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章 讀《周易》記

孔子說:他五十歲而讀《易》。真是巧得很,我也是2005年50歲這一年才開始讀《易經》的。我絲毫沒有狂妄之心,與孔老夫子相提並論,而隻是僅讀《易經》時間而言,有這麽一點巧合罷了。

讀《易經》,不讀則已,一讀則亦悲亦喜。悲的是,由於“五四”運動和“文革”運動的影響,以《易經》為代表的中國國學遭遇空前的拒絕,被貼上“不準閱讀”的曆史封條,若是從“打倒孔家店”的“五四”算起,這個時間的長度已快一百年了!另一個可悲的事實是,由於國學遭到國家意誌的粗暴幹涉和白眼,中國的文科學生,不能係統地閱讀和知曉“經、史、子、集”。如今,人們痛感今不如古,文學史上為何不出大家,為何不出傳世之作。其實,答案已經有了:就是不讀國學的報複。有的作家不服氣,老是懊惱自己寫不出《紅樓夢》,可他就是不知道從自己身上找找原因:是否具備了曹雪芹那種深厚的國學修養:經、史、子、集,無一不曉;詩、詞、歌、賦,無一不精。

喜的是,我終於讀到了中國最偉大的一部書,那就是《易經》。它是中國文化之祖,也可以說是中國哲學之母!

有人說,《易經》是天文學、星象學、地理學、樂律學、兵法學、數學、史學、醫學、算命學?總之,是東方神秘學。我以為,《易經》最本質的還是哲學,它涉及曆史、文學、天文學、地理、數學、醫學、兵法等,但不等於就是這些學科,這正說明了它對宇宙自然、人類社會、人生領域等一切現象和科學作了最為徹底的抽象和概括,它是一部無所不包的古典哲學。

《易經》亦稱《周易》,分經、傳兩部分。“經”包括六十四卦的符號,以及與這些符號相關的卦辭、爻辭。“傳”凡《文言傳》、《彖傳》上下、《象傳》上下、《係辭傳》上下、《說卦傳》、《序卦傳》、《雜卦傳》七種十篇。這十篇是對經文大義的闡釋與發揮,猶如羽翼之與輔助鵬鳥飛翔,故又稱《十翼》。

《易傳》是對《易經》的解釋,各有不同的角度和方法。《文言傳》分前後兩章,分別解釋乾、坤兩卦的卦辭和爻辭,前稱《乾文言》,後為《坤文言》。《彖傳》分六十四節,解釋六十四卦的卦名、卦義及卦辭。易的意思是斷,即斷定一卦之義,它往往以卦象、爻象為本,簡括該卦為主。《彖傳》共有450條,其中六十四卦條釋譯卦名、卦義,稱《大象傳》;386條解釋辭,稱《小象傳》。釋卦名、卦義者,以卦象為依據,釋爻辭者,以爻象為依據,所以稱之為《象傳》。《係辭傳》是闡敘《易經》概念,以論述《經》文含義及功用為主,及《周易》筮法,八卦起源等,並選釋十九條爻辭。《說卦傳》是解釋八卦所象事物的。它所說的八卦基本象例:乾為天,坤為地,震為雷,巽為風,坎為水,離為火,艮為山,兌為澤,以及相應的八種性質:乾健、坤順、震動、巽入、坎陷、離麗、艮止、兌悅,對於理解《易經》六十四卦的構成原因,以及《彖》、《象》等六種《易傳》,都有裨益。《序卦傳》是解釋六十四卦的編排、次序,揭示諸卦相承的意義。《序卦傳》把六四十卦順序打亂,重新分成兩兩對舉的三十二組,以精要的語言概括卦旨。它所說的有以卦象為依據的,還有以卦名為依據的,從中可以看出作者對卦形結構的認識。

《周易》是一部占辭匯編,它的成書和古代筮活動密不可分。有人說《周易》是占筮之書,不能說完全沒有道理。實際上,《周易》是借助了占筮的表達方式,敘述的或者說是揭示了宙宇自然、人類社會、人生發展的客觀規律。謹以《序卦傳》為例,我們就會驚異地發現,它對六十四卦的封序的解讀,不就是我們耳熟能詳的唯物辯證法嗎?說它是唯物的,是因為它研究的對象是世界上的萬事萬物;說它是辯證的,是因為它認為事物不是一成不變的,是在不斷變化著的。為了方便起見,我們還是對照六十四卦的圖序,剖析六十四卦所蘊含的發人深省的哲學吧!

