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駱駝城遺址漫話

時值深冬,萬物蕭索。透過車窗望去,山野一片枯黃。

我們采風團一行從甘州區出發,徑直向高台方向駛去。車內出奇的靜默、沉寂,似乎2000多年的曆史古城觸手可及。

沒錯,我們正在趕往駱駝城遺址。

駱駝城遺址位於張掖高台縣城西南,距離高台縣大約20多公裏路。當汽車在一塊丁字形砂土路上停下來之後,陪同的高台縣文化局工作人員指著近前蒼涼肅穆的土壘廢墟說:駱駝城遺址到了。

繼續步行穿過一小段泥土路,越過幾塊水田,跨過一片蒿草荒灘,便是駱駝城遺址。古老的駱駝城已經看不出有完整的城門,我第一個從那破損的城牆口跨進駱駝城,一座曆經幾千年的古代城池就這樣展現在眼前。眼前所呈現的是用黃土夯築呈長方形的古城牆,全城看上去輪廓依然清晰,結構嚴密精巧,氣勢宏偉雄壯。

從整體來看,古城分為南北兩城,兩城中間由腰牆隔開,整座城池又分外廊、宮城、皇城三層,現存的外城遺跡有甕城、馬麵、敵台、腰墩、角墩、古井、城垣等輔助設施,角墩是在古城的四角,其中東南、西南角墩基本完整,而西北、東北角墩隨著歲月的磨損,雨水的衝刷,早已坍塌了。

站在角墩旁邊的城牆高處,凝望著這座曾經的北涼古都,在清冷的微風中靜臥於荒漠堿蒿之中。我在想,曆史悠久的駱駝城,本是河西走廊東西通道上的一個據點,從漢唐開始,便充當了絲路暢通的一道重要防線,也許有無數次的兵臨城下,駱駝城卻依然固若金湯。它的每一道城牆缺口,每一堆凹凸遺址,也許都在無聲地訴說著千年風雨的洗禮,戰火的雕鑿。

駱駝城遺址是漢唐時期河西走廊絲綢之路上的古城址之一,根據史書記載,駱駝城在漢代名為表示縣,東漢時因為表是縣發生大地震,官寺、民舍全都被震毀了,大大小小的餘震持續了將近一年。地震後,需要另選縣址重新建築新城,重新建築的新城就是現在的駱駝城遺址。到了十六國前涼時期,即公元335年,表氏縣升格為“建康軍”,隸屬於涼州,成為絲綢之路上重要的軍事重鎮和中西文化交流的融匯地。東晉太元七年(382年),前秦大將呂光率十萬大軍征討西域,385年,呂光以兩萬頭駱駝滿載著從西域俘獲的奇珍異寶班師東歸,途經建康軍時,這支浩浩****的駝隊曾在這裏駐紮。這是曆史上記載之中經過駱駝城最大的一支駝隊,是否因此就是駱駝城名稱的由來,不得而知。

呂光占據涼州後,他繼續割據河西建立了“後涼”政權,並且拜謀士段業為建康太守。而一介書生段業在公元397年,受後涼大將沮渠蒙遜的鼓動,竟舉旗造反,以建康郡割據,自署涼州牧、建康公,翌年自稱“涼王”,史稱“北涼”。駱駝城作為北涼政權的發祥地從此正式登上曆史舞台,這就是駱駝城常被人們談起的“北涼故都”的由來,再後來,段業被殺後,又開始了“西涼時代”。

一會“北涼故都”,一會“西涼時代”,對這段曆史,我自己筆底下也不覺有些亂。後來的史實是駱駝城成了北涼和西涼征戰拉鋸的主戰場,駱駝城也因此在河西曆史上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安史之亂後,甘州、肅州並陷吐蕃,健康軍也於唐代大曆元年(766年)陷於吐蕃。自河西陷於吐蕃至明代將近700年,駱駝城先後被吐蕃、回鶻、黨項、蒙古等遊牧民族占領。吐蕃之後史書再無記載,駱駝城就此悲情謝幕。

