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章 隆起的風景3

3

利中盆地的存在,使得利川總給人一種地勢平坦的印象。其實,利川的總體地貌特征,仍是以山為主的。利川的山一座連著一座,一座挨著一座,甚至是山上有山,山外還有山。有些山若不細細品味,認真感受,甚至說不出它們的分別來,但每座山又的確是有自己不同於他山之處的。

利川可謂山山藏寶,而每座山又有自己的特色和強項。說到山與寶的聯係,隻要對利川稍有了解的人,都會自然而然地想到一座叫福寶山的山。

到利川工作以前,我就知道福寶山了。聽說它時,得知它又叫佛寶山,來由是因為明代的時候,山上曾建過一座叫白雲寺的寺廟。白雲寺為何人所建,史述不詳,隻說是清代時還曾修複,於“文革”中被毀,現隻留下荒草亂石間的一片廢墟,證明白雲寺曾經的確是存在過的。寺廟雖已矣,佛在心中留。直到今天,人們在對此山的稱謂上,仍然佛福混用。其實這又有什麽奇怪的呢?佛也好,福也好,各有其道理,各有所寄托,都是對一種境界的向往。不過今天看來,我認為還是以福為重,叫福寶山的好,因為福寶山實在是一座為人帶來實實在在福音的寶山啊!

就我對福寶山的了解和認識,很容易就能想到,這座不同凡響的寶山給人們帶來的福音,至少有這麽兩個方麵:一是它豐富而獨特的物產,為人們提供了許多綠色健康的食品和藥材;二是它良好的高山生態環境,為人們提供了一個優越的旅遊度假、避暑休閑的絕佳去處。

福寶山位於利川市區西南32公裏處,總麵積44.5平方公裏,最高峰海撥1758.5米,平均海拔1500米。山峰逶迤,氣勢雄渾。最初聽說那座山的確切時間,已記不得了,隻記得自知道有那麽一座山,那座山就一直存留在我的想象裏了,並產生了一種強烈的要去走一走、看一看的願望,這個願望在很長的時間裏一直清晰著。到利川工作後,我才終於有機會上山去,對福寶山作親眼觀察,親身體驗,一次又一次地親近福寶山之後,深深感到過去記憶裏一直存留著的那麽一份念想的確是值得的。

乘車從城裏出發大約半個小時,便可去到福寶山下。乘著車,彎來繞去地爬行在盤山公路上,呼吸著山野清新的空氣,目光在漫山遍野漸行漸高地作著愉快的旅行,心兒也隨之在山花野樹叢中輕盈飄遊,不管什麽季節,都會讓人感到神清氣爽,心境怡然。爬行十幾分鍾的樣子,便會來到一道山門前,山門橫額上寫著“福寶山生態旅遊風景區”這樣幾個大字,那就是告訴你已經正式進入福寶山生態旅遊風景區了。

將福寶山定位於“生態旅遊風景區”,實在是名符其實的。進入景區,樹林便更加茂密了。穿行在綠樹簇擁的公路上,讓人會自然而然地想到“曲徑通幽”這個詞。道路兩旁的柳杉、水杉、楓樹、栗樹、梓樹和其它一些一時叫不出名字的落葉和常綠的針葉、闊葉樹,共同織成一幅五顏六色的勝景,樹林間彌漫著清新的空氣,讓人舒心悅目,神清氣爽。行不多遠,你的目光就會讓兩個水質清澈碧綠的小型湖泊吸引過去,公路從兩湖之間穿過,將原本是一個整體的高山湖泊分隔開來,這兩個部分擁有一個共同的名字,叫夫妻塘。這個名字是有由來的。傳說福寶山物華天寶,風景秀美,然而很早以前人們卻很難進入它美麗的殿堂,原因就是有一塘阻隔,非舟輯不能入內,人們來到此處,常隻能望塘興歎,抱憾而返。歎息聲驚動了山神,山神為方便人們通行,就把那水塘一分為二,中間築起一條道路供人們出入。後來人們稱大塘為夫,小塘為妻,合稱“夫妻塘”。人們通行是方便了,可那“夫妻”卻從此咫尺天涯,雖輕濤微瀾之聲可聞,卻不能交擁共歡,隻能默默忍受寂寞,共享孤獨。聽了這個傳說,我倒認為把“夫妻塘”改叫“相思塘”更確切些。

