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章 珍奇滿目1
當今是個時興自我推銷的時代,每個地方介紹自己的情況,無不使用“物華天寶”這個詞。看得多了,腦子裏就形成一種概念化的感覺,在閱讀時也就常把這一類的文字給忽略去了。可利川那個地方,要不使用這個詞還真難以說明它的概況與特點,因為那裏的物產實在是太豐富了,而且很有特色,許多東西都是別處沒有或是極少見到的。因了這個緣故,利川被賦予好多美譽,比如“水杉之鄉”,“蓴菜之鄉”,“黃連之鄉”,“壩漆之鄉”,“山藥之鄉”,等等。初到利川的時候,我對那些“之鄉”多少有些不以為然,因為現在叫什麽什麽“之鄉”的太多了,直到我在那裏工作了三年,對一切有了較為深入的了解後,才堅定地相信了,那並不是自封的,都有來頭,都是名符其實,因而我不得不花點時間和精力去認真關注一下它們。
第一節 珍奇滿目
利川招待外來客人吃飯,總會給客人一些或大或小的驚奇。麵對滿桌豐盛的菜肴,客人們常常會睜大了眼睛,用筷頭點著這裏那裏問,這是什麽?那是什麽?這時候主人便會一一地作出介紹,說這是什麽,那是什麽。客人聽了,就總是少不了要發出咿咿呀呀地感歎,抑或是驚訝。就是見過再多世麵、品過再多美味佳肴的,也會有好多認不得的東西。這還隻是說的吃的東西。看的呢?用的呢?還多得很。利川人自己是見得多了,見得久了,覺不出新鮮來了。但到了外人眼裏,就完全是另一種情形,聽到主人這呀那的介紹,就總會情不自禁地感歎:“嘖嘖!真的是開了眼界。”
1
對於全國的許多地方許多人,知道利川謀道那個地方,主要是通過2005年中央電視台舉辦的那次“魅力鄉鎮”評選活動。在那次評選活動中,謀道鎮的文化得以充分展示,並被評為“中國傳統習俗名鎮”。但了解底細的人們都知道,其實謀道那個鄂渝邊界的“口子鎮”早就是名聞世界的。如此出名的原因,是那裏生長著讓全球的水杉樹尊為祖先的水杉王。
那棵水杉王就生長在謀道集鎮上的318國道旁邊,樹高35米,胸徑2.5米,冠幅22米,看上去龍骨虯枝,古老蒼勁,高大挺拔,據有關專家測算,樹齡已達600餘年,認定是世界上樹齡最長、胸徑最大的水杉母樹,因此也被譽為“天下第一杉”。
最初見到它時,沒有真正認識到它的特別處,因為在我們鄂西山區,像那樣的古樹並不少見。後來對有關水杉的知識作了些了解,才明白了那棵水杉王何以被渲染得如此神乎其神。
資料告訴我,早在一億三千萬年前,水杉誕生於北極圈,後來逐漸分布到歐洲、亞洲和北美洲。第四紀冰川時期,水杉遭遇了滅頂之災,之後人們便隻有從地層中發掘出來的水杉化石了解它了。植物學界曾經宣布,水杉樹在地球上已經絕跡。一時間,水杉化石身價倍增,不少收藏家都以能夠收藏到一枚水杉化石而自豪,有的甚至將其視為“鎮藏之寶”。這種情形直到1941年才得以改變。那一年,當時國民黨中央大學的於鐸教授去到利川,首先發現了那棵古樹,後經植物學家胡先驌、鄭萬鈞教授鑒定,確認為水杉,並於1948年發表了題為《水杉新科及生存之水杉新種》的論文,用活生生的事實推翻了“水杉滅絕”的定論,在世界植物學界引起強烈振動。那一發現,被稱為二十世紀植物學上的最大發現。一位日本植物學家獲悉世界上還有存活的水杉,專程遠渡重洋,來到謀道,親眼目睹了那棵大樹的神采。當他走到樹前時,卟嗵一聲跪倒在地,連磕了三個響頭,然後雙手撫摸著粗糙的樹杆,淚流滿麵,發瘋似地大喊大叫。後來有人翻譯過來,說他喊的是:“上帝呀!我終於見到活著的水杉啦……” 隨後,一批又一批植物學家前來考察,那棵水杉連同謀道這個地名,一同傳遍了世界。
