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章 讀《論語》記

談起讀《論語》,我還得感謝作家王小波。2005年春天,在年輕朋友的慫恿下,我買了王小波的《我的精神家園》。說實話,起初,我是心懷敬意地去讀這本書的。可是很不幸,我沒有讀完。這部書除了重複“文革”受屈的那點怨恨外,再沒有什麽東西能吸引我了。倒是他的一篇《我看國學》的文章,激發了我重讀《論語》的熱情。

王小波是怎樣評價《論語》的呢?他說:“讀完了《論語》閉目細思,覺得孔子經常一本正經地說些大實話,是個挺可愛的老天真。”接著他以嘲諷的口氣數落他“子見南子”一事,之後,發出所謂“敝帚自珍的古怪的感慨”:“至於孔子的見解,也就一般,沒有什麽特別讓人佩服的地方。攏共就是人際關係裏那麽一點事。”

難道《論語》真如王小波說的那樣嗎?否!我驚訝王小波說的話有點不著邊際。於是,我幹脆把《我的精神家園》置於一邊,而重讀《論語》。準確點說,我後悔買了《我的精神家園》這樣一本淺薄的書,很想將此書賣給收破爛的人,這樣或許還能減少我的經濟損失。

世界上的事情,就怕較真。我原以為王小波說的是真理,待我細細研讀《論語》,我仍然覺得真理還是在孔老夫子這一邊。王小波那種認為《論語》隻談了人際關係裏的一點事,使這位浪得虛名的人,在我心目中大打折扣。

其實,《論語》二十篇,每篇都是一篇文章。它哪裏隻是談了人際關係的事呢?

《論語·學而》中說:“道千乘之國,敬事而信,節用而愛人,使民以時。”這就是說為政者應敬業而守信,節約用度而愛護人民,在農閑時合理使用人力,不誤農時。其實,重視民生疾苦,呼喚仁政,這可以說是孔子的一貫思想。他尖銳地指出“苛政猛於虎”。魯國遭遇災害,國庫空虛,魯哀公問孔子該怎麽辦。孔子說可以減稅。哀公不解,孔子說:“百姓足,君孰與不足;百姓不足,君孰與足。”同時,孔子還主張“為政以德”,以德治國。他說:“道之以政,齊之以刑,民免而無恥;道之以德,齊之以禮,有恥且格。”意思是說,如果用法律去強製百姓,雖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他們犯罪,但是治標不治本,比不上用德育使百姓具有羞恥之心從而自覺遵守社會道德。很顯然,《論語》在這裏談的不是人際關係,而是治國之道。

孔子在《論語》中,“仁”字出現了百次以上,那麽,什麽是仁呢?簡單點說,“仁”就是愛人,即對人尊重和有同情心。孔子認為:一個人如想達到“仁”的標準,就必須“克己複禮”,通過對自己的克製和約束,以提高道德水平,從而符合禮的要求。他說:“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就是說,自己要在社會上取得自立,在事業上順暢通達,也要幫助別人做到這樣。為了達到“仁”的境界,孔子在《季氏篇》第十六章中有很多論述,如“侍於君有三愆”、“君子有三戒”、“君子有三畏”、“君子有九思”等。我之所以不厭其煩列舉孔子在《論語》中關於“仁”的論述,也就是想說明一個道理,隻要稍為懂得一點事理的人,就知道孔子講的不隻是人際關係,而是人的修養之道。

我曾經谘詢過沒有讀過《論語》的人,問孔子是一個什麽樣的人,很多人都能脫口而出:孔子是一位教育家。不知道身為作家的王小波,是否明白這一基本常識。孔子在開篇《學而》中的第一句話,就是“學而時習之,不亦悅乎!”意思是說,時時處處學習並積累學問,用於實踐,這不也高興嗎!這是講學習的宗旨。他在《為政篇》中說:“學而不思而罔,思而不學則殆。”接著他說:“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這是講學習的方法。他在《雍也篇》中說:“君子廣泛地多學文化典籍,用禮來約束自己,就可以不違背君子之道了吧”。這是講學習的內容。他在《述而篇》中說:“默默地記住所學的知識,學習永不滿足,耐心地教導別人而不倦怠,‘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這裏講的是學習的態度。他在《雍也篇》中說:“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意思是說,對學問知道的人,不如愛好它的人;愛好它的人,不如以實行它為快樂的人。這是講學習的目的。由此看來,《論語》以相當多的篇幅,談的是學習之道。

