌控事情走向、過分擔憂。這類性格特點會讓人敏感,易於焦慮,從而產生負麵情緒。性格的形成主要發生在童年時期,所以性格的缺陷很可能是童年創傷所致。
4.心理因素
從臨床案例來看,心理因素導致的抑鬱症患者數遠大於其他因素致病率。在這裏,列舉幾個常見的容易導致失眠的心理因素。
因為害怕失眠本身造成的焦慮情緒導致進一步失眠。我們都有感受過因為想自己快點睡著,反而越睡越清醒。這是因為人類大腦有生物鍾,生物鍾控製我們的神經活動什麽時候興奮、什麽時候抑製,然而害怕失眠的心理造成腦細胞持續處於興奮狀態,無法進入抑製狀態,就有了越想入睡就越睡不著的現象。
因自己的過失直接或者間接導致一些不好的事情發生,我們常會感到內疚自責,在腦海裏一遍遍重演過失事件,並懊悔自己當初做了錯誤的選擇或者采取了錯誤的處理方法。由於白天事情多,在忙碌中顧不上懊悔,到夜晚準備入睡時,則會“徘徊”在自責、懊悔與興奮中,久久難以入眠。
過分擔心自己因為睡過頭而耽誤了即將要做的重要事情,存在時間上的壓力感,因此常出現早醒的現象。比如擔心上班遲到或者趕不上考試,就會在睡眠時容易驚醒。在一些對於個人非常重要的結果即將公布時,比如成績公布之前、晉升結果公示之前,人也往往處於期待、興奮的狀態,難以入眠,且睡著後容易驚醒。
部分人由於童年時期受到失去父母、恐嚇、重罰等創傷而感到恐懼,出現了懼怕黑夜不敢入睡的現象。成年後,失眠情況好轉,但在某些時候,由於受到一些類似童年時期的創傷性事件刺激,再現被壓抑在潛意識的童年創傷性心理反應,重演童年時期的失眠現象。
在麵對重大事務需要做出抉擇時,不知如何選擇才能確保正確,思維混亂,猶豫不決,致使該睡覺時停止不了思考,腦細胞依然處於興奮狀態。
1.3像快要淹死的魚,喊不出“救命”
德國心理學家烏爾蘇拉?努貝爾發現一個現象,抑鬱症患者通常表麵看起來都是正常的,其內心的痛苦不易被人發覺。這種普遍現象源於抑鬱症患者的刻意隱藏,不管是出於自我保護,還是不想給周圍人帶來麻煩,他們都選擇了自己獨自承受痛苦。很多抑鬱症患者都是在走向自殺時,才被人們意識到他生病了,在生前沒有人或者很少有人知道他們患有重度抑鬱症。
大家所熟知的演員張國榮,因為嚴重的抑鬱症走到了人生盡頭,直到後來人們才知道他選擇死亡是因為患上了抑鬱症。
胡某自殺事件,經心理專家分析,也很可能是其生前已經患上了抑鬱症。然而遺憾的是,這些事情是在胡某自殺後,人們通過心理專家的訪談和分析才知道的。他生前沒來得及向心理醫生求助。
正如前文所說,在我國,抑鬱症已經成為近些年來青少年群體常見的心理疾病,不但有明顯上升的趨勢,並且有接近一半的人沒有尋求任何幫助,近30%的人從未想過尋求心理醫生的幫助。
那麽,究竟是什麽原因讓抑鬱症患者寧願獨自承受痛苦,也不願意將其說出來,尋求身邊人的幫助呢?