一棵樹,能在世界範圍內引起如此重視的,恐怕也隻有這棵水杉王了。那棵水杉樹一經發現,便成了世界植物學界關注的焦點,也就注定了它是要屬於全人類的,它既是中國的國寶,也是世界之寶。據統計,近50年來,已有8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植物學家親赴利川謀道考察研究,研究此樹發表的論文、著述多達700餘篇(部),專門研究那棵水杉樹而完成博士論文、獲得博士學位的已多達76人。同時,那棵水杉樹的意義已遠遠超出了本身的植物學範疇,還成為了中國與世界各國傳播友誼的使者,黨和國家領導人將其作為友誼的象征,贈送給國際友人。1972年,國務院總理周恩來將2公斤水杉種子贈給金日成,表達中朝友好情誼;同年,尼克鬆以美國總統身份首次訪華後,把自己心愛的遊艇命名為“水杉號”,以此紀念中美關係友好的開端。1978年2月,鄧小平贈給尼泊爾人民兩棵水杉苗,並親手種在皇家植物園,尼泊爾人民將它命名為“尼中友誼樹”。國家郵電部還曾發行過一枚水杉郵票。如今,那棵水杉王的子子孫孫已遍布世界各地。
1992年初春,鄧小平南巡時,在參觀深圳仙湖植物園時說:“有一種古老樹種,叫水杉,現在全國都有了,有一棵很大的,在三峽附近。”說的就是那棵水杉王。作為世界現存活水杉的祖先,那棵水杉王日益被社會各界重視起來。當地林業部門早已將其作為重點保護對象,采取措施,嚴加保護。2005年,省長羅清泉實地查看後,決定再撥專款,修建“中國南方水杉植物園”。接著省發展與改革委員會主任李宗柏親自到利川現場辦公,很快落實資金,利川方麵組織實施,在我離開利川時,植物園已基本建成。這樣一來,那棵惠及全球的水杉王,不僅得到了更好的保護,也成為了當地一大旅遊景點。
一批又一批植物學家前來考察研究,望著那棵大樹唏噓感歎,當地人說話的語氣卻還是有些不以為然,不是不懂得它的貴重,不重視它的存在,而是說:“嗨!像這樣的樹啊,我們這裏還多得很!”聽得外來的專家們眼睛都睜圓了,急切地問:“在哪裏?”當地人就會告訴他們:“在小河。”
小河屬忠路鎮的地盤,但跟謀道接界,不遠。那裏至今還有大麵積的水杉母樹群落。在我離開利川前夕,再次去到小河看望那些古老的水杉母樹,並拍攝了一些資料。在一戶人家的屋角,有三棵一抱多粗的母樹。當我前去拍攝照片時,那家的一位老太太出來跟我打招呼,我因為擔心那些價值連城的水杉母樹會被村民破壞,便有意問她:“這樹不會被人們砍掉吧?”老人一聽,覺得我的問話很稀奇,回答說:“嗨,那都砍得!這些樹林業局都是登了記、編了號的,哪個都曉得是要保護的,砍不得,砍不得。”我故意開玩笑說:“這裏這麽偏僻,砍了別人也不知道嘛。”老人說:“那麽大的樹砍了哪有不知道的,哪個願意犯法噢,砍了要坐牢的。”老人的語氣裏飽含著提醒我的意味。看到村民們都知道要保護好這些古樹,我心裏也踏實了。
近水樓台先得月。如今利川到處都是水杉樹,或成片成塊,或成行成排,或零星散落,春來嫩葉迎風而展,夏至綠樹成蔭,秋來染黃著紅,是利川秋色的主色調,冬天落葉滿地,將整個地上鋪上一層厚厚的落葉,踩上去軟綿綿的。特別是在秋天,漫山遍野的水杉樹葉黃了,紅了,將利川的山山嶺嶺染得或金黃,或桔紅,是利川最美的顏色。元堡鄉的紅椿那個地方,是秋天看水杉的最好去處之一。2006年秋天的一個周末,我跟幾個攝影愛好者,去紅椿拍水杉,我們的鏡頭按都按不過來。記得在紅椿快到大茅坡埡口的地方拍攝時,遇到一群青年男女也在那裏拍照,一問才知道是重慶萬州那邊過來的,來的目的就是專門看那裏的“紅樹林”,是從網上得知的消息,說那裏秋天的水杉特別好看,便專程從萬州過來。看秋天的水杉,已成為利川一景。