穿過夫妻塘,繼續沿林間公路彎來繞去地爬行,翻過一道埡口,在一座水庫旁停下,那便是到了福寶山的中心腹地,也就是人們習慣認為的到福寶山了。

隨便站在福寶山的一個什麽地方,放眼望去,都是一派綠蔭如蓋、生機盎然的景象。低下頭來,細看林下,立刻又會給你一個珍奇遍野、物華天寶的印象。那的確是一座聚寶之山,山上生長著大量的蓴菜、薇菜等眾多特色鮮明的珍稀物產和黃連、黃柏、厚樸、辛荑花、續斷、野山藥、金銀花、五蓓子等名目繁多的名貴中藥材。作為生態旅遊風景區,擁有3萬多畝森林、數十種珍稀植物、1500多畝的高山平湖、大片的濕地以及山間飛瀑等景點可供遊人遊玩觀賞。福寶山山上藏寶,寶為人用,為人造福。我想,那便是“福寶山”這個名字的真正含義吧。

穿行在那遍地是寶的福寶山上,除了處處可以觀賞到森林草地的碧綠青翠,感受到空氣的清新宜人,福寶山水庫也是一定要去的。福寶山水庫躺臥在高山之巔,掩映在綠樹叢中,水質清純碧綠,水麵波光粼粼,沿岸景物倒映水中,野鴨暢遊,白鷺翻飛,水鳥嬉戲,一派寧靜祥和景象。在那裏,遊人可以按照各自的興趣愛好自由安排活動,可以沿著湖岸上的林蔭小道漫步,可以去湖邊悠閑垂釣,也可以登上小小快艇去體驗水上飛馳的情趣。總之,在那樣一個環境裏,你所獲得的隻有輕鬆和快樂,一切塵世的紛擾和生活的煩愁,都會在那一派清新裏被洗滌得**然無存,讓你換一種怡然心境,得一種美妙享受。

站在水庫的大壩之上,朝下望去,便會看到一片片鏡麵似的水田,走近觀看,才知道那平靜的水麵,其實全是馬蹄似的葉片織成的,原來田裏生長的是蓴菜。蓴菜這東西不僅是一種稀有的保健食品,也是一種價值很高的觀賞植物。這家夥對生長環境和條件的要求很是苛刻,不是隨處都能生長的,所以更顯出它的嬌貴和神秘。但利川這地方的水土,卻能很好地滿足它的要求,因此利川早已將蓴菜作為一大產業來培植,而且發展勢頭很好。蓴菜也早已從福寶山走了出去,別的一些地方也能見到它們的身影了。

沿著那一灣蓴菜基地繼續往下走,便會來到一道懸崖旁,有飛瀑從石崖之上飛泄而下,銀鏈垂落,白霧彌漫,吼聲如雷。如遇雨後天氣,那氣勢更是磅礴,聆聽那隆隆的吼聲,望著那飛泄的身姿,讓人禁不住心旌搖曳,靈魂震憾。

當我多次到過福寶山之後,跟開發區的黨委書記、管委會主任袁政談起福寶山時,一個情況讓我大吃一驚——我所看到的還隻是福寶山的“冰山一角”,原來福寶山還有一個充滿**的去處,那就是水庫上方的大片濕地,那裏還生長著多種特性獨到的植物,生活著多種禽類。

