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章 蘇州童稚為況鍾歌①

蘇州童稚為況鍾歌①

況青天,②

朝命宣。③

願早歸,④

在新年。

——《況太守集》

【注釋】

①蘇州——明代行政區之一。相當於今天蘇州專區所轄地區。況鍾——明代江西靖安人。1383~1443年在世。永樂中為禮部郎中,宣德五年(1430年)出任蘇州知府,抑製豪強,嚴懲貪汙屬吏,關心民間疾苦,頗得民心,是我國曆史上一個有名的清官。

②青天——舊社會對清官的美稱,意思是清官像頭上的青天一樣明淨、明察秋毫。

③朝命宣——朝廷有命令來宣召。

④願早歸——劉昌《懸笥瑣探摘抄·況太守》中所引這一句作“早歸來”,一本作“宜早還”。

【賞析】

這是一首歌頌清官況鍾的童謠。

況鍾是我國曆史上有名的清官之一,他的大名因為《十五貫》戲曲和電影的上演而幾乎是婦孺皆知了。雖然《十五貫》有文學加工的成分,但曆史上的況鍾的確是個頗為不錯的官員。據記載,明宣德五年,一次朝議時,許多大臣談起,當時有九大郡“繁劇難治”,而其中又以“蘇州尤甚”。禮部尚書胡和吏部尚書蹇義聯合上書推薦況鍾去蘇州任太守,當時宰相還給予他章奏可以直達禦前的特權。他上任後奉行“治亂世,用重典”的信條,首先拿那些貪贓枉法、受賄虐民的小官吏開刀,施以酷刑,“擲空中撲死,立斃六人”。這樣一來,“吏民震悚,奉法惟謹”,最難弄的蘇州立刻走上了“正軌”。同時,況鍾了解到蘇州人民的賦稅繁重,不堪負擔,即上書要求減免米豆十四萬九千五百多石。這些措施,大得民心,因此得到了“青天”的美稱。次年三月,況鍾的繼母去世,按封建孝道,他應該辭官回鄉“丁憂”。這時,撫民侍郎成均借機報複,暗中唆使顧忠等人誣告況鍾,結果,況鍾要求應減的秋糧變成加倍征收,過去被懲罰的官吏又故態複萌,一切又恢複老樣子。老百姓思念況鍾,作歌懷念,歌曰:“況太守,民父母。眾懷思,因去後。願複來,養田叟。”“郡中齊說使君賢,隻剪輕蒲為作鞭。兵仗不煩森畫戟,歌謠曾唱是青天。”同時,長洲縣還有37580多人聯名上書,請求打破常規,讓況鍾“奪情起複”。直隸巡按禦史張文昌、蘇州同知楊粟等人根據這些情況,向上報告,加上湖廣巡按禦史周兼為之奏請,皇帝終於同意讓況鍾回蘇州複任。況鍾走馬上任,仍舊把那些奸吏“悉置之法”,使得蘇州“風紀複振”。三年任滿考績,得以上京朝見皇帝。宣德九年正月,他到京城,得到皇帝的宴請,臨走時,皇帝還賜他禦製詩和三千貫路費。他進京時,蘇州老百姓以為他會升官到別的地方去,看到他受賞回來,十分高興,又作歌曰:“太守朝京,我民不寧。太守歸來,我民忻哉。”宣德十年,英宗即位,要下麵推舉“廉勤公正能恤民”的官員,以備升遷,蘇州的秦孔彥等八萬多人,列舉況鍾八年來的政績,請撫民侍郎周忱、巡按禦史趙奎轉奏皇上,得到英宗的召見,賜他敕書一道,錢一千貫,讓他以正三品俸留任。可惜,第二年他就因病死於任上。 當他六年任滿上京朝見英宗時,蘇州的鄉紳們以為這次準會升官他去,特地為他開了一個“歡送會”,對況鍾大唱讚歌。先由老頭子們唱道:“公政惠我,公恩息我。父母畜我,長我育我。我饑穀我,我困蘇我。公去惙我,誰與活我?”接下來就是這首孩子們唱的童謠。這四句意思很簡單。“況青天,朝命宣。”說況鍾被皇帝宣召,即將進京,實際是兩句廢話,因為這一點凡參加“歡送會”的人都知道。“願早歸,在新年。”這兩句是主體。送別而言歸,既是人之常情,又見出孩子們盼望之殷。為什麽說“在新年”呢?一方麵是壓韻需要,更重要的還是盼望之切。因為況鍾是十一月奉準進京,要他正月就回來過年,把希望他快去快回的心情給很好地表現出來了。當然,新年也還有親人團聚的意思,表現了老百姓與況鍾之間關係的親密。

在這個“歡送會”上,況鍾還以歌作了答辭:“我曷能政?政由上命。我曷能恩?恩由至尊。聖人理化,我叩我首。我陳爾情,俾爾無病,俾爾飫寧,以樂太平。”不僅表示了他的謙虛,而且把他對上對下的態度都恰當地給了描寫,一切歸功於皇帝,既討好了上麵;又重申為民請命,而討好了下麵。實在也是很有意思的一篇答辭。這番“歡送會”的情況被英宗知道後,當然要褒獎有加了。

當然,作為一個封建社會的地方官,能夠如此得人心,是很可貴的。當他離任時,老百姓不是送他“五大天地”的匾額,也不是“人一走,茶就涼”,而是遮馬而攔,聯名上書挽留;在他去世後,老百姓還“聚哭,為立祠”。這一切,應該說都是無言的功德碑,是難能可貴的。據《麈餘》記載,在蘇州閶門有伍子胥祠,其中的神像一直是立而不坐,如果塑成坐像,就要毀壞。況鍾來做太守時,說:“不可使神久立。”從此,換成的坐像就再也不壞了。因此,當地流行一首童謠說:“若要伍公坐,須待二兄來。”(二兄,即“況”也,指況鍾。)可見,況鍾不僅能感動人,還能感動“神”,的確不簡單。當然,我們今天不能跟著盲目起哄,要批判地對待這些傳聞和記載。

【今譯】

況太守,是青天,朝廷宣您去謝恩。唯願早去又早回,與民同樂在新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