在我國,受文化傳統影響,個體內心的感受容易被忽視,強調規範和集體意識,對抑鬱症這種個體因素一直存在觀念上的排斥。短期的抑鬱情緒通常被認為就是心情不好,過一陣子就好了。長期的抑鬱情緒則被看作此人性格不好、脾氣差、遇事想不開,繼而從道德層麵上進行批判,導致很多人忽略或者不願意麵對自己的真實感受,而僅用一些身體的症狀作為解釋,強行壓抑或忽視內心的痛苦,讓被壓抑的感受為今後的爆發埋下更大的隱患。
當然,產生這些問題的原因比較複雜,不能一概而論,但我們可以從以下幾個角度去嚐試理解其原因:
完美主義者對人對事的要求高,尤其是對自己,即使在他人眼中已經很完美,做得已經很出色,但在他們眼中,自己依然不夠好,通常的想法是還可以做得更好的,不能有遺憾、有瑕疵。根據心理學家的研究,人具有完美主義傾向通常和早期生長環境有關,例如,童年或者少年時期,父母對其要求非常嚴格,不善於表揚,總是從負麵評價孩子,當孩子做出一些成績時,父母沒有及時給予肯定和鼓勵,反而要求其更上一層樓。在這樣的生長環境中,患者養成了事事追求完美的習慣,哪怕已經做到了90分,仍然覺得自己不夠好,還糾結於那10分為什麽沒有做到。並且,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這類人群習慣把最好的一麵呈現在外人麵前,因為對完美形象的追求,不允許自己表現出不好的一麵。
造成情感表達困難的原因有很多,其中關聯性最強的也是原生家庭和成長環境。小時候,父母包辦了孩子的一切,代替孩子做了所有決定,孩子幾乎沒有發言權。當孩子遇到困難發起求助時,得到父母的回應是:“你怎麽這都不會?這麽笨,什麽都做不好!”因此,一個出生在無法表達情感的家庭中的孩子,他們會從父母和兄弟姐妹身上學到壓抑情感的表達方式,將他們的感受和情緒隱藏起來。
抑鬱症患者通常呈現低自尊狀態,否定自我,感覺自己不受人們歡迎,不被大眾喜愛。這樣的自我認定會使得內心承受很大的痛苦。低自尊意味著很敏感,對他人的評價和話語十分在意,稍有不慎,就會感覺受傷。甚至,低自尊人群在受到他人表揚時,會覺得害羞,也會極大地受到他人評價的影響。在他做決策時,自己的意見和想法被忽略,容易受到他人鼓動,呈現討好型人格。
正是這些心理因素,導致抑鬱症患者不敢表露心聲,獨自承受抑鬱症帶來的折磨,強撐著表現成一個正常人,當有人發現異常,問及情況時,始終告訴他人:“我很好,沒問題。”
我也是在患病多年以後,才懂得求助。
根據心理專家的建議和個人經曆,這裏給抑鬱症患者幾點建議,希望能給他們一些幫助:
曾經有專家做過一個實驗,來驗證親人的主動關懷對於抑鬱症患者病情的影響。實驗結果顯示,在獲得親人主動關懷的情況下,抑鬱症患者的病情恢複比未獲得關懷的患者明顯更快速,並且能夠更容易接受專業治療。所以,抑鬱症患者如果能夠勇敢地走出一步,自發地主動尋求幫助和支持,將對減輕痛苦和病情恢複大有裨益。
無論是家人還是朋友,其實他們都非常希望我們能夠開心起來。也許你會擔心說出自己的感受無法被他們理解,但不要隻站在自己的角度看待身邊人,或許他們的認知和接受度超出你的想象。曾經我也以為我的父母很傳統,肯定無法接受一些他們認知範圍外的事情。然而有一次在看足球比賽時,我的母親居然說出了“越位”。這讓我很是驚訝,在我的印象中,母親從來不看體育賽事,後來我才知道因為我哥要代表單位參加足球比賽,為了支持我哥,母親到現場觀看了比賽,並且還學習了一些足球知識。從這件事,我意識到,也許我們對父母的看法存在過於主觀和刻板的印象,其實他們的世界超出我們的想象。在遇到困難時,隻要我們勇敢地表達出自己的感受,父母和朋友可以給予我們很多幫助。
抑鬱症是一種疾病,不是罪責,對於這點患者自身必須有清醒的認知。生病了就要看醫生,這是再正常不過的事了。其治療並不比腫瘤之類的疾病複雜,效果也是顯著的,重要的是勇於承認自己生病了,需要醫生治療。對於尋求專業幫助,我感觸最深的是它讓我能夠客觀地看待抑鬱症。人因為無知而恐懼。當對其了解,並知道如何麵對時,恐懼感也就消失了。請相信專業的心理醫生,他們的經驗是從大量臨床病例中總結出來的,能夠給予我們極大的幫助。
