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章 興定中童謠①

興定中童謠①

青山轉,

轉山青;

耽誤盡,

少年人。

——《金史·五行誌》

【注釋】

①興定——金宣宗年號,時為1217~1222年。

【賞析】

這是一首反戰的童謠。

金宣宗完顏珣在曆史上被稱為“雖乏撥亂反正之材而有勵精圖治之誌”,但是他的問題是“狃於餘威,牽製群議,南開宋釁,西啟夏侮,兵力既分,功不補患”。(見《金史·宣宗紀》)除此之外,還要與剛剛崛起的元朝兵馬對陣,弄得連年征戰不休。僅以興五年九月為例,據記載:“戊午,遺親軍討河南群盜,辛酉,大元兵攻綏德州,壬戌,夏人複侵龕穀……丁卯,夏人犯定西積石之境,戊寅,分京畿戍卒萬二千、河中民兵八千,以許州元帥紇石烈鶴壽將之屯潼關西。”這裏的用兵,有主動的,也有被動的,規模都較大,次數也頻繁。全國需要投入多少兵力。是可想而知的。

在這種無休止的征戰中,像“青山轉”這樣的反戰童謠就自然而然地產生了。“青山轉,轉山青”二句,用的是同樣的三個字,僅僅調換了一下次序,就把士兵們轉戰山林無休無止的悲慘而又痛苦的處境以及他們厭戰的情緒給鮮明地表達出來了:從地域上說,他們從這座青山轉戰到那座青山,沒有邊際,沒有盡頭;從時間上說,他們從山青的春天開始轉戰,到山林重新返青回春,表示年複一年,沒有休止,沒有結束。漢字的構詞造句能力、漢語的美妙的表達意思的能力,在這裏顯示了它的無比魅力。

“耽誤盡,少年人”二句,緊接上文,從山的青而又青聯想到士兵的青春一再被耽誤卻不會再來,表達了“山有重青日,人無再少年”這樣深刻的含義。一個“盡”字,更是傳神之至,可說是厭戰士兵的血淚浸出的。這樣以山能重“青”人無再“青”作一明一暗、一正一反的強烈對比,給讀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和充分想象(書為想像)的餘地。

自古以來,戰爭就有正義和非正義兩種,為正義而戰,應該義不容辭;被非正義戰爭所驅使,就一文不值。童謠中反映的正是士兵們反對非正義戰爭的情緒,他們的遭遇是值得同情的。少年的青春,應該是美好的,理應有人生的樂趣、個人的幸福、家庭的溫暖等等,現在,這一切的一切,都被這無情的戰爭奪走了,怎不令人憤慨和不滿!童謠作者選擇了少年青春被耽誤這個角度,抓住“青山轉”這一細節,言簡意賅地表達了一個反對非正義戰爭的主題,語言通俗,節奏明快,感情深沉,令人回味無窮。

【今譯】

成年累月在山上轉,從青山轉到山重青;青少年的美好年華,都被不義戰爭耽誤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