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章 劉長瑜速寫

劉長瑜演《紅燈記》裏小鐵梅的時候,已29歲了。可我在收音機裏聽她的聲音,在銀幕上看她的形象,真的相信她如戲詞裏所唱的,隻有17歲。1970年,我正在讀初二。數學老師楊誌明先生多才多藝,常常給我們教唱京劇。他京胡也拉得有板有眼的,對學生影響很大。因此,那個時候,男同學會唱李玉和、楊子榮,女同學會唱李鐵梅、小常寶,一點兒也不奇怪。

誰知道三十五年後,我竟能在宜昌有幸見到劉長瑜。

年少時不懂京劇角色中的“生、旦、淨、醜”這些稱謂,也不懂這四行各有各的妙處,隻覺得青衣、花旦扮相俏麗,嗓音甜美,煞是好看,至今仍初衷不改。

劉長瑜就是專工青衣、花旦的人。1951年考入中國戲劇學校,先後得名師荀慧生、雪豔琴、李玉茹、陳伯華等真傳,演出過《紅樓二尤》、《昆侖草》、《平原作戰》、《紅燈記》等大戲,尤以《紅燈記》飾演李鐵梅而聞名中外,曾獲得首屆“梅花獎”。

除劉長瑜外,我還特別喜歡楊春霞在《杜鵑山》中扮演的柯湘、洪雪飛在《沙家濱》中扮演的阿慶嫂。柯湘堅毅而又幹練,阿慶嫂灑脫而不失機智。後來扮演者無論扮相多麽逼真,總覺得不如楊春霞那樣硬朗,不如洪雪飛那樣柔美。楊春霞在電視上見過幾次麵,可惜洪雪飛因車禍去世,再也無緣見麵了。

那天,我同報社的記者小周在三峽大酒店見到了劉長瑜。除報社獨家采訪她以外,我有兩個心願:一個是讓她給我的《紅燈記》劇照連環畫收藏本簽名(其實我也不知道這究竟有何意義),另一個就是親耳聆聽她唱一段“小鐵梅”。我不禁為自己的行為好笑,人到中年了,竟成了“追星族”。

她上身著暗紅碎花的黑色短袖,下身也是黑色的長褲。李鐵梅紮著紅頭繩的長辮子是不見了,如今是一頭並不茂密的短發,有些微黃。李鐵梅的那種英氣是不見了,如今是一張滿是謙和的臉。雖說已是62歲的人了,但看上去比實際年齡要年輕得許多。知道我們是報社的記者,並不是像某些“大腕”那樣給我們以冷臉,而是微笑著回答我們的提問。

我問:“聽說您曾與作家鄧友梅為樣板戲發生過一次爭執?”

說心裏話,樣板戲畢竟是“文革”時代的產物,它的“三突出”創作原則,它的某些唱腔設計,不少老幹部、老作家非議頗多。但劉長瑜不為潮流所動,敢於執言,發表不同意見。我是十分佩服劉長瑜的勇氣的。也許,這是我想見她的真正原因。

劉長瑜說:“那是在第七屆全國政協會期間,有一位記者說到了樣板戲。鄧友梅認為,京劇樣板戲原作比較好,江青改編後帶上了幫派氣味。‘文革’期間,鄧友梅被折磨,一聽到高音喇叭放樣板戲,就感覺到自己像被人用鞭子在抽。”

“不可否認,有的人一聽到樣板戲,就會想到那個年代。但翻過這頁曆史,重新審視這些作品,其本身的藝術性是不言而喻的。《紅燈記》這些優秀作品,是一代專業人員集體智慧的結晶,不能因為江青曾經插手過樣板戲,就否定了這些作品的藝術性!我現在仍然是這個觀點。”

“其實我和鄧友梅是好朋友,我和他也沒有發生什麽爭執。所謂‘兩梅(李鐵梅、鄧友梅)之爭’,完全是媒體炒作出來的。”

她說這些話時,言語鏗鏘,神情肅然。我從眉宇間,看到了當年舞台上小鐵梅的影子。

我說;“您這次來三峽,肯定是要唱上一段的。我們都喜歡聽您唱!”

劉長瑜說:“謝謝大家的好意。我有好幾年沒有上舞台了,有時偶而上台,也隻是報報幕。人老了,嗓子也不行了,唱得不好,會叫觀眾失望的。”

采訪完畢,劉長瑜戴上眼鏡,在我的《紅燈記》劇照連環畫上,一筆不苟地簽上了自己的名字。我吃驚,她的字竟是那樣的工整、流暢。字如其人。我明白了她舞台上的一招一式為何那樣經典,決不是偶然的。

第二天晚上,在三峽總公司的職工活動中心裏,我再次見到了劉長瑜。隨行的演員有荀派傳人《紅娘》的主角孫毓敏、《徐九經升官記》的主角朱世慧、梅派青衣李玉芙、張派名角王蓉蓉、程派傳人遲小秋。她們一個個便裝上場,各施絕技,贏得陣陣喝彩。

和眾多票友一樣,我期待著劉長瑜亮出金嗓,唱一出壓台戲。可她隻是與朱世慧一道充當報幕員,始終沒有唱。

她報幕的聲音好聽,柔和而又清亮,像是從鼻翼的上方發出來的。

2005年8月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