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讀康誌剛的小說(代序二)

關仁山

在我們河北小說家中,康誌剛的短篇小說寫得有味道,文筆清新,描寫細膩,讀來讓人親切感動,耐人尋味。對於在短篇小說領域耕耘並已頗有成績的誌剛而言,他擁有了自己的風格。但是,形成風格的同時更要求作家自我超越。所以,創作長篇小說對於康誌剛是一個挑戰,突圍,是他的創作所麵臨著的重要和迫切的任務。從短篇小說到長篇小說的轉型,絕不隻是將篇幅拉長些、人物複雜些、情節跌宕些,更重要的則是所表現的生活時空體的真正需要。康誌剛勇敢地迎接了挑戰,而且在他第一部長篇小說《天天都有大太陽》中完成了對自己的超越和突破。

我喜歡這大平原的生活。大平原上的柏樹莊民選大會按時進行。兩位競選人是李連春和原村主任劉囤。劉囤外號“劉三刀”, 他小時候和小夥伴打架動過刀子,這是他人生的“第一刀”;“第二刀”是19歲那年揮著菜刀搶去了大碗漂亮的新媳婦,幾年後又將其拋棄迎娶了他現任的夫人、小美人“大白桃”;他的“第三刀”,則讓他登上了柏樹莊的政治舞台。之後,他又把當時擔任村團支書的李連春擠排出村委會。李連春決心闖出一條人生路為自己爭口氣。在上世紀八十年代中期,他組建了一個建築隊去城裏幹建築,幾年的闖**,讓他閱盡了商場的險惡和詭秘,當然也有人性中的美好和溫暖。正當李連春春風得意之時,我國推行基層民主選舉,他毅然放棄城裏的公司回來和劉囤競選村主任。這也是一場正義和邪念的角逐,在這裏詭詐和荒誕相交織,陰險與卑鄙相依並存,各種人物懷揣著各自的心理粉墨登場。在對鄉村權力的追逐中,作者的筆鋒直指人性的內核和曆史的黑洞來進行拷問,讓讀者嗅到鄉村芬芳的同時也嗅到了彌漫其間的腥穢;其實這也是浸**著幾千年封建文化的中國鄉村民主化進程的一個真實縮影,裏麵還有作者對農民兄弟般的深切理解和對國民性的思考和揶揄、嘲弄。在選舉最關鍵的時刻,身患絕症奄奄一息的丁全保,讓兒子槐林用小車把自己拉到競選現場,在生命的最後一刻他把自己最神聖的一票投給了李連春。

這是極為震撼人心的一幕!也是至關重要的一票,因為它洗刷了劉囤為戰勝李連春而潑到他身上的那盆汙水!有血有肉,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躍然紙上。

李連春和丁全保自小就是非常要好的夥伴,後來他們同時愛上了美麗溫柔的艾香。艾香心裏其實更鍾情於李連春,但她的父母看丁全保身體健壯是種莊稼的好把式,硬是逼她嫁給了全保。從此,李連春和丁全保這兩個好朋友就像兩條河道裏的水一樣,按照各自的河床流向了不同的方向。當李連春在城裏發跡後,看到自己的好友依然靠著那幾畝地過著貧困的日子,就想幫全保一把。李連春的一片好心卻引起了丁全保的誤解和猜疑。後來艾香因病去世,丁全保也患了食道癌。李連春擯棄前嫌不但掏錢幫他治病,而且還資助他的兒子丁槐林讀大學。李連春的義氣和真誠終於感動了丁全保,他對自己從前的做法後悔不已。

劉囤是柏樹莊的一霸,他凶惡陰險,貪婪好色,是當前中國鄉村惡勢力的一個代表。這個人物寫得入木三分。世界千奇百怪,當你看清了,心中會戰栗的。

我們看到當李連春在城裏發跡後,在柏樹莊引起了極大震動,人們都夢想著一夜暴富,躋身於柏樹莊的“上流社會”。傳統美德受到嚴重考驗,利益熏心讓一些人的人性迅速的膳變和扭曲。其中就有外號“大洋人”的小菊,這是小軍從山裏用花言巧語和小計謀“誆”來的女人,她貪圖享受又愛慕虛榮,當年小軍就是利用她的這種人性弱點讓她上鉤的。一個偶然的機會,“大洋人”和人販子相識並加入了拐賣兒童的犯罪團夥。最後美夢破滅,迎接她的是一副鋥亮的手銬。此外,還有幾條副線:李連春的老父親和小寡婦蘭芳的黃昏戀,這是一種超脫於一切世俗和利益之外的美好情愛;還有丁槐林和李連春的女兒小葉子的純美戀情,他們的結合是丁全保和李連春友情的延續和升華;丁槐林和小葉子結婚後,毅然放棄在城裏的工作回村裏當大學生村官,協助李連春建設新農村搞現代農業開發,他的這一選擇表現了當代大學生擇業觀念的轉變。李連春當選村主任,劉囤不甘心失敗,他通過自己的幾個心腹用恐嚇和借刀殺人等種種卑劣手段,來給李連春使絆子阻止他在村裏開展工作,期待著連春打退堂鼓後自己在柏樹莊東山再起。當有一天他喝醉酒又來找白玲玲發泄獸欲時,白玲玲想著因為劉囤對自己名聲的敗壞,兒子小毛頭至今還娶不上媳婦,一怒之下將劉囤捅死。當白玲玲被公安局帶走後,李連春和鄉親們聯名寫信證實她是正當防衛。就在白玲玲即將被釋放回家時,年過五十的“李老師”來找白玲玲,想和她重續美好姻緣……

這部小說跨越二十多年時光,從上世紀八十年代中期寫起,通過一個個富有生活氣息的生動細節,揭示了當代農民的痛苦、迷茫和彷惶。而他們的心路曆程,正是伴隨著時代的改變一路走來。讀過這部作品,感覺康誌剛對以下鄉土問題進行了深入關注和思考:在當前經濟全球一體化的大背景下,中國農民的出路何在?是紛紛背井離鄉到城裏出賣廉價的勞動力,並因此帶來諸如社會治安、孩子上學、老人贍養以及因大量的人員流入而讓城市背負巨大的社會資源壓力等等社會問題,還是讓農民利用自身的資源和優勢,在世世代代耕作的土地上來實現脫貧致富呢?人們富裕起來了,但精神境界卻因空虛而急劇萎縮,因此亟需構建和重塑一個新的適合中國農村實際又具有現代精神的道德和思想體係!這是小說的思想價值所在。

我還看重這部小說成功地將政治話題轉化為了藝術話題。康誌剛的家鄉正定有著悠久的曆史,深厚的文化積澱,也有著獨特的民俗風情。在小說中,作家從不同側麵、多重角度為讀者描繪了一幅具有北方平原特色的民俗風情畫。鄉土氣息濃鬱,那棵佇立於村頭的大柏樹,正是柏樹莊人堅韌頑強、生生不息的象征。鄉風民俗之濃鬱的美,是最吸引人,打動人的地方。文本裏有他發自內心對鄉親摯愛和故鄉的敬重。這樣的藝術氛圍,透剔,跳躍,詩意,代表了康誌剛的文字精神。我期待他創作出更好的小說來。

2012年9月19日於北京通州

(作者為當代著名作家、河北省作協主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