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武昌起事大獲成功,餘瑞祥心裏充滿了喜悅,不過,他還有一些隱隱的擔憂。
雖說已經派遣人員前往信陽,聯合那邊的革命黨人相繼起事,控製武勝關,扼住滿清大軍南下武昌的道**,可是,畢竟**途遙遠,不可預知的因素太多了,他不可能把革命黨人的前程完全寄托在信陽革命黨人一定能夠起事,一定能夠控製武勝關上。身為革命軍臨時總指揮,他得采取其它步驟,來確保武昌的安全。無疑的,策動漢口、漢陽的革命黨人起事,把瑞澂、張彪以及他們率領的殘餘清軍全部趕出漢口,趕往武勝關以北,中華民國湖北軍政府就安全得多。
他很想立即部署人馬做這件事,卻武昌剛剛光複,一些被打散的清軍時不時會集中起來,向革命軍發動零星的攻擊,並且到處殺人放火搶劫**,種種罪行不一而足。為了清剿這些清軍,他無法抽調人馬跨過長江,去攻擊漢陽和漢口;派遣人員前往漢口、漢陽聯絡那兒的革命黨人起事吧,卻發動起事的領頭人全都把心思放在迅速成立中華民國湖北軍政府一事上,誰也沒有誰有足夠的威望策動漢陽、漢口的革命黨人響應武昌起事。
軍政府成立以後,自己會充任什麽角色?餘瑞祥不太關心,也關心不了。他知道成立軍政府刻不容緩,積極推進軍政府早一點成立,卻身為軍人,他最關心的還是怎麽把張彪以及殘餘的清軍趕出漢口。他一直希望親自提兵一旅,趁著勝利的餘威,去攻打張彪,以免張彪養成精力,以後就很難對付了。卻他根本無兵可提;更重要的是,無論是謀略處還是即將被革命黨人推上都督寶座的黎元洪,因為各種各樣的原因,都沒有賦予他提兵攻打張彪殘部的權力。
弟弟餘瑞華所在學堂裏的學生們英勇抗擊清軍的事實,使餘瑞祥認識到,應該快一點把各新式學堂裏同情和支持革命黨人的學生全部吸納到革命軍裏來,也吸納那些願意當兵的民眾進入革命軍,以便迅速擴大革命力量,進可以主動攻擊清軍,退可以有足夠的力量跟清軍相抗衡。
在謀略處的第一次會議上,他提出了相關**,希望立即就能得到執行。可是,在其他革命黨人的眼裏,當前最主要的工作,是成立中華民國湖北軍政府,暫時還顧不上擴軍的事情;甚至有的革命黨人指出,真要擴軍的話,錢糧從哪裏來?雖說打下了藩署,奪得了藩庫,卻到底有多少銀兩,誰也不知道。要擴軍,最起碼也得先等到清點完了藩庫再說。就這樣,餘瑞祥擴軍備戰的第一個企圖就無法實現了。
從昨夜起事開始直到現在,餘瑞祥一直沒有合過眼。他深感疲憊,卻不能不支撐身體,應付堆積如山的問題。
黎元洪一直不肯答應擔任中華民國鄂軍都督府都督。餘瑞祥雖說相信黎元洪最後一定會接受,卻時間繼續拖宕下去,他又很擔憂。畢竟,清軍反撲的危險會隨著時間的流逝一點點變大。
餘瑞祥再也不可能贏得眾人的一致尊重。在太多的問題上,他跟革命黨人產生了分歧。他很想把一切精力都放在軍事上,放在備戰上,卻許許多多事情會主動找上門來,讓他窮於應付。
夜深人靜的時候,再也沒有人前來打擾他了,辦公室一片死寂。他噓了一口氣,準備先在沙發上躺一下,養足精神,以便第二天再來處理沒玩沒了的事情。
然而,餘瑞祥還是休息不了。王俊林來到了他的麵前。
親眼看到餘昌泰口吐鮮血,王俊林深感懊悔,不該刺激未來的嶽父大人。好不容易等待餘昌泰緩過氣來,王俊林出了餘府,安排好了各城門的防務,就立即趕到谘議局,準備把這些事情全部告訴給餘瑞祥。卻餘瑞祥忙得連抬頭看一下他的工夫也沒有,他不能不退了出去,在走廊上焦躁不安地等待著。
