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5大哥的“老年房”
上周六,69 歲的三大娘因病去世,在肥城煤礦工作的我們弟兄三人和母親一起,回老家白炭坡村吊唁。到村已是掌燈時分,心情雖然極度沉痛,但幹淨的街道,亮堂的路燈,又有幾部私家車子的點綴,卻使我眼前豁然開朗,不像是五年前的樣子,也不像是回到了農村。來村頭接我們的修同大哥說,咱村是一年一個樣,明年再回來,你可能就找不到家門了。他說,今年咱村還蓋起了老年公寓。修停哥已經住上新房子了。
第二天,我早早地來到村南頭。遠遠望去,原來的舊房子已經拆得接近尾聲,一排新房子整齊劃一,建築樣式別具一格,幹淨利落,成了村裏的一道風景。記得小時候,我家的菜地就在現在拆遷的房子附近。老爸的結拜兄弟家離這不遠,我們這些小孩子經常地借為菜地澆水的機會到叔叔家玩耍。現在叔叔家的房子已經沒有了蹤影。
據修同哥介紹,2008 年2 月開始,萊蕪市進行農村宅基地規範化管理試點,確定了白炭坡等36 個村作為試點村。通過拆除閑置宅基地,光白炭坡村就複耕出 31.5 畝耕地,利用市裏獎勵的80 萬元拆遷複墾補助資金,為經濟條件一般的老年人蓋起了公寓。正走著,我們碰到了風采依舊的村支部書記張修勤,這是我沒出五服的一個哥哥。幾十年為村民操勞,雖然看上去有些清瘦,但依舊沉穩、幹練,據說口碑不錯。還是黨的富民政策,讓村裏的老人享了福啊,張修勤不住地表白。說著說著,我們來到了修停哥家。今年已63 歲的大哥和大嫂操勞一輩子,為兒孫蓋起了座座新房,自己原住的舊屋子黑咕隆咚。這下,實現了老來樂,住進了寬敞亮堂的三間大瓦房,廚房、廁所、儲物間各行其是,心裏美滋滋的。臨出門,大哥大嫂一再邀請我們中午到他家吃頓飯。我們終於如願以償。
親身感受這些變化,87 歲高齡、精神矍鑠的二大娘,四世同堂,大孫媳是萊蕪市人大代表,小孫子在北京工作,天天喜得合不攏嘴。一個勁地對我母親說,咱可得好好活呀,現在的生活多好,今後的日子會越來越好。在當晚回肥城的路上,我一直在思索著二大娘發自肺腑的話語,也親身體味著現在的幸福生活。是啊,農村的發展,老年房的建設,不正是我國社會發展、以人為本的一個縮影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