重度抑鬱症患者很有可能會無法承受身心痛苦,而選擇走向自殘或者自殺。根據過往的病例統計,想自殺的人如果在實施計劃前能夠打出一通電話,與人分享一下最後時刻的感受,大概率能獲得有效幫助,從而避免走極端。所以,醫生告訴我,我必須給自己定下一條鐵律,隻要想實施自殺,強迫自己必須拿起手機撥出電話,告訴一個人我此時的感受和即將做什麽,不需要思考,隻需要按此執行。
如何幫助抑鬱的朋友
如果你想幫助身邊的親人或朋友,尤其是青少年朋友,有些信息對於我們是一種預警信號:
你的朋友不想做之前非常喜歡做的事情了;
你的朋友開始自暴自棄,抽煙酗酒;
你的朋友時常不去上班、上課或不參加課後活動;
你的朋友開始頻繁談論人生的意義、存在的價值等問題;
你的朋友開始關心一些關於死亡的話題。
當你遇到朋友身上有這些預警信號時,請多給予他/她一點關懷和耐心,你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無須直接談論關於抑鬱症的話題,隻需要一些簡單的談話,適度地表達你對朋友的關心,嚐試讓其說出可以幫助他的地方。交談時以傾聽為主,並且要認同他的感受,表達共情。
好為人師的我們需要盡量避免去教導他。我們以為的答案也許根本不適合他,因為任何答案都是在特定情境、特定對象下產生的,我們無法完全設身處地地站在對方的情境下思考問題,得出的答案自然不一定適合對方。在解決情緒和心理問題時,答案並不重要,共情才能緩和情緒。
對於你的朋友來說,可能羞於向他人提及自己內心的苦痛,擔心他人無法理解。此時,他需要得到我們的鼓勵。我們要讓他意識到身邊其實很多人是可以求助的,比如父母、老師、朋友等。如果不願意向熟悉的人尋求幫助,也可以找專業的心理醫生等。要相信,隻要說出來,就可以得到幫助。
抑鬱症患者需要朋友的關心和陪伴是毋庸置疑的,但作為朋友,也是一個有情感的人,都會有情緒,害怕受傷。作為抑鬱症患者的朋友是不容易的,病人的情緒波動總是比較大,這會導致抑鬱症患者更可能說出一些傷害親近朋友的話。所以,如果你的朋友說了一些讓你感覺不舒服的話,請你諒解他,因為這其實不是他的本意,你的朋友隻是生病了。當我還年輕時,經常因為朋友的一些話語和做法,讓我對這段朋友關係產生懷疑。隨著年歲漸長,經曆的事情多了,開始了解到每個人都不是完美的,尤其是身邊的朋友。我會拿放大鏡看他們。稍有瑕疵,就會開始否定他們。然而,如果我有一點耐心,過不了多久,又會看到朋友身上的閃光點,他們又會變回那個讓我舍不得離開的人。
1.4心裏太疼了,不得不轉移到身上
作為抑鬱症患者,我遭受的身心折磨是常人無法想象的。我會感覺自己什麽都做不好,活下去看不到希望,死又想到自己可能帶給家人朋友的痛苦,於心不忍。我每天如同行屍走肉一般,還得裝作什麽也沒發生,內心極度痛苦,無處宣泄。痛苦至極之時,我會用頭撞牆,扇自己耳光,用力拽頭發,甚至拿小刀劃傷自己。這些常人看來是匪夷所思的事,抑鬱症患者卻在別人看不見的角落裏做了很多遍。為什麽會有這樣的行為呢?難道抑鬱症患者感覺不到痛嗎?
自殘源於身心痛苦的爆發。抑鬱症患者承受著怎樣的痛苦呢?
在抑鬱症患者的眼裏,自己無能,還看不到希望,是被世界拋棄的人,不知道活著的意義是什麽,每天都在自責,討厭自己的無能,還沒開始行動就認定自己什麽都做不好,做什麽都會失敗。這種自我懷疑、自我否定讓人絕望。正如俄羅斯作家特羅耶波爾斯基所說:“生活在前進,它之所以前進,是因為有希望在,沒有了希望,絕望就會把生命毀掉。”
抑鬱症患者不隻承受著精神的折磨,身體也會產生不良反應。呼吸困難、腸胃不適、頭疼、食欲下降、失眠、做噩夢等等,這些都是典型的抑鬱症症狀,這些身體上的症狀讓原本就飽受精神折磨的患者變得更加難以忍受。