2
每當我向別人介紹利川時,總少不了要感歎:那真是一方靈山秀水。捫心自問,得出這樣一個溢美的結論,的確有對利川情有獨鍾的原因,而這份堅定地鍾情,正是來自利川本身的可愛。
蓴菜也是促使我堅定這個結論的一個重要因素。
最初聽到蓴菜這個名字的時候,還以為是跟蘿卜白菜一樣長在地裏的,後來見到了蓴菜的實物,是用透明的塑料瓶子裝著的,一棵棵滑溜溜的,還不敢吃它。去利川工作後,出於半是好奇半是工作需要的目的,才對蓴菜那東西作了大量了解。
蓴菜屬珍稀水生植物。《本草綱目》上說:“蓴,又叫馬蹄草,也叫水葵,生長在南方河澤中,葉形似馬蹄,浮在水上,其莖紫色,柔軟光滑可作羹”。蓴菜世界稀少,我國產地也不多,過去無錫太湖、杭州西湖是有的,但因水質汙染,現已盛名不再,利川成了主產區。2004年,國家質監總局在全麵了解利川的蓴菜後,行文認定,利川為我國蓴菜原產地域,為利川作為“蓴菜之鄉”提供了更加權威的依據。
春夏季節,嫩莖沒有長葉的蓴菜叫稚蓴,葉稍舒展的稱為絲蓴,到秋天老後就叫葵蓴,或者叫豬蓴。越是嫩、越是小的為上品。因此人們用以食用的,主要是稚蓴和絲蓴。蓴菜風味獨特,富含多種維生素和氨基酸,具有很高的營養、醫藥功效。李時珍說,食用蓴菜,可消渴熱脾,治痛腫,補下氣,有延年益智、健胃強身、美容潤膚等作用。自晉代起,蓴菜便成為皇室貢品、宮宴佳肴。食用方法可煮、炒、涼拌,與魚、肉、雞等配製成湯,滑嫩鮮美,被營養學家譽為“二十一世紀的生態蔬菜”。近年來,福寶山上的農業生態旅遊不斷發展,山上的人們抓住這一機遇,充分利用純天然蓴菜這一資源,開發出係列美食,有一家餐館配製的土雞蓴菜湯成為遠近聞名的佳肴,上麵來了領導,外麵來了客人,好多都拉到山上去,參觀考察,觀光旅遊,而其中必不可少的一項內容,就是吃那裏的土雞蓴菜湯。
利川的蓴菜集中分布在生態環境優美的福寶山,生長在不太深的水田裏。因為蓴菜這東西對生長環境和條件要求很苛刻,所以不是隨處都可以見得到的,這就使其具有一定的神秘感。上山的人凡了解到關於蓴菜的種種情況,又得知福寶山就是我國蓴菜的原產地,便是少不了要在那上麵花點兒心思的,免不了要去基地和加工廠參觀參觀,去親眼看看讓人們說得那麽神乎其神的蓴菜,到底是個什麽樣子,是怎麽生長,又是如何加工的,好讓自己增長一些平時難得學到的知識,也好帶走一些茶餘飯後的談資。
蓴菜的葉片浮在水麵上,而可食部分——剛發出的嫩芽——則在水下。蓴菜外麵裹著一層天然透明的果膠,晶瑩剔透,柔軟光滑。福寶山大片大片的蓴菜田像鏡子一樣鑲嵌在茂密森林的包圍之中,開春之後,熬過了一個冬天的沉悶而顯得有些殘敗萎黃的蓴菜,舒展渾身的“筋絡”,汲取春水的營養,馬蹄狀的葉片開始泛綠,密密實實地漂浮在水麵上;浸泡在水下的根莖開始吐出滑溜溜的嫩芽來,整個水田隨之變得生動鮮活起來。那時候,高高的福寶山上雖然還沉浸在一派寒意裏,成片成片的蓴菜田還沒有完全從冬天的陰鬱裏緩過勁來,但蓴菜卻要開始采摘了。當太陽從埡口升起來的時候,平靜的水麵上還浮著一層淡淡的薄霧,輕盈似紗,柔曼如絲。這時候,采蓴的人們便喊著山歌,笑鬧著來到田邊,下到田裏,開始采摘蓴菜。
采摘蓴菜的多是年輕婦女和土家少女,她們腳穿過膝膠靴,頭戴鬥笠,手腳麻利地從水下將一顆顆細嫩柔滑的蓴菜摘下來,丟進浮在水麵上的小圓木盆裏去,工作很是細致專注。這裏是蓴菜生產的第一“車間”,人們食用到的蓴菜,就是工人們這樣一顆一顆從水裏撈摘起來的。看著她們辛勤快樂地勞作,仿佛采下的不是一顆顆簡單的蓴菜,而是一粒粒價值昂貴的寶物噢!