《序卦傳》分兩章,第一章解讀了30卦,第二章解讀了34卦。原文稍嫌長了點,還是引用了吧,先看第一章怎麽說的:

“《乾》卦為天,《坤》卦為地。有了天地然後生萬物。充滿天地間的是萬物,所以承接萬物初生和充滿天地是《屯》卦。屯,表示充滿。屯又是物的開始生長。物初生之時必然蒙昧幼稚,所以承接象征蒙昧幼稚的是《蒙》卦。蒙就是蒙昧的意思。物的幼稚不可不養育,所以承接象征它的是《需》卦。需是表示飲食之道的,麵臨飲食不足,必然發生爭訟,所以承接象征它的是《訟》卦。爭訟必然引起眾多人的奮起,所以承接象征它的是《師》卦。師是士卒眾多之地,人事眾多,必然有所親比,所以承接象征它的是《比》卦。比是親密比輔之意,親比必然有所蓄積,所以承接象征它的是《畜》卦。有所蓄積之後,需要禮儀規範行為,所以承接象征它的是《履》卦。履是象征循禮而行致安泰,所以承接象征它的是《否》卦。否是閉塞不通,但事物不可能永遠閉塞,所以承接象征它的是《同人》卦。跟大家相同的,萬物就一定有所歸屬,所以承接象征它的是《大有》卦。大有所獲者是不可以誌得意滿的,所以承接象征它的是《謙》卦。大有所獲而又能謙虛者,必然安樂猶豫,所以承接象征它的是《豫》卦。大有所獲而能謙虛就一定有人追隨,所以承接象征它的是《隨》卦。以喜悅之心追隨人者,必然有所用事,所以承接象征它的是《蠱》卦。蠱是事,有事而能治理可以光大,所以承接象征居高臨下的《臨》卦。臨是光大,事物光大然後可觀,所以承接象征它的是《觀》卦。可觀而後有所結合,所以承接象征它的是《噬嗑》卦。嗑是相合,事物不可以苟且結合,所以承接象征它的是《賁》卦。賁是文飾的意思,如若文飾過分了,那麽事物美就完了。所以承接象征它的是《剝》卦。剝是剝落,事物不可能永遠剝落,上麵剝落完了回到下麵再上升,所以承接象征它的是《複》卦。一旦回複正道就不會再胡作非為,所以承接象征它的是《無妄》卦。有了不胡作妄為的德行之後,就可以大有蓄積外物,所以承接象征它的是《大蓄》卦。事物有大蓄後方可以養育,所以承接象征它的是《頤》卦。頤就是養育,不養育就不可以有所作為,所以承接象征它的是《大過》卦。事物不可能永遠過錯,因過極必險,所以承接象征它的是《坎》卦。坎是險陷,但是也不要害怕,要在苦難中站起來,所以承接象征它的是《離》卦。離者麗也,象太陽出來一樣,非常美麗,新的一個時又開始了。”

好了,不必再引用了,我們就已經感受到了認識事物發展規律的喜悅和快感。因為,對事物發展客觀規律的認識或者說對宇宙對世界開天辟地的詮釋,《易經》比西方認識不知道提前了多少年。如果說是從誕生於冰河期的八卦算起,這至少比西方最早的哲學家、古希臘的天文學家泰勒斯早兩千年。如果是從周文王演繹的六十四卦及周公撰寫的卦辭算起,比泰勒斯也早了八百年。我們用不著妄自菲薄。從《序卦傳》解釋的六十四卦的前三十卦,我們看得很清楚了:宇宙萬事萬物,一刻也沒有停止過運動、變化和發展。從第一卦《乾》開始,至第三十卦《離》卦止,世界上萬事萬物哪一天停止過了運動呢?從《乾》至《蒙》,我們看到了事物的萌芽;從《蒙》到《師》,我們看到了事物遭遇的第一次挫折;從《比》《泰》,看到了事物發展的興旺景象。可見,事物是一刻也沒有停止過變化。同時,從前三十卦,我們還可以發現,世界上萬物的興衰過程,是一個漸變過程,是一個由量變引起質變的過程,而決不是突變的過程,這期間,它經曆了萌芽時間(《乾》、《坤》、《屯》、《蒙》)、生長期(《需》、《訟》、《師》、《比》、《小畜》)、成熟期(《履》、《泰》),第一次文明低潮期(《否》)。接著又經曆著奮鬥期(《同人》、《謙》、《豫》)。可以說人的天性或者說事物的本來麵目就是這樣:當一個事物走向成熟和趨於完美的時候,也就意味著走向死亡或者要引起事物的質變。質變後,又循還往複的經曆另一輪萌芽、生長、發展、成熟、衰亡的過程……以至無窮。不僅前三十卦表達了這樣一個深刻的哲學原理,後三十四卦同樣更為深刻地重複著這一道理。

《漢書·藝文誌》說:“人更三聖,世曆三古”,是對《易經》成書的總結。它的意思是說,《易經》一書經曆了上古(人類冰河期)的八卦階段、中古的六十四卦階段,下古的《易傳》階段。具體說來,八卦為伏羲所作,八卦不夠用,由周文王發展為六十四卦,《易傳》則是由孔子所作。

就是這樣一本有著神秘符號加文字的古典著作,養育了老子、孔子、孟子等後輩哲人。他們都從《周易》這本古老的著作中獲得了靈感和智慧,至少是他們獲得了認識事物的方法,我們也才有了春秋戰國這個產生思想巨人的時代。難怪孔子感歎說:我五十歲讀《易經》,以後才不至於犯大的錯誤了。

2006年7月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