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章 靈龍峽

丙戌年四月二十三日,我和幾位朋友遊了一回靈龍峽。靈龍峽位於遠安縣西河,全長三十七公裏。朋友們許是作家、詩人的緣故,神經特別敏感,一路上見山就大呼,見水就小叫,見樹就長籲,見崖就短歎,似乎都尋到了自己認為的美景了。

有朋友說:靈龍峽之美,美於大拐彎。是的,大拐彎之景,的確是靈龍峽的獨特之美。西河,也稱黃柏河,是保康、夷陵、遠安三縣境內的支流匯聚而成。它發源於保康,逶迤於峻嶺,進入遠安境內三墩岩,便發出吼聲,翻著白浪,行至青龍山,忽地拐了360度的大彎,將青龍山緊緊圍住,蜿蜒西去,直奔宜昌。2004年夏天,清華大學有一位教授為此專程考察說:此大拐彎之景,可與雅魯藏布江的大拐彎之景相媲美,這是湖北人的幸事,也是遠安人的幸事。

有朋友說:靈龍峽之美,美於水。是的,靈龍峽之水,是清澈的,純淨的。它的上遊,有十公裏的河段,水流湍急,驚濤裂岸,雪浪奔湧,正是乘筏漂流的好所在。“男人一路歡笑,女人一路尖叫”,這是形容人們漂流極度刺激時的快樂心情。而它的下遊呢,特別是在一個叫天佛廟的地方攔壩修庫以後,河水就急急上漲,西河下遊竟成了浩瀚的湖了。水裏就有了藍藍的天光,綠綠的山影,水的顏色也就有一點像海水一樣的藍了。我們坐著汽船,逆流而上,斜格似的波浪,就從船的兩側**漾開去,陽光直射在水麵上,翠綠的清流裏,便泛起了點點碎銀。我忍不住掬一捧水,放在嘴裏,頓覺滿口津甜,神清氣爽了。

有朋友說:靈龍峽之美,美於山。是的,靈龍峽之名就來源於青龍山。遠安民謠曰:“青龍山,青龍山,龍首在遠安,龍尾在四川。龍的背脊,隻有一指寬。”我們坐著汽船,沿著大拐彎方向轉了一圈,就會發現奇異之景:兩岸青山夾水,水又夾著青山,而青山又是那樣的蒼綠,好似“龍藏於淵”。我想,這就是遠安人稱“靈龍峽”之名的來由吧。你看,大拐彎處,山勢活像龍頭,愈往下遊,山勢愈是峻峭,呈現出龍也似的背脊。若仔細瞧之,就見壁立千仞,偏偏於石壁之腰,裂出一道縫來,斜長著幾棵樹。那樹高數丈,粗幾握,樹枝細長,好似藤蔓垂下來,疑心是石壁的裂縫蔓延伸長。窄窄的山脊上,生長著草木,終年蒼翠濃綠,原始而又古樸。一座突兀的仄仄的青峰,於清流中綿延數公裏,不得不令人感歎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有朋友說:靈龍峽之美,美於樹。是的,生於斯長於斯的遠安,在湖北素有“小林海”之稱,而靈龍峽兩岸則是天然的植物園了。僅喬木而言,就有鬆、柏、杉、楊、柳、樟、櫟、梧桐等數百種。單看鬆柏,就有馬尾鬆、油鬆、華山鬆、濕地鬆、側柏、園柏、塔柏。灌木就更多了:黃荊條、黃櫨、馬桑、牛筋條、構樹等。最不可小看的就是那些喜好糾纏的藤本:葛、金銀花、葡萄、獼猴桃、爬牆虎等。而果木呢,更是不可勝數:夏有桃、李、杏,櫻、枇杷,秋有蘋果、拐椒、山楂、板栗、核桃、石榴、棗、柿、梨,冬則有無毛的帶著小裂紋的青桃了。然而,更令靈龍峽驕傲的還是桑樹。沿著靈龍峽兩岸流連,隻見一片片的桑樹林,鬱鬱蔥蔥。若是秋天,高大的桑樹上,掛滿了桑椹,那真是別有一番風景。傳說的遠古西陵之女嫘祖,就是在這兒養蠶繅絲,與軒轅黃帝聯姻,將黃河文化與長江文化融匯於此,史稱這兒便是“南絲綢之路”。

可我卻與朋友們看法迥異。我以為,靈龍峽之美,就是美於不言。什麽山之美,水之美,樹之美,大拐彎之美,全是人的感覺而已。況且嫘祖一說,沒有文字依據,更是令我生疑。正如荀子所雲:“天行有常,不為堯存,不為桀亡。應之以治則吉,應之以亂則凶。”我敢說,自從滄海桑田那一刻起,大自然之子靈龍峽就誕生了。千萬年來,它生養萬物而不自恃己勞,惠及兩岸人民而不自居有功。如今人們在這兒或捕魚,或泛舟,或漂流,或采桑,或歌唱,或繁衍,它總是無言無語,一任人之所為。世界上,還有什麽大美,能與之相比呢?

2006年5月2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