製造出來的“痛苦”表情

西瓜象老師總能想出一些奇怪的點子來讓同學們寫作文,比如今天作文課上,留給大家的作業就是寫“痛苦”。“痛苦”怎麽寫呀?同學們都懵門了。好在,他還做了一點提示:

痛苦,基本上可以分為心理痛苦和身體痛苦兩類。心理痛苦常常表現在行為上,或者表情上,所以“心理痛苦”的描寫不能僅限在心理描寫上,應該善於通過表情或行為的描寫來體現。身體痛苦也能表現在表情上和行為上,所以,也可以通過表情和行為描寫來體現……有了這樣的提示,同學們似乎懂一些了,比如,豌豆鵝寫的就很好:

爸爸心裏不痛快,開始酗酒了。每天下班都要喝,一喝就沒完沒了,抹抹嘰嘰的,有時還耍一點酒瘋。我知道他是因為痛苦才變成這樣子的。受他影響,媽媽也變得心緒不佳,常常為他的身體而擔憂。

這段描寫的是心理痛苦。

“爸爸心裏不痛快”就是痛苦,那麽,爸爸是怎樣表現自己“痛苦”的呢?“開始酗酒了。每天下班都要喝,一喝就沒完沒了,抹抹嘰嘰的,有時還耍一點酒瘋。”這就是心理痛苦在行為方麵的表現。

如果不通過“酗酒”的行為表現爸爸的痛苦,而是一味枯燥地說“爸爸心理痛苦了,爸爸很痛苦,爸爸十分痛苦,爸爸特別痛苦……”不管使用多少這樣的文字,讀者都無法真實地感受到爸爸的“痛苦”。

慶慶描寫的這一段也是心理痛苦:

我感到心疼,一直疼遍全身,嘴上我卻不敢說,實在忍不住了就放聲大哭,似乎,淚水能洗去我心頭的愁雲,好像,哭聲能訴說我心中的委屈……不一會兒,淚水濕透了我的前胸。我突然覺得喘不上氣來了,感到憋悶,甚至是窒息。

她用“哭”的行為表現心理的痛苦,用“淚水濕透了我的前胸。我突然覺得喘不上氣來了,感到憋悶,甚至是窒息”一句寫出了痛苦的程度。看來,每個人表現自己心理痛苦的方式不同,行為也不同,所以,生活中的我們應該時時留意,處處留心,仔細觀察才能積累足夠使用的素材。

布老鼠也寫了出來:

她開始練習走路了。她緊閉著嘴巴,眼中充滿了淚水,那痛苦的神情,使人看了心裏好難過。但是,她仍然忍受著萬般痛苦,吃力地移動著那雙無力的腿,豆粒大的汗珠,沿著她的臉頰流下來。可是,那雙軟弱無力的雙腿還是支撐不了多久,她又一次跌到了。

這一段是描寫“身體痛苦”的。從文中可以知道主人公因為雙腿受傷,現在開始練習走路。作者通過表情和行為來表現主人公的痛苦。比如“她仍然忍受著萬般痛苦,吃力地移動著那雙無力的腿,豆粒大的汗珠,沿著她的臉頰流下來”一句,就是痛苦的行為描寫;“她緊閉著嘴巴,眼中充滿了淚水,那痛苦的神情,使人看了心裏好難過”一句,就是痛苦的表情描寫。

氣球貓的描寫也是身體痛苦:

沒有麻醉藥,沒有任何藥物,但是,必須把子彈取出來,否則,奶奶的性命就不保了。爺爺將一把小尖刀在火上燒了燒,算是消毒了,然後深深地刺入奶奶的傷處……奶奶用力地咬著毛巾,那消瘦的臉頰因為痛苦變得扭曲了,額頭上的那些紋理,因為痛苦凝結成的蜘蛛網似的的網絡,更深了,而且顫抖著……但是,直到子彈取出來,奶奶一聲也沒“哼”,一滴眼淚也沒流——每當聽爺爺講述戰爭年代奶奶的這段往事時,我就不由的對奶奶多了幾分敬重。

這段描寫很精彩,而且是通過“表情描寫”來體現“身體痛苦”的,如這一句,“奶奶用力地咬著毛巾,那消瘦的臉頰因為痛苦變得扭曲了,額頭上的那些紋理,因為痛苦凝結成的蜘蛛網似的的網絡,更深了,而且顫抖著……”

雖然有些同學描寫得很精彩,但是,還有一些同學沒有寫出來,他們沒有過身體痛苦和心理痛苦的體驗,也沒有注意觀察過別人痛苦時的樣子,怎麽辦呢?西瓜象老師想到了一個特別的方法,就是發動同學們製造痛苦,但是前提有一個,不能給被製造痛苦的人造成傷害。

豌豆鵝馬上就有了創意,雙手在書包內擺弄幾下,拿出一塊小食品來,要求同桌站在講台前吃小食品。同桌走到前麵,麵對大家站著,小心地咬了一口,嚼了幾下,沒什麽意外,又小心咬了一口,嚼幾下,也沒有意外,於是不再擔心了,故意將剩下的小食品全部放進口中,大嚼起來,突然“咯嘣”一聲,同桌立即捂住了嘴巴,痛苦得滿臉通紅,兩行眼淚奔湧而出……同學們都“哈哈”大笑起來。

原來,豌豆鵝將一粒小石子放進了小食品中。這下,全班同學都看到了痛苦是什麽樣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