福寶山上有一家天佛蓴菜公司,專門從事蓴菜的生產加工銷售。采下的蓴菜被一桶桶地運送到加工車間去。如果你去到加工車間,便會看到一派忙碌景象。工人全是女工,她們衣著整潔,眼快手巧,專心於手頭的活路,一點兒不為前來參觀的人們所打擾。對於此類情形,她們早已司空見慣了。她們隻顧低著頭在各自麵前的操作台上飛快地擺弄著蓴菜——將它們一顆顆地裁切、分類。采下的蓴菜都是剛長出的嫩芽,跟毛尖茶一個樣子,隻是色呈淡綠,外麵裹著一層天然透明的果膠,狀如琥珀,十分漂亮。我曾覺得好奇,忍不住伸出手去,想要抓來細細觀賞,但那東西滑溜溜的,抓了幾下也沒能捏住,可在工人們手裏卻又是那樣順從馴貼,工人們的動作之快捷,手法之嫻熟,真是讓人歎服。
因為經常要陪外麵的客人去福寶山參觀考察、遊覽觀光,我上福寶山的機會自然就很多。每上一次福寶山,每看一次蓴菜采摘、加工的情形,我就感動一次。是那些工人們辛辛苦苦地將蓴菜種植出來,一顆顆地采摘下來,經過精心加工,再源源不斷地輸送到國內外廣大消費者的餐桌之上,使天下人共享這份奇妙的美味啊。
隨著福寶山全國農業生態旅遊基地的認定,上山觀光的遊人日益增多,天佛蓴菜公司順勢開發出一個獨到的歡迎儀式——凡是去公司參觀或是指導工作的人,都會在進廠的大門處,接受一碗涼拌蓴菜湯。那蓴菜湯可是用農家酸水壇子裏的酸水加薑沫、蒜泥、蔥花、辣椒、食鹽、香油等佐料調製而成,味道鮮美,清涼可口。一次,一位省領導到天佛蓴菜公司檢查指導工作,服務人員把一碗涼拌蓴菜湯遞到他手上時,他先捧到眼前仔細欣賞,隻見那蓴菜湯有紅有綠,有黃有白,甚是好看,用湯匙將蓴菜送到嘴裏,細細嚼來,隻感到又滑又脆,酸中帶辣,回味無窮。當時我正站在他身邊,看到他邊吃邊點頭稱好,一碗吃過,就勸他再來一碗,他就說好好好,再來一碗;幾口喝下,見他仍是餘興未盡,我就又勸他還來一碗,他就又說好好好,再來一碗。接連喝下三碗,才抹著嘴巴說,真是不錯,真是不錯!
蓴菜,特色鮮明,地域性強,是一種難得的特色資源。但在恩施州,除了利川福寶山,還有許多地方也適於蓴菜生長,因而具有廣闊的開發前景,完全有條件將這個產業做大做強。利川的蓴菜早已大量出口到日本、韓國等東南亞十幾個國家和地區去了。隻可惜大多還是以粗加工後的半成品出口、銷售的。這種狀況,對於如此獨特的資源來說,實在是讓人有些舍不得。據說日本人將利川的蓴菜大桶大桶地拿過去,隻稍加處理,分開包裝,價值就增加了好幾倍。利川正在積極地做好這方麵的工作,以天佛蓴菜公司為基礎,擴大生產規模,提高產品質量,開發新的產品,在過去粗放經營的基礎上,提高加工技術含量,開發即食食品,還可用蓴菜上附著的天然果膠生產護膚美容品。完全有理由相信,在不久的將來,利川蓴菜一定可以做成全國甚至全球獨特的品牌。那時候,當人們談起蓴菜這個東西時,哪裏隻是利川的蓴菜呢,它所代表的已經是一個國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