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章 霜 降

霜降時節,黃河流域白霜裹地,千裏沃野,熠熠閃光。早霜也叫“**霜”,因為正是**盛開時。霜,是一種美麗的存在,並且,它還衍生出另外的美麗,比如“霜葉紅於二月花”,北京的香山紅葉成為一時盛景。陸遊在《霜月》裏寫道“枯草霜花白,寒窗月新影”,寫出了霜的極美妙之處。蘇東坡也有詩雲“千樹掃作一番黃,隻有芙蓉獨自芳”,千樹的黃和芙蓉的紅,構成了秋的典型之美。

霜降交節時間在10月23日或24日。

中國的二十四節氣,往往有農作、養生和民俗文化的意義,霜降這個並不起眼的節氣,其實在這幾個方麵的意義都比較全。

一年中,終霜後到初霜前的一整段時間,叫無霜期。農作物的生長期與無霜期關係密切。無霜期愈長,生長期也愈長。凍則有霜,有時沒有霜稱為黑霜。“霜降殺百草”,“風刀霜劍嚴相逼”,嚴霜打過的植物,生機頓失。由於植株體內**因霜凍結成冰晶,蛋白質沉澱,細胞內的水分外滲,使原生質嚴重脫水而變質。初霜越早,對農作物的危害越大,“霜降前降霜,挑米如挑糠;霜降後降霜,稻穀打滿倉”。當然,霜打也可打出植物的好處來,很多蔬菜水果未經霜打味同嚼蠟,經霜後則食之如飴。

霜降時節,養生保健尤為重要,民諺曰“一年補透透,不如補霜降”。這時是慢性支氣管炎、慢性胃炎、胃十二指腸潰瘍和老寒腿等疾病的多發和複發高峰期,應多吃梨、蘋果、白果、洋蔥、雪裏蕻等。防秋燥、防秋鬱、防寒涼是霜降期間的健康防護重點。秋燥表現為口幹、唇幹、咽幹、便秘、皮膚幹燥等,因此應多吃芝麻、蜂蜜、銀耳、青菜、蘋果、香蕉等滋陰潤燥食物。晚秋時節的肅殺景象容易引人憂思,使人意誌消沉、抑鬱,應適當多吃高蛋白食物,如牛奶、雞蛋、羊肉和豆類等。對抵抗力差的老年人,應及時關注天氣,按時增減衣物,以免濕邪、寒邪入侵,導致生病。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關於霜降三候中的一候說:一候豺乃祭獸。即豺狼開始捕獲獵物,祭獸,以獸而祭天報本也。可見霜降的民俗文化由來已久矣,居然始之於獸。

霜降時節,黃河流域有早霜了,黃河流域以北是早有霜了。長江中下遊不會有霜,問題是,不但霜降時節不見霜,並且是好多年了,我壓根兒就沒見過霜。我不知道我們這裏的農村有沒有霜,但起碼是在城裏看不到霜。

記得兒時的鄉村,霜降之後,常會迎來銀裝素裹的清晨。上學走在鄉間小路上,路旁枯黃的莖草頂著皚皚的初霜,遠遠看去竟像是給素樸的土路鑲了兩道銀邊。更別說遠處的田野了,銀白的霜鋪在堆垛著的黑色棉杆上顯得格外打眼。厚重時竟會讓人疑心下了早雪,眼見著便使人心裏更添了幾分寒意。冷是冷了點,卻有時節更替的分明和由此帶給人的欣喜。“一朝有霜晴不久,三朝有霜天晴久。”有經驗的農人趁著晴好的日子查補麥田,收薯整地,修葺牲畜的窩棚,一年的勞作也就接近尾聲了。

而如今,置身於鋼筋水泥叢林般的城市,再也難以覓霜華的蹤跡。這秋季的最後一個節氣就這樣糊裏糊塗的過去了,缺了過渡,便會覺得冬天來得那樣猛烈而直接。

霜降時節不見霜,其實,逐漸淡去的節氣景象何止是霜降呢?小雪、大雪根本不見雪,整個冬天的雪,也不過是象征性地來一場或者半場。古人從自然規律中結晶出的智慧卻在現代社會失去了印證,這樣的失衡和錯位終究要歸咎人類自身。科技文明的飛速發展,以自然環境的破壞為代價,全球變暖,熱島效應,連四季都已不甚分明。當我們分不清哪是路燈,哪是月亮時;當都市人置身山野為“極其罕見”的滿天星鬥激動地歡呼流淚時;當孩子們隻能通過書本、影視看童話中可愛的雪人時……我們恐怕也像李白望月那般,在心底生起一層“霜”了。

“芳菊開林耀,青鬆冠岩列,懷此貞秀姿,卓為霜下傑。” 沒有了霜,**似乎也失了幾分骨韻,暖陽下開得倒是燦爛,卻覺得和其他花的美無別了。民間有霜降吃柿子的習俗,自然是要吃經霜的柿子。可是,我們現在吃到的都是超市品相鮮紅光亮的人工改良品種,到底少了幾分習俗的本意。

突然就想到《紅樓夢》中寶釵精製的“冷香丸”,各色花蕊分別取十二兩研末,再用同年雨水節令的雨、白露節令的露、霜降節令的霜、小雪節令的雪各十二錢加蜂蜜、白糖等調和製成。瑣碎麻煩倒在其次,單是露、霜、雪就太難得。放在如今,這“冷香丸”怕是永遠也製不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