其實,《論語》博大精深,闡述的是政治哲學、曆史哲學、人生哲學、倫理學、教育學,不是我上述的淺識所能涵蓋得了的。宋代宰相趙普“半部《論語》治天下”,程朱理學的創始人朱熹說:天不生仲尼,萬古長如夜。不知王小波作何解。

至於王小波說的“子見南子”一事,我也想表述淺見,以正視聽。王小波原本是依據《雍也篇》“子見南子”一段,來嘲諷孔子這個口口聲聲講仁義的人,似乎也有不道德之嫌。說白了,就是想給孔子戴一頂“好色”的帽子。

而真實的情形是怎樣的呢?我們古人的“經、史、子、集”,哪怕隻是一首詩,一段文,一段對話,往往是文、史、哲融於一體的。這就是說,讀古詩文者,既要懂得曆史,還要懂得哲學,否則,單純就字麵來理解一段古詩文,難免會弄出笑話。不知道王小波是否懂得讀古詩文的這一基本常識。好了,我們再來看“子見南子”這段話。南子是一個什麽人呢?南子是衛國衛靈公的夫人,是宋國的一位美女。衛靈公年老昏庸,實際上是夫人南子掌權。南子行為**,名聲不好,加之是女人操縱執政,更為社會輿論所不容,這的確也是事實。但查一查衛國的曆史,南子在政治上沒有什麽大錯。而孔子周遊列國,流落他方的時候,在衛國住得很久。衛靈公、南子包括衛國的大臣都很敬重孔子。孔子為了宣傳他的治國之道、修養之道、學習之道,當然要拜見實際的掌權者南子。就像現在辦事,我們仍然要找一把手一樣。所以,他的學生子路知道老師孔子見南子一事,就很不高興。於是孔子說:你們的看法不對。南子並不是像你們認為的那種不可救藥的人。如果是,天也會討厭她!天也會討厭她!這就是“子見南子”的全過程。一次正常的會見,孔子何罪之有?值得王小波嘲弄一番嗎?

常言道:無知者無畏。可對一個自稱讀了《四書》的人,同時又讀過羅素等西方哲學的王小波來說,竟然說出那種不知天高地厚的話來,的確叫人百思不得其解。如果真要追根究底的話,那隻能得出一個結論:王小波說他是“下功夫讀了《四書》的”雲雲,要麽就是沒有讀懂,要麽就隻能是吹牛!

2006年7月10日

附記:

據美國眾議院2009年10月29日網站報道:美國眾議院2009年10月28日通過決議,紀念孔子誕辰2560周年,認可他為世界哲學和社會政治思想作出的巨大貢獻。

這份決議由得克薩斯州眾議員格林代表另外41名眾議員提出。

決議說:孔子在公元前551年9月28日出生於現在中國山東省曲阜。他是曆史上最偉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和社會哲學家之一。他的哲學思想對世界各國的社會和政治思想產生了影響並且仍在發揮影響力。

決議特別指出,孔子倡導自省、自修、真誠和社會關係中的相互尊重,以在個人和公共生活中實現公正和道義,體現最高境界的道德品質。此外,孔子論語中所就的“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和“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是一種道德品行的典範,也能促進人類和諧。

決議還說,孔子認為,政府應建立在忠誠、尊老和承認家庭重要性基礎上,而政界人必須成為誠實和道德的模範。這些都提醒著人們,要以至高榮譽和尊重履行自己的職責。

讀完這則報道,我感慨萬千。2006年,我寫的這篇文章發表以後,有的人認為我傷害了王小波。對此文有看法。有看法本屬正常,因為知識的積累,世界觀的不同,造成對同一篇文章認識各異,這沒有什麽奇怪。問題是有的人沒有讀什麽書,竟以大家自居,背後憤憤然。這就未免可笑可悲了。我書讀的不多,不知就不知,不佯知也。

麵對傲慢的美國人對孔子的態度和如今世界各國風起雲湧的孔子學院(現有84家),不知王小波們作何想?

2009年11月6日補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