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 高處的曆史2

周懸崖峭壁,從山頂到山麓,落差達800多米。夏天雨後轉晴,抑或是春秋冬三季的清晨,時常可見異常壯觀景象:白茫茫的霧氣從深深的穀底緩緩彌漫上來,填滿了寨子跟周圍山體之間的空間,遠遠望去,寨子就像一艘船頭高昂的巨輪航行在煙波浩渺的汪洋大海之上,因此人們形象地稱那座山為船山,叫那座寨為船頭寨。

傳說船山原本是天上的一隻船,因“偶念紅塵”而“墮落塵網”。玉皇大帝得知,甚為震怒,特命“六甲”將船“鎖向人間不計年”,並“鎮以天符永不遷”。從此,那隻天船便化作凡間的一座山了。

到船頭寨上去,僅有一條小道可通。到得寨頂,才知道山上其實是一片開闊之地。元朝以來,船頭寨一帶為龍潭安撫司支羅峒治所,那裏是一座土司皇城,因此人們稱那片山巔台地為衙門坪。

明朝嘉靖年間,龍潭安撫司黃俊、黃中父子不服朝廷統治,以船頭寨為基地,聯合施南土司覃寧、容美土司田世爵等,組織武裝,反抗朝廷,勢力範圍不斷擴展,曾占據奉節、雲陽、萬縣等地,“聚黨千餘”。明王朝命湖北巡撫穀虛中前往船頭寨鎮壓,調來施州、辰州、重慶、沔陽等地的軍隊及四川石柱、湖南永順等土司軍隊進行圍剿。黃俊、黃忠父子率部在船頭寨上建關設卡,據險固守,英勇抵抗。那場曠日持久的戰爭,前後持續了十三年之久,直到嘉靖四十五年(1565年),黃中不慎中計,被誘騙到山下被殺,黃俊隨之也因“誅九族”而“追戮梟首”,才告結束。

一場場悲壯的活劇早已落幕,寨上的許多曆史遺跡也在時間與人為的雙重作用下紛紛消失。但當年黃俊、黃忠修築的卡門要塞,至今還有十多處遺跡被保存下來,且有四座較為完好。在接近山頂一道卡門兩側的石柱上,刻寫著一副對聯:“鐵壁山城盤古寨,螺峰數道護雄關?。透過那副對聯,讓人感受到現實船頭寨的險絕雄奇,也讓人想見船頭寨曆史的烽火狼煙。

3

在涼霧鄉的李子槽有一座山叫一品山,一品山上有一座古寨,叫一品山寨。

一品山寨地勢高拔,群山環擁,氣勢巍峨,景象壯觀。翻閱古寨曆史,發現寨上曾是佛光與刀光疊現,和平跟戰爭交織。

明代時,一品山曾是佛教聖地,建有文明寺,從南到北,依次分布著大佛殿、觀音堂、老君殿、聖人殿,可以想見文明寺是具有相當規模的。可就在那樣一方普渡眾生的佛教聖地,又充滿了刀光劍影。農民起義隊伍紅巾軍、夔東十三家、太平天國軍,都在那一帶發生過戰鬥。清鹹豐年間,太平天國翼王石達開率兵西進,途經此地,跟當地土司產生矛盾,並最終引發戰事,“寨主”譚英升率眾於一品山上修造寨門,構築城牆,奮力抵抗,使石達開部望寨興歎,敗退而去。民國初年,涼霧區長譚繼軍在寨內開設工廠,製造槍支,據寨稱霸,川軍甘占元領兵圍攻數十日,無功而返。直到民國十一年,川軍賀國強再次率兵攻寨,久圍不去,致使寨內水源枯竭,人困馬乏,才終為所破。

走過風風雨雨,曆經坎坎坷坷,寨內的寺廟早已**然無存,木魚聲、槍炮聲也已消散在曆史的天空,隻有留存下來的城牆堞垛,供人們參觀,讓後來者追思。

一品山寨為城堡式建築,城牆周長約一華裏,環繞著一品山巔。城牆高七至八米不等,牆頂寬二點六米。整個城牆完全用長一米以上、高四十厘米以上的條石砌壘而成,結構堅固,形似鐵桶,唯東南與西南二寨門可入寨內,東南寨門寬一點二米,高二點五米,進深八米,入門後登二十級始達寨院;西南寨門寬一點二米,高二點八米,進深六點八米,入門後登十五級始達寨院。二寨門內頂均刻有直徑為三十七厘米的太極圖案,東南門額陰刻行書“依然鷲嶺”,西南門額陰刻行書“何異桃源”,每字約二十厘米見方,筆力遒勁,鋒芒畢露,書法刀法堪稱雙絕。站在寨門下,認真審讀門額上的題刻,讓我內心激動不已。“依然鷲嶺”,“何異桃源” ,足可想見當年譚“寨主”據險憑障,是何等的自信與逍遙噢。

透過曆史煙雲,穿越時空隧道,麵對那一座座雄踞山巔的古寨,我讀到了一段段波瀾壯闊的曆史;審視那一段段荒草掩映的城牆,我看到了一幕幕驚心動魄的拚殺;撫摸那一塊塊苔痕斑駁的青石,我聽到了一陣陣搏擊抗爭的呐喊!

利川的每一座古寨,都是一部風起雲湧的曆史,都飽含著豐厚的土家文化。除了魚木寨現在已作為文物加以保護,作為旅遊景區加以開發利用,其他幾個寨子,由於規模相對較小、交通更為不便等原因,目前都還隻是作為古跡遺址而存在,隨著時間的推移,它們最大可能的結局,便是被掩沒在荒樹雜草之間,最終消失在時間的深處,成為傳之後人的一個神話般的傳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