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章 熙寧中京師小兒祈雨語①
熙寧中京師小兒祈雨語①
冤苦冤苦,
我是蠍虎。②
似恁昏昏,③
怎得甘雨!
——《墨客揮犀》卷三
【注釋】
①熙寧——宋神宗趙頊的年號,時為公元1067~1077年。
②蠍虎——壁虎的一種。《七修類稿》卷五十引“冤苦”二句作“壁虎壁虎,你好吃苦。”
③恁——這般。
【賞析】
這是一首難得的諷刺童謠。宋神宗熙寧年間,當時的京城開封一帶久旱不雨,按照迷信的傳統,要舉行一種儀式來求雨,辦法是:要人們在各大街小巷都用大甕貯滿水,水裏插上柳枝,再把捉來的蜥蜴放進去,然後讓一些窮苦的小孩子身穿黑色衣服,圍著大甕,對著遊泳的蜥蜴叫道:“蜥蜴蜥蜴(書為蜴蜥蜴蜥),興雲吐霧;降雨滂沱,放汝歸去。”據說,這樣一來,天就會降下雨來。當時開封府的長官求雨心切,給人們下達的命令甚是嚴峻,限時限刻要弄到蜥蜴。可憐老百姓家中又沒有開蜥蜴養殖場,一時上哪兒找那麽多的蜥蜴,老實一點的就隻有等著挨板子,聰明一點的則設法捉一些蠍虎來充數。這蠍虎與蜥蜴雖同屬爬行綱,體形也極相似(細看則有區別),但沒有蜥蜴遊泳的本領,所以,一放到水甕中,往往便淹死了。它們的性命尚且不保,“求雨”的神通大概也是不會有的了。
這樣一種可氣又可笑的舉動,如果正麵去寫,當然也可能寫好,但作者巧妙地以蠍虎自敘的擬人手法來描繪,卻更新鮮,更親切,揭露也更有力。它套用求雨謠的四言詩格式,一開始就點明了蠍虎的受害者身份,先疊用兩個“冤苦”,有力地突出了這場鬧劇的悲劇色彩。造成這場“冤”案的是誰呢?當然有迷信者的愚昧,但主要是下達命令的開封府官僚。蠍虎的冤情也正是人們含冤受屈的寫照。也許人們在當時統治者的高壓下敢怒而不敢言,隻好借小小的蠍虎來一泄心中的塊壘了。
童謠的可貴還在於它不止於喊冤訴苦,還大膽地發出了憤怒的斥責:“似恁昏昏,怎得甘雨!”這兩句就是指著統治者的鼻子發出的怒吼。其實,在封建社會裏,像這類以假充真、自欺欺人的“昏昏”之舉,真可謂是俯拾皆是。因為,他們關心的並不是人民的利益,而隻是為達到保護自己利益的某種目的而履行的某種儀式,不要說是昏昏然地弄得張冠李戴,就是明明知道是李代桃僵,他們仍然會一本正經地行禮如儀的。所以,若以為他們是真心想求甘雨,實際上還是高估了他們的思想境界。
類似蠍虎所受的冤情,在黑暗的舊社會是一種普遍的存在,通過求雨蠍虎的遭遇,我們不是可以很自然地聯想到人間的“蠍虎”們嗎?這恐怕正是這首童謠生命力的所在。
【今譯】
冤啊冤,苦啊苦,我不是蜥蜴是蠍虎。象你們這樣黑白不分頭發昏,怎麽能感動天庭降甘雨 !