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 漢江濕地 禪意飄逸

仙人古渡

我常常想,仙人的身上,一定具備著禪的氣象。

仙人們從漢江的渡口飄逝過,殘留的蛛絲馬跡,成為後人精神的絲帶。仙人們是蓄著長發的,絲絲縷縷,裹挾著風的蹤跡。

“仙人去後渡空留,不見仙人見渡頭。”這是清人尚渭論的詩句。戰國時的伍子胥遇難時得仙人相助,擺渡送過漢水。仙人古渡由此得名。那仙人是誰,無人曉得。大凡仙人,是無需用名的。

晚霞中,我佇立在水邊,想象著哪兒是伍子胥渡江的地方。霞光將碧綠的江水染得血紅,嘩嘩的水聲宛若在提示我:這兒——這兒——就是這兒——想象是蒼白的。那麽多的歲月過去了,誰也無法無法見證故事的真實性。

一葉木舟,在我的視野裏遠去。晚霞、江水、木舟,還有岸邊的古樹,構成了一幅由唐詩宋詞繡成的水墨長卷。水的靈性與柔韻,便是這幅畫精靈。“渡頭水色碧於莎,一葉扁舟鏡裏過。”古色古香的人文景觀在盈盈一水間盡顯絕代風華,讓我頓生“此景隻應天上有,人間哪得幾回見”的感慨。

那幅畫麵,在我的記憶裏揮之不去。

我知道,這便是禪的感覺。

粉水澄清

汾水,有點女性的想象。

探索它的來曆,果然就有兩個女人的影子:一個是相國夫人,一個是夫人的丫鬟。丫鬟的手臂輕輕揮過,渾濁散去,南河就成了汾水。

聽說,還有陣陣清香從河麵上飄過。站在河邊,我吸吸鼻子,果然就心清神怡。

汾水是幸福的。它發源於神農架原始森林,經房縣、保康,在穀城匯入漢江。它遠離塵世的喧囂和煩惱,輕輕的一個轉身,就歸入了漢江的懷抱。宛若一個未經世事的女子,被一個大丈夫擁抱。它的生命過程,無疑會填滿快樂。

在清代,汾水便有“小三峽”之稱謂。兩岸懸崖峭壁,層巒疊嶂,河麵碧波**漾,湖光山色,酷似長江三峽。如此的景物,是需要用心體驗的。於是,我在河邊躺下身子,重溫尚渭論的詩句:“樹影虛溜波浪靜,天光倒影古今秋。一泓瀉用飛青雀,幾度濯纓起白鷗。”。

樹影、波浪、青雀、白鷗。這便是禪的境界。

後湖夜月

後湖,應當是隱秘、靜謐的。此處的夜月,又該用怎樣的詞語描摹?

其實,後湖不過是穀城漢江濕地現狀中二道堤以內的北河故道。一個“後”字,恰當的點出了它的位置。

喜歡濕地的那種氛圍,那種感覺,因此,置身於後湖,感受著清涼、濕潤的時候,我恍若隔世。隔世,有種超然於人世的味道,讓人的心靈怡然雋永。

後湖的濕地植被繁蔭,水草豐美。田舍青青,葉荷漾漾。隻需染上月光的影子,這畫就生靈活現。濕地的美是不曾令我失望的,這靈動的影子,早已潛入我的魂靈。

一群姿態優雅的白鷺從遠處飛來,在月下或立或臥,或舞或翔。

夜幕降臨,湖光月色,水霧氤氳,置身其間,如夢似幻。“菱花掩月,清水盈湖”。這是禪一般的意境。

水是濕地的靈魂。浩**的千裏漢江和秀麗的南北河共同孕育了美麗的濕地畫廊。仙人、玉女、菱花、白鷺在水一方,在其中散播著禪意。

禪意飄逸。這便是後湖賦予我的感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