終於,王俊林一五一十地把餘府發生得所有事情都告訴給了餘瑞祥。
在護送黎元洪進入谘議局的半**上,餘瑞祥就領教了父親的謾罵。他當然想得到父親的態度。他苦笑一聲,說道:"我們的工作千頭萬緒,就不要計較老人家的態度了。等過一段時間,革命軍掌握了局勢,他會有一些改變的。"
"可是,革命軍一旦缺少了錢糧,很難想象會怎麽堅持下去。"王俊林說道。
"你沒有看到民眾樂於支持革命軍嗎?餘府不支持,不要緊,革命軍不會沒有錢糧。"餘瑞祥說道。
話雖如此,餘瑞祥心裏更加焦灼。革命軍要是不能籌到足夠的錢糧,問題可就真的嚴重了。他隻有暗自祈禱,明天到藩庫去清理的時候,能夠清理出比自己想象得多的銀兩。
"雖說你父親不應該死心塌地地忠於朝廷,不過,老人家有些話還是對的。"王俊林瞥了餘瑞祥一眼,猶猶豫豫地繼續說下去:"要是我們真的抵擋不住清軍,要是你率先派往信陽的革命黨人沒有準時趕到信陽,朝廷就派兵打過來了,我們就會有被清軍消滅的危險。"
"人無遠慮,必有近憂。我們可以考慮到這些問題,卻被這些問題束住手腳,就不對了。我們可以盡快打過漢口,把清軍趕到三道橋以外,牢牢地把守三道橋這塊陣地,扼住清軍進入漢口的咽喉。這樣一來,清軍縱使有再多的人馬,也很難打進漢口。再說,各地的革命黨人很快就會響應。到時候,清廷自顧不暇,哪裏有時間和兵力來跟我們打仗?我們一旦養成氣候,就可以提兵北上,直搗黃龍。"餘瑞祥慷慨激昂地說道。
"話雖如此,我們手裏有兵嗎?再說,你看,革命黨人現在哪裏顧得了這個?不是都在為建立中華民國湖北軍政府的事情忙碌著嗎?一旦時機過去,就不是那麽回事了。我想,我們還是應該留一條後**。畢竟,我們原先不是革命黨人。"
"我們已經是革命黨人了,就要為革命黨人的事業去奮鬥。哪怕清廷大軍真的打過來了,哪怕我們失敗了,砍頭了,也不要緊。我們是在為一種理想,一種主義而戰,是在為全天下的漢人而戰。就憑這一點,我們也死而無憾。"餘瑞祥說道。
"可是,你不是也對革命黨人的前途感到擔心嗎?"王俊林說道。
"擔心是一回事,能不能為了理想繼續戰鬥下去,是另外一回事。"餘瑞祥搖了搖頭,注視著王俊林,說道:"也許,我不應該讓你參加革命黨。你現在退出還來得及。"
"我隻不過是心裏擔心嘛。我已經參加了革命黨,當然不能半途而廢。"
從此,餘瑞祥對王俊林感到擔憂了。他很了解王俊林。這個人不管幹什麽事情,從來就沒有做到底。參加了革命黨,王俊林也無法改變這種個性。一旦清軍打過來了,革命軍抵抗不了,王俊林會不會成叛徒?餘瑞祥的腦海裏情不自禁地閃現出這樣一種疑問。他嚇了一跳,不得不提醒自己,得好好敲打王俊林。
他的眼簾一再浮現出王俊林描繪出來的那些情景:父親口吐鮮血;父親派人滿大街地張貼聲明,要跟自己脫離父子關係;家裏其他人大多屈從於父親的**威,畏畏縮縮,不敢支持革命黨人,隻有大嫂趙春麗對革命黨人抱有好感。
那些事情一再浮現在他的眼簾,他竟然越來越心亂如麻。他強迫自己不要去想這些事情,要把精力放在革命黨人的事業上。後來,終於成功了。
他覺得,縱使手裏沒有足夠的兵馬,也得派遣一些能幹的革命黨人前去漢陽、漢口,探聽那邊的革命黨人是不是起事了;要是還沒有起事,就讓他們鼓動那邊的革命黨人盡快起事;暫時無法消滅張彪殘部,也得派遣人員前去做張彪的工作,把他拉進革命黨人的陣營。誰跟張彪的關係密切呢?把革命黨人細細地盤算了一遍,沒有人跟張彪有深交,隻有自己,因為張之洞的關係,跟張彪認識得久一些,深得張彪的信任。那麽,自己就去漢口找張彪做工作吧。