最初患有抑鬱症時,我得到最多的回應是:“想開點,該吃吃,該喝喝。”朋友也都認為休息休息就沒事了。基本上大家比較統一的看法是想得太多,給自己壓力太大。甚至不是十分熟悉的人會認為這就是無病呻吟和裝可憐。
麵對各種各樣的猜測,我也無力去解釋了。我是多麽希望有人能不帶偏見地聽聽我的訴說,耐心傾聽我講講內心的感覺呀!我不需要大家為我做很多,隻需要給予一點陪伴,共情共鳴,陪我去看醫生。
不被理解,無處訴說,情緒無法宣泄,那時的我對這個世界充滿了失望。
自殘是一種釋放精神折磨的方式
抑鬱症患者在承受精神和肉體雙重折磨時,還要麵對外界的不理解,甚至嘲諷,也無法反駁,隻能獨自承受。但人終究不是石頭,沒有那麽堅強,有血有肉有感情,隨著病情的持續,痛苦一步一步加深,終有爆發的時候。而抑鬱症患者恰恰又不善於向外界求助,最終發泄的方式便向內轉化成了自殘,通過肉體的折磨來宣泄情緒,轉移精神層麵的痛苦。
在抑鬱症患者存在自殘這個現象上,精神科專家們也做了大量分析研究,結果顯示,自殘行為可能有如下原因:
抑鬱症患者的自殘現象是源於情緒低落,伴有強烈的負罪感,想要通過肉體痛苦來替代精神層麵的痛苦。因為抑鬱症的症狀包括情緒低落、內疚、過度自卑、自我否定等,無法承受痛苦,又無處宣泄,從而產生了輕生的念頭,而本能的求生欲望又不允許自己這麽做,因此會轉而選擇自殘作為一種情緒宣泄方式,通過肉體上真實的疼痛感來減輕或者覆蓋精神的焦慮和不安,從而實現轉移壓抑的情緒,緩解精神上的巨大痛苦。
抑鬱症患者由於習慣自我否定,自我批判,而失去了自我,活得像一個行屍走肉,找不到自己存在的真實感覺。此時就會選擇通過自殘來喚醒自己的身體,抵抗身心的麻木,感受自己的存在。
這聽起來似乎不可思議,其實很合理。當抑鬱症患者的負麵情緒達到一定程度,身心已經無法承受,就有可能走極端自殺,而自殘相對於自殺是患者對自己的生命做的最後挽留。因此,自殘或許是抑鬱症患者想要逃離死亡的自救方式,但如果抑鬱症患者最終發現自殘也無法解決身心的痛苦,則依然會選擇走向最悲劇的道路 —— 自殺。
自殘是重度抑鬱症患者在長期遭受精神折磨和身體痛苦後的極端爆發,也是一種無奈的呐喊。如果你發現身邊的人有自殘行為,請不要把他們當作異類,可以試著去傾聽他們的心聲,與他們共情,幫助他們找到宣泄情緒的方法。
值得慶幸的是,這些年陸續有一些抑鬱症患者主動站出來,向大眾展示什麽是抑鬱症,得了抑鬱症後的痛苦有哪些,並呼籲大眾關注患有抑鬱症的群體,讓更多人了解了抑鬱症的基本概念,糾正了過去普通大眾對抑鬱症的相關認知誤區。我國某著名主持人就是一名抑鬱症患者,曾經引起了廣泛的社會關注,促進了社會對抑鬱症患者的關懷。
抑鬱症對於大眾不再神秘,抑鬱症患者可以傾訴的對象也越來越多,不光有專業人士幫助答疑解惑,疏導情緒,更有很多身邊的朋友也能理解患者的痛楚,並為其提供一些慰藉。
於我而言,今天的我需要感恩那些一路幫助支持我的人。顯然,我是幸運的,在患病過程中,家人及朋友不僅沒有不理解和惡語相向,還能主動去學習了解抑鬱症相關知識,以便能更好地幫助我走出困境。在我做感恩練習時,
1.5窒息的家庭關係讓我抑鬱
越來越多證據表明,抑鬱症與不良的家庭關係有著千絲萬縷的聯係。家庭關係有很多種,這裏著重探討一下原生家庭 —— 我們與父母之間的關係和影響。在原生家庭的深遠影響這個課題上,近些年,心理學家們展開了大量的研究,統計數據顯示,每個人的性格和心理問題確實與原生家庭關聯性很強。
每個人都有自己獨特的原生家庭,從一出生,就攜帶著父母的遺傳基因,擁有來自父親和母親的23對染色體,父母的生活方式和為人處世方法都深刻地影響著一個人的成長。
兒童教育學家認為父母是所有孩子的第一任老師。我們從生下來就是天生的模仿高手,受父母啟蒙影響。我們通過模仿父母的所有行為和語言去認識探索世界。而且兒童,甚至是嬰兒,都是非常會察言觀色、感受氛圍的,例如做了什麽事惹媽媽生氣了,媽媽強忍著怒火跟孩子解釋為什麽不能這樣做,然而情緒終將會通過微表情傳達出來。這些微小的表情差異,也能被孩子準確捕捉到,知道媽媽生氣了。我在哄我三歲的兒子睡覺時,就經常被問:“爸爸,你是不是快沒有耐心了?”因為媽媽曾經跟兒子說過類似的話:“我快沒有耐心了啊,你趕緊給我過來。”而此時,兒子應該是通過我的麵部表情和語氣感受到了我的情緒。雖然我不想表現出不耐煩,也不想影響兒子的心情,所以在盡量讓自己保持心平氣和,但顯然是失敗的,這些信息已經被兒子捕捉到了。
