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章 無情的歲月

一脈史河水北上,淮河出門相迎。固始因北水與南水交好,得以滋養。

我常常在想,城市是什麽,是林立的高樓大廈?是沸騰的人群?

前些年,流傳一句民謠:“不到北京不知官小,不到深圳不知錢少,不到海南不知身體好不好。”這就說明一個城市要有自己的特色。

特色是靈魂,特色是主線。找準特色,這個城市就是破解了發展的密碼;抓住特色,這個城市就是抓住了發展的命門;鎖定特色,這個城市就鎖定了發展的靈魂。找準特色,開發特色、放大特色、傳承特色,不斷開拓城市發展的新境界。城市有了特色主題,思路就有了靈魂,發展就有了方向,工作就有了方法,推介就有了名片。

於是,固始根親文化也就應運而生。所謂“根親”,是姓氏同源同脈的延續,是故土同根同緣的熏染。“根親文化”包含有姓氏文化、祖根地文化、移民文化、曆史名人文化等內容,屬於人文曆史文化。這些方麵,固始是真的做到了,做得好,故而才能以海納百川的恢宏氣度,博采眾長,自強不息,以成其大。

讓根親文化揚名固始。時光回到2009年10月26日,這天風輕雲淡、丹桂飄香、秋葉靜美,“唐人故裏 閩台祖地”的固始迎來了首屆中國·(固始)根親文化節。花團錦簇,四海歸根。《紅旗飄飄》、《把根留住》、《喜傳天下》、《花挑盛世》……洋溢著濃濃的鄉情,湧起了深深的親情。閩台一家親,人們歡聲笑語,敘根親,話根親,談合作,謀發展,譜寫新篇章。一年後,升格為中國中原(固始)根親文化節。從此,固始掀開了新的一頁。

尋根溯源,落葉歸根,我們中華民族最注重對根的探尋。

不久前的一天,我去百裏之外的地方去接兩位從美麗寶島台灣來我們這裏的作家。我們以前曾在同一報刊“露臉”,彼此神交已久。見麵後,我們互道安好,共敘親情友誼,同話鄉梓變遷。自改革開放以來,海內外數以千萬計的固始遊子,這些當年移民的後代子孫,他們像先輩們那樣深情的眷戀向往著祖根之地——固始。他們或規模組團,或三五結伴,從閩台、從海外踏上漫漫尋根路,走進固始這一片神奇的土地。鄉情,親情,兩地的文化交流活動為閩台和固始搭起了一座堅實的橋梁。

固始名山秀水星羅棋布,曆史文化俯拾皆是。台灣文友是初次到我們這裏來。上車後,我如解說員一般向這兩位遠方來的客人敘說家鄉的曆史和變遷。

有了炊煙從此便有了人間。漂流著曆史的久遠槳聲的史河,無不彌漫著遠古文明的氣息……生活就像奔騰的河流,現實就在波光裏。曆史的天空,隨處可見固始人閃光的名字,他們或叱吒風雲、安邦定國、靖邊平亂、輔政慰民,或研究科學、治學修史、著書立說、授業解惑,在政治、經濟、文化、科技等各個領域,無不留下不朽的業績,為促進社會發展和推動曆史前進立下了蓋世功勳。“百裏不求天灌區”的建設者春秋時期楚相孫叔敖、馳騁疆場百戰定國的固始侯李通、“開閩數十年烽火無驚稱樂土,建漳千百載香煙不絕祀將軍”的“開漳聖王”陳元光、“寧做開門節度使,不做閉門天子”的“八閩人祖”王審知、驅逐倭寇光複台灣的民族英雄鄭成功、複台歸清屢建戰功的靖海侯施琅、“宦跡半天下”的清代狀元吳其濬、愛國華僑陳家庚、“感動中國”新聞人物魏青剛……曠世人傑傳頌著她的神奇;河南第一人口大縣、第一農業大縣、第一勞務大縣,中國柳編之鄉、中國書法之鄉、國家級生態示範區,全國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示範縣、河南省直管縣……眾多名片彰顯著她的不凡。史河、灌河、泉河……眾川滋養著她的生命;安陽山、華陽大佛山、西九華山……群峰象征著她的尊嚴;將軍祠、奶奶廟、三王故裏遺址……滄桑古跡透視著她的厚重;尋根樓、根親博物館、華夏根親文化博覽園……唐人故裏凝聚著她的獨特;迎賓園、秀水公園、陳元光廣場……閩台祖地展現著她的風範。

曆史名人是錯過和令人緬懷的。

孫叔敖、李通、陳元光、王審知、鄭成功……讓他們這些人的生命在曆史長河熠熠生輝。他們的故事如一串串璀璨奪目的珍珠,似一滴滴沁人心田的甘露,真情實感閃現其中,讓我們久久不能忘懷。