等待餘瑞祥想好了這一切,天色已經大亮了。武昌起事的主要領導人都聚攏在一塊,緊張的一天又開始了。
餘瑞祥把盤算了一個晚上的計劃告訴了蔡濟民、熊秉坤等人以後,立即引發了熱烈的討論。漢口那邊的革命黨人是不是起事了,至今沒有確切消息;張彪是張之洞一手提拔起來的新軍統製,忠於朝廷。一旦餘瑞祥去了漢口,眾人擔心他會遭到張彪扣押,不敢輕易同意他親赴虎穴。
"兩軍交戰,不斬來使。張彪不會把我怎麽樣的。再說,張彪就是扣押了我,不是更能激起革命黨人的義憤嗎?能以我一個人的力量,換回革命軍的勝利,我雖死無憾。"餘瑞祥說道。
眾人再也無法拒絕餘瑞祥的要求。餘瑞祥很快就要啟程渡江。革命黨的主要領導人把他送出谘議局,陪著他一直走向碼頭。與此同時,那些選**分別去漢口和漢陽聯絡革命黨人起事的人員也出發了。
王俊林得到消息,巴巴地趕了過來,說道:"我雖說不能去勸說張彪,可是,我可以去漢口或漢陽,幫助那兒的革命黨人起事。"
鑒於王俊林的父親就是漢口商務總會總理,王家又是漢口首富,革命黨人很希望得到王家的支持,欣然同意王俊林跟餘瑞祥一道渡江去漢口。卻餘瑞祥認為,在摸不清王翔宇到底對革命黨人持什麽態度的情況下,就派遣王俊林過去運動,時機不對,應該改派王俊林去漢陽。畢竟,漢陽知府趙嘉勳與王家有姻親關係。王俊林去了漢陽,最起碼可以安撫趙嘉勳,使得那兒的革命黨人起事更容易成功。眾人覺得餘瑞祥說得很有道理。王俊林隻有接受這種安排。
餘瑞祥渡過長江,赫然發覺漢口已經落到了革命黨人手裏。
武昌起事大獲成功,餘瑞祥心裏充滿了喜悅,不過,他還有一些隱隱的擔憂。
雖說已經派遣人員前往信陽,聯合那邊的革命黨人相繼起事,控製武勝關,扼住滿清大軍南下武昌的道**,可是,畢竟**途遙遠,不可預知的因素太多了,他不可能把革命黨人的前程完全寄托在信陽革命黨人一定能夠起事,一定能夠控製武勝關上。身為革命軍臨時總指揮,他得采取其它步驟,來確保武昌的安全。無疑的,策動漢口、漢陽的革命黨人起事,把瑞澂、張彪以及他們率領的殘餘清軍全部趕出漢口,趕往武勝關以北,中華民國湖北軍政府就安全得多。
他很想立即部署人馬做這件事,卻武昌剛剛光複,一些被打散的清軍時不時會集中起來,向革命軍發動零星的攻擊,並且到處殺人放火搶劫**,種種罪行不一而足。為了清剿這些清軍,他無法抽調人馬跨過長江,去攻擊漢陽和漢口;派遣人員前往漢口、漢陽聯絡那兒的革命黨人起事吧,卻發動起事的領頭人全都把心思放在迅速成立中華民國湖北軍政府一事上,誰也沒有誰有足夠的威望策動漢陽、漢口的革命黨人響應武昌起事。
軍政府成立以後,自己會充任什麽角色?餘瑞祥不太關心,也關心不了。他知道成立軍政府刻不容緩,積極推進軍政府早一點成立,卻身為軍人,他最關心的還是怎麽把張彪以及殘餘的清軍趕出漢口。他一直希望親自提兵一旅,趁著勝利的餘威,去攻打張彪,以免張彪養成精力,以後就很難對付了。卻他根本無兵可提;更重要的是,無論是謀略處還是即將被革命黨人推上都督寶座的黎元洪,因為各種各樣的原因,都沒有賦予他提兵攻打張彪殘部的權力。
弟弟餘瑞華所在學堂裏的學生們英勇抗擊清軍的事實,使餘瑞祥認識到,應該快一點把各新式學堂裏同情和支持革命黨人的學生全部吸納到革命軍裏來,也吸納那些願意當兵的民眾進入革命軍,以便迅速擴大革命力量,進可以主動攻擊清軍,退可以有足夠的力量跟清軍相抗衡。