一個孩子從出生到離開原生家庭一般要十幾年的時間。在這麽長的時間裏,孩子可以捕捉到多少來自家庭的信息,這些都會在成長中的每一分每一秒,與父母和其他家庭成員的互動,都在教會我們一些觀點和方式方法,這些逐漸形成了我們的人生觀、價值觀。
例如,如果父母是完美主義者,那麽孩子長大後可能會繼承父母的想法:我做得還不夠好,我需要付出更多做到更完美才有資格獲得肯定和認可。這種信念會導致孩子產生焦慮和抑鬱情緒,因為完美是永無止境的。
關於家庭關係的研究表明,父母嚴厲懲罰、過度幹涉或者過度保護都有可能導致或加重兒童和青少年的抑鬱症狀。
在孩子成年後,走入社會,來自原生家庭的一些負麵影響,就可能導致他遭遇諸多親密關係中的問題和阻礙,跟朋友相處時掌握不好分寸,無法建立健康的人際關係,談戀愛時出現過強的控製欲或者不安全感,害怕失去,導致最終分手,工作中處理不好突發事件,導致情緒崩潰,工作受挫。
我們吃過很多種食物,也容易知道自己喜歡吃什麽,對什麽口味無法忍受,所以我們可以選擇吃自己喜歡的東西。而原生家庭的問題就在於,我們沒得選,即便不喜歡,甚至反胃,父母也會強行把食物塞進孩子的嘴裏。時間長了,孩子的認知就會出現偏差,內心真正的喜好就會被忽視,但身體是誠實的,會通過某些方式呈現這些不舒服、不愉快、惡心難受,那就是抑鬱。
根據臨床觀察,心理學家認為,父母不當的教育方式是造成孩子心理問題的最大誘因。
以下這8種家庭,容易養出患抑鬱症的孩子。
1經常貶低、否定孩子的家庭
在未成年人得抑鬱症的病因裏,父母有不可撼動的地位,所有人都知道,隻有家長自己不知道。
2忽視孩子情感的家庭
家長認為孩子還小,沒有那麽豐富的感受,也不尊重孩子的真實情感,對於孩子提出的抗議,先入為主地認為這就是鬧孩子脾氣,過一會兒自己會好,或者買根棒棒糖哄一下就可以了。孩子長期被忽視,既會阻礙形成獨立人格,也會讓孩子缺愛,沒有安全感,甚至產生抑鬱情緒。
3隻關注孩子成績的家庭
家長過度關注孩子的成績,一旦學不好,孩子會陷入自責焦慮,覺得自己對不起父母。長久的負麵情緒,會讓孩子有抑鬱傾向。
4父母總是吵架的家庭
父母總是吵架,孩子長期生活在緊張的家庭氛圍之下,尤其是激烈的爭吵,摔東西,發脾氣,這在孩子腦海中會形成一幅恐怖的畫麵。孩子甚至會做噩夢,不知道什麽時候就會失去家庭這個安全庇護場所,始終生活在擔憂恐懼之中,情緒緊繃、脆弱。
心理學家皮亞傑通過數據統計分析,認為孩子越聽話、懂事,長大後存在心理問題的概率越大。
6存在暴力的家庭
家庭暴力絕對是給孩子造成傷害最大的因素,無論是其他家庭成員承受的暴力還是自己承受的暴力,都將嚴重影響孩子成人後的三觀,對世界的認知容易走極端。
7控製欲強的家庭
家長會控製孩子的交友、學業,甚至工作和感情,導致其喪失自主權,情感麻木。
8留守兒童的家庭
父母不在身邊,孤獨無助、悲觀寂寞,使得孩子更容易存在憂鬱、自卑和焦慮等心理。
溫暖的童年會治愈我們一生,這是每個人都期望得到的。然而我想說的是,童年的環境我無法選擇,不管是歡樂的還是痛苦的,都有很多因素造成,包括曆史原因、特定時期國情、生活壓力等,甚至一些偶然因素和我自身性格的原因。這些因素類似於常說的不可抗力原因,並非是我被這個世界刻意針對了。所以,學著原諒這個世界吧,它不是故意的。作為抑鬱症體驗者的我們,會更懂得有些話和事情的傷害性有多大,我們要做的是不讓自己經曆的痛苦再在其他人身上重演。即使我們依然是患者,也嚐試去善待周圍人,做一個發光的抑鬱症使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