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章 讒人為吳潛兄弟造童謠①

讒人為吳潛兄弟造童謠①

大蜈蚣,小蜈蚣,②

盡是人間業毒蟲。③

夤緣攀附有百尺,④

若使飛天能食龍。

——《宋季三朝會要》

【注釋】

①吳潛兄弟——南宋大臣吳潛(?~1262)和他的哥哥吳淵。吳潛,字毅夫,宣州寧國(今屬安徽)人。嘉定進士,官至左丞相。對元兵的侵略主張備戰防禦,對南宋朝廷的苟安深為憂慮。後遭主和派排擠,貶死於循州。吳淵,字道夫,嘉定進士,為人正直。寶佑中,以戰功拜參知政事。有《退庵文集》等。

②蜈蚣——一種毒蟲。這裏是影射吳氏兄弟,即等於“吳公”。 ③業——同“孽”。

④夤緣——夤,音yín(寅),攀附的意思。

【賞析】

南宋末年,麵對元兵的步步進逼,南宋小朝廷內部早就存在的主戰與主和的兩派鬥爭更趨激烈。這種鬥爭不僅在政治、外交和用人等方麵有明顯的表現,文藝上也有著不小的影響,這首童謠就是這種鬥爭在文藝方麵的反映之一。

童謠的題目首先標明是“讒人”所造的,這裏所謂的“讒人”,不單是指那種搬弄是非的人,而且是政治上的一批投降派。他們為了達到扳倒吳潛兄弟的目的,不惜製造童謠來加以攻擊。據《宋史》記載,吳潛為人剛直敢言,疾惡如仇,經常給皇帝上書提建議,指責時政,揭露奸臣,甚至常常帶到了皇帝本人。如紹定四年(1241)他當尚書郎官時,都城發生大火,他上疏給皇帝,要皇帝“齋戒修省,恐懼對越”,真心實意作點工作,而不要做表麵文章,明確提出要皇帝“和衷竭慮,力改弦轍,收召賢哲,選用忠良,貪殘者屏,回袤者斥,懷奸黨賊者誅,賈怨誤國者黜”等等。當他後來要交任時,又大講了一通當時的流弊,除了對奸相丁大全及沈炎加以指責外,還說天怒人怨而皇帝不知雲雲,所以後來終於被削職貶官而死。

《宋史》沒有提到這首童謠對吳潛兄弟“下台”的影響,但童謠作者顯然是很會發揮童謠的政治作用的。“大蜈蚣,小蜈蚣,盡是人間業毒蟲。”這裏使用的是“帽子”戰術,先將二人從根本上罵倒。從構思來說,應該說是頗費心機的:以蜈蚣來指吳公,正是充分利用了童謠這一口頭文學的特點,當孩子們念叨著“wúgōng”這兩個音時,誰能知道它們是指“蜈蚣”還是“吳公”呢?而“蜈蚣”之為毒蟲則是比對吳某的尊稱“吳公”要更廣為人知的。這樣一開始就將吳氏兄弟置於不利地位。“夤緣攀附有百尺,若使飛天能食龍。”這兩句更是從要害處對吳潛兄弟進行攻擊,是要置他們於死地的。因為,在封建社會,“龍”是皇帝的象征,“食龍”則無疑是篡位的代名詞。童謠把吳潛兄弟比作爬得很高的“飛天蜈蚣”,將要對皇帝的寶座有所威脅。這當然是皇帝最不希望發生的事情。所以,這種攻擊最能產生強烈的心理效果。不管吳潛的被貶官是否受到這首童謠的影響,這首童謠作為政治陰謀手段的一個例子也是值得注意的。

【今譯】

大蜈蚣,小蜈蚣,都是人間害人蟲。借機攀高已百尺,倘使飛天要吃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