在謀略處的第一次會議上,他提出了相關**,希望立即就能得到執行。可是,在其他革命黨人的眼裏,當前最主要的工作,是成立中華民國湖北軍政府,暫時還顧不上擴軍的事情;甚至有的革命黨人指出,真要擴軍的話,錢糧從哪裏來?雖說打下了藩署,奪得了藩庫,卻到底有多少銀兩,誰也不知道。要擴軍,最起碼也得先等到清點完了藩庫再說。就這樣,餘瑞祥擴軍備戰的第一個企圖就無法實現了。
從昨夜起事開始直到現在,餘瑞祥一直沒有合過眼。他深感疲憊,卻不能不支撐身體,應付堆積如山的問題。
黎元洪一直不肯答應擔任中華民國鄂軍都督府都督。餘瑞祥雖說相信黎元洪最後一定會接受,卻時間繼續拖宕下去,他又很擔憂。畢竟,清軍反撲的危險會隨著時間的流逝一點點變大。
餘瑞祥再也不可能贏得眾人的一致尊重。在太多的問題上,他跟革命黨人產生了分歧。他很想把一切精力都放在軍事上,放在備戰上,卻許許多多事情會主動找上門來,讓他窮於應付。
夜深人靜的時候,再也沒有人前來打擾他了,辦公室一片死寂。他噓了一口氣,準備先在沙發上躺一下,養足精神,以便第二天再來處理沒玩沒了的事情。
然而,餘瑞祥還是休息不了。王俊林來到了他的麵前。
親眼看到餘昌泰口吐鮮血,王俊林深感懊悔,不該刺激未來的嶽父大人。好不容易等待餘昌泰緩過氣來,王俊林出了餘府,安排好了各城門的防務,就立即趕到谘議局,準備把這些事情全部告訴給餘瑞祥。卻餘瑞祥忙得連抬頭看一下他的工夫也沒有,他不能不退了出去,在走廊上焦躁不安地等待著。
終於,王俊林一五一十地把餘府發生得所有事情都告訴給了餘瑞祥。
在護送黎元洪進入谘議局的半**上,餘瑞祥就領教了父親的謾罵。他當然想得到父親的態度。他苦笑一聲,說道:"我們的工作千頭萬緒,就不要計較老人家的態度了。等過一段時間,革命軍掌握了局勢,他會有一些改變的。"
"可是,革命軍一旦缺少了錢糧,很難想象會怎麽堅持下去。"王俊林說道。
"你沒有看到民眾樂於支持革命軍嗎?餘府不支持,不要緊,革命軍不會沒有錢糧。"餘瑞祥說道。
話雖如此,餘瑞祥心裏更加焦灼。革命軍要是不能籌到足夠的錢糧,問題可就真的嚴重了。他隻有暗自祈禱,明天到藩庫去清理的時候,能夠清理出比自己想象得多的銀兩。
"雖說你父親不應該死心塌地地忠於朝廷,不過,老人家有些話還是對的。"王俊林瞥了餘瑞祥一眼,猶猶豫豫地繼續說下去:"要是我們真的抵擋不住清軍,要是你率先派往信陽的革命黨人沒有準時趕到信陽,朝廷就派兵打過來了,我們就會有被清軍消滅的危險。"
"人無遠慮,必有近憂。我們可以考慮到這些問題,卻被這些問題束住手腳,就不對了。我們可以盡快打過漢口,把清軍趕到三道橋以外,牢牢地把守三道橋這塊陣地,扼住清軍進入漢口的咽喉。這樣一來,清軍縱使有再多的人馬,也很難打進漢口。再說,各地的革命黨人很快就會響應。到時候,清廷自顧不暇,哪裏有時間和兵力來跟我們打仗?我們一旦養成氣候,就可以提兵北上,直搗黃龍。"餘瑞祥慷慨激昂地說道。
"話雖如此,我們手裏有兵嗎?再說,你看,革命黨人現在哪裏顧得了這個?不是都在為建立中華民國湖北軍政府的事情忙碌著嗎?一旦時機過去,就不是那麽回事了。我想,我們還是應該留一條後**。畢竟,我們原先不是革命黨人。"