在離開利川之前,我跟市委常委、宣傳部長鄧習猛一道,專程前往福寶山水庫裏側的那片濕地,領略它獨特而神秘的魅力。那天真正是可以用秋高氣爽這個詞來形容的,湛藍的天空飄著朵朵白雲,溫暖的陽光沉靜地照耀著福寶山。一條小河從濕地中間曲曲折折地穿流而過,河水清澈碧透,一塵不染,水中成群的小魚穿梭來往,立於岸邊,連細小的魚鱗也看得清清楚楚。小河兩岸大片的濕地顯得秋意濃重,那一叢叢、一片片或碧綠或紅黃的野草跟濕地周圍黃裏透紅的水杉、碧綠顏色的柳杉一道,將整個濕地塗抹得色彩斑斕。這裏那裏,一蓬蓬雪白的茅花開得分外繁茂,在山風的吹拂下,起伏搖曳,弄得目光也隨之恍惚起來;一隻隻純白的野鶴翩然翻飛,一群群山雀野鳥喧鬧嬉戲,使整個濕地顯得生機勃勃。由於時間倉促,我們的行動顯得很是匆忙,急匆匆在那大片的濕地間行走,急匆匆地按動著相機的快門,連外套都汗濕了,連氣也喘不過來了,換來的卻是說不完的快樂與新鮮。

後來跟袁政說起那次匆匆之行,結果又讓我吃了一驚。

他說:“你們看到的那片濕地不是我說的那裏,我說的那片濕地還在裏頭,是真正的人跡罕至的地方。”

其實以上這些情形,都隻是福寶山有形可見的部分,福寶山的魅力遠不止這些。吸引許多人上福寶山的動力,也是因為它氣候的獨特。夏涼冬雪的氣候,清新宜人的空氣,也是那裏成為旅遊景區的重要基礎。人們去到山上吃住遊玩,品味的就是那裏原始本真的純樸,清涼無塵的潔淨。

2006年11月,福寶山迎來一批特殊的客人。那批客人是國家旅遊局組織的專家組,來福寶山的目的不是簡單的旅遊觀光,而是對福寶山的資源和開**況進行考察評估,要將福寶山列入全國生態農業旅遊示範區予以支持。專家們決定利用一個上午的時間作實地踏勘,可到了那裏才知道一個上午是遠遠不夠的,等做完計劃的工作,已到了下午兩點多鍾。盡管如此,專家們最後跟市領導交換意見時,依然不無遺憾地感歎說:“時間太短了!”

我想,福寶山真是一方福地啊!它已經和即將為人類帶來的福音,誰又能說得清個準數呢?

4

我初到利川時,為盡快了解利川各方麵的情況,大量閱讀相關資料。在譚宗派老先生撰著的一本書中,我讀到他引用的一首古詩:

一片寒光雪滿溪,

隨風飄**逐高低。

春歸柳絮餘芳徑,

月上梨花隱玉溪。

淨處漫同紅雨落,

淡中好共白雲棲。

何需更羨瓊瑤島,

仙路依依望不迷。

這首詩描述的是甘溪山的情形。書中沒有注明詩的出處,也沒有原作者姓名。但就是這首詩,給我留下了一個美好的關於甘溪山的印象。

甘溪山屬武陵山係的星鬥山支山,山勢呈南北走向,南北長6.5公裏,東西寬4.5公裏,山體總麵積約47平方公裏。山腰有一眼山泉,泉水清冽甘甜,下流成溪,故名甘溪山。說它有影響,一是因為山勢高拔,山形壯美,山上鬆竹茂密,林濤翻湧,山泉清純,自然風光雄奇秀美;二是因為古文化遺址和傳說眾多。自然景觀和人文景觀交相輝映,使甘溪山變得魅力無窮。

成天呆在鋼筋水泥和嘈雜喧囂構建的城市裏的人們,受著紛繁事務的煩擾,隻要稍一得閑,便免不了會冒出尋個機會、找個地方去清靜一下,給疲憊的身心一點撫慰的想法。不管去與不去,單是這樣想想,也會讓人感到幾分輕鬆和愉悅。

2004年冬天,幾位恩施的朋友在利川辦完事情,想找個地方去放鬆一下緊繃的神經,我就想到了甘溪山。甘溪山離利川市城隻有幾公裏的路程,不遠。上山的前幾天下過一場大雪,山下的雪早已融化,但山上還是一片銀白景象。據說“甘溪積雪”是利川古八景之一,在利川是很有名的。

