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抑鬱症患者需要怎樣的陪伴

當一個人感到悲傷時,哭出來也許會感覺好很多;當一個人感到憤怒時,給他一個發泄的地方,讓他盡情宣泄出來,情緒可以得到有效釋放;當一個人需要傾訴時,有一個靜靜的聆聽者,時不時點點頭,他會心情舒暢起來。這些場景在心理治療過程中,在日常生活中,都在一遍遍地上演。這些動作之所以會起作用,都源於共情。

在演講技巧中,我學到過要會運用不說話的力量。共情在多數時候就是不需要說話,隻要你在身邊,能夠站在患者的角度去感受,去體會他的痛苦,這就足夠了。也許,對於默默的陪伴,你覺得做得還不夠,但對於抑鬱症患者而言,這就足夠,這已經是一劑良藥,讓患者感受到了溫暖,感受到這個世界有人懂他的感受。

在互聯網尚未普及時,曾經流行過結識筆友,互相不認識,不見麵,通過文字交流,互相做心靈的慰藉。那段經曆確實讓我感受到力量,也讓我的心情好很多,至少在這個世界的某個角落,有個人在關注著我,他懂我。

如今雖然不再流行筆友了,但我們還有另外的方式去尋找這種理解的力量。在抑鬱症被廣泛認識後,我國也陸續出現了不少的抑鬱症患者互助組織。在這樣的組織裏,我們有共同的感受,也自然能夠獲得更多的共情。

我曾經參加過一個深圳的抑鬱症患者互助組織。在那裏,聽病友們是如何撐過低穀時期的故事,從中汲取力量。互助組織讓我們不再孤單,也讓我們這種迷途的羊羔有了歸屬。國家權威機構統計數據顯示,截至2022年我國的抑鬱症患者人數已經將近1億,這意味著每14個人中就有1個抑鬱症患者。抑鬱症患者是一個龐大的群體,麵對如此多需要幫助的人,我國也已經有了一些全國性的抑鬱公益組織。無論是通過線上還是線下,隻要我們主動踏出第一步,就能找到可以讓我們與他們共情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