"我們已經是革命黨人了,就要為革命黨人的事業去奮鬥。哪怕清廷大軍真的打過來了,哪怕我們失敗了,砍頭了,也不要緊。我們是在為一種理想,一種主義而戰,是在為全天下的漢人而戰。就憑這一點,我們也死而無憾。"餘瑞祥說道。
"可是,你不是也對革命黨人的前途感到擔心嗎?"王俊林說道。
"擔心是一回事,能不能為了理想繼續戰鬥下去,是另外一回事。"餘瑞祥搖了搖頭,注視著王俊林,說道:"也許,我不應該讓你參加革命黨。你現在退出還來得及。"
"我隻不過是心裏擔心嘛。我已經參加了革命黨,當然不能半途而廢。"
從此,餘瑞祥對王俊林感到擔憂了。他很了解王俊林。這個人不管幹什麽事情,從來就沒有做到底。參加了革命黨,王俊林也無法改變這種個性。一旦清軍打過來了,革命軍抵抗不了,王俊林會不會成叛徒?餘瑞祥的腦海裏情不自禁地閃現出這樣一種疑問。他嚇了一跳,不得不提醒自己,得好好敲打王俊林。
他的眼簾一再浮現出王俊林描繪出來的那些情景:父親口吐鮮血;父親派人滿大街地張貼聲明,要跟自己脫離父子關係;家裏其他人大多屈從於父親的**威,畏畏縮縮,不敢支持革命黨人,隻有大嫂趙春麗對革命黨人抱有好感。
那些事情一再浮現在他的眼簾,他竟然越來越心亂如麻。他強迫自己不要去想這些事情,要把精力放在革命黨人的事業上。後來,終於成功了。
他覺得,縱使手裏沒有足夠的兵馬,也得派遣一些能幹的革命黨人前去漢陽、漢口,探聽那邊的革命黨人是不是起事了;要是還沒有起事,就讓他們鼓動那邊的革命黨人盡快起事;暫時無法消滅張彪殘部,也得派遣人員前去做張彪的工作,把他拉進革命黨人的陣營。誰跟張彪的關係密切呢?把革命黨人細細地盤算了一遍,沒有人跟張彪有深交,隻有自己,因為張之洞的關係,跟張彪認識得久一些,深得張彪的信任。那麽,自己就去漢口找張彪做工作吧。
等待餘瑞祥想好了這一切,天色已經大亮了。武昌起事的主要領導人都聚攏在一塊,緊張的一天又開始了。
餘瑞祥把盤算了一個晚上的計劃告訴了蔡濟民、熊秉坤等人以後,立即引發了熱烈的討論。漢口那邊的革命黨人是不是起事了,至今沒有確切消息;張彪是張之洞一手提拔起來的新軍統製,忠於朝廷。一旦餘瑞祥去了漢口,眾人擔心他會遭到張彪扣押,不敢輕易同意他親赴虎穴。
"兩軍交戰,不斬來使。張彪不會把我怎麽樣的。再說,張彪就是扣押了我,不是更能激起革命黨人的義憤嗎?能以我一個人的力量,換回革命軍的勝利,我雖死無憾。"餘瑞祥說道。
眾人再也無法拒絕餘瑞祥的要求。餘瑞祥很快就要啟程渡江。革命黨的主要領導人把他送出谘議局,陪著他一直走向碼頭。與此同時,那些選**分別去漢口和漢陽聯絡革命黨人起事的人員也出發了。
王俊林得到消息,巴巴地趕了過來,說道:"我雖說不能去勸說張彪,可是,我可以去漢口或漢陽,幫助那兒的革命黨人起事。"
鑒於王俊林的父親就是漢口商務總會總理,王家又是漢口首富,革命黨人很希望得到王家的支持,欣然同意王俊林跟餘瑞祥一道渡江去漢口。卻餘瑞祥認為,在摸不清王翔宇到底對革命黨人持什麽態度的情況下,就派遣王俊林過去運動,時機不對,應該改派王俊林去漢陽。畢竟,漢陽知府趙嘉勳與王家有姻親關係。王俊林去了漢陽,最起碼可以安撫趙嘉勳,使得那兒的革命黨人起事更容易成功。眾人覺得餘瑞祥說得很有道理。王俊林隻有接受這種安排。
餘瑞祥渡過長江,赫然發覺漢口已經落到了革命黨人手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