從西門方向出城,穿過一壩水田,又穿過幾片桃園和梨園,便開始上山了。車子在依山而築的旅遊公路上漸行漸高,讓人感覺像是坐在船上,正隨著水位的上升而被一點點浮起。利川城則一點點地遠了,一點點地小了,不一會,偌大一座城市就陷在利中盆地那些高高低低的山丘和大大小小的田疇的包圍中了,從山上看去,整個情形就像是一幅放大了的地圖。看著看著,車子就進入林區了,道路被夾擠在兩旁高大茂密的樹木之間,顯得幽深寧靜,視線和心事也被局限到林子裏去,我們便心無旁鶩地置身於那個想要找尋的境界之中。

我們急不可待地跳下車,讓自己跟皚皚白雪零距離接觸。山上凝滯著刺骨的寒氣,滿山蔥鬱的樹木和枯槁的雜草浸潤在淡淡的霧靄之中,樹枝上結滿了晶瑩剔透的霧凇,霧凇順著風的方向伸延出去,把樹枝們裝扮成一麵麵飄擺著的旗幟了。大自然的鬼斧神工,給我們製造出一份朦朧晶瑩的景象。

朝著山上一路走去,滿地是潔白耀眼的積雪,踩上去發出卟卟的而不是咕咕的聲音,這說明那些雪已積了很長時間了,雪的表麵都結了冰淩。大家像是受了那好聽的聲音的催促和鼓勵,開始在雪地上爭先恐後地奔跑起來,讓人以為前麵有誰設定了一個什麽錦標,都想著要去爭奪。跑在後麵的不服氣了,便抓起一團冰雪,冷不丁朝前麵的某個人扔過去,或是幹脆努力追上了,把雪團直接塞到別人的領口裏去,前麵的人在毫無防備的情況下,受了冰雪的侵襲,激愣之下就少不了要發出一聲尖叫來,弄得旁人都跟著一陣幸災樂禍地哈哈大笑,接著就沉浸到一種快樂輕鬆的情境裏去了。

鬧騰一陣,繼續上行,拐過幾道彎,大家的注意力就被另一種景致給吸引去了——眼前是一道架設在林中的回廊,回廊由結實的雜木板鋪成,大約一米來寬,曲曲折折,起起伏伏,朝著看不清底細的林子深處延伸進去。我們踏上回廊,因了兩旁有樹條做成的護欄護著,走在上麵雖有些搖晃,但一點兒也不擔心會摔下去,因此走著走著,就有人跑起來了,震得兩旁受了牽連的樹木也跟到搖晃起來,樹上的積雪一團一團地落下來,有湊巧的正好砸到人的頭上,立刻就濺起一片開心的笑聲,笑聲在濕重的空氣裏傳揚開去,弄得整個林子也跟到顫顫地快活起來。

走過回廊,我們再次回到路上,一路說說笑笑地朝前走去。前邊是一塊平緩的林地,粗大的柳杉、水杉成排成行地立於潔白的雪地之上,加之淡淡山霧的渲染,便構成了一幅意境深邃的國畫。大家朝林子裏奔去,照相的照相,踏雪的踏雪,觀景的觀景,而我卻一個人獨自朝林子深處走去,去尋找一份屬於我個人的寧靜。在我的感覺裏,雪總是跟寧靜安祥相依相伴的,那正是我要尋找的東西。穿過那片密林,看到好幾棵一抱合圍那麽粗細的常綠的大樹靜靜地挺立在雪地裏,被越來越重的山霧糾纏著,幾隻翠綠色的小鳥在枝葉間自由地跳來跳去,不時發出嘰嘰喳喳的鳴叫,輕輕的,親親的。我聆聽著鳥的叫聲,踏著積雪,在樹下徜徉,觀賞著周圍靜謐的一切,心裏便也雪一樣的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