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悲情黑水國

張掖大佛寺大殿內壁上《西遊記》的壁畫,使得這裏的人們很自信地認為《西遊記》創作的雛形就在張掖。這個說法當然尚有爭議,不過,《西遊記》小說描寫中,因唐僧師徒確曾經路過的“黑水國”,使得位於張掖的“黑水國遺址”格外引人關注。

黑水國遺址距張掖市區大約十幾公裏,出張掖市區沿312國道一路向西,從一處岔路拐進去,繼續沿鄉間便道前行不遠,即可看到一處村莊,村莊周圍是結著點點積雪的農田,沿村道穿過農田,便到了一處荒漠地帶,一同前去的張掖文物局工作人員說:這已屬“黑水國遺址”。

瑟瑟寒風中,我小心地爬上沙堆,卻不料一堆堆的黃沙和城牆一般高,算是已爬到黑水國古老的城牆上。城內極其空曠,黃沙遍地,到處是斷壁殘垣,滿目的荒涼與死寂,那種撲麵而來的蒼涼感幾乎使人窒息。四下張望,城門尚可依稀可辨,黑水國古佛塔、南城的角墩、黃沙中的角樓都還屹然挺立著,似乎是在告訴來此的尋訪者:一千多年前,這裏可是一處繁華都市所在地。隻是千年後,這座城市僅剩下了一個大致的輪廓,城牆邊的幾處殘破的角樓是最明顯的標誌,雖曆經千年風沙侵襲,依然孤零零地守望著這座殘破的古城堡。

黑水國遺址是一座謎一樣的古城,各種各樣的傳說為這座古城披上了一層層神秘的麵紗,也為這座城池帶來了想不到的厄運。

黑水國遺址中,關於牧羊人發現“金月亮”的傳說,就為這座古墓葬帶來過一次浩劫。

1938年,國民黨馬步芳部旅長韓起功占據張掖後,他聽到牧羊人的傳說後,大肆開挖黑水國的古墓葬,據說,挖出古陶漢磚無數,僅漢磚即可隨便鋪一條十幾公裏的道路。大量的墓葬被撬開,出土了很多墓主遺骸,許多遺骸脛骨都很長,相關專家據此分析判斷,他們個子應該較高,由此推斷,黑水國一帶曾生活著一支不同於漢族的其他民族。

有些專家分析認為,月氏民族分布在東至新疆、西至黑海、西南至伊朗高原的廣大地區,其語言為伊朗語族,這些長骨可能就是月氏人的遺骸。

這由不得使人聯想起西漢前期,匈奴人和月氏人在河西走廊所發生過的那場慘烈衝突。

早在2100年前,河西走廊就生活著烏孫、月氏等遊牧民族,涼州的前身姑臧城就是月氏民族所修築的最早的城池。有一天,不安分的匈奴人,想稱雄河西,獨霸一方,於是開始大開殺戒,鎮壓並驅趕了烏孫、月氏部落,搶奪了這座城池,並成為姑臧城的新主人,匈奴休屠部的頭目休屠王成了這座城池的新首領,河西腹地黑水國一帶也成為匈奴渾邪王的轄地。當然,這場衝突月氏人的結局很糟,死傷嚴重,一部分月氏人遠遁西域,沒有來得及逃走的月氏人則被匈奴收編,他們被稱為“小月氏”。戰敗的月氏人被匈奴安置在黑水國一帶。月氏人開始在此繁衍生息,他們以黑水國區域作為居住區和部落首領的統治中心,雜以畜牧業、農業和漁獵為生。

放眼眺望,黑水國古城遺址很大,破磚碎瓦、古陶殘片遍地。我小心地挪步,輕輕地問話,偶爾會肅穆而望。我實在不忍心再踩踏這些千年遺物,我擔心會驚醒這座古城的殘夢,就讓它永遠地睡著吧,但願不要醒來,免得醒來後悲傷。

張掖市文物局工作人員介紹說,據推算,在黑水國區域及周邊墓葬區的古墓葬不少於1萬座,目前發現的黑水國史前文化遺址總麵積約35萬平方米。

如此龐大的墓葬群,一方麵說明這座城市昔日之大,人口之多,城市之繁華,另一方麵,難道生活在黑水國區域沒有逃走的小月氏人,還有更加悲情的記憶嗎?

風沙彌漫之下的黑水國遺址,那些殘垣斷壁、石磨殘塊,碎陶瓦片、與其曾有過的宮牆高院、歌舞喧囂,奢華侈靡、已經幻化成我腦海中漫無邊際的想象。我知道,這風沙、黃土、古墓,殘片,連同殘損的角樓、欲墜的角墩、破敗的佛塔在用悲情說明著過往,它們是曾經的見證者。

悠久曆史歲月所能掩蔽的東西實在是太多太多,悲情黑水國也許真有許多不為人知的悲情記憶。【1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