固始,又是一塊修身養性的好地方,花木掩映之中,屋宇儼然,良田千疇,古樹巍然,威風翔集。農民耕作往返,遊人或登高望遠,或臨水垂釣,或湖邊漫步,或拍照留念,怡然自樂。臨水而立,天上的白雲、山上的樹木,都倒映在這一派湖光瀲灩裏,頓時覺得天藍山透綠,水清花繁榮。

中國曆史上多次流民遷徙,南渡北歸,早就血脈相連。

祖根地引得親人來。進入新時期以來,每年來固始尋根拜祖的固始後裔們絡繹不絕。大多數來自福建、台灣,還有一些人來自美國、馬來西亞、新加坡等國家和地區。造就了“台灣訪祖到福建,漳江思源溯固始”的根親文化現象。

固始文化的傳承彰顯中原文化的強大生命力,一脈相承的血緣再聚世界華人的團隊精神,形成克服一切艱難險阻、無往而不勝的巨大動力。

血緣之根、民族之根、文化之根。古往今來,人類的輾轉遷徙標誌著文明的進步與發展。既然我們的先輩們能夠不畏艱辛,毅然決然地走出固始,開辟閩南,創造了燦爛的客家文明,作為他們的後代,一定也可以創造更新、更美的明天。固始人可以開啟別人難以開啟的市場,能夠覓得他人看不見的商機,用鍥而不舍的精神去求索。固始人遍天下,固始兒女誌在四方,固始開放創新意識代代相傳,親情、親緣是固始今後發展與交流的非常寶貴資源,敏思、精明、務實是固始人闖天下的獨門利器,二者珠聯璧合,相得益彰,會產生巨大的能量,創造無法預料的豐碩之果。

根親文化的魅力不僅在於它是優秀傳統文化,還在於它突出顯著的社會效益,更在於它蘊含著巨大的經濟效益。改革開放以來,固始常年在外務工人員達50萬,他們雖然遍布全國各地,但是根在固始。近年來,固始借助根親文化的優勢,引進項目數百個,一大批項目落地生根。

固始根親文化已與茶文化、紅色文化、綠色生態文化、民俗文化、宗教文化一樣,已經形成鮮明的特色,正在為全麵提升魅力固始凝聚獨特的正能量。

在秀美的豫南湖光山色中,追尋我們的血緣之根,追尋我們的民族之根,追尋我們的文化之根,這也許就是多次舉辦中原(固始)根親文化節的真正意義。

同根同源,血濃於水。也許曾是固始先人後世子孫的兩位台灣作家感歎。

是啊,綿綿不斷的親情和血緣。我深有同感。誠如一位固始籍作家在《三炷香——曆史行色與他鄉敘事》最後所寫:如今兩岸已實現了直航,並在政治、經濟、文化等多個方麵達成了共識,實現了交流,兩岸人民,血濃於水。已在感情上不能分割,不能分開,無論是我計劃中的延續我對陳元光、王審知、鄭成功曆史文化的考察,還是作為一名普通的民眾和遊客到美麗寶島台灣旅遊,現在都不再是一件複雜困難的事情了,因此我想,我很快就會穿越海峽,去到那裏……曆史賦予她的滄桑、積澱、厚重,如今已被時代賦予新的生命。

小樓昨夜又東風。昨夜東風疏雨,今晨風清日麗。我們懷著崇敬的心情來到位於固始東北部的陳集,陳氏將軍祠就在該鎮境內,此為唐代平撫“嘯亂”安定東南邊陲,創建漳州的“開漳聖王”陳元光祖祠。該祠坐北朝南,占地800平方米,有房屋26間。三行青石鋪路,庭院隨遷而高。正常帶廊,有石階、石柱、石楹。石獅、石象、石鼓玲瓏剔透。祠堂內外有楹聯匾額“開閩數十年烽煙無驚稱樂土,建漳千百載香火不絕祀將軍”、“威震閩粵,塵靜東南”等。祠門外是一灣池水,喚作“月牙塘”。

我們看到,經過風雨的洗滌,將軍祠旁邊的大樹,生機盎然,枝繁葉茂……從南到北,約有百餘裏,大家勞累程度可想而知,但兩位台灣作家一路上總是談笑風生,興致盎然,可見他們對固始的感情溢於言表。

時間就像史河裏的水一樣,緩急也是流去,平靜也是流去。不美的隻是無情的歲月。從現在逆流而上,走到曆史的拐角處,又從過去流回到了現在。有時候,我常想,河流真是個神秘的棲息處所,在人們心中已經化作生命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