此刻,我們正行走在駱駝城南城的城牆邊,沿著城牆走著,偶爾會去摸一下黃土夯築的厚實的土城牆,夯土層依舊結實有力。擁有2000多年曆史的古城牆,是這座城池的生命防線,它能夠敵得住敵人的戰火,卻敵不了日積月累的風雨侵蝕,裂縫、豁口、坍塌、蟲洞、蟻穴……一直蠶食著古城遺址。

陪同的文化局工作人員講道:這座南城東西南北各有城門,其中北門通往北城內,各個城門都建有甕城。北城除了通往南城的南門外,至少在西麵還開一門築有甕城。

實際上,駱駝城全部的城門都築有甕城。在南城東牆城外幾十米的地方,還斷斷續續地殘存著一些城牆,看上去沒有南北主城牆那麽高昂,原來,這些城牆被認為是羊馬城,羊馬城多被建造在防禦上弱點的城門外側或護城河的內側附近,屬於臨戰時的附設城牆。在城牆和羊馬城之間配置兵力來阻止敵人進攻到城牆的正下方,或者適度地保持從城牆上射出的弓箭的角度來提高命中率等。羊馬城具有很高的防禦效果。

防禦設施如此完備、堅固的駱駝城,馬麵卻很少,北牆和南牆上根本就沒有,東牆和西牆上也隻是各有很少的3處。馬麵在城郭的防禦上具有極重要的作用,建得越稠密越能發揮很好的防禦效果。因此,像這樣零星設置的馬麵,很難有多大的防禦效果。相關專家經過考證分析,駱駝城雖建有甕城和羊馬城,但因為馬麵很貧乏,外廓城也不存在,就此認為,駱駝城的構造在唐末五代時期以前的階段基本停止了進步,所以吐蕃征服河西地區時,駱駝城就已經被放棄了。

雖然,駱駝城的曆史最早可追溯到漢武帝時期,但對於駱駝城究竟因何而來,卻依然沒有定論,駱駝城名稱最初見於清初編撰的《重修肅州新誌》:“駱駝城,在城西南四十裏”,“按此即建康故城,駱駝城乃俗名耳”。有專家據此分析,駱駝城廢棄後,遺址周圍成為遊牧場地,可能用來圈養駱駝,故而得名。當然,這也隻是一個推測,並無所考,駱駝城的由來至今仍是未解之謎。

距離駱駝城遺址不遠,它的西麵方向,便是許三灣遺址,在駱駝城、許三灣遺址周圍有封土墓葬近萬座,駱駝城遺址周圍有城南墓群、城東墓群、大型夯土台式墓群和五座窯遺址。墓群以其分布密集,數量眾多,保存完好而聞名於世。這足以說明當年駱駝城、許三灣城一帶人口眾多,農業發達。

此時,冷風拂麵,古城內不遠處還可以望見幾個懵懂孩童在寒風中玩著他們喜歡的遊戲,偶爾聽見幾聲清脆的笑聲。當我和我的同伴舉起“長槍短炮”,在城牆上,在平處的泥土、砂石、衰草中騎上爬下不停的拍照時,孩子們偶爾會停下遊戲望幾眼,也許他們還很迷惑,這座殘敗的古城,本是他們可以隨意嬉戲的地方,為何如此吸引這些遠方的客人久久流連駐足。

我想,等他們逐漸長大了,他們會漸漸明白,是這座古城靜靜地守護著世代生活在這一方土地的人們,也有資格充當他們的精神家園。

漢武時代、唐代武後證聖元年、北涼、西涼還有各路豪傑,對於駱駝城來說皆已灰飛,亦早已煙滅,昔日的駱駝城隻是一個親曆者,也是一個見證者,更像一個旁觀者。該倒的倒了,該塌的塌了,歲月的無情遠勝於戰火,現在隻是一座殘敗的古城,駱駝城已經歸於平靜。【1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